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敷脐常用药物及古方选辑第一节 敷脐疗法常用中药简介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用食物1葱白 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四季可采挖.味辛,性温。有散寒解表,通阳,解毒之功效。生葱白捣烂外敷可能上能下起皮肤发泡。主治风寒感冒,小便不通,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皮肤癣疹等。2大蒜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全国各地均产。5月叶枯时采挖。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有解表散寒,健脾开胃,消谷化食,解毒消炎等功效。捣碎贴敷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发赤泡。大蒜无毒副作用且药源广,因此是理想的发泡药。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感冒,牙痛,面痛,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疟疾,痈疽,瘰疬,白癜风,顽癣等。3生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四川、贵州等地的产量大,质量较好。秋冬二季采挖,洗净志片后入药。鲜用或晒干、炮制后用。味辛,性微温。归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和胃止呕,温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生姜捣碎,外敷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疟疾,胃寒呕吐,腹痛,腹泻,阳痿,痛经,斑秃,白癜风等。生姜捣汁为生姜汁,常用于调和药末成糊或膏状,既有利于贴敷,又能发挥其药效。4花椒 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江堰市有分布,但以四川所产者为佳。秋季果实开裂时用剪刀沿总柄顶端部分剪下,去果柄、杂质及种子,晒干,生用。味辛,性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有麻醉,止痛,止痒,温中,驱蛔等功效。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心腹冷痛,泄泻,皮肤瘙痒等症。5胡椒 为胡椒科常绿攀缘藤本植物胡椒的未成熟果实(黑胡椒)或除去外果皮的成熟果实(白胡椒)。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10月至次年4月采收,晒干,生用。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外敷对皮肤刺激较强,有引赤、发泡作用。主治疟疾,胃痛,呕吐,心腹冷痛,腹泻,牙痛等症。6肉桂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皮。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810月间采摘。味辛、甘,性热。归肾、脾、肝、心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心腹冷痛,腹泻,寒疝,阳痿,尿频,畏寒肢冷,风寒痹痛,痛经,经闭等症。7鸡内金 为雉科教动物家鸡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晒干。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有健脾消食,固精止遗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小儿厌食,疳积,遗尿,遗精等症。二、常用的清热解毒药1栀子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分批采摘,晒干或烘干。味苦,性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目赤肿痛,心烦失眠,湿热黄疸,热淋,血淋,关节红肿疼痛等症。2黄芩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春秋两季采挖,晒干。生用,酒炒或炒炭用。味苦,性寒。归肺、胆、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外感暑湿,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血淋,咽喉肿痛,鼻出血等症。3黄连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根须及叶。多系栽培。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四川、云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57年的植株,除去苗叶,须根,干燥。生用或姜炒。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为解毒的功效。本品大苦大寒,其清热燥湿作用胜于黄芩,凡湿火郁结之症皆可用。外敷主治湿热泄泻,痢疾,痈疖,湿疮,目赤肿痛,胃火牙痛,口臭,口疮等症。4苦参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苦参的根。我国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切片,晒干。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等功效。外敷主治湿热黄疸,痢疾,热淋,赤白带下,皮肤瘙痒,疮癣等症。5鸦胆子 为苦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鸦胆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除去果壳,取仁生用,也可取油制成乳剂或去油制成霜用。味苦,性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蚀赘疣,抗肿瘤,截疟治痢的功效。,外敷主要治疗鸡眼和寻常疣。本品有强烈的腐蚀赘疣作用,单用仁捣烂敷患处,或用油局部涂敷,均可使之脱落,且不留疤痕。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不宜多用久敷及大面积外敷。胃肠出血及肝肾损害患者忌用或慎用。皮肤过敏者亦不宜外敷。三、常用的祛风除湿药1川乌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主产于四川。通常在6月工资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洗净,晒干。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行十二经的功效。有制川乌和生川乌之分。生川乌外用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历史条件取发泡作用时多用生品。主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阴疽,肿毒,瘰疬,鹤膝风等。阳盛火热诸症及孕妇禁用。2草乌 草乌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乌头的块根。炮制方法、性味、功用与川乌同,唯毒性更强。一般不用于内服,生用捣烂外敷有发泡作用。3细辛 又名小辛、细草、独叶草、金盆草。