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补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ppt_第1页
第三章补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ppt_第2页
第三章补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ppt_第3页
第三章补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ppt_第4页
第三章补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节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监测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来源简介室内空气几种主要污染物监测方法 本节主要内容 调查表明 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长达21 53小时 占全天时间的90 这表明人体健康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密切 然而国内多年研究表明 室内空气污染往往要比室外严重5至10倍 含有更多的容易引发人体疾病的有害物质 烟雾 飘尘是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吸烟产生的小到1 70的烟雾粒子 即日常生活中肉眼看不到的0 3微米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 可以沉淀在肺泡上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有 甲醛 苯 甲苯 二甲苯 氨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可吸入颗粒物 室内环境中的物理性污染物主要有 温度 相对湿度 通风率 新风量 电磁辐射等 室内环境中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 霉菌 真菌 细菌 病毒等 室内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有 氡及其子体 来自室外空气的污染 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 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 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 据有关报道显示城市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0 005 0 01mg m3 一般不超过0 03mg m3 这部分气体在一些时候可进入室内 是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 1 甲醛的来源 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 人造木板 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 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 大芯板 中纤板 刨花板 碎料板 的粘合剂遇热 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 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 UF泡沫作房屋防热 御寒的绝缘材料 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 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 化纤地毯 化妆品等产品 室内吸烟 从总体上说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来源还是很广泛的 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超标6倍以上 个别则有可能超标达40倍以上 经研究表明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 温度 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 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 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残留量越少 温度越高 湿度越大 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 通风条件越好 建筑 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也相应的越快 危害 短期内接触高浓度甲醛蒸气可引起以眼 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轻度中毒有视物模糊 头晕 头痛 乏力等症状 重者可出现喉水肿及窒息 肺水肿 支气管哮喘 滥用甲醛危害却非常大 过量甲醛会严重损伤肺 肝肾功能 甚至导致肾衰竭 含有甲醛的食品还会让人直接出现中毒反应 轻则头晕 呕吐 腹痛 重则会昏迷 休克 进入人体的甲醛还能和蛋白质的氨基结合 扰乱人体细胞的代谢 甚至致癌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主要是燃烧烟草的烟雾 溶剂 油漆 染色剂 图文传真机 电脑终端机和打印机 粘合剂 墙纸 地毯 合成纤维和清洁剂等 工业上常把苯 甲苯 二甲苯统称为三苯 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2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 甲苯主要来源于一些溶剂 香水 洗涤剂 墙纸 粘合剂 油漆等 在室内环境中吸烟产生的甲苯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据美国EPA统计数据显示 无过滤嘴香烟 主流烟中甲苯含量大约是100 200ug 侧 主流烟甲苯浓度比值为1 3 室内环境中甲苯的来源 二甲苯来源于溶剂 杀虫剂 聚酯纤维 胶带 粘合剂 墙纸 油漆 湿处理影印机 压板制成品和地毯等 室内环境中二甲苯的来源 在我国很多地区 建造住宅楼 写字楼 宾馆 饭店等的建筑施工中 常人为地在混凝土里添加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 以防止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被冻裂 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湿度 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大量增加 同时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 比如家具涂饰时使用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 烫发过程中氨水作为一种中和剂而被洗发店和美容院大量使用 3 室内环境中氨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二氧化硫是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 二氧化硫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与家庭炊事模式 通风情况 室内结构和燃料重量有关 我国农村多数农民以烧煤饼 煤球及蜂窝煤为主 由于炉灶结构的不合理 煤不能完全燃烧 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其中以二氧化硫为主 吸烟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曾经有研究表明燃煤户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燃气户高的多 冬季厨房可达0 86mg m3 卧室达0 50mg m3 4 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硫的来源有哪些 通常人们所指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称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 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主要是由于烹饪和取暖过程中燃料的燃烧 此外吸烟时也可产生氮氧化物 我国城市家用燃料主要是煤炭 包括原煤和型煤 约占燃料总量的50 80 其次是煤气和液化气 约占20 50 农村大部分地区以煤和生物性燃料为主 5 室内环境二氧化氮的来源有哪些 