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_第1页
《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_第2页
《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_第3页
《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_第4页
《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红楼梦·金陵判词》修辞格的翻译.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8 卷第4 期 2 0 0 6 年8 月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N I N G B 0U N E R S n Y E D U C A r n O N A LS C I E N C E V 0 1 2 8N 0 4 A u g 2 0 0 6 红楼梦 金陵判词 修辞格的翻译 陈科芳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金华3 2 1 0 0 4 摘要 红楼梦 诗词无疑是极美的 其翻译无疑也是极难的 通过对金陵判词的一部分修辞格 包括典 故 双关 析字藏字 押韵等 的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 倡导在诗歌翻译中不但要保留原文的意境美 也 要尽量传达原文的形式美 声音美和文化内涵美 关键词 红楼梦 金陵判词 修辞格 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8 0 6 2 7 2 0 0 6 0 4 0 0 6 4 0 5 红楼梦 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小说 其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全书共有诗词歌赋 1 8 0 余首 其中曹雪芹创作的前8 0 回就有1 4 0 余首 作者几乎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有传统的 和民间的文艺形式 包括诗 词 曲 赋 歌 咏 谣 谚 小调 小曲 以至灯迷 酒令 偈语 俚语 禅诗 等等 而且运用得恰倒好处 对全书艺术框架的构建 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典型形象的塑造 人物命运 的暗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很多别的中国古典小说不同 这些诗词 在全书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光叙事写情刻画人物 而且推动剧情发展 而所有诗词曲赋中 当数出现在第5 回的 金陵判词 和 红楼十二曲 最为重要 它们好比是 红楼 梦 的 文眼 是解读全书的关键所在 因此有其特别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再解读 一再研究 一再 回味 红楼梦 判词共1 4 首 包括正册金陵十二钗和副册 又副册中的3 位女子 共描述1 5 位女 子 这些判词语言简练含蓄 运用大量修辞手法 据粗略统计 约有修辞手法1 5 种 用了4 4 处之 多 包括谐音 叠韵 拆字 对偶 反诘 比喻 夸张 借代 双关 镶字 析字 回文 同字 联边 脚韵 等 2 1 如何将这些修辞格所表现的内容生动地翻译出来 同时又尽量保留其形式美 无疑是对翻译工 作者的极大挑战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 红楼梦 判词原文及其两英译文杨宪 益戴乃迭译本 以 下简称杨译 和霍克斯译本H 1 以下简称霍译 来考察艺术沉淀如此厚重的汉语古诗到底能不能 传递到英语中去 该如何传递 能传递到什么程度 囿于篇幅 我们仅举其中一部分修辞格 典故 双关 析字藏字 押韵等 加以分析说明 相信这些修辞格的分析和翻译必能助我们 窥一而知 百 一 巧用典故 典故就是运用出自古典书籍中的轶事 趣闻 寓言 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 文章来说明问 题 即谓 引经据典 也 我国旧体诗文多喜用典 红楼梦 诗词也不例外 正册第一首判词 可叹 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咏的是宝黛二人 停机德 典出 后汉书 列女传 描述乐羊子妻以停机并 割断了织机上的经线来规劝丈夫不要半途中止学业 歌颂妻子劝谏丈夫读书的封建妇德 咏絮 才 出自 世说新语 言语 描写晋代谢道韫曾才思敏捷形神兼备地用 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 白 雪纷纷 故 咏絮才 指的是女子聪明伶俐 这两个典故具有浓重民族色彩 很难从字面上揣度其 含义 收稿日期 2 0 0 6 0 1 1 1 作者简介 陈科芳 1 9 7 5 一 女 浙江诸暨人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万方数据 第4 期陈科芳 红楼梦 金陵判词 修辞格的翻译 对于首句的翻译 杨译和霍译分别用 