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夏季果熟期采挖,除去泥沙,阴干。味辛,性温,有毒、归心、肾经。有麻醉止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捣烂外敷有发泡作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头痛,牙痛,鼻渊,咳嗽,哮喘,口舌生疮等证。本品毒性较大,皮肤过敏者及孕妇忌用。4马钱子 为马钱科常绿乔木植物马钱及同科木质大藤本皮氏马钱的成熟种子。马钱的种子又称番木鳖。马钱土产于印度、越南、泰国,皮氏马钱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岛等地。味苦,性寒,有大毒。归肝、脾经。有止痛,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经炮制后入药,主要炮制方法:(1)取沙子放锅内炒热后,再放入马钱子,待马钱子炒至外面呈棕黄色并膨胀时取出。(2)将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后切片晾干。(3)以麻油置锅内烧热,入马钱子炸至膨胀焦黄,取出滤净油。研末外敷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带状疱疹,面瘫等。本品毒性较强,服用过量可导致肢体痉挛,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应妥善保管,防止误入口中。四、常用的行气止痛药1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持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主产于浙江。在立夏后采挖,除去苗叶和须根,洗净,分开大小,入沸水中烫煮约3分钟,见内外变黄时捞起晒干贮存。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有止痛,活血,行气等功效。捣碎生用或醋制外敷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胸痹,咳嗽,哮喘,脘腹疼痛,小儿疝气等。2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夏季当茎上节盘显著突出,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再去根须,用时略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洒炒或麸炒用。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研末外敷主治头痛,风寒湿痹,胸痹,高血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3木香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根。云木香主产于去南丽江,川木香主产于四川安县、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秋冬季节采挖。以香气浓郁者为佳。生用或煨用。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经。有行气、调中,止痛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脘腹胀痛,呕吐,厌食,腹泻,黄疸等症。4香附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我国分布极广,产量甚高。秋季采挖。以粒大肥厚、色紫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佳。生用或醋炒用。味辛、微甘、微苦,性平。归肝、三焦经。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胁痛,脘腹胀满,寒疝,痛经,乳房胀痛,乳痞等症。5乌药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块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以浙江天台产者为佳。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胸胁胀痛,脘腹冷痛,寒疝,痛经,小便频数,遗尿等症。6沉香 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沉香主产于东南亚、印度等地;白木香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全年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阴干。以质坚沉重、香浓油足、色紫黑者佳。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肾经。有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的功效。穴位帖敷治疗胸胁胀痛,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喘等症。7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阳春砂、海南砂或缩砂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主产于广东阳春、信宜、高州等县,海南砂主产于广东海南岛及湛江地区,缩砂产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以阳春砂质量为优。均于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性辛,味温。归脾、胃经。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外敷主治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厌食,疳积,妊娠恶阻等。五、常用的活血药1乳香 为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春夏季节均可采收。入药多炒用。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研末外敷主治心腹疼痛,徵瘕积聚,风寒湿痹,乳房肿块等症。2没药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树皮渗出的油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11月至翌年2月采收。多打碎炒用。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本品功用与乳香相近,二药常相须为用,可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3三棱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产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秋、冬季节采收,洗净,削去外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或醋炒。味苦、性平。归肝、脾经。本品与莪术功效相同,然破气之力莪术为优,活血之功三棱为胜。二者常配伍使用。4莪术 为姜科植物莪术或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西、四川。