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素化合物有效教学策略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更强调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及与实际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学习过程与方式看,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还安排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多种活动,学生因此更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如果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梳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我觉得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静态构成要素,而教学问题、教学活动则是其动态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可以构成课堂教学设计的线索。下面我将结合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提问的构思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等方面,谈谈我对如何开展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效教学比较浅显的感受,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一、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重视新知识的形成与获得机制。通过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或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活动性、原子结构、酸碱盐反应规律等理论知识,也接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氧气、碳元素的单质与常见含碳化合物如CO、CO2、CH4、CaCO3等、铁和铜等金属单质的性质以及酸碱盐的反应规律等。可见,学生头脑中已经贮存有了一定的化学概念或理论性知识、元素化合物事实性知识和化学学习的策略性知识等,具备了化学学科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基础。因此,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基本上就是一种“下位”学习。这样,寻找新旧知识的同化点,搭设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是实施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效教学的关键。下表是部分章节教学中设置的“桥梁”。新知识原有知识所设“桥梁”Na2O和Na2O2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氧气和碱性物质的检验等。化学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对氧化物的分类,如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进一步介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复习氧化钙与水反应,介绍氧化钙与CO2的反应。然后让学生根据物质的分类,尝试写出Na2O与水、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可让学生根据组成,猜想Na2O2能否与水反应以及可能的产物,然后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Na2O2与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以及比较与Na2O和水反应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Na2O2化学性质的特点。SO2的化学性质 。CO2的化学性质 ;物质(氧化物)的分类;化学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先引导学生对SO2的组成进行分析,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然后要求学生从头脑中搜索出符合这一特征的物质CO2。再让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最后联系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指导学生自主从实验活动中找到答案。接着,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毕竟SO2和CO2还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它们化学性质的某些不同,学习SO2的特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初中化学酸的通性(金属与酸的反应);化学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SO2、NO2、NO的性质。先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得出氧化性体现在氢元素和硫元素、氮元素上。接着指导学生从实验活动中认识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并利用所学知识确定生成物。再利用初中化学不能利用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反应制取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进一步认识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二、知识情境化,重视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倡导在社会与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和关注当前社会与生活的热点问题、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学生因此就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拓展视野,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习热情,提升生活品质,最终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如在进行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教学可以联系Na2CO3的俗名,Na2CO3或NaHCO3在厨房中有广泛用途,Na2CO3或NaHCO3可以用来去除油污(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溶于水的物质)等。焰色反应可以联系五彩缤纷的烟花,甚至播放一些相关视频。Al(OH)3的弱碱性可以展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及其包装或说明等。又如在进行氮的固定教学时可联系“雷雨发庄稼”、豆类植物不需施氮肥。在进行SiO2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光纤、石英、蓝宝石、红宝石等物质,展示相关物品或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在进行氯气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二次世界中的化学武器、氯气泄漏事件等。在进行SO2的教学时,就可以联系起“酸雨”、“劣质银耳”等物质。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可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切入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选取及创设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如在进行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教学可创设以下一些问题情境: 联系Na2CO3的俗名,你会想到什么? Na2CO3或NaHCO3在厨房中可用作食用碱,猜想一下它们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已知:油脂(油污里含有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易溶于水的物质。Na2CO3或NaHCO3也可用来去除油污。想一想:它们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Na2CO3、NaHCO3溶液酸碱性检验。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教学还可创设以下情境: 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2CO3、NaHCO3属于哪类物质?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它们的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趣味实验:向装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想一想:实验结果与你原有的认识相符吗?你现在对Na2CO3、NaHCO3溶液的性质的认识是什么?又如在进行Al(OH)3能与强碱性物质反应教学,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实验活动并完成相关问题: 向装有少量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溶液,边加边振荡,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白色沉淀是什么?白色沉淀为什么又“溶解”了?三、充分运用实验,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需要有独特而丰富的感知渠道。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颜色、气味、状态、声音等的变化,都会促使学生调用多种感官观察、获取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加工处理。所以做好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创造条件,多安排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多重功能。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内容属于学生实验,观察思考的实验内容属于演示实验。但并不是不能改变。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和教学的情况,改变实验的类型。总的原则是,应该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活动。例如:钠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学生因此从未见过钠,更谈不上了解它的性质。教科书设计了新切开的银白色钠切口在空气中氧化变暗,钠在坩埚中加热时的逐渐变化及氧化反应的产物,以及钠与水的反应等实验。在教学中如能把这些实验做好,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一些反应原来如此精彩,与我们熟悉的铁、铜的化学性质差别如此之大,从而增强学生希望了解更多金属知识的迫切感。我在教学中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金属钠的性质。在汇报交流时,有的学生提到:“我感觉到金属钠很软,硬度很小,因为我用滤纸擦除钠表面的煤油时,用手一捏,就把钠给压扁了。”有的学生说:“我用小刀切金属钠,就像切豆腐一样,很软。”还有的同学说:“我用镊子夹取金属钠时,稍微使劲就把钠夹扁了,表面还留下了镊子的夹痕。”同样是关于金属钠的硬度观察,学生在亲自参与动手的过程中观察的是如此的细致入微,简直是令人感动。 改造教材实验,发掘实验的探究功能。元素化合物教学需要化学实验作为实证依据,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支撑。适当地改造教材实验,能够很好地使二者相互促进。我常把教材实验改造成实验探究,或是增加探究实验。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活动,初次进实验室做实验时,教师可以控制多一些,给出明确的指导,甚至可以让学生预先设计好学案后行再进实验。