w i f e l yv i 咖e 和 f e m a l ev i n u e 来指代 停机德 回避了 典故 直译本义 这样一来 这个典故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就丧失了 对于第二句的翻译 杨译保 留字面 H e rw i tt os i n go fw i l l o w d o w n p o o rm a i d 霍译直译本义 O n eaw i tw h om a d eo t h e rw i t s s e e ms l o w 杨译给不懂汉语的读者设置了一道理解障碍 他们会禁不住问 w h a ti st h ew i tt os i n g 0 fw i l l o w d o w n 按照胡适先生的 宁愿译百分之七十五让读者能看懂 而不译百分之一百让读 者看不懂 1 的翻译标准 此处应以霍译为佳 虽然霍译失去了原文文化内涵 正册第六首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中用典两处 中山狼 指 恩将仇报的人 出自中国明代马中锡 东田传 一书 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故事 赴黄粱 是死亡 委婉语 典自元代马致远 黄粱梦 人们常用 黄粱美梦 比喻人生之虚幻短暂 试比较两种译文 杨译 F o rh u s b a I l ds h ew i l lh a v eam o u n t a i nw 0 1 f H i so b j e c tg a i n e dh er u t h l e s s l yb e r a t e sh e F a i rb l o o m s w e e tw i o wi nag o l d e nb o w e r T o os o o nam d ea w a k e n i n ga w a i t sh e r 霍译 P a i r e dw i t hab 1 1 l t el i k et h ew 0 1 fi nt h eo l df a b l e W h oo nh i ss a v i o u rt u m e dw h e nh ew a sa b l e T oc r u e l t yn o tu s e d y o u rg e n t l eh e a r t S h a U i nat w e l v e m o n t ho n l y b I a ka p a r t 通过前两句的解释性翻译 两种译文基本上传达出 中山狼 凶狠残暴 忘恩负义的形象 对 于 赴黄粱 一词 虽然杨译用 am d ea w a k e n i n g 字面上似乎跟原文中 梦醒 的意思达到对等 但 容易给读者错觉 不一定能跟 死亡 联系起来 霍译中 h e a n b r e a ka p a n 字面上是 心碎 的意 思 跟 死亡 相去甚远 因此建议用比较直白的死亡委婉语替代 译出此处的真实含义 以免造成 误解 二 巧用双关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善于运用语言 长于 机带双敲 在其书写的前8 0 回 尤其是其中的诗 词曲赋中使用了大量双关语 金陵判词 可以为证 双关包括语音 谐音 双关和语义双关 金 陵判词 语音双关的实例包括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玉带林 倒着读就谐音 林黛玉 雪 谐音 薛 加上 金钗 指 薛宝钗 杨译 B u r i e di ns n o wt l l eb r o k e ng o l d e nh a i 叩i n A n d h a n g i n gi nt h ew o o dt h eb e ho fj a d e 和霍译 T h ej a d eb e l ti nt h eg r e e n w o o dh a n g s 7 r h eg o l dp i ni s b u r i e db e n e a t ht l es n o w 都采用字面直译 没法译出原文中双关义 原文的那种 玄机 又如 倒 数第二首判词中有一句 桃李春风结子完 完 字谐音 纨 与前面的 李 一起意指 李纨 对 于此处双关语 杨译和霍译分别处理为 P e a c ha n dp l u mi ns 埘n gw i n d s6 n i s hs e e d i n g 卟ep l u m t r e eb o r eh e rf m i t 撕e rt l l er e s t 作为含蓄隐晦的判词 自然无法用直点人名的方式来翻译此处 双关 否则警幻仙子也就用不着有 知他 宝玉 天分高明 性情颖慧 恐把仙机泄漏 见第五回 的担忧了 不过霍译中该首判词后半部分中 h e rO r c h i d 指 兰 可以通过霍氏的注释跟李纨的 儿子贾兰联系起来 利用语义双关的实例包括 倒数第三首判词有一句 巧得遇恩人 点出了这首判词的主人是 巧姐 相比原文 两种译文 w h e nf o n u n ef r o w n s n o b i l i t ym e a n sn o t h i n g 和 W h e np o w e ri s l o s t r a n km a t t e r sn o tal o t 似乎都显得不够 巧妙 又如惜春的判词中有一句 勘破三春景不 长 许多红学家认为这里的 三春 指的是惜春的三个姐姐 即元春 迎春 探春 所以 三春 也构 成了语义双关 当然 三春 是否指三姐妹还值得探讨 也有学者如刘心武 o 霍力君一 等认为 三春 指的并非这三个女子 而是 三个春天 