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切片生用或醋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研末外敷主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徵瘕积聚,食积腹胀等。5桃仁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种子。味苦、性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捣碎外敷主治血瘀痛经、经闭,徵瘕积聚,大便秘结等。6红花 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等地。夏季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集,阴干,生用。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关节肿痛,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等。7丹参 为唇形科我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清心安神等功效。研末外敷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脘腹疼痛,关节肿痛,乳痈等。8虎杖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短或厚片,晒干。味苦,性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止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穴位贴敷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9五灵脂 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主产于江北、山西、青海、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味苦、甘、性温。归肝经。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外敷主治因瘀血所致的痛经、经闭、心腹疼痛及血瘀崩漏。10空山甲 为鲮鲤科动物空山甲的鳞甲。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将其鳞甲与沙同炒至臌起,呈金黄色;或再醋淬,干燥,同时捣碎。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有活身能经,消肿排脓,下乳等功效。穴位贴敷主治风寒湿痹,血滞经闭,徵瘕积聚,乳房肿块,乳汁不通等。11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等,有野生。选栽培3年以上者于秋季结籽前采挖称“春三七”,品质较好;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者称“冬三七”,品质较次。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外敷主治各种内外出血症,跌打损伤,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等。12茜草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切片用或炒用。味苦,性寒。归肝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血滞经闭、痛经,关节红肿疼痛等症。13斑蝥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黑色小斑蝥的干燥全虫。夏秋季节捕捉,闷死或用热水烫死,晒干。除去杂质,与米拌炒,至米呈棕黄色时取出,除去头、翅、足,研末用。味辛,性寒,有大毒。归肝、脾、肾经。有攻毒蚀疮,破瘀散结的功效。本品含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是常用的发泡药物。穴位贴敷治疗面瘫,头痛,咽喉肿痛,疟疾,黄疸,风寒湿痹,顽癣,斑秃等症。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孕妇、肾脏病患者忌内服,外用亦谨慎。因其对皮肤刺激强烈,皮肤过敏者忌外敷,严防误入口、鼻腔和眼内。制备时宜戴口罩及手套,并避免药末飞扬,以防从皮肤及口、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亦不宜用量过大或大面积涂敷。一般穴位贴敷量为10-12毫克。六、常用的泻下药1大黄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物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物大黄药村称为“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为“南大黄”,主产于四川。秋末茎叶枯萎时或次春发芽前采挖。刮去外皮,切块干燥。生用、酒炒或炒炭用。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本品力猛善行,有“将军”之称,外用贴敷善治热结便秘,并善活血祛瘀,为治疗血瘀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的佳品。2芒硝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要成分为水硫酸钠。主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而外用有良好的清热消肿作用,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及疮痈肿痛等。3甘遂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醋制过用。味苦、甘,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外敷主治消肿,腹水,疟疾,咳嗽痰多等。4巴豆 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族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果皮尚开裂时采摘,晒干,破开果壳,取出种子。用仁或制霜。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有泻下冷积,逐水退肿,涌吐等功效。本品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皮肤发泡,外敷治疗面瘫,风湿痛,疟疾,腹中冷痛,二便不通,喉痹,寒积便秘等。巴豆有大毒,其刺激发泡作用较剧烈,故孕妇、体弱者慎用。内服多用霜剂,以减低毒性。5商陆 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商陆的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至次春采挖民,切成块或片,晒干或阴干。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有泻下利水,消肿散结的功效。外敷主治水肿,腹水,小便不通等症。七、常用的化痰药1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最多。夏秋二季采挖民,除去外皮及根须,晒干,为生半夏。生半夏经白矾水浸渍者为清半夏,经生姜、白矾水浸清渍者为姜半夏,经甘草、石灰液浸渍者为法半夏。法半夏研细加面粉,制成饼关并发酵者,为半夏曲。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生半夏力强而擅消肿散结,其有毒成分对局部有强烈刺激性,故一般不内服。