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定稿.doc_第1页
941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定稿.doc_第2页
941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定稿.doc_第3页
941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定稿.doc_第4页
94101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 第一章地质说明与矿压观测资料第一章地质说明与矿压观测资料 一 地质说明书 单位 m 工作面名称94101 工作面所 属 水 平 850采 区 名 称 小湖系 850 西一 采区 煤层名称山西组 9 煤地 面 标 高 31 7工作面标高 720 820 地面位置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境内 X 3802700 3803800 Y 20537300 20537800 井下位置 及四邻采 掘 情 况 该面东为 W 6 断层 西 北为未采区 南为 700 西一小湖系已采区 回采对地 面设施的 影 响 回采对大蔡庄有一定影响 1035 1047 倾向平距 139 5 概 况 走 向 长 1040 倾向实距 143 1 平 面 积 m2 145080 走 向N12 22 1 5 2 2 倾 向N282 292 煤层总厚 1 8 可采指数1 8 21 倾 角 14 煤层结构简 单稳定程度稳 定 煤 层 说 明 煤层倾角局部较大为 21 在断层附近煤厚变化较大 有增厚和变薄 断层处顶板较破碎 均对回采有影响 MadAdVdafSt dQb ad MJ Kg 煤岩类型牌号 2 45 232 90 4528 3半光亮气肥煤 煤 质 说明各项煤质指标采用 2002 年矿井地质报告 类 别岩石名称厚 度 m岩 层 特 征 老 顶砂泥岩互层 14 3 深灰色砂泥互层 上部以泥岩为主 下部以砂岩为主 含菱铁矿 并含少量棕色条带及砂岩条带 顶 板 直接顶砂质泥岩 6 7灰 深灰 致密 质软 断口平坦 煤 层 顶 底 板 底 板 直接底泥岩1 2深灰色 质软 断口平坦 岩芯完整 含植物化石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 构造形态 该面处于大吴背斜东翼 总体形态为单斜构造 小构造较为发育 名称性质 走向 倾角 落差 m 控制情况影响程度 1正133300 6 1 0 94101 运道揭露 较小影响 2正25500 8 94101 运道揭露 较小影响 3正30350 5 94101 运道揭露 较小影响 4逆49404 0 94101 运道揭露 较大影响 5正88 351 2 94101 运道揭露 有影响 6正104501 0 94101 运道揭露 有影响 7正93351 0 94101 运道揭露 有影响 8正105501 0 94101 运道揭露 有影响 9正95604 0 94101 运道揭露较大影响 10正111351 8 94101 运道揭露有影响 11正132402 5 94101 运道揭露 较大影响 12正15025 351 6 2 0 94101 运道揭露 有影响 13逆10140 601 7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14 正 10345 501 8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15 正 7230 391 5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16正106370 8 94101 风道揭露较小影响 17 正 80321 0 94101 风道揭露有影响 18 逆 112600 8 1 4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19 逆 11045 504 0 94101 风道揭露 较大影响 20 正 87500 8 94101 风道揭露 较小影响 21 正 8265 801 5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22 逆 95523 7 94101 风道揭露 较大影响 23 正91 461 5 2 0 94101 风道揭露 有影响 24 正 72200 7 94101 风道揭露 较小影响 25 正 147500 4 94101 风道揭露 较小影响 地 质 构 造 断 层 26 正 2660 700 6 0 7 94101 风道揭露 较小影响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 二 矿压观测资料与支护设计二 矿压观测资料与支护设计 根据我矿 9 煤层实测的矿压资料 预计本工作面的矿压资料如下 一 直接顶 初次跨落步距 6 12m 二 老顶 1 初次来压步距 29m 2 周期来压步距 7 12m 3 支架平均工作阻力 3118 kN m2 三 煤壁前方支承压力 1 影响范围 52m 2 高峰区 11 22m 四 顶板分类 充水 因素 该面回采时充水因素主要为 7 煤顶板砂岩裂隙水 砂岩富水性中等 该层砂岩 厚 18 5m 故总水量较丰富 因该面靠近 W 6 逆断层 中小构造及顶板裂隙发育 运输道出现几处淋水 回采时随着老顶的跨落 大吴背斜轴向东的顶板砂岩水都将 向该面老塘运移 兼之工作面整体下山推进 老塘存水量较少 故工作面下口老塘 涌水量较大 防治 措施 在运输道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水 文 地 质 最 大 涌 水 量 m3 h 40正常涌水量 m3 h 20 地 温矿井平均地温梯度 1 97 C 100m 本面采深达 816m 地温将偏高 地 压该面煤层埋深较深 靠近 W 6 逆断层 回采时受动压影响预计地应力较大 瓦 斯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瓦斯相对涌出量 3 64 4 44m3 d t 煤 尘煤尘爆炸指数 36 61 具有爆炸危险 煤的自燃自然发生倾向性为 级 不易自燃 影响 回采 的其 它地 质因 素 硬度 f 煤层 夹 矸直接顶 直接底 块段 编号 平面积 m2 倾角 斜面积 m2 平均 厚度 m 容 重 t m3 工业储量 万 t 回收率 可采储量 万 t 储 量 预 算 1145080141450801 