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学良的新著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甫一上市,连续几周进入北京万圣书园排行榜;据说也引起教育部门和国内多所重点大学的关注。对于将自己定义为“在中国土地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传教士 ”的丁学良,探究其思想深度的另一种方式,是丢开那些已经印成文字的思想结晶,由其成长经历串起一个人思想启蒙、发展、壮大的轨迹,同时打量它们所能行走到的最远的地方。新年之初,现任教于清水湾畔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向记者披露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为新民周刊的读者提供了一份不 一样的读本。 多年之后,当丁学良碰到类似提问,总是用同一个关键词hungry(饥饿)来回答:“明白吗,如果不好好读书,我就要挨饿。”对于问题“你是怎样从中国一个很穷的村子里跑出来,去了美国,进了哈佛,然后在国外当了那么多年教授 ”而言,这一回答显然超越了枝枝节节而直击根本,与其“大学大国之兴衰紧密相关”的观点异曲同工。 金宝圩的传统 丁学良出生在安徽南部宣城(今宣州)一个叫金宝圩的地方,出生日期不详。因为母亲不识字,没有记下他的生辰。在当地,如果不是到了上学年纪,孩子几乎没有被追问年龄的必要。丁学良后来根据零零碎碎的线索推断,自己应该出生在1953 年末至1954年初。 丁家三代单传。爷爷要过饭,父亲要过饭,而丁学良7岁丧父后也差一点要了饭。他不知爷爷的姓名,直到80年代初,在调往北京接受组织政审时才被告知:“你爷爷叫丁老粗,奶奶叫潘丫头。” 在那个偏僻、封闭的村落,一句民谚世代相传:“三代不读书,放出来一窝猪。”所以,许多务农之家在正对大门的厅堂内供有一个木制的书箱,书箱的右下方即是窄长高足的条桌,其上奉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乡里人期望后代沾点文字的灵气而不至于堕落成“猪”。 因为相信文字有灵气,当地人对一切印有文字的纸片都极为崇敬。偶尔得到半张旧报纸或收到城里寄来的一页信,读后都要挖个小坑埋起来,或者放进灶膛里烧掉。当地农民很少买得起卫生纸,土块树叶代之,但写有文字的纸却不容玷污。丁学良亲眼见过他的小舅用锄头从巨大的粪坑里捞起一片已作手纸之用的旧报纸,再用棍子夹到河沟里洗净,最后埋进土里。 农家通常会有一两本祖传的线装书供在书箱里,也许是没有封面的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也许是只剩三分之一的史记、汉书,丁学良早年断断续续的阅读始于斯。虽然不完整,但经典终究是经典。上世纪70年代末,丁学良赴上海复旦大学读硕士学位前,特意回金宝圩辞别,几位乡人老农仔细询问了硕士是个什么东西,最后得出结论:它等于早年的进士(中学生等于秀才,大学生等于举人)。乡人庄重地以家酿米酒祝贺丁学良“及第 ”,并叮嘱为官不可忘本虐民。 这些年再回金宝圩,丁学良发现,除了在极端封闭、贫穷的地方还保有“读书才能翻身”的传统,但凡被现代风拂到的地方都转向另一条路:到城市打工去。十多岁的孩子弃学后跟着大人进了城,除了保姆干不了,安徽人所活跃的另两大领域:做早点、卖菜,他们都能胜任。这条“多”出来的新路,在丁学良看来,是非常糟糕的一条路,“大学兴,国家才能昌盛。同理,读书才是穷人家孩子翻身的正道。” 宝藏的发掘与归还 在金宝圩三岔路小学,丁学良总共上过三年半学,其中两年比较完整,三年级和六年级,其余都是断断续续、糊里糊涂。 农村里的学费很少,母亲日常节省一点,换掉些鸡蛋,再借一点,总能筹齐。但杂费是个大问题:铅笔、本子,关键还要供得起书包和一套像样的衣服。母亲翻箱倒柜,用家里的碎布缝了一只书包,又用仅有的一套花布给丁学良做了一身衣裳,便打发他上学堂了。 “一个丫头”,穿着花布衫的丁学良受到同学们的耻笑。他躲在教室,也就是一间茅草屋里,不肯出去上体育课。因为阳光下,花布会更加刺眼。这身衣裳,在三年级的丁学良心里,是“丢人现眼”的莫大的刺激,足以铭记一生。 因为学习好,那个学年结束的时候,丁学良得到了班主任王瑞老师的三件奖品:两支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本刘少奇著的小册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本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匹诺曹历险记。橡皮头铅笔是第一次用到,小册子现在想来有些好笑,第三样却是最最值得留念的。在丁学良一生所读的五六本最难忘的书里,这本讲说谎的孩子鼻子会变长的小书就是其一。 13岁,丁学良考上了安徽省的重点中学宣城中学,那是建于19、20世纪之交的古老学堂,校史上最著名的校长是章伯钧先生,拥有一座很大的图书馆。 丁学良的第一批藏书有两册,一册是清末木刻本郑板桥手书的板桥家书,一册是民国初年拓印本邓石如篆书的李公庙碑,被他珍藏在一口黑漆古旧的衣箱里,时常拿出来翻阅欣赏,或者让它们出来晒晒太阳。宣城人都知道,宣纸印刷的书若保管得好,可以几百年“金身不坏”。这两册书在1966年6月的“破四旧”中被丁学良亲手烧了。但同年秋冬,他却发掘出更大的宝藏。以红卫兵小将的名义,丁学良和他的同学们将宣城中学图书馆里的书陆陆续续转移到各人宿舍中。他所获颇丰:大半套精装本鲁迅全集,契诃夫、莱蒙托夫、莫泊桑等人的小说;在同学选剩下的书堆里,拣回十几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单行本,几册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苏联科学院集体撰写的哲学史译本多册,以及狄德罗、卢梭、费尔巴哈等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家的理论著作。 为了表示书与本人在精神和实体上的不可分割性,丁学良在扉页每一枚“安徽省宣城中学图书馆藏书”的小圆印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完成了心理上的“产权转换”。 