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基础教程2 测光与曝光第一节 测光表及其工作原理我们现在用的照相机绝大部分都有测光功能,所以在这里仅介绍相机所带的测光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没有带测光功能的,而你又没有单独的测光表的话,那只能建议你参考胶卷盒上面的曝光量,并且在实际拍摄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了。我们要用好测光功能就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测光的工作原理:光线照到被摄物体上然后反射到相机上,相机上的测光元件就会测出光线的强度,然后给出相应的快门和光圈组合值。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组合值进行曝光,最后照片出来的结果是测光对象在照片中的平均亮度刚好等于“中灰”(“中灰”的概念见名词解释)。上面这句话对初学者可能有点难理解,但我们可以通过以后的课程的实践中去把它弄明白。现在的相机一般都会有“全画面测光”、“偏重中央测光”、“点测光”这三种测光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以上三种功能的介绍可参阅相机的说明书)。上述三种功能虽然测光的范围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结果都是把被测体反映成“中灰”的亮度。所以请大家记住,无论多高级的相机都是一个“傻瓜”,因为它根本不会知道它所测的对象是什么,它只会告诉你把它所测的对象拍成“中灰”的曝光组合。这节的内容并不多,但我希望各位能够尽可能的理解如果完全按照相机所提供的曝光组合去拍摄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名词解释:中灰:中灰是指从纯黑到纯白平均过度的灰介的中间值。举个例子:电脑上黑色的灰度是0,白色的灰度是255,那么中灰的灰度就是128。中灰示意图:名词解释:全画面测光:一些相机上也称为“n分区平均测光”,“矩阵测光”等,它的功能是测出整幅画面的亮度,然后通过运算取其平均或加权平均值。偏重中央测光:属于加权平均测光,简单来说就是以画面中央约20%30%的画面的测光值为主,其余周边部位的测光值为辅。很多手动的单反相机都只有这种测光功能,例如nikon的fm2、fe2、fm10,milonta的x300、海鸥和凤凰单反的大部分型号。点测光:是指只测量画面中极小的一个范围(约为画面的3%5%)的亮度。一般比较高级的单反相机和普通的数码相机会有此功能。本节作业:1、说说你的相机有几种测光功能(如“全画面测光”、“偏重中央测光”、“点测光”等)2、拍白米:1)在一张白纸上面洒一堆白米(没有白米面粉也可以),然后对着白米拍一张照片。要求取景范围在白纸以内,在阳光下拍摄,不能使用闪光灯。如下图:2)照片拍完以后用photoshop去色,但不能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如下图:3)把去色后的图用photoshop把对比度调为-100。如下图:最后将上述三张照片做成长边不大于400象素的图片上传,并简单写一下你拍摄时的想法和拍摄的过程,如果出来的结果跟你所想象的有很大的出入,请结合测光的原理想想为什么。本节要求阅读摄影书籍中有关“倒易律”(也有书称“互易律”)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在作业中提问,但不会在本章教学中单独讲“倒易律”。只使用数码机的朋友可不看有关“倒易律失效”的部分。每节小tips:拍夜景的曝光一般拍夜景应该使用三脚架,如果实在没有脚架可以把相机放在稳固的地方,使用“自拍”功能拍摄。拍摄时可以采用全画面测光,使用光圈优先模式。一般相机以及数码单反建议把光圈设在816光圈左右,普通数码相机可以把光圈值设在比最大光圈值小34挡处。对于一般城市的夜景不用进行曝光补偿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二节 真实的反映被摄对象的灰度在上一节中,讲了一下相机测光的工作原理和按照测光值拍摄所得到的效果。要大家做的作业目的是为了对测光的结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便更好的理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我们先说以下为什么要把测光表做成按测光值曝光就得到平均亮度是中灰的照片呢? 因为自然界中一般景物都有明、暗的区别,如果照片的平均亮度是中灰,那么就能在比较好的表现出明、暗的过渡。