81 436 69534 8 问题 及 建议 1 该面断层较多 回采时应制定专门的过断层措施 并严格执行 2 9 煤具有爆炸危险性 在回采过程中应做好防尘工作 3 9 煤层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 应提前制定措施 防止冲击地压发生 4 该面老塘涌水较大 在运输道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5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将揭露 312 孔 钻孔用水泥及浓泥浆封闭 封孔质量良好 但仍需 要提前制定措施 探该孔是否沟通其它含水层位 附图94101 工作面平面布置图 井上下对照图 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4 1 直接顶 2 类 2 老顶 II 级 三 工作面支护控制设计三 工作面支护控制设计 1 支护设备的选择 根据地质资料的特点 直接顶随采随落 所以初次来压时直接顶产生的压力 也 就是支架的承载压力 通过计算支架的承载压力 直接顶的作用力 为 P1 MzRzLz 2Lk kN m2 其中 Lk 控顶距 Mz 直接顶厚度 Lz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Rz 直接顶容重 即 P1 6 7 1 7 12 2 4 17 1KN m2 老顶初次来压时产生的压力 Pt A MeReC0 2LkKt kN m2 其中 A 表示直接顶作用力 Me Re 表示老顶厚度及容重 C0 表示初次跨落步距 Kt 表示岩重分配系数 受直接顶厚度和采高之比N的控制 其取法为 N小于和等 于1 5时取2 大于1 5小于等于2 3时取3 大于2 3时取4 通过计算 N 6 7 2 2 3 2 3 所以Kt取4 即Pt 17 1 14 3 2 3 29 2 4 4 46 9kN m2 支架的承载压力为 3118 1 5 4 520kN m2 46 9kN m2 根据本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及设计采高及WS1 7 1 3 2 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的技术 参数 此架型符合本规程的设计要求 附 顶板控制数据 直接顶 厚度 m 初次垮落 步距 m 悬顶距离 m 分类 类 岩层层数备注 6 7 6 121 3 21 老顶 厚度 m 结构形式 初次来压 步距 m 周期来压 步距 m 老顶级别 级 备注 14 3 拱梁 29m 7 12m II 四 巷道布置四 巷道布置 新鲜风从材料道进入 流经工作面后由运输道回风 切眼及两道的断面 切眼断 面 12 1m2 两道断面 9 46m2 断面形状为矩形 支护形式为锚梁网联合支护并用锚索加 强支护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5 第二章第二章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一 采煤方法一 采煤方法 1 采煤方法的确定 该面开采9层煤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 确定该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回 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 采高的确定 根据本工作面地质条件 煤层平均厚度为 1 8m 所以确定工作面的采高为 1 8m 2 0m 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 二 回采工艺二 回采工艺 一 割煤 1 工作面采用MWG 160 375W型可调高双滚筒采煤机沿工作面双向割煤 前滚筒割 顶煤 后滚筒割底煤 2 采煤机的进刀方式 工作面采用煤机自开缺口 割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方式 即煤机运行到端部时 在采煤机身后方输送机有25 30m未推到煤壁 为使工作面正常推进 煤机反向牵引 斜切进入煤壁 而后把端部刮板输送机推到煤壁 煤机再向端部割三角煤 其过程如下所述 1 采煤机割至工作面端头时 其后 25 30m 未推到煤壁 的输送机槽已移近 煤壁 采煤机身处留有一段下部煤 2 调换滚筒位置 前滚筒下降 后滚筒上升并沿输送机弯曲段反向割入煤壁 直至输送机直线段为止 然后将输送机移直 3 再调换两个滚筒上下位置 重新返回割煤至工作面端头处 4 将三角煤割掉 煤壁割直后 再次调换上下滚筒 返程正常割煤 3 采煤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见表 2 1 表 2 1 MWG 160 375W 型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 二 装煤 煤机割下的煤一部分直接落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另一部分通过煤机螺旋滚筒与 输送机的铲煤板联合将煤炭装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三 运煤 1 工作面采用一部刮板输送机运煤 刮板输送机型号为 SGZ 630 110 2 刮板 输送机长度为144m 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2 名称技术参数名称技术参数 适应采高 1 4 3 0m 电机型号 YBCS 375 滚筒直径 1 4m 电机功率及电压 375KW 1140V 牵引方式液压无链牵引防尘方式内外喷雾 牵引力 350kN 滚筒转速 45 74r min 卧底量170 220mm重量 27t 牵引速度 0 6 0m min 生产能力 460t h 截深 0 63m 外型尺寸 7514 1881 1200mm3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6 表 2 2 SGZ 630 110 2 型刮板输送机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技术参数名称技术参数 出厂长度 m 180 刮板链规格 22 86 运输量 t h 450 中部槽水平弯曲度 10 15 刮板链速 m s 1 07 刮板间距 