孤独地阅读,成了一个14岁男孩在现实与内心的冲撞中上下求索的唯一途径。在青年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结尾,有一段大气磅礴的评论: 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 1985年,当丁学良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重申:根植于他头脑中的独立精神和自由主义最早源于马克思,同学不信,他便示以这段文字。这些点滴,后来写进了从“新马”到韦伯论文集的序言里。 1994年初春,丁学良回到阔别10年的母校宣城中学。一为探望老师;二是赠送一批为母校购买的书籍,其中一些是国内外著名作者题词签名的;三是归还28年前被他以“革命”的名义占有的图书馆藏书。他决意不把当年签在图书扉页上的自己的大名涂掉,是为了让同学们记住,在一个古老的文明发祥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曾经有过一批学子,是怎样毁掉了文化传承的基本设施图书馆。对着年轻校友们,他给了当年行为两个字:无耻,即没有羞耻之意识。 那一跪的恩情2004年末,丁学良应邀到清华大学作讲座,其间参加了一次知识界迎元旦的大聚会。一进门,就见坐在轮椅上的于光远老先生,丁学良上前,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丁学良理直气壮:“于先生于我,不一般。” 这不一般的,是知遇之恩。 没有受过正统、规范教育的经历赋予丁学良两大特点:一是他从没有被什么人、用什么事先规定好的条条框框束缚住过,他是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一边吸收或批判,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最终形成一整套属于他个人的思维方式。这也让他在那个年代痛苦不堪,因为其时,学问并非只是学问本身。二是他常念错别字(并不写错),因为没有人纠正过他。 丁学良差点没有拿到他在国内的哲学硕士学位,因为当时他的论文题目是社会哲学范畴内相当敏感的话题,大意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将人道主义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这层意思现在已被列入宪法。 他的“不一样的想法”绝不是从规范中来的,却引他走向了一条规范之路。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好几篇闪现思想火花的论文,引起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及一些老先生的注意。1982年,“三代讨饭、根红苗正”的丁学良毕业后调入北京,那里有他喜欢的学术氛围。 那两年,丁学良发表了许多文章,因为他全部的活动空间都在办公室。白天在办公室上班,晚上在办公室睡觉,不写文章,还能做啥?当时的办公桌是按照级别配备的,于光远先生的桌子有1.8米长,也够宽,躺在上面最舒服。丁学良感激的,还有“常睡先生桌子”这一条。 1983年,丁学良修改后的硕士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之概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并且在首届“中青年社会科学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个奖,促成了丁学良被推荐至美国留学。 他仍记得当时拿到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城隐私政策和服务协议7篇
- 山西吕梁招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智能门锁的市场需求与趋势
- 2025广东广州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进入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海洋能源开发储能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挑战报告
- 2025年芜湖市第三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江苏泰州市兴化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招募企业储备人才37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人社局招聘7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河南洛阳洛龙区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工人受伤免责协议书
- 航空航天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及流程
- 车库出租放物品合同协议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仿古建筑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 2025届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风物志模板范文
- 2025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 TCOSOCC 016-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软件测试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