然而在实际的拍摄中,我们面对的画面并非上面所说的,例如:雪景、透着亮光的森林、日出日落等等,那么,我们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实的反映出被摄对象的灰度呢。一般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对着相同光照条件下“中灰”的物体测光,再按照测光值曝光。Kodak公司出的灰板就是标准的“中灰”,但是我不主张大家去买块灰板回来用,除非你是专门搞静物摄影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拍风景要对这这块灰板来测光,要有人帮你拿着它跑到你要拍得景物的地方,让你测光后再走开,那是多么愚蠢的事。其实自然界中很多颜色都比较接近中灰的,例如:翠绿的草地,手背的皮肤(黑人和白人除外)等等,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点观察了。二、白加黑减。概括的说就是:测光对象比“中灰”白就比照测光值增加曝光,测光对象比“中灰”黑就比照测光值件事曝光。至于增加(减少)多少正是这一节主要讲的内容。我弄了一块彩色标板。如下图:然后把它用photoshop去色,就得到了不同颜色所对应得灰度。如下图:接着用我的相机对着接近“中灰”的物体用全画面测光模式拍一系列照片:按照测光值拍一张,然后每减1/3或1/2档拍一张,直到拍到-4档左右,再每加1/3或1/2档拍一张,直到拍到+4档左右。如果你的相机的加(减)曝光功能没有4档这么多,你可以用手动档去实现(这个第一章已经讲过了)。最后把每一张照片的反差调到最小,并把它做成200x200左右的小方块,在它上面标上加(减)曝光的量。如下图:再用拍摄的结果与标板的灰度对比(可以用photoshop的吸管工具吸取色块看它的灰度值),找出最接近的一块,就可以知道对着相应颜色的物体测光需要加(减)多少曝光。如下图:应用方法:对着你需要的对象测光,然后找出标板中与你所测对象近似的颜色,再根据标板上的加(减)曝光量进行加(减)曝光。因为每一种胶卷(CCD、CMOS)的特点都不同,所以应该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上述的试验。例如:我的coolpix4500欠曝得宽容度就比过曝得宽容度大很多。我们应该多看多拍并多加总结,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指导拍摄什么对象是需要加(减)多少曝光,做到胸有成竹。下面就根据不同的测光模式来说一下具体操作的方法:1、点测光:只要点测画面中你需要重点表现的对象,然后根据它的颜色决定将加(减)曝光量。例如:你要拍雪景,并且要真实反映某一部分光照条件下雪的灰度,你可以点测你需要真实反映的部位,并决定加(减)曝光量,最后进行曝光。2、偏重中央测光:如果你有变焦镜头,可以先调到最长焦处,尽可能的让你测光的对象占满整个画面,测光后决定将加(减)曝光量,并记住加(减)曝光后的曝光组合值。然后重新构图,在根据先前所得到的曝光组合值进行曝光。如果你没有变焦镜头,或者变焦镜头焦距不够长,就应该让测光对象尽量在画面中间,再根据该对象跟画面周围的亮度关系确定加(减)曝光量。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变焦镜头在不同的焦段最大光圈值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搞清它们的关系。3、全画面测光:基本上同“偏重中央测光”的操作。量外如果拍摄背景比较单一的东西,还可以这样做:例如,拍摄雪地中的一座小屋,假设小屋占的画面面积的1/5左右,而它的亮度应该是比中灰-1档曝光,雪地占了画面面积的4/5,它的亮度应该是比中灰+2档曝光,这样,我们可以进行计算:-1*0.2+2*0.8=+1.4。我们就可以根据全画面的测光值增加1.3或1.5档进行曝光了。上面的方法有些是很多摄影书上有介绍的,有些是我自己根据拍摄时的情况用过而且比较有效的。要对曝光胸有成竹,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如果只拍不总结是不会有进步的。本节作业:1、找一块彩色标板,然后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办法去找出相关颜色所对应得增减曝光量。(如果你需要上面的那块标板,可以给我发纸条)2、尝试拍一些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东西,看看是能否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本节要求阅读摄影书籍中有关“宽容度”的内容,这对理解下一节的内容有帮助。