mm 1032 电机功率 kw 2 110 中部槽规格 1500 630 222 电机转速 n min 739 1477 刮板链式中双链 2 运输顺槽铺设SGW 40T刮板输送机一部 长度为50m SJ 80型胶带输送机一 部 长度为600m SJ 80型胶带输送机一部 长度为400m 运输联络巷铺设SJ 80型 型胶带输送机两部 长度分别为150m和200m SGW 40T刮板输送机一部 长度为50m 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 3 表2 3 运输顺槽运输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型号功率运输长度运输能力 刮板输送机 SGW 40T40KW50m150t h 胶带输送机 SJ 8080KW600m350t h 胶带输送机 SJ 8080KW400m350t h 胶带输送机 SJ 8080KW150m350t h 胶带输送机 SJ 8080KW200m350t h 刮板输送机 SGW 40T40KW50m150t h 四 工作面支护 1 基本支护 工作面选用WS1 7 1 3 2 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97架 支架的主要技术特征如表2 4 表2 4 WS1 7 1 3 2 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 支架主要技术参数 支架高度1 3 2 8m支架宽度 1500mm 中心距 1500mm 支护宽度 1500mm 初撑力 2335kN 支护强度 599kN m2 工作阻力 3118kN 对底板比压 20 32MPa 泵压 31 5MPa 操作方式本架 重量 10180kg 拉架力 264 6KN 2 支护方式 1 当顶板较完整时 采煤机割煤后 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 6架移架 再推移刮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7 板输送机 回采过程为 割煤 移架 推刮板输送机 2 当顶板较破碎或煤壁片帮时 不必等到采煤机割煤 支架利用煤壁的空隙前 移 使片帮处的顶煤得到提前支护 此时的回采工艺为 移架 割煤 推刮板输送机 3 移架方式及操作顺序 工作面支架前移采用顺序移架方式 即支架沿煤机的割煤方向依次前移 移动步 距等于煤机截深 工作面支架移架操作为本架操作 其操作顺序为 降柱 移架 升柱 4 在生产过程中 要保持支架底座与底板接触严实 以防断支架底座 5 工作面支架布置图 见附图 3 出口支护 工作面两道采用锚梁网支护 需加强支护 即两道出口向外3 5米范围 使用1米 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扶四趟走向棚 距巷道帮两排走向棚距帮不超过0 7m 运 道小溜子边两排走向棚间距不超过1 2米 走向棚跨越刮板输送机机头 尾 时必须正 规使用好1m双楔梁 超前3米向外的超前加固采用两排1米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 扶走向棚 局部巷道破碎 顶板不平及超高地段 使用圆木或钢梁配合单体扶倾向架 棚 并在架棚上采取打木垛方式将顶接实衬平 确保煤壁向外超前支护范围不低于40 米 支护方式为 1米铰接顶梁走向必须铰接使用 一梁一柱 圆销大头对巷帮 单体 注液孔向外 并穿齐铁鞋 煤壁向外3 5米范围单体初撑力不低于90KN 超前加固范 围单体初撑力不低于50KN 且保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 8m 材料道超前加固范围两趟走向棚间距1 5 0 1m 运道超前加固范围两趟走向棚间 距1 8 0 1m 原则上居中布置 在生产过程中 如两道出口及两道出现原锚网脱节时 必须用扎丝或铁丝联结好 4 备用支护材料 1 备用支护材料表见表 2 5 表 2 5 备用支护材料表 材料名称规 格数 量材料名称规 格数 量 单体2 5 2 8m 20 半圆木 2 0m 50 块 单体1 5 2 2m 20 铁鞋 280mm 30 块 铰接顶梁HDJA 100030 根板皮或条棍0 8 1 6m100 块 圆木 1 6 4m40 工字钢梁 2 4 2 9m30 2 所有备用材料均码放在材料道距工作面 150 200m 范围内 分类靠同一帮上 架码放整齐 挂牌管理 所有料架必须上线 且距轨道间距不小于 0 7m 3 在用支护材料管理 两道回出的材料要在指定地点按照待用 待回收分类 要求料堆间距 2m 支护中的铁料要编号管理 4 工区设专职铁管人员 对备用及在用支护材料每天核查一次 五 顶板管理 1 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放顶步距为600mm 2 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为 3400mm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8 最大控顶距为 最小控顶距 循环进尺 即 3400 600 4000mm 3 初次放顶和正常放顶期间的顶板管理 1 工作面初次放顶由生产矿长负责指挥 按试生产程序进行组织初放支护 并 有工区跟班队长三班现场指挥 直到老顶垮落 初放结束 2 初放和正常放顶期间 工作面备用料场必须备齐直径 160mm以上 长度 1 6m 4m的各种规格的圆木 不少于10根 并备齐备足条棍 笆片等物料 以备工作 面急需之用 所有物料必须码放整齐 挂牌明示 3 初放及正常放顶期间 工作面要做好 一通三防 管理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达到 三直 两平 一净 两畅通 的标准 4 回料方式 当上下两道的替棚支护随回采进入切顶线位置时 采用人工配合 手拉葫芦 将 柱梁回出 第三章第三章 循环作业 劳动组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循环作业 劳动组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 循环作业一 循环作业 一 循环方式 一 循环方式 1 循环进尺0 6m 日进行6个循环 即日进尺为0 6 6 3 6m 2 循环作业图表 见附图 二 作业形式 本工作面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方式组织生产 