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活动方式催生课程新资源.doc_第1页
运用活动方式催生课程新资源.doc_第2页
运用活动方式催生课程新资源.doc_第3页
运用活动方式催生课程新资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活动方式催生课程新资源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课程“活资源”,而师生在交往的互动中又时时生成着新的课程资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心灵交融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课程新资源动态生成的过程。尽管生成性资源被认为“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具有不可预测性与不可重复性的特性。但大量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活资源”,在资源的动态生成过程中大有作为。其中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方式创设各种适宜新资源生成的条件与环境,可以催生课程资源,使资源的动态生成变自发为“自觉”,使教师从“守株待兔”的守侯者变为主动出击的“猎人”,使资源的动态生成更有效。新课程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与实践活动,增加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中能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产生深刻的心灵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活动”的运用给我们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带来勃勃生机,也为生成资源提供了适宜孕育、生长的土壤。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乃至整个教学活动施加影响,这也可以体现在活动的设计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使相当比例的生成资源变不可预测为意料之中,以更好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道德认识的内化。一、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设计活动催生“新”资源“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过程中,可以采用调查等活动以了解学生实际。调查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也可以个别或部分学生的座谈等形式,此外也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准备活动,如:作社会调查或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等。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分析与鉴别,筛选出有关可以生成有价值的资源之信息,以合理设计活动,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准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年龄状况、心理需求、家长条件等实际情况,在课前设计安排了调查活动,以填写表格形式了解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对网络利弊认识等。分析调查情况使部分信息转化为生成资源,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如:有一位学生提供了在我们所在城区某新村,有一位学生因玩电脑过度而导致死亡(“在电脑上玩死了”)。这一信息,该学生在课堂上对网络作利弊分析时予以披露,产生了轰动效应,当时不少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继而纷纷议论,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请学生谈认识,使学生对利用网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有更深刻的体验。这样,这一信息成为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因为一般的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对学习有影响,对身体有危害,甚至有的学生对此认识还比较模糊,有许多认识是老师与家长灌输的结果,而这一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当地,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真是触目惊心。这种教学资源是教材中所没有的,甚至教师在备课中光凭自己是难以预想到的,生成并运用这种教学资源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因为它联系了生活,联系了实际,走进了学生同龄人的经历,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又联系了教学内容。在没有经过调查活动的情况下,学生不一定在课堂上把这一信息提供出来,在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学生中,只有一个学生提供了这一信息(该死者的家长为了缩小影响尽量没有向外界透露信息,这位知情学生是他们的邻居)。诚然,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提供这一信息就不会生成这一资源,这对没有经过调查的老师来说确实具有不可预测性,而对经过调查获取这一信息的老师来说不但不让其流失,而且可以考虑其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有关活动设计与开展的有效性,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精心设计活动,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所有班级都可以共享这一资源。这样,生成资源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变得可以预测而且可以重复。生成资源多固然是好事,但经常出于教师的意外,常常会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似乎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的局面;而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也不一定都有价值,需要经过教师的筛选。通过调查活动可以把这一过程提前到在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所谓“事备而后动”,使资源的利用更有计划性,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计划的整体实现,做到“熊掌与鱼兼得”。不仅如此,通过课堂教学前的调查等活动,学生可以提供许多鲜活的资源,既包括他们的经历、感受,也不乏其见闻与观点,这些丰富的“活资源”更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合乎新课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理念。二、以活用教材为途径,引导活动催生“活”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地去开发与利用好各种资源。而教材又不是对每位学生都适合的,加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因此,我们教师应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等因素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处理与运用教材。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活动方式不失为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转变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也能有效地催生“活”资源,使各种资源整合并有效地利用。例如:在准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笔者发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p71中有“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的观点,并进一步说明:“例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十分孤独的人,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人,家庭不和的人,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最容易上瘾”。那么照此说来推理,有部分学生不会因上网而成瘾。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我不会上网成瘾的想法,导致无节制的去上网,从而造成危害的结果。教师如果回避这一内容不是明智的做法,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一时期学生具有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与控制能力较差等特点,更容易因误解而上网成瘾。但假如教师直接指出,然后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应注意什么问题,显然教师是在说教而学生缺乏体验。怎么办?本人设计了一个案例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他会上网成瘾吗?”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位学生不但对案例中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他平时性格开朗,不具有教材所列情形,却因上网而成瘾,出现不上网就心神不宁,父母劝说反而与父母吵闹,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目前状况虽有好转但尚未“痊愈”。这位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感染了其他同学,学生体验深刻,教师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请其他学生谈认识。这样,不仅催生了生成资源并妥善地加以利用,而且比较恰当地处理了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内容,灵活地运用教材。这一活动的安排较容易引起部分有类似经历学生的共鸣,如果没有这样的学生站出来发言,至少学生对“存有没有节制地上网而不会成瘾的人”之说,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能认识到这是不可能的。而在一个班级中是否存在这样类似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前的调查而预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直接请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对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体面的事”不愿主动说出,其原因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好意思说或正处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内心冲突之中等,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主动把握运用。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没有合理的设计,等到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确实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为了抓住机遇必须另起炉灶,这样难免显得被动,而能不能有效地处理教材还有赖教师的驾驭能力。三、以学生差异为契机,安排活动催生“实”资源学生的思维品质、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有差异,这是教学过程中创生生成资源的一个源泉。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生命体,每个学生的思想火花缤纷各异,如果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及可能出现的生成资源,合理创设其适宜生成的环境与活动,就可以引发生成资源的产生,能为更合理而及时地为运用这些资源作必要的准备,提高教学资源的“现实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如果教师未作合理安排,会造成生成性资源的流失或因仓促应付而未能恰当利用。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充分考量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维品质与已有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性,推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做出的不同反应,在活动设计上可以设置多套方案等完善活动设计的手段以催生生成资源。如;在竞争?合作?的教学准备中,要加深学生对竞争应遵守公平规则的体验,教师应考虑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对规则的理解与体验存有很大差异,这关系到活动的设计安排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如部分学生对足球、篮球比赛中的规则了如指掌,而有的学生几乎一片空白。如果设置以足球比赛为材料作为探讨的活动,对部分学生来说体验不深刻。那么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能普遍接受的“扳手腕”比赛,通过选取个头大小差异大、男女学生、双手与单手等不公平的竞争,使学生领悟到竞争中遵守公平规则的重要性。至此,这样的设计似乎比较完美,其实不然。教师应考虑到有些学生在上述活动后可能马上提出一些自己所熟悉的其他体现公平性规则的事例,可能生成一些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作合理安排,如增加一个“请你说说其他你所熟悉的体现公平竞争事件(项目)”的问题探讨。学生除了谈到一些体育比赛项目外,还可能涉及现在报考公务员进行竞争等热门话题,学生也可能提及一些不公平竞争的反面事例。如果教师没有这些设置,那么这些生成资源的形成对其来说显然是不可预测的,甚至会流失一些宝贵的生成资源。经过上述调整,这一活动形成了以普遍性为基础同时又顾及到个别差异性,既注重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及思维广阔性与深刻性的培养,又引发了生成资源的生长。 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活动催生生成资源,可以使资源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