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管理.ppt_第1页
第三课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管理.ppt_第2页
第三课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管理.ppt_第3页
第三课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管理.ppt_第4页
第三课环境污染的防治及环境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结合有关资料 了解水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 能通过某些环境污染事件 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危害 3 能结合实例 提出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4 了解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环保措施 1 水污染及其防治 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4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例1 2010年福建文综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 贯穿城区的河流 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中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 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 结合有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1989 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 并分析原因 2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思路点拨 通过读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图 可直接作答 工业用地比例下降 居住用地比例增加 城市绿地比例提高 从而改善了水质 针对苏州河水质改善的原因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 1 总体趋势 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 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 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 污染源减少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改善了水质 2 打捞漂浮垃圾 清除河床淤泥 引水冲淤 沿岸绿化 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1 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 法律体系 1 政策体系 2 法规体系 2 环境保护行动 1 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及原因 2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公众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具体分析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些个人的行为准则 例2 2010年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发达国家将按照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减排量减排 发达国家设立一个绿色气候基金 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 读图 回答问题 1 与图中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2 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 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3 从气候变化来看 图中代号 你认为能够表示现代间冰期的是 末次间冰期的是 末次冰期的是 4 你是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暖的 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 可能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哪些 5 为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应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点拨 气候的冷暖干湿的周期变化引起海平面的周期性波动 本题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海平面变化的特点 并得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影响的结论 答案 1 气候变化 2 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 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3 4 全球气候变暖弊大于利 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积温增加 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高纬度地区变暖 降水增加 适宜作物生长 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能源消耗减少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低纬度地区变得干旱 农耕区退化 蒸发加剧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 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等 5 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开发排放温室气体数量较少的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 加强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 测控导航 1 2010年烟台二模 读 全国酸雨分布图 回答问题 1 简要分析图中A B重酸雨区形成的共同原因 2 你对治理酸雨危害有哪些设想 解析 酸雨的形成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解于水中 达到一定浓度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南方地区由于多有色金属冶炼 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同时降水丰沛而成为重酸雨区 要防治酸雨应从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入手 答案 1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酸性气体排放多 气候湿润 多降水 2 调整能源结构 发展清洁能源 更新设备 增加除尘设备 废气回收利用 发展循环生产 其他合理也可 2 2010年2月9日 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 环境保护部 国家统计局 农业部联合发布了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 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 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 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问题 材料二我国重点流域 海河 淮河 辽河 太湖 巢湖 滇池 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农业污染源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 总氮71 04万吨 总磷3 69万吨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705 96万吨 总氮45 75万吨 总磷9 16万吨 铜980 03吨 锌2323 95吨 水产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12 67万吨 总氮2 15万吨 总磷0 41万吨 铜24 62吨 锌50 15吨 据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1 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2 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结合生活实际 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 1 题 由材料二可知 农业污染源一方面主要来自种植业过量化肥的使用 另一方面来自养殖业畜禽粪便等 因而解决措施应主要针对这两方面作答 第 2 题 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大气污染问题 其实质是与出行难与交通拥堵的矛盾相联系的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有效减少私家车数量 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倡导人们环保出行 答案 1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发展沼气 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 2 控制私家车数量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环保出行 近距离可步行 骑自行车 采取各种措施 减少交通拥堵 3 读 某海域水质分布图 回答问题 1 图示海域的水质分布特点是 2 图示区域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较高 大量的 排入 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成为我国沿海 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之一 3 每年的冬春季节 河流出现咸潮现象 简述形成的自然原因 4 你认为公众如何参与环保 解析 第 1 题 通过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第 2 题 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主要是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在湖泊中易产生 水华 在海洋中易造成 赤潮 第 3 题 从咸潮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 咸潮的发生是由于陆地来水减少而导致海水倒灌 珠江流域冬春季节降水量小 河流径流量少 因而易发生咸潮 第 4 题 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 合理即可 答案 1 由外海向陆地污染逐渐加剧 尤以珠江口最为严重 2 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赤潮 3 降水量少 河流径流量少 4 积极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生活用品 使用环保购物袋 自觉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 创建绿色小区 学校 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垃圾分类处理 4 2010年徐州模拟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 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 最终 归宿 是大海 如图中甲处灰色斑点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 垃圾场 其面积达3 43 106km2 中心最厚处达30m 被称为 太平洋垃圾旋涡 1 描述图中 太平洋垃圾旋涡 分布的大致位置 2 垃圾旋涡 呈 时针方向旋转 主要原因是 3 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4 如何控制甲海域 垃圾场 进一步的发展 解析 第 1 题 从洋流的分布看 应是太平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第 2 题 受洋流影响 第 3 题 塑料垃圾入海会危害海洋生物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对海洋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等 第 4 题 为控制海洋 垃圾场 的发展应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加强管理等 答案 1 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或副热带海区中部 2 顺主要受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的影响 3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会危害海洋生物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对海洋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 4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 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 加强国际协作 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等 5 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目前图中的A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2 北美东部 欧洲以及亚洲东部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三个地区 为从根源上减轻酸雨对以上地区的危害 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 植树造林B 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常规能源利用率C 限制重化工业发展D 限制汽车产业发展 3 我国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山西等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省区受酸雨危害却相对较轻 试分析其原因 4 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即 两型社会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怎样建设 两型社会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A区是位于沙漠边缘的地区 环境问题应主要是荒漠化问题 第 2 题 酸雨产生的根源在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酸性气体 在现实条件下 提高资源利用率 积极寻求清洁替代品是可行之道 第 3 题 可从酸雨形成的条件 大量酸性气体 充足的雨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 4 题 所谓资源节约型 可从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方面入手进行回答 而所谓环境友好型 可以从如何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和生态的破坏方面入手作答 答案 1 荒漠化 2 B 3 酸雨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SO2 NOx等酸性气体排放 山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火电基地 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 二是要有充足的雨水 酸性气体才能随雨水落到地表而形成酸雨 山西气候较为干旱 雨量较小 山西只具备第一个条件 而不满足第二个条件 所以受酸雨危害相对较轻 4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 降低能耗 贯彻节约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改进生产工艺 合理即可 6 读 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例A B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是 2 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 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危害及环境管理的相关知识 第 1 题 由图例A的分布区可知A表示土地荒漠化 图例B分布于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 应为森林破坏 第 2 题 由图例C分布可知其应代表酸雨 其对河湖 陆地建筑及陆地土壤 生物都会产生影响 第 3 题 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和行政 经济 技术 宣传教育等 答案 1 荒漠化 沙漠化 森林破坏 森林锐减 2 使河湖酸化 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乃至大量死亡 使土壤酸化 造成养分淋失 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使土壤肥力下降 导致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木 使光合作用受阻 影响森林生长 林木成片死亡 腐蚀石材 钢材 造成建筑物 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 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规范答题指导 对应学生用书第216页 例题 2010年苏州模拟 读 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及有关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气象专家分析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 沙尘天气与北方地区冬春普遍干旱 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材料二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1 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的三类环境问题 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2 近年我国 环境问题频发 生态环境趋向恶劣 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中的 要素发生了变化 此外 人类对陆地环境中 要素的直接破坏 也扩大了 灾害发生的范围和频度 3 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 4 缓解苏州 本地区 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有 双选题 A 逐步降低人均能源消费量B 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C 发展高科技产业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D 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开发建设能源基地 解析 首先通读题干与设问 从而可以明确第 1 题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 第 2 3 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 第 4 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由题意及所学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可以判断 是土地荒漠化 是水土流失 是酸雨 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答题步骤 第 1 题 地区主要是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严重 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横断山区等地 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