有研究表明 冬季燃烧原煤的厨房和卧室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 159mg m3 0 132mg m3 燃烧煤气用户的厨房和卧室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 091mg m3 0 078mg m3 燃烧液化气用户分别为0 070mg m3 0 064mg m3 夏季使用三种燃料产生的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均低于冬季 因此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的产生不仅和能源结构有关 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人群吸烟 取暖设备及厨房 一支香烟通常可产生大约13mg的一氧化碳 对于透气度高的卷烟纸 可以促使卷烟的完全燃烧 产生的一氧化碳量会相对较少 取暖设备和厨房产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 6 室内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0 07 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 人体感觉良好 当浓度在0 07 0 1 时属于普通空气 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 在0 1 0 15 时属于临界空气 室内空气的其它症状开始恶化 人体开始感觉不适 达到0 15 0 2 时属于清度污染 超过0 2 属于严重污染 在0 3 0 4 的人呼吸加深 出现头疼 耳鸣 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 8 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7 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 Particularmatterlessthan10 m PM10 指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微米的颗粒物 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广泛 扬尘 细菌 毛发 头屑 壁虱 尘埃 烟雾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可吸入颗粒物结合 构成危害极大的过敏源 8 室内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9 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的分类及来源有哪些 VOCs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 32Pa的有机物 如苯 卤代烃 氧烃等 VOCs和甲醛是人们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机物 具有毒性和刺激性 有的还有致癌作用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为四类 极易挥发性有机物 VVOCs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半挥发性有机物 SVOCs 和与颗粒物或颗粒有机物有关的有机物 POM 而在对室内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基本上以VOCs代表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1989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曾检测到900多种存在室内的VOCs 室内环境中VOCs的来源主要是由建筑材料 清洁剂 油漆 含水涂料 粘合剂 化妆品和洗涤剂等释放出来的 此外吸烟和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 世界卫生组织就 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关注所达成的共识 报告中列出了室内常见的VOCs见下表 新风量 关于新风量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开展得比较早 20世纪90年代初 从对加拿大 美国 西欧 南美85栋IAQ 室内空气质量 较差的建筑的调查结果看 在导致IAQ较差的所有原因中 通风不足排在第一位 占57 其次是室内污染源增多 我国在2003年发生非典时才开始真正关注新风量 卫生部组织开展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监督检查 抽检结果令人吃惊 全国共抽检了60多个城市具备集中空调设施的937家公共场所 包括宾馆饭店 大型商场 超市 检测样品5600件 其中属于严重污染的集中空调新风系统有441家 占抽检总数的47 1 中等污染438家 占抽检总数的46 7 合格58家 仅占抽检总数的6 2 最低新风量标准是根据人体呼吸所产生的CO2浓度来确定的 要保持CO2浓度稀释在0 1 以内 必须保证平均每小时每人的新风量在30立方米以上 氡及其子体 室内环境中的氡主要来自于地基下岩石 土壤 中的镭 以及局部能作为氡通道的构造断裂 其次是岩石建材 指直接取自岩石 或经搀进配料加工而成的一组建材 例如花岗岩 大理石 板石 砂岩 玄武岩 辉绿岩和建筑用沙以及人造石材 陶瓷砖和洁具 水泥 混凝土等 其中尤以花岗岩 砂岩和陶瓷砖的放射性为最高 第三是生活用品 水 煤等 对于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 室内环境中的氡主要可能来自地基下的岩石 土壤 特别是 黄土朝天 的地面 而对于三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氡可能主要来自室内建材 特别是含有偏高铀的花岗岩或陶瓷砖等 氡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是除吸烟以外诱发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甲醛的测定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氨的测定氡的测定室内空气中苯并芘的测定新风量的测定 一 甲醛的测定 常用方法有 1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T18204 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2 4 氨基 3 联氨 5 巯基三氮杂茂 AHMT 分光光度法 GB T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3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 T15516 1995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4 气相色谱法 GB T18204 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5 电化学传感器法 测定方法原理参照GB T18204 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 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于630nm波长处测定 测定范围为0 1 1 5 g 采样体积为10L时 可测浓度范围0 01 0 15mg m3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的绘制 各管中 加入0 4mL1 硫酸铁铵溶液 摇匀 放置15min 用1cm比色皿 在波长630nm下 以水作参比 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以甲醛含量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曲线 并计算回归线斜率 以斜率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g g 吸光度 采样 用一个内装5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 以0 5L min流量 采气10L 采样后 将样品溶液全部转入比色管中 按以上操作测定吸光度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 用5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 测定试剂空白的吸光度 A0 结果计算 空气中甲醛浓度按下式计算 C A A0 Bg V0式中 C 空气中甲醛mg m3 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 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g 