法半夏偏于燥湿,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宜于止呕,半夏曲化痰兼能消食。外敷生半夏主治痰多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梅核气,咽喉肿痛等症。2天南星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河南、河北、福建、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外皮,洗净,干燥,即为生南星。经白矾水浸泡、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再与生姜共煮至内无心,切片晒干,为制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的功效。生南星外敷有发泡作用,主治咳嗽,哮喘,癫痫,瘰疬,痈肿,疥癣等。3皂角 又名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干燥果实。扁形长者称大皂荚,小而呈圆柱形略扁者称猪牙皂,同等入药。产于东北、华北、华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味辛、咸,性温,有小毒。有祛痰,通窍,杀虫的功效。捣烂外敷皮肤可引赤、发泡,主治口眼歪斜,痰多咳喘,疮疥,癣癞等。4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1年或2年生草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至深黄色用。味辛,性温。归肺经。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散寒暖中的功效。本品我敷对皮肤刺激较强,是常用的发泡药物之一。治疗咳嗽,哮喘,肺痨,胃痛,面瘫,肢体疼痛等症。本品有较强的刺激性,皮肤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5莱菔子 为十字花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产。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经。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食积腹胀,厌食,疳积,痰多咳喘等症。6瓜蒂(涌吐药) 又名甜瓜蒂、苦丁香、瓜丁。为葫芦科1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的果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盛产期,将尚未老熟的果实摘下,切取青绿色果蒂,阴干。生用。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有涌吐热痰,宿食(内服),清利湿热(吹鼻取嚏)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食积腹胀,湿热黄疸,水肿等症。八、常用的温里药1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须根,加工成盐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味辛,性热,有大毒。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生品外敷可刺激皮肤发泡,治阴疽,瘰疬,骨结核,鹤膝风,风湿痹痛,腰腿痛,阳虚自汗,脘腹冷痛,水肿等症。本品毒性较大,发泡作用较峻烈,体质虚弱及孕妇慎用。2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实,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本品外敷可刺激皮肤发泡,是临床常用的穴位贴敷药物之一。除治疗各种寒性腹痛、腹胀、腹泻、呕吐、水肿、疝气、痛经等症外,还可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头风头痛等。3丁香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又称公丁香。其干燥的成熟果实为母丁香,或鸡舌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味辛,性温。归胃、脾、肾经。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胃寒所致的呕吐、呃逆、腹痛、泄泻,及肾阳虚的阳痿、尿频等症。4炮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再用沙炒烫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研末贴敷主治风寒湿痹,胃寒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等。5干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冬季采收,切片,晒干,生用。味辛,性热。归脾、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穴位贴敷主治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咳嗽痰多而稀等症。 九、常用的敛肺涩肠药1.罂粟壳 为罂粟科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罂粟的成熟果的外壳。原产于国外,我国部分地区的药物种植场有少量栽培,以供药用。夏季采收,去蒂及种子,晒干、醋炒或蜜炙。味酸、涩,性平,有毒。归大肠、肾经。有止痛,止泄,止咳的功效。外敷治疗各种疼痛,慢性腹泻,咳嗽等。2五味子 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的正品,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后者习称南五味子,西南及长江流域各地区均有出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枝,晒干。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泄泻,心悸,失眠等症。3五倍子 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盐肤木、红麸杨或青麸杨的叶上虫瘿,由五倍子蚜寄生而成。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使蚜虫死亡,取出,晒干,敲开,除去杂质,生用。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遗尿,自汗,盗汗,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十、常用的补肾强腰药1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的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的植株,剥下局部树皮,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外敷治疗肾虚腰痛,风寒湿痹,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胎动不安,子宫脱垂等症。2补骨脂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河南、安徽等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味苦、辛,性大温。归肾、脾经。