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有效朗读教学策略举偶 新昌县城西小学 章春梅 【内容摘要】“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课堂教学时空极为有限,学生能多朗读固然好,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有效的朗读教学,以少的投入,获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不可以为读而读,因高耗低效而徒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本文分析了造成目前朗读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和归因,提出了基本策略。归结到有效朗读的一个根本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感悟文本。【关键词】朗读教学 有效 朗读形式“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似乎已成共识。这是因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重要阅读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还可以架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沟通之桥,使听、说、读、写真正地连接起来,并逐步地融合成为语文素养。所以,朗读教学既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因为这样,重读、多读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然而,课堂教学时空极为有限,学生能多朗读固然好,但更为重要是教师有效的朗读教学,以少的投入,获取教益的最大化。而不可以为读而读,因高耗低效而徒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朗读虽然是学生自主的一种学习行为,但是高效地读,还是低效地读,甚至可能是负效地读,就与教师如何引导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这是因为朗读是一种技巧,它需要经历正确地有序训练,才能使读传情达意,起到教育和感染作用。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此想象着那琅琅的读书声,应该是学生心随文动,所感所悟后的自然流露,方有如此境界。一、朗读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和归因1、无的放矢:读前无目的。一位老师执教棉花姑娘一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描写的: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老师在朗读前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也没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渲染上的作铺垫,就请学生来读一读,一学生读得很流畅,可是没有棉花姑娘那种焦急与盼望的急切心情。教师请该同学坐下,又陆续请了另外三位同学分别来读。等四个同学读完,大约四分钟过去了,但没有一个学生读出了文本中“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然后,又叫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这一段。学生就放开嗓子大声地读了一次。可见,学生的朗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其实在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甲生读了乙生读,女生读了男生读,看似热热闹闹,可因为读前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意识到应当注意什么,怎样去争取读好,读便成了课堂上走过场的形式,学生读得没了味道,其实源于他不明白怎样去努力读好,达到要求,实现自我。2、漠然无情:读时无感触。学生读的时候只是认字发声,心中缺乏情感,就会出现以下这些现象:明代朱熹说过: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尤为重要。“心到”也就是要对课文理解得深,才能读得好。先“意会”,而后才能“言传”。怎样才能意会呢?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才能体会出情味,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鲜明的人、物的形象,引起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方能自然地发之于声。教师要在这方面多花功夫才是,如果跨不过解读课文中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关键点”,孩子通向文本的情感之路就多了一个又一个“坎”,他们又如何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呢?这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他读得是不是有感情,人是不是进入这味儿,就看他那眼睛,那眼睛在发光,成了!要不,两眼无神,他读得声音再响,嗓门儿再粗,也是白搭!3、雁过无痕:读后无发展又如,一位老师执教阳光一课,第二段文章句子比较简单,但写得很美: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老师让学生读出阳光带给禾苗、小树和小河的美时,结果一个学生站起来又急又快地读了一次,老师却轻描淡写地说:“读得这么快,请坐。”学生是读完了,而且还比较流畅,可是他读出感受了吗?没有。可教师只求读过了,读顺了就成,“雁过无声”,放弃了必要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提高。因此,教师要强化读后评议,强化朗读的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老师要让学生每次朗读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低效朗读”或“无效朗读”乃至“负效朗读”的现象与归因,可能会有很多,这就造成了不少老师的困惑。如何才能找到“有效朗读”的策略,笔者就根据平时的教学,梳理出四个基本策略。、游离文本:指导无方法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许多教师也想方设法在提高朗读的效益。但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朗读素养的提升,功夫游离在文本研读之外,没有具体方法去指导学生有效的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课前非常重视对文本的研读,努力做到把课文背出来了再上课。背诵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一线的语文教师忙于应付一些外在的游离教学之外的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和理解文本,尚未把握本文的语言魅力、情感基调,心中尚没有具体地指导朗读的方法,就匆匆走进课堂。可想而知,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与素养也影响着语文朗读教学的效益。二、提高朗读有效的基本策略(一)激发兴趣,想象朗读 在朗读棉花姑娘一课中的第二段时,我作了以下的想象激发:师:同学们,生病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来了,此时此刻的棉花姑娘心里怎么想呢?你仿佛听到了棉花姑娘在说什么?生:棉花姑娘想:“我终于有救了。”生:棉花姑娘高兴极了,说:“好朋友来了,可恶的蚜虫呆不了了。”师:同学们,当燕子听到棉花姑娘高兴而急切的求救,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指名学生说。(生说,说得不错)师:是呀!小燕子回答棉花姑娘时,又会怎样说呢?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此时此刻小燕子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很好。教师评价。(同学们朗读得更投入了)显然,学生朗读时,如果大脑中缺乏画面,内心里便会缺失情感的波澜,声音单薄无力,缺少韵味和内涵。