即三年 不管到底应该如何理解 三春 两种译 文都没能把 三春 的意思给翻译好 试看rS h es e e st h r o u g l lt h et 砌s i e n c eo fs p r i n g 和 w h e ny o u 万方数据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s e et h r o u g ht h es p r i n gs c e n e st m n s i e n ts t a t e 因为两种译文都忽略了 三 这个很重要的数字 三 巧用析字 藏字 析字 拆字 藏字是汉语里特有的辞格 所谓析字 就是把所用的字析为形 音 义三方面 看 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 随即借来代替或随即推衍上去 因此这一辞格可分化形 谐音和衍义 三类 英语里的a n a g m m 同汉语里的化形析字比较相似 就是变移单词 短语或短句中字母位置而 构成的另一单词 短语或短句 析字能变换字义 产生趣味 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这种文字游 戏 对我们学习修辞和修辞翻译是很有帮助的 无论是汉语里的析字 还是英语里的a n a g m m 要 进行完美的翻译的确有着很大的难度 8o 藏字是把能表达真情实意的关键字词巧妙地 暗暗地镶 进诗文中 要依靠读者的判断才能把作者的真正意图搞清楚 析字与藏字在 金陵判词 中表现得 最为淋漓尽致 通过这种 字面游戏 若隐若现地表达了判词所指代的人物和其命运 十分高明 现举其中一些例子 并考察一下这两种修辞格翻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首先看一下析字的例子 判词第一首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描写的是晴雯 其中 霁月 意 为雨后新晴之月 寓 晴 字 次句中 彩云 即 雯 一般来讲 这属于衍义析字的例子 杨译这 两句为 Ac l e a rm o o ni sm r e l ym e tw i t h B r i g h tc l o u d sa r ee a s i l ys c a t t e r e d 应该说译得很准确 但是 没能表示出这两句判词与 晴雯 的内在关系 霍译这两句为 s e l d o mt h em 0 0 ns h i n e si nac l o u d l e s s s k y A n dd a y so f g h t n e s sa l l t o os 0 0 np a s sb y 其中蕴含了 s k y 和 晡g h t n e s s 两个字 这就体现 出了霍克斯用意译法来译人名的长处来了 因为霍克斯把 晴雯 的名字意译为 S k y b r i g h t 这样 读者就很方便把这里出现的两个词与 s k y b r i g h t 联系起来了 可谓匠心独运精妙之至 第三首判词描写的是香菱 其中 两地生孤木 为拆字法 两地 为两个土字 加 孤木 即一 个木字 合成 桂 字 指夏金桂 这是一个化形析字的例子 杨译用 A f t e r t h eg m w t lo fal o n e l y t r e ei nt w os o i l s 并不能说明问题 霍译 n ed a yt w oe a n l ss h a ub e a ras i n g l et r e e 虽然字面上也 并不出彩 但是其在附录中对这首判词有解释 I nt h ep o e mt h em y s t e r i o u s t w oe 砌h a n d s i n g l e t r e e c o m b i n et 0m a k e 凼eC h i n e s ec h a m c t e rf o rG u i C a s s i a 7 I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s e c o n dc o u p l e t t h e r e f o r e i st h a tw h e nx i aJ i n g u ia p p e a 腌o nt h es c e n e C a l t r o p sf m ew i l lb es e a l e d 详见V 0 1 I A p p e n d i x P 2 8 这样的附录在很大意义上弥补了由于实际的不可译带来的巨大损失 另外 这首判 词中还有一个衍义析字的例子 根并荷花一茎香 其中 荷花 与 菱角 本是根连根的 加上后 面又点了一个 香 字 无疑就是 香菱 了 两种译文分别为 s w e e ti ss h ea st h el o t u si nf l o w e r 和 Y o u rs t e mg r e wf r o man o b l el o t u st o o t 中 因为霍克斯用的是人名意译法 故读者比较容易把 L o t u s 跟香菱 c a l 咖p 菱角 给联系起来 而杨译中并无这种便利 化形析字的例子还有 贾迎春判词的首句 子系中山狼 中 子系 二字合成 琛 孙 的繁体 字 即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字面上无法翻译这个析字 王熙凤判词的首句中 凡鸟 合成 厩 凤的繁体 字 与画上的雌凤相应和 虽然读者也许根据杨译中 n i sb i r d 或霍译中 n i sp h o e n i 能猜测出该判词的主人 但原文中的析字却被一笔抹杀了 对第三句 一从二令三人木 