每采一刀为一个循环 两采一准 三 八 工作制 中 夜班各完成3个循环 早班为检修班 二 劳动组织二 劳动组织 1 劳动组织形式 本工作面采用专业工种追机作业和综合工种分段作业相结合的 劳动组织形式 2 劳动组织和出勤表 见表3 1 表3 1 劳动组织和出勤表 劳动组织 班次序号工种 夜早中 总计在册 1 队长 11136 2 副班长 11136 3 验收员 兼铁管员 11135 4 煤机司机 232712 5 支架工 4441215 6 推刮板输送机工 11135 7 出口工 4441216 8 机电维护工 171915 9 液压维护工 161810 10 控制站工 11135 10 运输司机 4241015 11 看工具工 11134 12 送饭工 11134 13 清理工 711910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9 14 防尘工 11135 15 其它 222611 合计 33372797144 三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三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3 23 2 表3 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序号名称数量单位 1 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 1040m12 日进尺 3 6m 2 工作面实际倾斜长度 143 1m13 平均日产量 1298 4t 3 工作面平均倾角 14 度 14 月产量 38952 万t 4 煤层厚度 1 8m15 可采天数 269d 5 采高 1 8m16 日出勤数 97 人 6 坑木消耗 5 m 3 万t 17 电力消耗 2 2kwh t 7 放顶步距 0 6m18 乳化液消耗 500 kg 万t 8 正规循环率 95 19 油脂消耗 200 kg 万t 9 循环进尺 0 6m20 回采率 95 10 循环产量 216 4 吨 21 截齿消耗 50 个 万t 11 生产方式 两采 一准 第四章第四章 主要生产系统主要生产系统 一 运料运输系统一 运料运输系统 1 地面 北付井 700大巷 700东巷 700东二两米斜巷 850轨道大 巷 小湖系 850西一运输反坡 小湖系 850西一采区运输大巷 94101材料道 2 2 地面 北付井 700大巷 700西二两米斜巷 850轨道大巷 小湖系 850西一运输反坡 小湖系 850西一采区运输大巷 94101材料道 二 运煤系统二 运煤系统 1 运煤路线 94101工作面 94101运道 700西二小湖系运输上山 700小湖 系西二集中运输联络巷 强二胶带输送机 强一胶带输送机 380煤仓 北主井 地 面 2 运煤设备 见表 4 1 表 4 1 运煤设备统计表 序 号设 备地 点长度 m 台数 1 SGZ 630 220 刮板运输机工作面 1441 2 SGW 40T 刮板运输机运输巷 501 3 SJ 80 胶带运输机运输巷 6001 4 SJ 80 胶带运输机运输巷 4001 5 SJ 80 胶带运输机运输联络巷 1501 6 SJ 80 胶带运输机运输联络巷 2001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0 2 SGW 40T 刮板运输机运输联络巷 501 三 排水系统三 排水系统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 94101工作面将受顶板砂岩水及老塘水影响 水量极大 正常 情况下水量20t h 最大40t h 需在运输道低洼处各打一个容积为2 1 1米3的水仓 运输道安装一台18KW潜水泵排水 配一趟4寸排水管路 备用水泵一台 排水路线 94101 运输道 94101 运输联络巷 850 小湖系轨道大巷 700 大巷 420 大 巷 220 大巷 地面 1 每班有人负责两道的排水工作 及时排净积水 2 每班必须观察水量变化 若有增大 及时向调度室及工区汇报 采取有效措 施 3 确保排水管路的畅通 无漏水或堵塞现象 四 供电系统四 供电系统 一 总述 1 94101工作面位于 700小湖系小湖系 850西一采区 工作面切眼实际长度约为 143 1米 材料道长约为1040米 运输道长约为1040米 该工作面设计采用综采工艺 其运输道和材料道电气设备均由 850小湖系移变供电 工作面由二台KBSGZY 800 6移 动变电站供电 控制站移变电源来自西二小湖系临变III 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和控制站 放在运输道 其位置距工作面出口约250米 具体见设备布置图 供电系统图 2 电压等级 高压系统电压等级为6KV 材料道和运输道的设备电压为660V 工作面电气设备的 电压等级为1140V 照明信号电压为127V 3 综采工作面照明采用DGC35 127N型矿用防爆多功能支架灯 通讯信号采用KDD型 控制设备 支架灯 通讯电话站的安装间隔为15米 是集照明 信号 包括灯光信号 和语言信号 开关闭锁 急停 远控为一体的多用途防爆电器设备 照明 信号的 127V电源采用控制站的KZXB 4 0 1140照明信号综保 4 设计的主要负荷有 见负荷统计表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1 二 动力变压器的选择 按需用系数法计算变压器容量和台数 一 工作面1140V系统 PMAX 160 2 采煤机两台160KW电机同时起动 320KW Pe 940KW KX 0 4 0 6 320 940 0 6 取KX 0 6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COS PJ 0 7 选用两台KBSGZY 800 6型移动变电站供电 可满足要求 负荷具体分配见供电系 统图 1 移变代 工作面煤机 油泵和防尘泵 负荷为 P1 375 160 75 610KW Sj KX P1 COS PJ 0 6 610 0 7 523KVA 1 Sj Se 523 800 0 65 2 移变代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转载机 油泵和防尘泵 负荷为 P1 220 110 160 75 565KW S2 KX P2 COS PJ 0 6 565 0 7 484KVA 2 S2 Se 484 800 0 61 二 材料道 运输道660V系统 实际两道需用系数取 KX 0 5 COS PJ 0 7 两道总功率 