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土壤氮 磷循环与环境效应 2020 1 11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二节 土壤中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三节 土壤中氮磷流失控制 第一节 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 一 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二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三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四 土壤氮素管理与环境质量 2020 1 11 3 2020 1 11 4 一 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 含量 一般土壤含量范围 0 02 0 50 我国耕地含量 0 04 0 35 表层高 心 底土低来源 A生物固氮 包括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 B降水 1 5 10 5kg hm2 a C灌水 D施肥 有机肥 无机化肥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 2020 1 11 5 氮素是土壤中活跃营养元素 作物需求量大 和植物需求相比 全世界大部分土壤缺氮 氮肥的应用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开创了农业历史的新纪元 土壤中氮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以各种形态进入大气和水体 对局部乃至全球环境产生种种负面影响 围绕施用氮肥产生的效益与弊端的讨论一直是土壤 肥料 地球物质循环 农产品品质 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 2020 1 11 6 二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有机态氮可溶性有机氮 5 水解性有机氮50 70 非水解性有机氮30 50 无机态氮铵态氮 NH4 硝态氮 NO3 亚硝态氮 NO2 2020 1 11 7 有机态氮占全氮的绝大部分 95 以上 可溶性有机氮 5 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 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 水解性有机氮50 70 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 包括 蛋白质及肽类 核蛋白类 氨基糖类 非水解性有机氮30 50 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 缩胺类 2020 1 11 8 无机态氮数量少 变化大 表土中占全氮1 2 最多不超过5 8 铵态氮 NH4 N 可被土壤胶体吸附 一般不易流失 但在旱田中 铵态氮很少 在水田中较多 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 游离态 交换态 固定态 硝态氮 NO3 N 移动性大 通气不良时易反硝化损失 在土壤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亚硝态氮 NO2 N 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 而且数量也极少 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其他 氨态氮 氮气及气态氮氧化合物 速效氮 土壤溶液中的铵 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常被称为速效态氮 2020 1 11 9 有效氮 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 包括无机氮 2 和易分解的有机氮碱解氮 测得的有效氮 全氮 土壤中氮素的总量 速效氮 土壤溶液中的铵 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常被称为速效态氮 几个概念 2020 1 11 10 中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 2020 1 11 11 三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2020 1 11 12 土壤氮素的有效化有机氮的矿化 有机氮水解 氨化 硝化 亚硝化 硝化 土壤氮素的损失反硝化 生物脱氮化学脱氮 亚硝酸分解 氨挥发 粘粒对铵的固定生物固定氮素淋洗 2020 1 11 13 土壤氮素有效化 有机氮矿化 定义 含氮的有机合化物 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的氨态氮的过程 它包括 水解 氨化 2020 1 11 14 定义 将土壤中的氨 胺 酰胺等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生物化学过程 第一步 亚硝化作用第二步 硝化作用 土壤氮素有效化 硝化过程 速率 硝化作用 亚硝化作用 铵化作用 因此 正常土壤中 很少有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氨的积累 2020 1 11 15 硝化作用 NH4 或NH3经NO2 氧化为NO3 2020 1 11 16 土壤氮素损失 反硝化 生物脱氮过程 过程 2020 1 11 17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等较复杂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 NO N2O 2020 1 11 18 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如 氨态氮挥发NH4 OH NH3 H2O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亚硝酸分解反应3HNO2 HNO3 2NO H2O条件 酸性愈强 分解愈快 土壤氮素损失 化学脱氮过程 2020 1 11 19 土壤氮素损失 其他损失途径 粘粒矿物对铵的固定北方的土壤中 能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 但其土壤中铵极少 而南方水田的铵态较多 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不多 因此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在我国的意义不大 生物固定氮素的淋洗 淋洗 2020 1 11 20 四 土壤氮素流失与环境质量 氮肥生产效率趋于下降 农业环境污染则趋于加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 