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doc_第1页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doc_第2页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doc_第3页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doc_第4页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 郑 重 申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面对国内证券公司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国际证券公司的冲击,因此对于我国证券公司来说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这几年我国的证券公司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是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存在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资本和资产规模小、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突出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实施集团化的经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等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实现提高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关键词: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问题;对策AbstractSince China enters into the WTO, Chinese securities companies has faced more and more pressure. Not only do they fac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securities companies, but also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companie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for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enhance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lthough Chinese securities companies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re are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for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such as lack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small capital and asset scales, weak awar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lack of risk management abilities. For these problems, it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the group operation, improving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mplementing risk aversion and management and other ways, thu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ecurities companies.Key words: securities companies; core competitivenes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目 录第1章 绪论1.1 证券公司的基本概念71.2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8第2章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2.1 业务模式和资金规模问题102.2 内部控制问题112.3 风险管理问题12第3章 提升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策3.1 集团化经营153.2 转型传统业务并且培育创新业务163.3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173.4 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18结论20参考文献21第1章 绪论1.1 证券公司的基本概念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是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行业,它以灵活多变的种种形式参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成为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证劵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证券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类证券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定的其他证券业务,并由证券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相应的业务许可证。二是经纪类证券公司,经纪类证券公司只允许专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不得从事证券承销和自营类业务。证券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的中间人,为投资者咨询和鉴别投资的安全性,为筹资者开辟筹资途径。它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超然的地位、崇高的专业声誉、灵敏的信息、丰富的经验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其功能有: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机构,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来融通调节资金,以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证券公司通过其资金媒介作用使经营较好、收益较高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同时为资金盈余者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的经纪利益。同时,证券公司通过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使企业获得其发展和壮大所需的资金,并且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置于广大股东和债券人的监督之下。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调节功能,证券公司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它所经营的对象主要是证券与资金。证券的数量与价格的变动能引起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动,它不但能调节微观经济活动,还能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既能调节借贷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还能调节不同地区、行业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从而发挥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三是中介作用,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一样,也是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桥梁,它一方面使资金盈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来获取收益,一方面又帮助资金短缺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主要包括:发行中介、筹集资金以及转化作用。四是促进产业集中,证券公司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一般都会找证券公司做顾问或者代理人,所以证券公司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张,社会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成为企业并购和产业集中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1 参考秦东杰:证券公司业务与经营,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1。1.2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创新能力、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因素的结合,是证券公司内在的一种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知识性能力或资产,是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从而形成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对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至少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它是证券公司内在能力的表现,它具有明显的知识性特征,是很难被模仿或替代的。第二,它是区别于其他证券公司并在某方面独具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证券公司的一种专有的资产或资源。这种资产是自然积累形成的,企业中的个人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承担者,但个人的使命只有在特定企业的组织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整体,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某些部门或某些人。所以提高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而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其自身竞争力的因素,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别服务和特色服务。很多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营销模式单一,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思想,营业部的经纪业务没有创新,还是停留在等待客户上门开户。