Pe 745 8KW Sj KX Pe COSPJ 0 5 745 8 0 7 532 7KVA 500KVA Sj Se 532 7 500 1 04 考虑到具体负荷情况及现有设备状况 选用两台KBSGZY 500 6型变压器分别供电 1 移变所带负荷为 Pe 360 3KW 电机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 使用 地点电压V功率KW 电机 台数 设备 台数 使用功率 KW 备注 采煤机 MWG 160 375W 工作面 114037531375 刮板运输机 SGZ 630 220 工作面 114011021220 转载机 SGW 40T 工作面 11405521110 防尘泵 PB 200 63 工作面 1140752275 一用一备 乳化泵DRB 200 31 5工作面 114016022160 一用一备 照明 DGC35 127N 工作面 1270 03 忽略不计 通讯信号 KDD 工作面 1270 09 忽略不计 刮板运输机 SGW 40T 运输道 660551155 胶带输送机 SJ 80 运输道 6604083280 张紧绞车 JH 8 运输道 6607 54430 不常用 调度绞车 JD 11 4 运输道 66011 42222 8 调度绞车 JD 25 运输道 6602555125 调度绞车 JD 40 运输道 660401140 潜水泵 QSK 18 运输道 660182236 回柱绞车 JH 14T 运输道 660171117 调度绞车 JD 25 材料道 660251125 潜水泵 QSK 18 材料道 660181118 回柱绞车 JH 14T 材料道 660171117 总计 1575 8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2 Sj KX Pe COSPJ 0 5 388 8 0 7 277 7KVA Sj Se 277 7 500 0 56 2 移变所带负荷为 Pe 357KW Sj KX Pe COSPJ 0 5 357 0 7 255KVA Sj Se 255 500 0 51 负荷具体分配见供电系统图和设备布置图 三 电缆的选择 一 电缆型号确定 根据采区供电电压 工作条件 敷设地点及电缆型号确定原则 本采区电缆型号 确定如下 从采区变电所到移动变电站采用MYPTJ 3 50 3 25 3 2 5矿用监视型屏蔽电缆 从移动变电站向采煤工作面电气设备供电采用MCP系列屏蔽橡套电缆 工作面控制电缆 采用MYQ 3 4 1 2 5型 通讯电缆采用MHYV 4 2 5型 从采区变电所到材料道 运 输道的干线电缆及从起动开关到电动机电缆均采用MY系列矿用橡套软电缆 二 长度的选择 高压电缆长度按L实 1 05L巷进行选择 1140V系统和660V系统橡套电缆按L实 1 1L巷来 选择 具体长度见供电系统图 没有标出的为短接线 计算时忽略不计 三 电缆截面的选择及校验 1 从采区变电所到移动变电站采用MYPTJ 3 50 3 25 3 2 5 其长期允许载流 量为173A 电缆的持续工作电流为 故合格 AA U S I N P a 173 5 90 63 940 3 2 煤机是工作面负荷最大 供电距离最远的设备 电缆选用MCP 3 70 1 25型 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为205A 对其电流校验 故合格205148 85 0 12003 103757 0 3 10 33 A COSU PK I wmN Nde ca 3 考虑到长时间允许载流量电压损失 短路保护灵敏度等因素 对660V 系 统主干线均选用MY 3 70 1 25的橡套电缆 其长期允许载流量为215A 具体 长度见供电系统图 以供电负荷最大 距离最远的运输道第四线路校验 合格 AA COSU PK I wmN Nde ca 215144 7 06903 10 5 2415 0 3 10 33 其它线路经校验均合格 计算略 四 电压损失校验 660V系统 以供电距离最远的运输道第四线路线路校验 1 KBSGZY 500 6变压器电压损失 Pd 3100W Ud 4 COS pj 0 6 SIN pj 0 8 0 50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3 Ur Pd 10Se 3100 10 500 0 62 Ux 3 95 VSINUCOSU S SU U TxTr TN TTN T 06 12 8 095 3 6 062 0 500100 5 247690 100 2 2 干线式线路电压损失计算 L1 L2 L3 L4 L5 400m 200m 100m 150m 100m 70mm2 70mm2 70mm2 70mm2 70mm2 Pe3 36 7KW 电缆导体电导率 SC 42 5 m mm2 V AU LP U scN ca W 9 51 70 5 42690 10400 5 26610 33 1 同理求出 UW2 12 4V UW3 1 7V UW4 9 79V UW5 0 8V 整个线路的电压损失为 U UT UW1 UW2 UW3 UW4 UW5 12 06 54 12 4 1 7 9 79 0 8 90 75V 变压器分接开关放在三档 允许电压损失为97 5V 90 75V 符合要求 同理校验660V系统其它线路电压损失均符合要求 计算略 MCP 3 95 1 25 3 10 400M 375KW煤机 1 移变 MCP 3 35 1 10 3 6 50M 75KW防尘 泵 MCP 3 35 1 10 3 6 50M KBSGZY 800 6 160KW油泵 1 KBSGZY 800 6变压器电压损失 Ud 5 5 Ur 0 65 Ux 5 46 1 0 65 COS pj 0 6 SIN pj 0 8 Pd 5 2kw VSINUCOSU S SU U TxTr TN TTN T 5 38 8 046 5 6 065 0 800100 5231200 100 2 2 采煤机线路电压损失 Pe1 277KW Pe2 127KW Pe5 17KW Pe3 25 5KW Pe4 67KW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4 电缆导体电导率 SC 42 5 m mm2 V AU LP U scN ca W 42 70 5 421200 1040037510 33 整个线路的电压损失为 干线电缆长度较短不足20米 电压损失忽略不计 U UT UW 38 5 42 80 5V 变压器分接开关放在二档 允许电压损失为117V 80 5V 符合要求 同理校验1140V系统其它线路电压损失均符合要求 计算略 