随着学生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可以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针对“实验探究”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实验探究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不是所有实验都要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也不仅仅指的就是实验探究,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分类观、元素观及转化观的指导下,对遇到的新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或者对一些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可能我们并没有在做实验,但却融入了探究的思想,都属于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演示实验同样也能体现“探究性”。我们可将演示实验“探究化”: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假设、设计、探讨、交流,教师进行实验验证或指导学生上台操作;或是教师演示过程中针对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去探讨、交流等。 实验探究式教学放任式教学(放羊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从表面看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思维发散、行为自主),但不是“放羊式教学”。在交流讨论、问题设计等环节中要体现着“收”,也就是实验探究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四、切实开展有效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科学探究”栏目。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科学探究”栏目通常不仅给出了探究主题,还给出了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教材56页“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我在教学中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但我们不能做操作上的复制者。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复制操作步骤,那一定达不到教材设置探究活动的目的。我们应该明确教材上设置探究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是知识的落实,还是科学方法的提升?明确探究目的后,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把教材的意图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不仅仅让学生做一个操作者。二是如果对教材的设计不满意,还可以进行改造或自主设计。如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我就重新进行了设计。1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Na2CO3和NaHCO3的知识,试回忆这些知识并与同组同学交流。2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的比较 试写出Na2CO3和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将它们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从元素组成和离子方程式是来看,你觉得Na2CO3和NaHCO3与稀硫酸反应能否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试利用所给的药品、仪器进行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如果有A、B两种白色粉末,只知道是Na2CO3和NaHCO3,但不清楚Na2CO3是A还是B,你能否加以鉴别?3Na2CO3和NaHCO3溶液呈碱性 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2CO3、NaHCO3属于哪类物质?据所学知识,想一想:它们的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仔细观察二者的细微差别,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 趣味实验:向装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想一想:实验结果与你原有的认识相符吗?你现在对Na2CO3、NaHCO3溶液的性质的认识是什么? Na2CO3、NaHCO3溶液为什么会呈现碱性?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同组同学交流。4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初中化学中提到NaHCO3的用途,你还记得吗?想一想:NaHCO3为什么会有这样用途?Na2CO3是否也同样有这样的用途? 按照教材56页“科学探究”中的“(2)”做实验。 想一想:Na2CO3和NaHCO3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鉴别? 发掘教学资源,自主开发探究活动。为了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丰富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可发掘教学资源,自主开发探究活动。下面是我设计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Fe(OH)2和Fe(OH)3的制备。1交流研讨: 我们可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钙。我们是否也能利用Fe2O3与水反应,得到Fe(OH)3?为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得Fe(OH)3?2Fe(OH)3的制备 向装有Fe2(SO4)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入NaOH溶液,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我们能否用刚才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为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制备Fe(OH)3胶体?3Fe(OH)2的制备 如同不能用Fe2O3与水反应制得到Fe(OH)3,我们也不能利用FeO与水反应制得到Fe(OH)2。我们可用什么方法制得Fe(OH)2? 向装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入NaOH溶液,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Fe(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根据实验现象,你刚才制备的是Fe(OH)2吗?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试解释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交流研讨:我们如何利用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制备Fe(OH)2。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活动更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活动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而不是用教师的认知方式取代学生的认知方式,或者用教师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取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教师再探究活动中只能“导”的作用,主要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发展的促进等方面。教师主要在方法或关键问题上启发学生思考,而非代替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得出结论,而不是在课堂上一锤定音,形成权威。有的教师自认为是在组织探究活动,但是教师决定好做什么实验,确定哪个物质与哪个物质的反应,甚至规定好试剂的加入顺序和用量,这样的实验活动类似于“照方抓药”,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是评价合作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 驾驭课堂,适时指导。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融入学生中,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有的小组可能在一个非关键问题上纠缠,而且走入了歧途;有的小组可能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迷惑不解时,我们要及时掌握他们在哪里有认识的障碍,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可让学生暂停探究,对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当课堂开放时,学生的思维和活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会遇到多种情况。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要能够驾驭课堂,根据教学目标分清学生问题的主次,以及学生问题的根源,对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对次要和枝节问题,引导学生课下学习或者指出查找资料和进行相关学习的途径。五、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学生在化学要学习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必然希望能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为后面能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在化学中,在其他模块较少涉及,让学生掌握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中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比较、分类、观察,这是课标规定的。此外,我们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通性同类相似性,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氧化(还原)性化合价角度,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自身的特性。如:在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NaOH溶液的反应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拍摄视频采购合同范本
- 养鱼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土地同意转租合同范本
- 承包土地售卖合同范本
- 网络平台经销合同范本
- 法律规定合同范本
- 大型货车货运合同范本
- 企业定制珠宝合同范本
- 绿化草坪的合同范本
- DB5132∕T 76-2022 熊猫级民宿的划分与评定
- 湛江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医院医德医风考评表格
- 2025年慢病管理项目商业计划书及运营管理方案
- 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0110】2024年年度泉州市场分析正式版
- 高空作业安全隐患识别与防范措施
- 智慧消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急危重症病人的安全转运
- 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扬尘治理专项施工方案
- 湖南省社保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