同时创新业务开展是否成功,这都取决于证券公司能否把握好效益与安全的平衡点,降低创新业务成本,能否做好包括人才引进和储备、技术保障、制度和机制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充分的准备工作。由于国内绝大多数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定性化、经验化管理阶段,缺少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工具、预警机制和完备的数据库系统。所以一些证券公司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能力,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际操作中,也无论从模型设计、指标确定、技术运用还是先进方法的掌握上,都还不太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证券公司的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并且也影响我国证券公司在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中处于下风。在2004年-2007年间,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平稳处置了一批高风险公司。综合治理期间,累计处置了31家高风险公司,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使其达到持续经营的标准。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后,共计104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已达到规定标准。2007年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09家。经过综合治理,这些证券公司普遍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抵御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过程更加合规,从而也使得今后我国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将更加激烈。第2章 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2.1 业务模式和资金规模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也在不断的成长,而传统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包括:一是证券经纪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又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并收取佣金的行为。证券公司作为中介人,代为办理证券买卖,它只是根据委托人对证券品种、价格和交易数量的委托办理证券交易。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一项业务,同时也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二是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为本机构买卖证券、赚取差价并承担相应风险的行为。证券公司在自营业务中,一方面是证券买入者,以自有资金和自身账户买进证券;另一方面又充当证券卖出者,卖出归自己所有的证券,并获取价差收益。三是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上,投资银行业务一般包括证券承销、并购、风险投资、衍生产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证券抵押融资和咨询服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但中国目前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局限于证券承销、兼并与收购、私募资金业务等方面。现在的证券公司不仅有传统业务,同时也有着创新业务,包括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还有直投业务,证券公司的直投业务全称为股权直接投资,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并获利。证券公司业务做为证券公司的基本单位,是证券公司使命与价值的载体,即证券公司要通过其业务来赢利。而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相对稳定,主要由经纪佣金业务收入、证券承销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六个方面组成。根据数据可知,在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中,经纪佣金业务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7年、2010年占到收入的一半,2008年和2009年更是占总收入的60%以上。同时随着2009年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中小上市公司不断增加,上市证券公司承销业务收入的占比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12%。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的占比随着二级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2007年的大牛市使得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5.52%,而2008年仅为6.79%。而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开展和推进,其他业务收入呈现了稳步向上的趋势,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3年占比达到10%左右。表2.1 20072010年上市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年度2007200820092010经纪佣金业务收入(百万元)50241306894814441705占比(%)49606146证券承销业务收入(百万元)36662990502510637占比(%)4661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百万元)2339152918322142占比(%)2322利息收入(百万元)3326527854767508占比(%)31078自营业务收入(百万元)363853467960719456占比(%)3671222其他业务收入(百万元)6472699982048797占比(%)6141010总收入(百万元)102429510247828890245说明:表中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略有出入。资料来源: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吴晓求等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证券公司竞争力的另一个方面是资本实力,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统计,美国证券行业2001年的资产总值就已达到31613.4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6381.42亿美元,而中国证券行业2011年上半年的资产总值才1.67万亿元人民币;美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总营业收入为2547.52亿美元,中国2010年的总营业收入为1911亿元人民币;美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248亿美元,中国2010年证券行业的净利润为775.57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知道我国证券行业跟美国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2 参考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综上所述,虽然证券公司目前还是传统业务在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创新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而证券公司目前仍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业务类型雷同,并且资金规模比较小的问题2.2 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人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并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证券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由于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因违规经营、管理失控等问题而被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关闭或行政接管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而目前证券公司在这方面主要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一、内部控制体系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我国的证券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大多数都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简单复制,或者是同业制度的拷贝,缺乏与自身经营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规定,导致这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控制力度。而有的证券公司是基于应急的需要,或者是应付主管部门检查监管需要,因此制定以后,就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公司内部缺失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失控行为。同时有的证券公司为了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经常的调整经营策略,增加新的业务品种,但是不能及时对原有的控制制度经行修改而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并且许多证券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正确、合理的定位,内部控制制度过于形式化和大众化,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作用,没有从企业的战略层次上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立。这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内部缺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充分实施的机制,真正得到执行的制度很有限。而且由于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众多,公司内部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造成了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监控不力,分支机构违法、违规风险比较大。