按起动条件校核 采煤机是重负荷起动 也是采区中容量最大 供电距离最远的用电设备 需校验 起动条件下的电压损失 电动机的最小起动电压为 V K UU NSt 756 5 2 1 1 1140 min 起动时工作支路电压损失 V A COSLI U blsc stblst stbl 151 70 5 42 5 0400130033 起动时变压器电压损失 tan 3 10 sin 3 10 cos 100 3 3 2 2 rewm N reNde ststx N reNde ststr TN TN stT U PK Iu U PK Iu I U U 75 0 11403 10557 0 86 0 1300 46 5 11403 10557 0 5 01300 65 0 385100 1200 33 stT U VU stT 206 起动时整个电网的电压损失 Ust UT st Ubl st 206 151 357V U2N T Ust 1200 357 843V Ust min 756V 故满足起动要求 四 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和保护装置的整定 一 高压配电装置的保护整定 以带 850小湖系2 移变的西二小湖系临变 7 PBG 6高防开关为例 CT变比为300 5 采用GZB ARM 9110型综合保护器 其过流整定值按移变额定电流值整定 IZ1 IB1e 48 1A 实取其过流倍数n Iz1 Ige 48 1 300 0 16 实取其过流倍数0 2 其短路整定原则按 n IQe KX Ie KbIge 1000 0 6 196 5 8 7 300 0 42 取n 1 保护器短路保护整定为1 10之间的整数倍数 n 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 5A 的倍数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5 Ige 高压配电装置额定电流A 灵敏度校验为 ID0 2 KbIZ 7979 8 7 300 1 3 0 1 5 合格 ID0 2 变压器低压侧出口两相短路电流 同理 带 850小湖系1 移变的西二小湖系临变 1 PBG 6高防开关保护整定值均为 过载0 2倍 短路1倍 二 工作面1140V系统 1 用查表法计算各短路点两相短路电流 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短路电流D0为 5553A 短路点d2点的电缆换算长度为 LCt Kct L 0 73 400 292m 查表得d2点的两相短路电流 3153A LCt 电缆的换算长度 m L 电缆的实际长度 m Kct 换算系数 其它各点的两相短路电流见附表 2 1 移变低压侧馈电开关的保护整定 变压器低压侧选用BXBD 800 1140型矿用隔爆型低压保护箱 采用PLC 综合保护器 其过载整定值按实际负载电流值整定 P 160 2 55 160 75 610KW IZ1 Ie 610 0 67 410A 其短路整定原则按 IZ2 IQe KX Ie 1300 0 7 235 0 67 1410A 取IZ2 1500A 灵敏度校验为 ID2 2 IZ2 3153 1500 2 1 1 5 合格 3 起动开关的保护整定 选用QJZ 4 315 1140DP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功能真空组合开关 采用ABD电子 综合保护器 以1 代采煤机开关为例 其过流整定值按实际负载电流值整定 P 375KW A COSU PK I wmN Nde ca 148 85 0 12003 103757 0 3 10 33 其短路整定原则按 IZ2 8Ie 1184A 灵敏度校验为 ID1 2 IZ2 3153 1184 2 6 1 2 合格 4 移变高压侧配电装置的保护整定 以代采煤机线路的1 移变为例 高压侧开关为PBG 250 6000B高防开关 采用PLC综合 保护器 其过流整定值按变压器额定电流值整定 取IZ1 IBe 77A 其短路整定原则 IZ2 6IBe 462A 灵敏度校验为 ID0 2 KbIZ2 4337 5 462 1 87 1 5 合格 ID0 2 变压器低压侧出口两相短路电流 其它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和开关保护整定见附表 三 运输道 材料道660V系统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6 以供电距离最远的运输道第四线路校验 1 用查表法计算各短路点两相短路电流 KBSGZY 500 6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短路电流D0为 7979A 短路点d8点的电缆换算长度为 LCt Kct L 0 73 400 200 438m 查表得d8点的两相短路电流 1578A LCt 电缆的换算长度 m L 电缆的实际长度 m Kct 换算系数 其它各点的两相短路电流见附表 2 馈电开关的保护整定 以27 DW80 350型馈电开关为例 采用电磁式瞬时过流脱扣器 其过流整定原则按 IZ2 IQe KX Ie 取 IZ2 1108A 取 IZ2 1200A 灵敏度校验为 ID3 2 IZ2 2337 1200 1 9 1 5合格 3 起动开关的保护整定 以13 QBZ 225型开关为例 采用JDB电子综合保护器 其过载整定值按实际负载电流值整定 IZ1 Ie 87A 其短路整定原则按 IZ2 8Ie 696A 灵敏度校验为 ID4 2 IZ2 3145 696 4 5 1 2 合格 因两道660V供电系统均采用干线式供电 各起动开关的负荷线较短 计算时忽略不记 同理整定和校验其它各开关整定值均合格 见附表 计算从略 附表 1 西二小湖系临变一高压开关保护整定及校验 6KV系统 2 移变高压侧开关选择及校验 1140V系统 3 移变低压侧开关选择及校验 1140V系统 整定值 编号型号短路点短路电流 过载A短路A 灵敏度校验 1 移变 BXBD 800 变压器出口 55534101500A 3 7 合格 2 移变 BXBD 800 变压器出口 55534251600 3 4 合格 整定值 编号型号 CT 变比 短路点短路电流 过载A短路A 灵敏度校验 7 PBG 630 变压器出口 797948 1300 3 0合格 1 PBG 640 变压器出口 797948 1300 3 0合格 整定值 编号型号短路点短路电流 过载短路 灵敏度校验 1 PBG 250 变压器出口 5553776Ie 2 4 合格 2 PBG 250 