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阳虚泄泻,肚腹冷痛,带下清稀,肾虚气喘等症。3旱莲草又名墨旱莲、黑墨草、墨汁草。为菊科植物鳢肠(金陵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出产。夏秋季收采,生用或晒干用。本品有红、白之分,梗红者称红旱莲;梗白者称白旱莲。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有滋阴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捣烂外敷可刺激皮肤发泡,治疗各种疟疾:一日疟、间日疟、三日疟皆可治。千金要方用以外敷发泡治疟疾,称之为“天灸”。4枸杞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内蒙古等地。以宁夏产者最佳。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极收,晾至皱后,勿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除去果梗。味甘,性温。归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头晕,失眠,肾虚腰痛,遗精,盗汗,消渴等症。十一、常用的安神、熄风止痉、开窍药1朱砂为六方晶系辰砂的矿石。产于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集。将辰砂矿石碎后,除去杂石,水飞极细,晒干入药。味甘,性味寒,有毒。归心经。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心烦,小儿夜啼,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2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成熟种子。产于河北、陕西、辽宁等地。秋后成熟时采摘,除去枣肉,碾破核,取出种子,晒干。味甘、酸,性平。归心、肝经。有养心安神,收敛止汗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惊悸多梦,自汗,盗汗等症。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我国各地均产,长江以北为多。春末至秋初捕捉。春季捕捉者,称春蝎。品质较佳四季捕捉者,称伏蝎,产量较我,但品质较次。捕捉后,先将其浸入清水中,令吐出泥土后再投入沸水中烫死,晒干者称淡全蝎;加盐煮后再晒干者成咸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头痛,面瘫,面肌痉挛,风湿痹痛等症。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全国各地均产。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或先用沸水烫过,再干燥。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头风头痛,面瘫,面痛,面肌痉挛,癫痫,风湿顽痹等症。麝香为鹿科动物麝成熟雄体脐下香囊(腺囊)中的分泌物。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陕西、内蒙古等地。野生者,多在冬季至次年春猎取,将香囊割下,阴干,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家麝一般都用手术取香法,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呈颗粒状的优质麝香,习称当门子。贮于密闭、遮光的容器保存。味辛,性温。归心、脾经。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的功效。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癫痫,头痛,经闭,痛经,症瘕积聚,风湿痹痛等症。本品品辛香走窜之力强,有麝香通十二经之说,是穴位贴敷的良药。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冰片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或梅片面性。现主要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称机制冰片,或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钠香的鲜叶,经蒸馏冷却和进一步加工所得的结晶。主产平白无故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成品贮于阴凉处,密闭保存。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功效。外敷主治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十二、常用的杀虫止痒、拔毒生肌药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产于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质佳者名雄精,其次为腰黄。采挖后除去杂质,研极细末或水飞用。味辛、苦,性温,有毒。归心、肝、胃经。有解毒,杀虫,截疟的功效。外敷治疗痈疽,疥癣,带状疱疹,疟疾,哮喘等症。为治疗皮肤病的常用外用药。本品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亦不能长期持续使用,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外用涂敷于皮肤、黏膜也能吸收而致中毒,故局部外用也不能持续或大面积涂搽。砒石为氧化类矿物砷化的矿石。目前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主产于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等地。商品分红砒、白砒两种。白砒为较纯的氧化砷,红砒含少量硫化砷,药用以红砒为主。除去杂质,研细水飞或绿豆水煮后用。味辛,性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有攻毒蚀疮,截疟,祛痰平喘的功效。本品有剧毒,外用有强烈的攻毒蚀疮的作用,无论单用或入复方,均可使局部组织坏死,故可治疗疮疡腐肉不脱,瘰疬,瘘管,牙疳,痔疮,顽癣及癌肿等症。此外,对疟疾和寒痰哮喘也有可靠疗效。本品有剧毒,用时宜慎。妊妇忌用。内服不能过量或持续服用,不能作酒剂或与酒同服。外用也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创面大者也不宜使用,以防止吸收中毒;直接撒于疮面能引起剧痛,故宜制成复方散、棍、版权法或油剂使用。疮疡见血者忌用。轻粉为以水银、明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主产于湖北、山西、陕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避光保存,研细用。味辛,性寒,有毒。归肝、肾经。有攻毒杀虫,利水通便的功效。外敷治疗疮疡,梅毒,水肿,二便不利等症。本品毒性强烈,内服宜慎,不能过量或持续服用,体弱者及孕妇忌服。外用有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对药物过敏者,应避免使用。注:所列药物的性味及主治主要参考黄兆胜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人民了生出版社。第二节 古方选辑脐中穴,具有温补下元,健脾益气的功能,是强壮保健的要穴,为先天之本源。以温药贴脐,能温肾壮阳,补中益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寿延年的作用。