二、缺乏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有效的治理机制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证券公司都已经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由于内部治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管理层权责划分不清晰,股权结构混乱,因此公司的治理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治理结构问题依然存在。2.3 风险管理问题证券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风险控制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其业绩表现甚至死亡,健全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及控制可以促进证券公司及证券行业的平稳、健康运行,增加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而活跃市场交易。由于国外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发展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因此我国的部分证券公司在早期就借鉴外国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并构建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由于证券市场基础建设的不完善,不断出现风险管理及控制系统瘫痪或执行不当引发的风险事件。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证券公司再次重视起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从而导致市场波动而造成经营损失。而市场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为证劵公司的盈利模式单一,各项业务具有着联动变化趋势,所以我国证券公司的各项传统业务对证券市场行情及其走势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市场风险冲击而导致收入和利润不稳的风险很大。二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导致某一阶段发现没有足够的资产支付到期的债务。而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中用于自营的资金比例过高,筹资能力不强,一旦市场风险增加,流动性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三是违规风险,违规风险是我国证券公司以往最常出现的风险,其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不真实,账外经营严重;违规委托理财,高息融资;挪用客户资产;非法发行债券等。四是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一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在战略定位、业务结构、决策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或者由于外在因素的迅速变化,来不及进行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而导致的风险3 参考高正平:证券公司风险规避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3。而目前证券公司在风险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目前,证券公司风险意识薄弱,重业务拓展而对风险估计不足、控制不力的情况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对新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以及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业务,往往忽视了经验的欠缺以及决策和运营中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对公司安全、稳健发展潜在的风险,以及非理性获取高风险下的短期高额利润倾向。这是在证券行业繁荣发展、证券公司获利颇丰的情况下,必须高度警觉和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国内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大同小异,基本采取由独立于业务体系的各级风险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这些风险管理机构通常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合规总监、内审部门、合规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并将最终承担股东权益的减少或财务损失的责任。因此,董事会治理公司的重点是风险管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风险控制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和保障。虽然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基本健全,但是在权力制衡和治理作用发挥方面仍然存在软约束和不充分情况。而且董事会、监事会在风险控制决策和监督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与经营层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公司治理层面对风险控制决策和监督不力,难以为公司风险控制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三、风险监控不足在风险监控方面,目前多数证券公司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通过监控系统进行监测风控指标阀指这类基础工作。由于较少从事风险业务、基本不使用财务杠杆,国内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普遍较高,证券公司很少建立风险预算约束机制。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证券公司业务资格审批的逐渐放开,很多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将面临挑战。由于证券公司缺乏总量控制,无法对业务风险进行深层次分析,更无法将风险监控与公司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大削弱了风险管理受重视的程度。四、违规经营在自营业务方面,一些证券公司擅自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从事证券买卖,以他人名义开立多个账户为自己进行证券交易;有的证券公司甚至充当“庄家”,单独或与其他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或与上市公司勾结进行内幕交易,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在承销业务方面,有的证券公司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争揽股票承销业务。在经纪业务方面,一些证券公司不对客户资金存款与自有资金存款严格分开管理,或者在清算备付金中也未对客户清算备付金与自有清算备付金进行区别管理。第3章 提升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策3.1集团化经营随着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和清晰的行业边界及监管框架,所以以金融控股公司出现的混业经营形式就成为了一些大型证券公司的最好的选择,这样也促进了证券市场上一些大型金融集团企业不断涌现。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高级的微观组织形式,既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产物,也是金融经营机构为了适应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变革、谋求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组织形态创新。其优势有:1.实现资本集中化。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然后以控股的形式输入各子公司,而子公司的资产再集中到控股公司进行管理和运用。另外,控股公司通过层层的股权运作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控股家族,其资本金的利用率和实际控制的资产数额可以成倍扩大。2.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广阔,可以把各种业务进行广泛的风险组合,倒闭的风险相对较小。3.业务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经营优势也是金融资本追求的目标之一。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就是突破单一的业务限制,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经营,进而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等运营优势。4.市场力量。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快速扩张并侵蚀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市场垄断力量,再利用市场影响力赚取超额垄断利润4 参考吴奉刚:证券公司集团化:模式与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而要实现证券公司的集团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资产兼并和收购。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并购重组,通过大证券公司对小证券公司的兼并收购、小证券公司之间相互合并,以子公司的形式存在,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证券控股集团。目前,我国证券公数量过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低,竞争加剧,所以证券公司走兼并重组之路是必然的趋势。二、业务合作在证券公司集团化的过程中,业务合作是每个金融机构不可避免的问题。业务合作可以有证银合作、证保合作以及证期合作。而因为证银合作既可以弥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稳定的融通渠道、市场工具功能过于单一的缺陷;又可以克服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较低、资产负债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创造有投资吸引力的金融资产能力不强、支持产业成长性差的弊端,推动商业银行理念、工具和业务的跨市场运作。因此,证银合作已成为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以及顺应市场和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趋势。同时业务合作可以为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异质金融业务培训人才、积累经验,为金融集团的管理与发展奠定基础。对于集团化经营,中信证券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10月,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2011年10月6日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继2004年收购万通证券之后,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投资公司一起,发起设立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收购原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其后,公司收购金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扩张收购,目前中信证券下属的多家子公司合计在内地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和60家证券服务部,弥补了公司长期以来匮乏的零售网络资源,使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和产品销售能力大幅提高,中信证券股票基金交易的市场份额排名已名列第一。