这说明以想象活化抽象的文字符号,对朗读有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最好的想象发展时期,教师要能不断地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插上无形的翅膀,来激发内心的情感,方能不断地深入文本。当这种情感积蓄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文字后面的画面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就会逐渐清晰,甚至活动起来。这时候教师再趁机让学生朗读,由声音承载的情感就会从单薄走向丰富。这一案例正说明了由于我让学生用眼睛去捕捉文字,用大脑去想象词语后面的画面,然后再以这样的设问:“谁还能用读的方法让老师更清晰地看到这棵小柳树”启迪,于是,情感的倾泻便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朗读,分明因渗透了属于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想象,才会如此动人。(二)情境支撑,“灵动”朗读。学生朗读,一开始总会处于一种拘谨的状态,读得比较干巴。当学生在集体朗读时,又很容易被他人影响,不自觉地就会跟着形成一个共同的模式,一种相似的腔调,丢失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朗读表达。教师要善于调动孩子们,把他们从这种拘谨单一的朗读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得强化课文的情境,并以此作为支撑,唤醒学生的体验,使朗读得到点化,从干巴走向灵动。 如在指导朗读:棉花姑娘三、四两段时,由于段式跟第二段相似,我设计了这样的对话,使学生对并列段式的课文的理解朗读不至于在同一平面上移动。师:棉花姑娘看着燕子飞走了,心里怎么样呢?指名学生说。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啄木鸟飞来了。)此时的棉花姑娘心情又怎么样了呢?指名学生说。你能把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生: (生不禁为老师的表演鼓掌)师:当棉花姑娘知道啄木鸟不能为自己治病时,心情又怎样呢?(生早已跃跃欲试)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深入地体验时,引导学生朗读。朗读的水平节节提升。教师不断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融入于学生的群体之中,以自己的体验,唤醒学生的体验,最后让学生自己填自己读,学生自然就能读得很灵动了。(三)利用空白,扩展朗读由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表达的需要,许多文本省略空白的地方很多。这些不确定性和空白都为学生展开想象、讨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师要对这些进行挖掘,进行意蕴的重构,创设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的环节。如:在指导朗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我就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进行以下扩展朗读。师:叶老先生工作很忙,还要写作,却抽出时间给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修改作文。此时的我内心的感受是(学生读上面这句话)。师:叶老先生,年纪大了,需要休息,却仍然给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修改作文,又修改得那么仔细,此时的我内心的感受是(学生读上面这句话)。师:叶老学生,不但要接见外宾,还要培养教育年轻作家,却仍然给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修改作文,却修改得密密麻麻,此时的我内心的感受是(学生读上面这句话)。通过这样的补白扩展朗读,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次次提升推进。(四) 评价推进 激励朗读有效的朗读评价是促进朗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可在听课中,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我们听到的常常是这样的评价语言:“他朗读的声音很响亮”;“他朗读得很流利”;“他朗读得很有感情”;“他朗读得还可以”;他朗读得不怎么好”这样的评价语言让听者真有隔靴搔痒之感。之所以出现这样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评价语言,原因之一是学生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确实有限,但教师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怎样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笔者以为,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朗读的基本要求,即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点,用普通话读正确、流利,而且要有感情。因此评价他人的朗读时应根据自己听后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从这三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其次,要让学生懂得用普通话读“正确”、“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评价的重点则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上。再次,要让学生懂得评价“有感情”朗读又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很有感情,一是没有感情或感情不够,前一种情况可通过具体的句式将评价引向深入,而第二种情况则可从朗读技巧上评价,使之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我们应告诉学生,读得“有感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有感情”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一定的句式陈述出来。如“听了他的朗读,我眼前似乎浮现出的画面”;“他的朗读似乎让我来到的情境之中”;“他把(景物)的特点给读出来了”;“他把(人物)当时的心情(思想感情)给读出来了”;“他把(人物)的品质给读出来了”等等。因此,对于那些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评价时可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使这些句式具体化。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能促进评价者自身阅读理解和朗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被评价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雅医院概况
- 外国文化俗语讲解
- 脑复康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2026届安徽省合肥市三十五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去红军遗址参观
- 阳光玫瑰葡萄管理技术
- 稳压二极管技术解析
- 学画漫画教程讲解
- 细胞分裂与新生细胞生成机制
- 危重护理小组汇报
- 棋牌室入股合伙人协议书
-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 儿童之家实施可行性方案
- 无痛胃肠镜全麻知情同意书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解读
- 教师个人简历表格
- 文松宋晓峰小品《非诚不找》奇葩男女来相亲金句不断台词剧本完整版
- 高等院校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6
- 劳务合同模板电子下载
- 容错纠错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氯甲烷泄露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