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 产褥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摘要: 目的 提高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例早期诊治的DIC患者均抢救成功,6例晚期患者均死亡。 结论 早期诊治是降低产科DIC死亡率的关键。关键词: 产褥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剧,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DIC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于1997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孕产妇DIC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产科DIC 20例,均符合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患者年龄(2521)岁(2233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2637孕周6例,37孕周14例;剖宫产10例,阴道分娩7例,未分娩3例;单胎19例,双胎1例。12 临床表现 20例中,胎盘早剥3例,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重度)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4例,死胎4例,妊娠合并白血病3例,输血错误1例,堕胎后胎盘残留伴感染1例。20例中,2例死胎;1例于中期妊娠于外院堕胎后胎盘残留伴感染转入本院,阴道出血不多,表现为难治性的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3例未分娩即死亡;14例有阴道出血。所有病例均出现产后大出血、阴道出血不凝等,出血量2 800 mL(1 3006 300 mL),部分伴有肉眼血尿。20例中,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气管出血1例,皮下出血14例,术后切口渗血14例,术中创面渗血5例,腹腔内出血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受损,其中7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3 实验室检查 DIC纠正前每间隔23 h检测1次血常规、凝血功能4项及D二聚体(DD)变化。结果显示,血小板(PLT)均3 s,最长的延长68 s;纤维蛋白原(FBG)定量均3 s;凝血酶时间(TT)均比正常值延长3 s;DD均15 mg/L,最高达615 mg/L。14 治疗 20例患者均使用少量肝素(5075 mg/d)至DIC指标正常,并输注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悬液;12例输注冷冻血浆;17例输注干冻纤维蛋白原;2例输注冷沉淀;18例输注浓缩血小板;9例行子宫切除术,其中6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5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其中2例行剖宫产加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胎盘早剥行剖宫产;1例阴道分娩。2 结果治愈14例,治愈率为70%。围产儿存活13例,中期妊娠引产1例,宫内死亡4例(其中1例为双胎之一),新生儿死亡2例,死产1例,围产儿死亡率35%。孕产妇死亡6例中,3例产前死亡者分别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或白血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均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3例产后死亡中,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入院后病情急剧加重,因出现临产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1 500 mL,予输血等处理,因肝功急剧损害、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重症肝炎,因产后大出血由外院转入,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休克,因无创面渗血予以关腹,术后1 h因腹腔引流量(全血)1 000 mL,再次行宫颈切除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妊娠合并白血病,入院时已存在DIC,入院后2 h分娩,产时出血1 500 mL,病情逐渐加重,全身出血,16 h后因气管内大出血窒息死亡。3 讨论31 DIC的诊断 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以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部分病例如未能及时行实验室检查,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作初步诊断:(1)存在易引起DIC的常见病症,如感染性流产、过期流产、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血液病、休克晚期;(2)有广泛出血倾向,尤其表现为阴道大出血、无血凝块;(3)出现循环衰竭或休克,且不能用原发病解释;(4)孕妇破膜时、产时或产后突然出现寒颤、胸闷、呼吸困难、脉快、紫绀、昏迷等。本组20例患者均存在易引起DIC的病症。凡拟诊的病例应及早检测凝血功能,尽早确诊。32 预防与治疗 20例病例均发生在有产科合并症的患者,多数未行定期的产前检查,待病情严重时在基层医院又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因病情剧变而转院,部分病人已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而死亡。因此,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治疗各种产科合并症、减少重症的发生和危险是预防产科DIC的关键。治疗DIC的根本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阻止内外源性促凝物质入血。产前DIC要抓住时机解决分娩问题,如无宫缩或没有阴道分娩条件,要尽快行剖宫产,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切除子宫,即使在休克状态下,也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是否及时对抢救成功有着重大意义2。因多数病人术前均处于严重的休克状态,术中血压过低,创面无渗血,但一旦休克纠正,可能会出现创面出血而致内出血,因此最好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应与检查同步进行,以避免贻误抢救时机。33 肝素的应用 合理应用肝素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产科DIC的重要手段35。因产科DIC高凝期很短,很快进入消耗性低凝期,故肝素用药时机较难判断,肝素的应用必须十分慎重,如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甚至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现主张小量静脉滴注,每日6000 IU即可改善出血症状,只有在输血错误和羊水栓塞等才需用较大剂量6。34 输血与血液制剂 产科DIC 多为急性失血引起,病情发展迅速,高凝期往往不明显而迅速进入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因此,在血液不凝阶段补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至关重要7。临床上,越早输入血浆,DIC持续时间越短,而且血浆冷沉淀物中虽然一些凝血因子浓度较高,但部分凝血因子已被活化,而且冷沉淀物并不包含所有的凝血因子,因此,输给血浆是必要与合适的。血小板输注应视情况而定,在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血小板计数很低或有明显出血时可输注血小板。文献报道,当继发纤溶亢进时,同时又迫切需要局部止血,纤维蛋白原的用量至少需要4g2。35 积极诊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DIC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能否正确、及时的诊治,对DIC患者的抢救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有条件,患者宜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24 h的全面监护,包括各脏器的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肾功能衰竭病人应进行血透,对呼吸衰竭的病人应予以机械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抵抗力差的要给予支持治疗,如人体白蛋白、少量新鲜全血等,同时给予足够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病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参考文献:1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学术组.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21(3)1651662 潘用宾,杨 品,董华芬,等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和治疗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2,8(3):1491503 梁心仪,朱坤仪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临床处理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18(1):594 帅茨霞,胡 燕,俞 康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9,2(4):2475 林琼霞,左绪磊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3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16(6):370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