变压器出口 5553776Ie 2 4 合格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7 4 真空起动开关选择及校验 1140V系统 5 馈电开关选择及校验 660V系 6 真空起动开关选择及校验 660V系统 五 安全技术措施 五 安全技术措施 1 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 应检查其 产品合格证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及安 全性能 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 方可入井 2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 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 保证自动 整 定 开关型号所控设备 过流A短路A 短路 点 短路电流灵敏度校验 QJZ 315 1140DP 75KW防尘泵 508IeD13806 9 5 合格 QJZ 315 1140DP 375KW煤机 2508IeD23153 2 1合格 QJZ 315 1140DP 160KW2 油泵 1108IeD33806 4 33 合格 QJZ 315 1140DPSGZ 630 2201348IeD43424 3 2 合格 QJZ 315 1140DP SGW 40T转载机 758IeD53270 5 5合格 编号型号短路点短路电流整定值灵敏度校验 2DW80 350D1797910007 9 合格 2DW80 350D2358410003 5 合格 13DW80 350D347636007 9 合格 13DW80 350D419826003 3 合格 22DW80 350D524846004 1 合格 22DW80 350D6 24846004 1 合格 27DW80 350D7233712001 9 合格 33DW80 350D816454004 1 合格 33DW80 350D914054003 5 合格 33DW80 350D1011524002 88 合格 整 定 开关编号所控设备 过流A短路A 开关型号 29 30 SJ 150878IeQBZ83 225 7 8 15 16 23 24 SJ 800P468IeQBZ83 225 9 17 25 317 5KW张紧 88IeQBZ83 80 11 18 19 32 36 37 JD 25308IeQBZ83 80N 6 10 JD 11 4308IeQBZ83 80N 12 34 QSK 7 598IeKBD 30S 35 38 JH 14T308IeQBZ83 80N 3 14 26 28照明信号 10KZXB 2 5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8 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1次跳闸试验 3 手持式电气设备操作手柄及操作中必须接触到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4 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 必须在瓦斯浓度1 0 以下的地点使用 并实时监测使 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5 井下不得带电检修 搬迁电气设备 电缆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先切断电源 检查瓦 斯 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 1 0 时 再用同电源电压等级相适应的合格验电笔 验电 检验无电后 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 擅自送电 防止擅自开盖操作 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后必须闭锁 并悬挂 有人工作 不准送电 字样的警示牌 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6 非专职人员或非值班电气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 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 并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手持式电气设备操作手 柄及操作中必须接触到的部分应有良好的绝缘 7 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 8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0 以下的井巷中 电缆应用吊钩悬挂 且电缆悬挂点间距不 得超过1米 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 并严密封堵管口 电缆电气设备的连接 必须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合的接线盒 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 卡爪 或线 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 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 盒 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9 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构架 铠装电缆的钢带 铅皮或屏蔽外护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 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 每一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 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 