的含义 红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 但脂批云 拆字法 即 人木 是由 休 字拆分而成 因此一般认为此句 系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的前后变化 一则服从 二则命令 三则休弃 杨译 F i r s ts h ec o m p l i e s t h e n c o m m a n d s t h e ni sd i s m i s s e d 就是根据这种理解进行翻译的 霍译中的 7 r w o m a k e sm yr i d d l e w i t ham a na n dt r e e 二 字表示我的谜语是关于一个男人和一棵树的 颇使人不得要领 下面看一下藏字的一些实例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 桃李春风结子完 暗藏李纨 玉带林中挂 暗寓林黛玉 金簪雪里埋 暗指薛宝钗的谐音藏字外 还有很多或利用谐音或直接藏字的例子 众所周知 每首判词还附有一幅画 如贾元春的判词有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两句 而她的那幅画上 只见画着一张弓 弓上挂着香橼 橼 与元春之名 元 谐音 弓 与 宫 谐音 又为武器 这样判词上的画就和判词本身很好地 双关 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藏字 恐怕舍解释性 万方数据 第4 期 陈科芳 红楼梦 金陵判词 修辞格的翻译 6 7 翻译别无他法 又如袭人判词的图画是 一簇鲜花 一床破席 席 谐音 袭 加上 花 字 显然 就点出了这首判词非花袭人莫属 花袭人这个名字是贾宝玉给取的 他根据他这个大丫头的姓 从 宋代陆游 村居书喜 花气袭人知昼暖 鹊声穿树喜新晴 中取 袭人 二字为她起名 判词中 似 桂如兰 暗点袭人之名 因为众多花草之中 当数兰桂最香 霍克斯把花袭人取名为 A r o m a 意思 是 芳香 香味 这样一来译文 O fs w e e t e s tn o w e rt h er i c hp e m m e 就令读者很自然地联想起这种 香味是由谁发出 从而判定这首判词的主人是谁了 霍克斯在这首判词的翻译中 再次体现了其 追求与原文同样艺术效果的努力 一1 相比之下 杨译 O s m a n t l u sa n do r c h i dw i t hh e rf r a g r a n c ev i e 就显得乏善可陈 还有一处绝妙的藏字在史湘云的判词中 末句 湘江水逝楚云飞 暗藏湘云之 名 在原文中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首判词的主人是谁 那么在译文中如何呢 杨译 n e r i v e rx i a n gm n sd r y t h ec l o u d so v e rC h uh a v en o w n 和霍译 T h ex i a n gn o w sa n dt h eC h uc l o u d ss a i l a w a y 中都出现了 x i a n g 和 c l o u d s 根据读音 x i a n g 马马虎虎或许能令人联想起 湘 但是 c l o u d s 就难以令读者想到和湘云有关 因为如果据音起名 x i a n g Y u n 和 c l o u d s 是扯不到一块 去的 四 巧用押韵 红楼梦 判词都是严格的对偶句 五言或七律 并采用严格的韵脚 a b c b a a b a 甚至a a a a 的 韵脚 杨译和霍译虽然并没有 实际上也不太可能 采用如此工整的句式和韵脚 但是从他们的译 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努力 例如对于宝黛合一的那首判词 原文的次序是薛宝钗在前 林黛 玉在后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而杨译是 A l a sf o rh e rw i f e l yv i r t u e H e rw i tt os i n go fw i l l o w d o w n p o o rm a i d B u r i e di ns n o wt h eb r o k e ng o l d e nh a i r p i n A n dh a n g i n gi nt h ew o o dt h eb e l to fj a d e 杨译的后两句颠倒了这两位女性的次序 估计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m a i d 和 j a d e 可见其 为了达到押韵是费了心思的 又如 霍译在袭人的判词中 为了达到押韵 采用了颠倒的旬式 1 瞩m a tp r i c ey o u rk i n d n e s sa n dc o m p l i a n c e O fs w e e t e s tn o w e rt h er i c hp e I f u m e Y o uc h o s et h ep l a y e rf b r t u n ef o u I e d U n m i n d f u lo fy o u rm a s t e r sd o o m 这样一来 不光利用英语中这类句式很好地起到了强调的语势 而且使得 p e 血m e 与后面的 d o o m 形成了很工整的韵脚 体现了霍氏高超的语言能力 五 结语 以上我们以典故 双关 析字藏字 押韵为例 