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doc_第1页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doc_第2页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doc_第3页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doc_第4页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要求 影响动物疫病控制因素:场的设计与布局,引种,养殖场的环境控制,疫苗免疫接种,饲养管理,饲养方式,饲料与营养,药物预防与保健,诊断、监测,有条件的种畜场可开展疫病净化。 规模养殖场防疫总体要求: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建立防疫制度和免疫程序,引种申报(隔离、检测),检疫合格后引进(及时补免),检疫合格后销售(抗体水平、加强免疫),规范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用药等并完善纪录记载(养殖档案),疫情报告与处置。 防疫总体原则: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一、养殖场消毒 1.进场消毒: 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池宽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轮一周半),内放消毒剂,定期更换。每栋圈舍门口也要有消毒池(消毒垫),供进出圈舍饲养人员、兽医人员消毒。消毒池上面必须有遮挡棚,防止日光暴晒和雨水稀释影响消毒效果。 大门入口处设消毒室,室内有肥皂、自来水、消毒器,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先用肥皂洗手,然后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通过消毒池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严禁相互串舍(圈)。 车辆:最主要的是售猪和购猪车辆了。 食物:不准带入可能染病的畜产品。 饲料、药物:饲料兽药销售点,也是养殖户常去地方,所以,也是病菌所存在之处。尽量选择定点的饲料和兽药。 2.日常动物圈舍预防性消毒 空圈舍消毒可选刺激性稍大的药物,药物的浓度不要超过标准浓度,应作好消毒人员的防护。带动物消毒选择刺激性和毒性都低的消毒药,药物浓度必须符合标准的使用浓度。 消毒程序:清扫冲洗消毒; 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常规消毒,至少应进行1次。 3.日常场内大环境的消毒 在无疫情的情况下场内大环境的消毒也属于预防性消毒范畴。这种消毒在选择消毒药物的余地相对也较大,可以选刺激性稍大的药物,但药物的浓度不要超过标准浓度很大,同时应作好消毒人员的防护。 消毒不要放过每个角落,一般每周需进行1次以上彻底消毒。 4.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药选择(选择有针对性消毒药、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 消毒方法选择(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环境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消毒前把有机物清除干净,先清洗后消毒; 消毒剂的浓度与剂量(根据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浓度和剂量); 消毒操作规范,要保证消毒药与消毒对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5.养殖场消毒药物选择(根据消毒目的、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药) 日常预防性消毒:季铵盐类; 紧急消毒:复方季铵盐和三碘氧化物轮换使用;硫酸氢钾;偶尔用氯制剂、过氧乙酸来轮换使用; 空场地时消毒:烧碱、复合酚、氯制剂、过氧乙酸轮换使用; 手术器械消毒:三碘氧化物、戊二醛浸泡; 饮水消毒:酸性离子水、氯、过氧乙酸、碘制剂中任一种均可(严禁用季铵盐、醛、酚来饮水消毒)。二、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 1.国家当前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政策手段 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传染病仍然是现代畜牧业最大的威胁;疫病种类多、复杂程度加剧;疫病非典型化和病原变异加快;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难度大;多重感染十分普遍,继发感染十分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加大,耐药性菌株日益增多;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日益严重。 针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免疫接种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推行“程序科学化、操作规范化、评价准确化”的强制免疫工作模式。 目前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 保证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 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2.几种国家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病种免疫程序 猪瘟免疫程序: 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口蹄疫免疫程序: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程序 商品猪:使用灭活苗于断奶后初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或者,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4个月后免疫1次(针对发生过蓝耳病的猪场)。 种母猪: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5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 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程序种鸡、蛋鸡:7-14日龄,H5N1灭活苗(禽新重组二联活苗)初免;3-4周后,加强免疫;开产前,H5N1灭活苗强化免疫;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灭活苗免疫1次。(可与H5H9交替使用)。商品肉鸡:7-14日龄,H5N1灭活苗免疫(禽新重组二联活苗)初免;2周后,禽-新重组二联活苗加强免疫。3.免疫时注意事项: 使用有效的疫苗:(合理保管运输、有效期内、检查外观质量,确保包装完好。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松动;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发生沉淀、破乳或超过规定量的分层、有异物、有霉变、有摇不散凝块、有异味、无真空等); 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注射剂量:(应严格按疫苗说明书使用疫苗,注意免疫接种途径或方法以及免疫剂量等。如只能注射的灭活疫苗不能采用饮水法接种。饮水免疫时饮水器必须充足,疫苗稀释要均匀,稀释后及时使用,接种剂量足,接种不遗漏等。使用活菌苗,应注意在免疫接种前后不要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影响活菌在动物体内繁殖,减低免疫效果;灭活苗的预温与震荡使用前,灭活苗要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25)2小时左右,使用前轻轻振摇)。 三、动物疫情报告与要求 疫情报告:发现动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时,应当立即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若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可直接向区畜牧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报告动物疫情的同时,对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应采取隔离措施,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防止疫情扩散。 疫情报告主体: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报告形式:口头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报告内容: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重大动物疫情认定程序及疫情公布: 畜牧部门接到可疑动物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应立即按要求采集病料样品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确诊,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能确诊的,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确诊结果应立即报农业部,并抄送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重大动物疫病应当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病料,未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病料。重大动物疫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疫情。 四、畜禽标识佩戴与养殖档案的建立 耳标佩戴 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的,在畜禽达到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2.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3.畜禽标识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养殖档案的规范填写养殖档案一套共计八本,每本单独成册。主要包括:生产记录、投入品记录、免疫记录(含免疫程序)、消毒记录、诊疗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和检查记录。 1.畜禽养殖场免疫程序(由畜禽养殖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 2.免疫记录: 时间(填写实施免疫的时间)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此栏不填) 存栏数量(填写同批次免疫畜禽的实际存栏数量,单位为头、只) 免疫数量(填写同批次免疫畜禽的实际免疫数量,单位为头、只) 批号、疫苗有效期(填写使用疫苗的批号和有效日期) 免疫方法(填写免疫的具体方法,如喷雾、饮水、滴鼻点眼、注射部位等方法) 免疫剂量(免疫头份);免疫人员(注射人员名字)。3.消毒记录:时间(填写实施消毒的时间)消毒场所(填写圈舍、人员出入通道和附属设施等场所、用具、设备等)消毒药名称(填写消毒药的商品名称或化学名称)用药剂量(填写消毒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消毒方法(填写熏蒸、喷洒、浸泡、焚烧等)消毒人员签字4、诊疗记录 动物耳标号码(填写发病动物的耳标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 、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圈舍号(填写发病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发病数(具有类似症状的动物数量)病因(指诊疗人员的初始诊断的可疑病因)诊疗人员(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诊疗人员)用药名称(填写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的名称,写主要的药药)用药方法(填写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诊疗结果(指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后动物的状况,一般有好转、无效、死亡)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日期(填写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日期)数量(填写同批次处理的病死畜禽的数量);处理或死亡原因(填写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原因,如染疫、正常死亡、死因不明等) 动物耳标号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 处理方法:(填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规定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如深埋、焚烧、化制等) 处理单位(委托无害化处理场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填写处理单位名称,由本场自行实施无害化处理的由实施无害化处理的人员签字)。6.防疫监测记录 此表由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等畜牧部门防疫监测人员填写,也用于养殖场自行监测。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此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