由标准曲线得到的计算因子 微克 吸光度 V0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L 干扰和排除 10 g酚 2 g醛以及二氧化氮对本法无干扰 二氧化硫共存时 使测定结果偏低 因此对二氧化硫干扰不可忽视 可将气样先通过硫酸锰滤纸过滤器 予以排除 硫酸锰滤纸的制备 取10ml浓度为100mg ml的硫酸锰水溶液 滴加到250cm2玻璃纤维滤纸上 风干后切成碎片 装入1 5 150mm的U型玻璃管中 采样时 将此管接在甲醛吸收管之前 此法制成的硫酸锰滤纸 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效能 受大气湿度影响很大 当相对湿度大于88 采气速度1L min 二氧化硫浓度为1ml m3时 能消除95 以上的二氧代硫 此滤纸可维持50h有效 当相对湿度为15 35 时 吸收二氧化硫的效能逐渐降低 所以相对湿度很低时 应换用新制的硫酸滤纸 测定方法原理参照GB T15516 1995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被水吸收后 在pH值为6的乙酸 乙酸铵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发生反应 在沸水浴条件下 迅速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 3 5 二乙酰基 1 4 二氢卢剔啶 用分光光度法于413nm波长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 25 g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的配制 混匀 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min 取出冷却至室温 用1cm吸收池 以水为参比 于波长413nm处测定吸光度 采样 气泡吸收管装5ml吸收液 以0 5 1 0L min的流量 采气45min以上 日光照射能使甲醛氧化 因此在采样时选用棕色吸收管 注意事项 1 乙酰丙酮 临用时现配 否则挥发显色不准 2 乙酰丙酮应减压蒸馏 27 28 C 0 8 0 9kPa 充氮气密封保存 固体器物甲醛含量的取样方法 空气循环法 采样过程中 试件吊挂于广口容器的上半部 容器内盛有蒸馏水 从气泵引出的两根通气管分别插入蒸馏水 排气管 和空气中 吸气管 广口容器被放入烘箱中 在温度 湿度和气泵抽吸负压的作用下 试件中的游离甲醛从板内泄漏到空气中 通过气泵被打入蒸馏水 甲醛特别易溶于水 含有甲醛的空气经过蒸馏水时 先把甲醛溶解在水中 剩余气体溢出混于空气中 开始新一轮循环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 再取溶解了甲醛的水作样品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 从而确定出固体试件中甲醛的含量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板材 衣物等样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参照GB18580 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醋释放限量 GB T17657 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法 原理 由泵抽入的样气通过电化学传感器 受扩散和吸收控制的甲醛气体分子在适当的电极电压下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的扩散电流与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成正比 测定范围 本法可测浓度范围为0 10mg m3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0 01mg m3 Z 300型甲醛分析仪 采用电压型扩散电化学传感器 ET 102便携型泵吸式甲醛检测仪 二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的测定 VOCs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 32Pa的有机物 如苯 卤代烃 氧烃等 VOCs和甲醛是人们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机物 具有毒性和刺激性 有的还有致癌作用 VOCs的毒理学效应 VOCs的毒理学效应主要表现在 感官效应和超敏感效应 含量范围 ug m3 描述25000毒性范围 VOCs的影响因素 室内温度 室内相对湿度 室内材料的装载度 室内空气流通量等 一般高温 高湿 负压 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VOCs散发的力度 VOCs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热解吸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光离子化总量直接检测法 气相色谱法 依据GB 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原理 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TenaxGC或TenaxTA 用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空气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 采样后 将吸附管加热 解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待测样品随惰性载气进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仪 用保留时间定性 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测定范围 本法适用于浓度范围为0 5 g m3 100mg m3之间的空气中VOCS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 富集采样法采样采样管装填有固体吸附剂 活性炭 分子筛 聚氨酯泡沫塑料 TenaxGC或TenaxTA等 吸附剂粒径60 80目 0 18 0 25mm 冷冻吸附采样也可 吸附剂在装管前都应在最高使用温度下用惰性气流加热活化处理过夜 为防止二次污染 吸附剂应在清洁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贮存和装管 吸附管外径6 3mm 内径5mm 长90mm 入口端有标记 可装200 1000mg吸附剂 若多种吸附剂应按吸附能力增加的顺序排列 用玻璃纤维毛隔开 吸附能力最弱的装填在入口端 2 溶剂洗脱 或热解吸出被测组分 用二硫化碳作溶剂洗脱 热解吸时 250 325 C 载气流方向与采样时正好相反 样品被载气流带入冷阱 20 180 C 进行预浓缩 3 VOCs标准溶液配制 用二硫化碳作溶剂配制苯 甲苯 二甲苯 氯仿等混合标准溶液 4 热解吸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样品 热解吸仪将解吸气用惰性气体载带入气相色谱仪 毛细管色谱柱 弹性石英 非极性 极性指数 10 冷冻吸附采样 热解析进样 毛细管色谱法 图3 31热解析进样色谱分析流程示意图 目前国内VOCs测定应用较多的除了上述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 还有光离子化法 光离子化总量测定法虽没有被列入标准分析方法 其检测结果也与标准分析方法没有可比性 但光离子化法的测定结果也可反映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程度 又以其较低的市场价格 易于操作而得到广泛应用 鉴于此 本规范将光离子化总量测定法列为非仲裁性分析方法 以供选择使用 评价依据可参照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T18883 执行 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 参考GB 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并参照美国环境保护局EPA2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的测定 而制订 原理 空气样品直接注入光离子化气体分析仪 样品由色谱柱分离后进入离子化室 在真空紫外光子的轰击下 将TVOC电离成正负离子 测量离子电流的大小 就可确定TVOC的含量 根据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对TVOC定性 测定范围 以苯为标准物质 苯的检出限为 5 g m3 浓度测定范围为 5 g m3 350mg m3 进样1mL 便携式VOC检测仪 TN P 30VOC检测仪 三 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光离子化气相色谱法靛酚蓝分光度法 次氯酸钠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依据GB