粗略探讨了 红楼梦 金陵判词 中修辞格的使 用和翻译情况 汉语诗词本身是语言最凝炼 最精粹 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 往往集音美 形美 意美于一体 其灵魂在于它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而不是单个词句量的组合 再 加上这些判词中又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格 蕴含着许多 玄机 使翻译几乎成为不可能 汉英两种 语言是差别很大的文字系统 汉语重意合 p a r a t a x i s 而英语重形合 h y p o t a x i s 由于语言和文化 的限制 要在英汉语修辞格之间达到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严谨的格律 美 铿锵的音韵美和深远的意境美 用外语是无法真正完美地传达出来的 因此 汉语诗词的翻译 始终面临着内容和形式这一对难以统一的矛盾 即使翻译名家也难以完全做到内容和形式真正统 万方数据 6 8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6 一 有时甚至顾此失彼 L l 圳 比较 红楼梦 金陵判词 的原文和两种译文 我们发现原文中的许多修辞格几乎无法体现到 译文中去 原文中大概运用了4 0 多种修辞格 而译文大约用了1 0 种 杨译霍译所使用的修辞格不 外乎头韵 比喻 对偶 反诘 夸张 拟人 移就 婉转 尾韵 双关 倒装等 即使如此 我们还是可以 看到 这两位译者殚精竭虑 不辞辛苦 为了把 金陵判词 修辞格的意境美 形式美 声音美和文化 内涵美体现出来并传递给读者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无意于 再去比较这两种译文孰优孰劣 因为一方面这样的探讨已经很多 另一方面读者自有评价 笔者管 窥蟊见 不妥之处 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李雪红 红楼梦 判词中的修辞格及其英译 J 淮北煤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2 9 6 1 0 7 2 王静 红楼梦 金陵判词翻译评析 J 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1 3 6 0 3 Y a n gH s i e n y ia n dG l a d y sY a n g A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 M B e 玎i n g F o r e i 印h g I l a g e sP r e s s 1 9 9 4 4 H a w k e s D a v i d n es t o r yo ft l l es t o n e M L o n d o n P e n g I l i nG m u p 1 9 7 7 5 罗新璋 翻译论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8 4 8 5 7 6 刘心武 刘心武 M 苏州 古吴轩出版社 2 0 0 4 7 霍力君 红楼解味 M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 0 0 4 8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增订本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1 1 9 0 9 朱晓茜 红楼梦 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析 J 红楼梦学刊 1 9 9 7 3 3 0 6 1 0 黄昀 红楼梦 正册判词英译本对比赏析 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0 0 1 1 4 8 T m n s l a t i o no fF i g u r e so fS p e e c hi nJ i n l i n gP a n c ii nZ h eD r e o m 旷R e dM o 瑚i o n C H E NK e j 砜g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C o l l e g e Z h e j i a l l gN o r n l a lU n i v e r s i t y J i I l l l u a3 2 1 0 0 4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7 n l ep o e m si n 卯圯D r e o m 矿m d 地m i o na r eu n d o u b t e d l ye x t r e m e l yb e a u t i f u l y e tt h e i rt m s l a t i o ni su n d o u b t e d l ye x t r e m e l yd i m c u l te i t h e r B ye x 锄i n i n ga 1 1 da n a l y z i n gs o m ef i g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