每节小tips:拍摄雨景拍摄雨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不一定都能拍得好。首先,雨天的光线变化比较大,要勤测光。第二,雨天景物反差比较小,要注意适当减少曝光量,以获得反差较大的画面。第三,快门速度以根据雨的大小1/81/30为宜,太快只拍出雨滴,没有动感,太慢则画面布满杂乱的线条。第四,要拍出一条条的雨丝,就应该选择适当逆光的位置和比较深色的背景。第三节 按照自己意愿曝光上一节的课程有不少学员说比较难理解,这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有不少学员是基本上没有怎么看过摄影方面书籍,也基本没有尝试过自己控制曝光,而是一直在用相机的自动档。但我希望大家能够改变一下上述的习惯,在不是太赶时间的时候尽量用一下光圈优先或手动档,并尝试一下使用曝光补偿功能。通过这样来习惯对曝光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能更好的理解摄影书籍或本教程的内容。上节说了怎样真实的反映被摄对象的灰度,但是这只是控制曝光基础,因为即使同样颜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反映出不同的灰度,同样的颜色、质感的物体在不同的曝光条件下出来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做到按照自己意愿曝光就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用的胶卷(CCD)的特性。下面先介绍胶卷(CCD)两个比较重要的特性:一、色彩还原特性(这是我自己编出来的名称,因为我手头上的资料都没有这样的说法)同样的颜色物体在不同的曝光条件下会得出不同的颜色。我把按照真实反映物体灰度的曝光所得到的颜色称为该物体的“标准颜色”,因为它跟我们对该物体的主观印象是一致的。有不少摄影初学者会问:为什么我拍出来的照片的颜色和我看到的不同呢?这是因为我所用的胶卷(CCD)的色彩宽容度比我们的眼睛的色彩宽容度少得多,再加上我们对所见事物主观印象,所以就会感觉所见非所得。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用相机的眼睛看事物”。二、影调宽容度很多物体表面都不是光滑的,这样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影调。胶卷(CCD)在不同的曝光条件下所得到的影调的效果是不同的。在按照曝光结果为“中灰”的情况下,得出的影调是最丰富的,在此基础上,随着曝光量的增加(减少),所得出的影调越来越少,直到完全看不出影调。影调对于一张摄影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反映出被摄对象的质感,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下怎样测试你的胶卷(CCD)的色彩还原特性和影调宽容度:一、测试色彩还原特性:对各种颜色的物体进行试拍,先按照能真实反映其灰度的曝光组合拍摄(具体方法见上一节内容),然后再此基础上每加(减)1/3或1/2档拍一张,大概拍到+- 4档左右,颜色浅的增加曝光可以少拍几张,但减少曝光要多拍几张,颜色深的则反之。然后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用的胶卷(CCD)在不同大曝光条件下的色彩还原特性,从而知道要表现某种颜色时所需要补偿的曝光量。在测试时也可以用彩色标板进行试拍,我的打印机刚好罢工了,时间又比较紧,所以偷懒对着显示器试拍,而且拍的数量也很少,只是供大家参考而已。如果大家要试拍可以把标板打印或冲洗出来,再均匀的光线下拍。试拍示例:没有补偿-1档补偿-2档补偿+1档补偿+2档补偿二、测试影调宽容度:找一件质感比较粗糙,颜色接近中灰的东西(我用的是毛巾),在比较均的光线下按相机测光后给出的曝光值拍摄,然后在此基础上每加(减)1/3或1/2档拍一张,大概拍到+- 4档左右,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用的胶卷(CCD)在不同的曝光条件下所反映出的影调情况。示例中为了节省篇幅,只上几张图。试拍实例:没有补偿+1档补偿+2档补偿-2档补偿-3.7档补偿实际应用: 在实际拍摄中,对画面的想象是非常重要得一个步骤。我想用一个拍摄的例子来说说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曝光1、我把一只玩具熊放在窗边,我拍摄的位置在侧光位,这时反差比较大。2、分别点测小熊的亮部和暗部,分别得到的曝光值是f/3.2, 1/30s和f/3.2, 1/250,曝光量差了三档。