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沁园春长沙一、字词舸(g):大船,泛指船只。怅(chng):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出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情。寥廓(lioku):指宇宙的广阔。携(xi) 峥嵘(zhngrng):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遒(qi):强劲有力。 遏:阻止。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击水:游泳。 苍茫:旷远迷茫。二、词语辨析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平面的范围,多指地域。寥廓: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多只天空。州:国内地名用州。洲:指世界级地名;国内地名特指水中陆地是也用“洲”如橘子洲、株洲等。三、毛泽东诗词名句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9、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1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1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17、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1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19、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2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2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冬天)2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诗两首一、字词彷徨(pnghung)寂寥(lio)斑斓(bnln) 惆怅(chuchng) 漫溯(s)凄婉(wn) 长篙(go) 笙箫(shngxio) 榆阴(注意字形) 青荇(xng)彳亍(chch):走走停停,多用于形容内心惆怅、哀伤。颓圮(p):坍塌、破败。二、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字词大堰(yn)河 檐(yn)头 瓦菲(fi) 灶(zo)火 荆棘(jngj) 掐(qi)死 匾(bin)额 火钵(b) 碾碎(ninsu) 忸怩(nin) 冰屑(xi) 咒(zhu)语 团箕(j) 凌侮(w) 叱(ch)骂 青苔(ti) 麦糟(zo) 给(j)予 虱(sh)子堰(大堰河)檐(屋檐)忸(忸怩) 掐(掐死)偃(yn)(偃旗息鼓)瞻(瞻仰)钮(电钮) 谄(谄媚)(ti)青苔 (mn)埋怨(ti)舌苔(mi)活埋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二、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 氾(fn)南 佚(y)之狐 夜缒(zhu)而出 若不阙(qu)秦 杞(q)子 逢(png)孙 微夫(f)人之力 共(gng)其乏困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四、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五、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六、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准许 (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qu 城楼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qu,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qu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ju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5.微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 敝人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七、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许之(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八、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nxi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n。)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三)被动句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七、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八、一词多义(一)实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4教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o。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o。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o。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o。5敢人不敢与忤视 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i。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n。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9图乃骇而图之 动词,图谋,筹画。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11诏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13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1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1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1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靠近,登上。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17见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二)虚词【之】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以次进 介词,按照日以尽矣 已经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为】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其】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重要词义【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岂】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得】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顾】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就】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次】顺序 以次进【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谢】谢罪、道歉 前为谢曰【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见】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止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记念刘和珍君一、字音字形徘徊(hui) 寥(lio)落 菲(fi)薄 踌躇(chuch) 桀骜(jio) 租赁(ln) 攒(cun )射 不惮(dn) 喋(di )血 虐( n )杀 惩创(chung) 浸渍(jnz) 绯(fi)红 殒(yn)身不恤(x) 洗涤(d) 尸骸(hi)二、词语辨析黯然:形容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如“黯然销魂”,意思是心情沮丧得像掉了魂。暗淡:指光线不明亮、色彩不鲜艳或前途不光明。黯淡:阴沉;昏暗。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势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和力量,如“势力强大”。流驶:课文中的“流驶”是说时间在运动和过去。微漠:指依稀、淡薄。微茫指隐约,不清晰。微漠强调程度之浅,微茫强调光线之弱。踌躇与徘徊:都有心里犹豫的意思。踌躇指心里犹豫。徘徊多指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干练与熟练 :都是形容词,都有从事某项工作有经验的意思。干练,指又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有才能;熟练指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做得纯熟。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文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小狗包弟一、字音舔(tin) 舐(sh)犊情深 作揖(y) 租赁(ln) 叱(ch)骂 包袱(fu)创(chung)伤 揪(ji)回来 解剖(pu) 篱笆(ba)缝(fng)里堕(du)落 绿草如茵(yn)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寄居在别处。二、文学常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字音显宦(hun) 莅(l)临 叱咤(zh) 箜篌(knghu)(yn)饮恨(bng)屏息(xio)学校饮屏(bng)屏营 校(yn)饮马(png)屏障 (jio)校对 (zho)着陆(c)参差(qing)强壮着 (zho)着急 差(chi)出差 强(qing)勉强(zho)着数(ch)差错(jing)倔强(zhe) 听着(ch)差不多 履(l)履行拂拭箜篌 (knghu) 屐(j)木屐 (sh) 苏轼 崆峒(kngtng) 屡(l)屡次弑君倥偬(kngzng) 屦(j)截趾适屦试验二、词语坐而论道: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只口头说,不见行动。至当不易:指极为恰当,不可更改的意思。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带宾语。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大。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也说博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