适用于虚劳、神经衰弱、抗衰老和抗肿瘤。兹介绍以下诸方,供临床参考运用。 一、彭祖接命丹处方:大附子1个(重69克,48克亦可),甘草60克,甘遂60克,麝香0.9克,烧酒2斤。功效:暖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祛病防病,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制法:先将大附子切片,用纱布包裹,再将甘草、甘遂共捶碎。然后将上三味药放入烧酒中共浸半日,用文武火煮,以酒干为度,旋即取起附子待用,并把甘草、甘遂去掉不用。最后把附子片与麝香共捶千下至缄烂程度,做成2个药丸,阴干,备用。用法:临用时取1个药丸填脐内,7天换药1次。备注:据报道,本法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衰老、抗肿瘤、美容等作用。二、长生延寿丹处方:人参、附子、胡椒各21克,夜明砂、没药、蛇骨、龙骨、五灵脂、白附子、朱砂、麝香各9克。功效: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妇人脚冷无子者尤宜此灸。用法:上药共研末。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再将上药1料分为3坐,把1份药末填入面条围圈内脐中。以手按紧,上扎数孔,外用槐皮一块盖于药上,以艾火灸之无时,损则易壮,其热气透身,患人必倦沉如醉,灸至五六十壮,遍身大汗,苟不汗则病未除。再于三五日后又灸至汗出为度。慎风寒,戒生冷、油腻,保养一月,百病皆除,益寿延年。妇人腹冷无子尤宜此灸,去麝香加冰片3克。备注:梧州医道白照伟老人,享年96岁,擅长此灸。其平生常以此丹灸脐,从35岁始至96岁60年间,从未间歇,况臻高寿之龄。可见此丹灸脐,为长生延寿之妙术也。三、太乙真人熏脐法处方:麝香、龙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没药、雄黄、朱砂、灵脂、夜明砂、胡椒、小茴、青盐、两头尖各等份。功效:补诸虚百损,益寿延年。通治劳伤、失血及虚阳虚遗精、白浊、阳痿、精神倦怠、痰火、妇女赤白带、子宫冷等症。用法:上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麝香填脐眼,荞面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灸之,汗出病已。慎风寒,戒油腻、生冷硗、酒色等。如畏灸者,可加艾和药,装袋慰之,逼药气入肚,但令温暖即止,亦效。备注:原评“麝香引透诸药;致咳嗽;龙骨、蛇骨、朱砂、雄黄,以削病根;两头尖巡视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附子、胡椒补元气,使血行血室,气归气宅,痰散为金波;灵脂连操其肺,削有余补不足;用槐皮之浆,闭押诸药之性,使无走窜之患;艾灸有拔毒起死回生之功。”凡诸药不效,可用此法。四、彭祖小续命蒸脐秘方处方:乳香、没药、雄鼠粪(一头有尖者)、青盐、两头尖、川续断各3克,麝香0.6克。功效: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除却百病,蠲五脏之疾病,保一身之康宁。其中药品禀性忠良,采阴阳之正气,配君臣之辅佐,其效如神,其应如响,复有回生济世之功,保益寿延年之妙。每年中秋日熏蒸一次,却疾延年,撤上部之火邪,去心肠之宿疾。妇人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男子下元亏损,遗精白浊,阳事不举,并皆熏之。用法:为细末,熏蒸之时,令人饱食,舒身仰卧,用荞麦面水和捏一圈,径过寸余,如脐大者三二寸,内入药末,用槐皮一块,去粗皮,只用半分厚,覆圈药之上,如豆大艾炷灸之,百脉和畅,毛窍皆通,上至泥丸,下至涌泉,冷汗如雨,久之觉饥,再食再灸。不可令痛,则反泄真气。灸至行年岁数为止,无病者连日灸之,有病者3日1次,灸至腹内作声作痛,大便有涎沫等物出为止。只服米汤,兼食白肉、黄酒以助药力。若患风气,有郁热在腠理者,加女子经铅拌药,则易汗出,而疾随愈。槐皮如觉焦色,即易新的。凡灸后容颜不同,效应可验。五、济众熏脐法处方:川乌、乳香、没药、雄鼠粪、续断各0.6克,麝香0.3克。功效: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治虚痨,骨蒸潮热,咳嗽吐血,两颧发红,自汗或盗汗,梦遗,早泄。用法: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食饱后,以席填脐眼,荞面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炷灸之,勿令痛,反泄真气,每年中秋行1次,隔2日1灸,灸至脐内作声,大便下涎物为止,只服米汤,食折粥、黄酒助力。六、蒸脐祛病延年法处方:大附子(去蒂)30克,鹿茸(酥灸)1.8克,茯苓(人乳拌蒸)1.8克,川椒1.8克,莲肉1.8克。功效:保健强壮,袪病延年。制法:将附子放童便内浸1日夜,炙干,再与余药共研细末,用人乳调作饼状,如银元大小。用法:将药饼针刺30孔,放脐内。七、蒸脐治病法处方:五灵脂(生用)15克,斗子青盐(生用)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天鼠粪(即夜明砂,微炒)6克,地鼠粪(微炒)9克,葱头(干者)6克,木通9克,麝香少许。功效:强壮脾胃,抗病去疾,长生耐老。制法:上药为细末。用法:水和荞麦面作圆圈,置脐上。将前药末以6克放于脐内,用槐皮剪如钱,放于药上,以艾灸之,每岁1壮,药与槐钱不时添换。依后开日时,取天地阴阳正气,纳入五脏,诸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立春巳时,春分未时,立夏辰时,夏至酉时,立秋戌时,秋分午时,立冬亥时,冬至寅时。此乃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八、封脐暖肚膏处方:附子、干姜、粟花、土木鳖各60克,生姜、老葱各240克,丁香9克,肉桂60克,麝香3克。功效:温补脾元,暖丹田,壮元阳、止泻痢,治腹内冷痛,预防寒邪,贴之无不神效。制法:前6味药用香油2斤熬枯去渣,入黄丹1斤收膏。再入后3味药研末搅匀。用法:每取适量药膏贴脐部,3日1换。九、千金封脐膏处方:肉桂、熟地、川附子、金樱子、当归、甘草、巴戟、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阜阳界首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扁鹊考试题及答案
- 考试题及答案数学
- 切线考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解剖学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眼科基础知识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高级养老护理员理论测试试题含答案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版三方公司环保设备更新借款合同
- 2025独家销售合同:智能家居系统区域独家代理协议
- 无人机原理课件
- 音响设备消费行为预测-洞察及研究
-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标准WST855-2025解读课件
- 2025广西来宾宾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医学人文与医患沟通能力
- 安全生产施工管理方案(3篇)
- 2025年河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
- 宁德新能源verify测试题库
- 2023年甘肃公交建集团清傅项目收费运营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急性淋巴管炎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