3.2 转型传统业务并且培育创新业务传统业务是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介的核心业务,其创新对于证券公司盈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经纪业务,目前经纪业务在证劵公司中虽然仍保持重要地位,但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经纪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将会下降,所以证券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施特色化的经纪业务。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证券公司根据自身资源和环境确立合适的经纪业务发展差异化战略定位。2.提供差异化的收费业务。投资顾问业务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差异化收费的关键业务。随着服务方式的增加以及服务程度的深入,投资顾问业务有广阔的前景,它不受市场状况的影响,而且没有统一的业务模式,有利于实现业务的差异性。并且有竞争力的投资顾问业务既能有效地稳定现有客户资源,还能在佣金费率接近的情况下吸引新近客户。3.营销渠道和策略的多元化。在营销渠道方面,应对现有渠道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利用与其他机构建立的战略联盟,实现营销渠道的多样化;在营销策略方面,应充分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加强服务营销,实现促销方式的多元化5 参考吴晓求: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5。其次是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应该向证券承销和财务顾问两个方向发展。证券承销业务作为投资银行最基础的业务,可以在发行定价、发行方式、发行场所等业务上进行诸多创新。证券公司可以进一步提高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向国际市场通行的累计投标定价方式转变;增发对象、配售方案等的设定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不断改进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款;设计更为灵活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协助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等。而投资银行业务的另一个重要业务是财务顾问业务,它通过为企业重组提供建议、为并购交易穿针引线和进行整体策划等来取得丰厚的业务收入。证券公司不仅要突破传统限制,还要结合服务范围的拓展,深化和创新财务顾问业务内容,从而在技术水平、专业化方面树立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竞争能力。然后是自营业务,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之一,与其他业务相比,自营业务的收益与二级市场的收益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业绩波动较大。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注重短期效益,在自营业务上的投入较大,当市场行情向好时,确实给证券公司带来了颇为丰厚的收益。但是自营业务还是要改变,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参加市场交易,主要是自营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更多投资手段、工具的应用。不仅要不断扩充资本金还要进行资产的灵活配置,同时还要根据市场情况对自营业务资产组合进行及时调整,丰富资产类型,避免单一依赖权益类资产的模式,并且将金融衍生工具积极运用到自营资产组合中,进行风险的调控。最后是创新业务的培育,虽然目前我国开展一些创新的业务,但是这些创新业务在证券公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提升创新业务的成长,使其在证券公司的比重增加,同时也能很好的跟传统业务协同发展,增进证券公司的竞争力。3.3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解决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而要建设运行良好、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良性运行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因素包括证券公司所有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经理人员权利分配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经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证券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等。其次是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做出恰当评估,并相应设计高效的控制活动。证券公司必须围绕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报告等环节,对公司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强控制,精心设计授权批准、资产保全、内部报告、人员素质等各项控制活动。最后就是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生成与传递系统。证券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辨识、取得准确的信息,并能在整个公司内进行及时沟通,以使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都能够恰当地履行责任。考虑上面的因素,要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基调,并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证券公司是高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因而如何调动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就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关注和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管理层的理念决定着内部控制在企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证券公司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把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这一工作提高到企业战略层次上面来,而不能停留在具体的规章制度层面上。二、完善法人的治理结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科学的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运作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证券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改进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之间的代理授权关系和受托责任关系,完善“三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修改公司章程,建立起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一方面董事会应充分了解公司的主要风险,正确设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并定期督导高级管理层识别、估量、监督和控制这些风险,确保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帮助董事会行使这方面的职责。另一方面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识别、估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的程序,通过维护某种组织结构去明确职责、权限和报告关系,确保职责的有效执行,制定有效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三、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推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公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是提高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效果的长期要求和强力措施。证券监管部门应强制要求所有证券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将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重大事项等方面的详细情况,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接受社会监督,以形成证券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强大外部压力,从而彻底改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软弱的局面。同时,证券公司要重视运用IT系统披露信息以避免判断失误,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报告给投资者、证监会等相关信息需求者。3.4 实施风险规避和管理证券公司存在较大风险,是由这一行业运行规律本身决定的。证券公司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彻底杜绝这些风险,而是要加强风险监控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问题,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实现真正的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目标。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证券公司首先应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和健全涵盖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控制的制度体系,根据各自业务布局、风险情况和控制水平,采取单一或组合的控制策略。特别是实施交易、财务、风控、账户和清算五大集中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从制度上、物理上、技术上隔离和控制风险,便于对新增或变动的重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随着大集中交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