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 0 6m2 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钢管制成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 的连接 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 橡套电缆的接 地芯线 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 不得兼作他用 10 电气设备的检查 维护和调整 必须由电气维修工进行 高压电气设备的修理和 调整工作 应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 高压停 送电的操作 可根据书面申请或其他可 靠的联系方式 得到批准后 由专职电工执行 低压供电系统停电检修时 必须执行 停电票制度 被停的电源开关或断路开关必须挂牌 闭锁或留人看守 电气检修必须 要有两人以上作业 并设一人专责监护工作 电气检修人员要持证上岗 正规操作 严禁带电处理电气故障 严禁打开防爆盖 或门 试送电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 维护和管理 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防爆性能遭到破坏的电气设备 必 须立即处理或更换 严禁继续使用 11 严格执行包机责任制 各种电气设备 或动力电缆 必须有明显的标志牌 并按 规定要求填写清楚 各种安全警示牌必须悬挂在明显的位置 加强电气设备巡回检查 12 各种开关的过流 短路保护定值必须严格按设计标准整定 严禁擅自改动 严禁 甩掉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装置 按规定安装合格的接地装置 13 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作到三无 四有 两齐 三全 三坚持 无鸡爪子 无 羊尾巴 无明接头 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 有螺丝和弹簧垫 有密封圈和挡板 有接地装置 电缆悬挂整齐 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防护装置全 绝缘用具全 图纸资 料全 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 坚持使用煤电钻 照明信号综合保护 坚持使用瓦斯电 闭锁 五 通风防尘系统五 通风防尘系统 94101 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9 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该工作面为综采工作面 切眼长度为143 1m 煤层平均采高1 8m 根据徐矿司 2005 164号 关于印发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矿井风量计算细则 试行 的通知 文件中工作面风量计算方法 结合该面通风系统状况 对94101回采工作面需风量进行 计算如下 一 一 工作面配风量计算 工作面配风量计算 1 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确定需要风量 Q采1 Q基本 K采高 K采面长 K温 m3 min 式中 Q采 1 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m3 min Q基本 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 m3 min K采高 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94101 回采工作面采高为 1 8m K采高取 1 0 K采面长 采煤工作面倾斜长度调整系数 94101 回采工作面采面长为 143 1m K采 面长取 1 0 K温 采煤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94101 回采工作面温度取 28 为该 面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K温取 1 4 Q基本 60 S采 max V采 1 70 式中 V采 1 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 取 V采 1 1m s S采 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净断面积 m2 S采max 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工作面实际采高 输送机 支架 支柱 梁子等所 占的面积 m2 算 该工作面综采工作面 最大控顶距为4 0m 实际采高1 8m 考虑支 架及刮板输送机等影响 工作面最大有效通风面积为5 4m2 最小有效通风面积为 4 32m2 Q基本 60 V采 1 S采 max 70 60 1 5 4 70 226 8m3 min 则 Q采1 Q基本 K采高 K采面长 K温 226 8 1 0 1 0 1 4 317 5m3 min 2 按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需要风量 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 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 的要求计 算 Q采2 100 q采CH4 K采CH4 m3 min q采 CH4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日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 正常生产条件下 连续 观测 1 个月 取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 参照 9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