如下图:3、这时,我想是否按照两者的平均值曝光。如果按照平均值曝光,明、暗两端的影调都能比较好的反映出来,但是暗部的颜色会变成褐色,而且调子还是偏重(上面那张图的效果)。如果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加1/3档曝光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跟据我自己的经验,暗部还能看出一点桔黄色但稍偏褐色,亮部基本能还原桔黄色,局部很小的地方会发白。除了局部高光部分,应调都能比较好的放映出来,调子比较明快。我决定按照这个曝光值进行拍摄,放弃高光部位的一些颜色和影调。于是我拍了一张,跟我所想的结果基本一致。如下图:4、为了作比较,我多拍了两张,第一张点测亮部,并按照测光值曝光,结果暗部颜色完全变成黑褐色,但影调还是比较丰富,如果后期处理好还是可以用的。如下图:第二张点测暗部,并按照测光值曝光,结果亮部全部发白,而且影调消失,即使后期处理也相当困难。如下图:我觉得要能够按照自己意愿曝光,首先要熟悉自己所用的胶卷(CCD)的特性,其次要在拍摄前认真思考,想想你需要的是什么画面,如何得到这样的画面,画面光比太大(超过宽容度)时应该怎样取舍。拍完之后看看结果跟你想象的有多大的出入,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通过不断的拍摄和总结,就能够得心应手的控制你的相机,拍出你想得到的照片了。另外,我自己做了一个拍摄记录表,一般如果不太赶时间的话,我都会对每张照片的参数进行记录。记录时不能仅仅记录快门和光圈,仅记录上面这两个参数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还不如记录光圈值和曝光补偿量。如果需要这个记录表的可以给我发纸条,表格是用excel做的。这一章的课程基本讲完了,谢谢大家的捧场。如果上述内容有什么不妥之处,请各位及时指出,以便改正。章节以外的感想:这章原来想分四节讲的,但发现要讲的东西只有三个部分,很难拆成四块,所以用了三节就讲完了。这一节我想说说自己玩摄影的体会和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刚入门或准备入门的色友提供一些参考。我真正开始玩摄影是98年大学毕业前,为了拍毕业照把平时炒更赚回来的钱卖了一台海鸥DF2-ETM和28-70的变焦头。从这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也没有看什么书,更不用说倾向于哪种摄影风格了,反正喜欢拍什么就拍什么,而且特别喜欢用小光圈。如是玩了半年左右,有一个朋友给了几本很旧的摄影书我,那时才开始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光圈,也渐渐明白测光表是个“傻瓜”。接下来,武器换了几批,胶卷从负片升级到反转片。近两年,我开始厌倦了那种烧胶卷式的拍摄方式,两年前买了一台E4500数码,到现在(包括借给人用)才拍了不道4000张,自己都觉得有点浪费。后来干脆把所有自动的机身、镜头全部卖光,静下心来慢慢想,慢慢拍。我觉得像一般的发烧友,摄影只是一种爱好,而不是赚钱的手段。既然是爱好,就可以玩得更潇洒一些,玩自己喜欢的,不必像职业摄影师那样,要为卖作品而烦恼。有位朋友说,他自己本来喜欢拍风景,但现在已经改拍其他题材了,原因是现在风景的作品很难获奖。我觉得他这样真的很累,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爱好,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在业余时间放松自己,陶冶情趣,如果是为了拿奖,那就太过功利了。所以我觉得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热议背后的深层动因
- 9.20全国爱牙日护牙健齿健康科普课件
- 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2025年免疫学免疫细胞生物学答案及解析
- 医患关系类型研究
- 2025年普外科常见手术并发症处理模拟分析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操作规范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障碍评估测试答案及解析
- 老师三年个人进展方案
- 高纯镁砂的生产技术及生产现状
- 急性会厌炎护理查房
- 混凝土模板工程验收表(含续表)GDAQ2090202
- GB/T 29466-202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