T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原理 氨被稀硫酸吸收液吸收后 生成硫酸铵 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 铵离子 水杨酸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 根据颜色深浅 用分光光度计在697nm波长处进行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为0 1 g mL 当样品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 采样体积为10L时 最低检出浓度0 008mg m3 离子选择电极法 依据GB T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原理 氨气敏电极为复合电极 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 银 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 当测定由硫酸吸收液所吸收的大气中的氨时 借加入强碱 使铵盐转化为氨 由扩散作用通过透气膜 水和其他离子均不能通过透气膜 使氯化铵电解液膜层内氢离子浓度改变 由pH玻璃电极测得其变化 当样品溶液总体积为10mL 采样体积60L时 最低检测浓度为0 014mg m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依据GB T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原理 氨吸收在稀硫酸溶液中 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黄棕色化合物 根据颜色深浅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 6 g 10mL 当采样体积为20L时 最低检出浓度为0 03mg m3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依据GB T18204 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 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 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靛酚蓝染比色定量 本法检出限为0 2 g 10mL 若采样体积为20L时 可测浓度范围为0 01 0 5mg m3 Z 800氨检测仪 离子选择电极法 GDYQ 201MF全自动多功能氨测定仪 比色分析法 四 室内空气中氡及子体的测定 活性炭盒法 GB T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定方法 闪烁瓶法测氡仪 GB T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径迹蚀刻探测器 GB T14582 连续氡测量仪 IEC61577 2 双滤膜法测氡仪 GB T14582 测量步骤 为评价室内氡水平 分两步测量 第一步筛选测量 用以快速判定建筑物是否对其居住者将产生高辐照的潜在危险 第二步跟踪测量 用以估计居住者的健康危险度以及对治理措施作出评价 RadonRAE测氡仪 Si离子的半导体检测器 HDC 8连续测氡仪 五 室内空气中苯并 a 芘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主要依据GB T15439 环境空气苯并 a 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大流量采样器 流量为1 1m3 min 连续采集24h 乙腈 水做流动相 B a P最低检出浓度为6 10 5 g m3 甲醇 水做流动相 B a P最低检出浓度为1 8 10 4 g m3 样品处理 将玻璃纤维滤膜取下后 尘面朝里折叠 黑纸包好 塑料袋密封后迅速送回实验室 20 以下保存 将滤膜边缘无尘部分剪去 然后将滤膜等分成n份 取1 n滤膜剪碎入5mL具塞玻璃离心管中 准确加入5mL乙腈 超声提取10min 离心10min 上清液待分析测定 注意事项 苯并 a 芘是致癌物 操作时应保持最低限度接触 必要时可戴防有机溶剂手套 废液应收集起来 统一处理 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洗涤 六 新风量 采用示踪气体法依据GB T18204 18 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空气交换率 airchangerate 单位时间 h 内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空气的总量与该室室内空气总量之比 单位 h 1 示踪气体 racergas 在研究空气运动中 一种气体能与空气混合 而且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 并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被测出的气体总称 原理 本标准采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 由于室内 外空气交换 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 根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 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示踪气体 无色 无味 使用浓度无毒 安全 环境本底低 易采样 易分析的气体 采样与测定 关闭门窗 在室内通入适量的示踪气体后 将气源移至室外 同时用摇摆扇搅动空气 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 再按对角线或梅花状布点采集空气样品 同时在现场测定并记录 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相关标准 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工程设计强制性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200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T18883 2002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T167 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时 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对工程勘察设计 工程施工 工程检测及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 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 仓储性建筑工程 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注 本规范所称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 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不属于本规范控制范围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的要求 划分为以下两类 民用建筑工程 类 住宅 医院 老年建筑 幼儿园 学校教室等 民用建筑工程 类 办公楼 商店 旅馆 文化娱乐场所 书店 图书馆 展览馆 体育馆 公共交通等候室 餐厅 理发店等 本规范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氡气化学性污染物 甲醛 氨 苯 TVOC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污染物 类 类民用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氡 Bq m3 200 400游离甲醛 mg m3 0 08 0 12苯 mg m3 0 09 0 09氨 mg m3 0 2 0 5TVOC mg m3 0 5 0 6 GB T18883 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卫生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11月19日发布 2003年3月1日实施 它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8883 控制的是人们在正常活动情况下的室内环境质量 检测内容共19项指标 分成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 放射性等4大类型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