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环境降低农田中化肥氮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途径 适宜施氮量 避免盲目过量施氮氮肥深施 早作上表施氮肥 特别是尿素 立即适量灌水 前氮后移使用改性氮肥 延长肥效利用作物与微生物共生固氮 2020 1 11 21 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据估计 我国农业中氮损失正以惊人速度增加 如1969 1973年农业中氮 化肥和有机肥 年损失500万吨 其中化肥为200万吨 是同期化肥氮用量69 1994 1998年 氮年损失2300万吨 其中化肥氮为1900万吨 为同期化肥氮的84 氮损失量增加与氮肥利用率有很大关系 氮肥利用率低可能是氮肥损失原因 也可能是氮肥损失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氮肥利用率为0 6 70至80年代为0 5 0 4 90年代则进一步下降为0 35 0 32 2020 1 11 22 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对于氮肥来说 最易引起土壤变化的性质就是pH 连续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 在酸性土壤上问题尤为明显 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 每加入100kg硫酸铵就需要110kg的碳酸钙去中和由于氮肥所产生的酸度 如果不施加石灰校正土壤酸度 锰和铝的过量释放将会产生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2020 1 11 23 施用氮肥的水体污染 施用化肥对水体环境影响多方面 如水体富营养化 NO3 和NO2 污染等 一般来说 在封闭性湖泊和水库水中 氮 N 浓度超过0 2mg L 磷 P 浓度达到0 015mg L时就可能引起 藻化 现象 从土壤学角度看 这两个浓度很易达到 目前氮和磷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 五大淡水湖泊 太湖 洪泽湖 鄱阳湖 洞庭湖和巢湖 水体中营养盐均远超过氮磷富营养化发生浓度 尤其总氮浓度高达10倍以上 我国几乎所有的江湖河海和局部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遭到了氮和其化合物的污染 2020 1 11 24 施用氮肥的大气污染 氮肥施入土壤后 部分会以气态形式损失掉 如NH3 NO N2和N2O等 在近地面的环境中 NOx在阳光下与氧气反应 形成臭氧 组成化学烟雾 刺激人 畜的呼吸器官 在农田则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大气中N2O正以0 25 的年增长率上升 其中 热带和农业土壤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N2O释放源 贡献率达70 90 在美国 来自农田的N2O大约有405kt 1011kt 近20年来 农业生产的N2O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研究的新热点 2020 1 11 25 施用氮肥对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影响 高剂量施用化肥势必造成土壤特性的迅速变化 土壤特性的变化势必引起作物品质的变化 高剂量施用单一化肥 将引起土壤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失调 最后导致作物产生新的生化过程 第二节土壤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 本章重要知识点 一 土壤磷的形态及分级二 土壤磷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三 土壤磷的生物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四 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五 土壤磷素循环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 但与其它大量元素相比 土壤磷的含量相对较低 分布变异也较大 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种类繁多 各种形态磷之间的转化过程错综复杂 因此 尽管土壤中磷的研究工作较多 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 一 土壤磷的含量 形态分级及其植物有效性 1 1土壤中磷的含量 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0 122 按P计 下同 一般岩石含磷量变动在1 0 1 2g kg 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通常较高 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较低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 022 0 109 最低可小于0 004 高的可达0 175 在自然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 成土作用和土壤磷的淋失情况 而在耕作土壤中主要受耕作施肥的影响 1 2土壤磷的形态 1 无机磷2 有机磷 在大多数土壤中 磷以无机形态为主 主要以正磷酸盐形式存在 焦磷酸盐的形式很少 有机形态的磷含量较低 且变幅较大 1 无机磷无机磷一般占土壤全磷的50 以上 无机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无机磷可分为矿物态 吸附态和水溶态3种 2 有机磷土壤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 也有相当部分来自土壤生物 特别是微生物 绝大部分土壤有机磷以单脂键与土壤腐殖质结合 已知组分的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3类 植素类 核酸类 磷脂 PlantResidues Manures StableOrganicP SoilMicrobes LabileOrg P SoilSolutionP Labile Inorg P StableInorg P HPO4 ComplexedP phospholipids 1 3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由于鉴定含磷矿物较困难 人们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将无机磷进行形态分级 目前常用的土壤无机磷分级基本上是根据张守敬和Jackson于1957年提出 后来经过许多研究者修改后的方法进行 其重要做法是使用不同的浸提剂 以区分不同组分的磷 表 根据这种方法 土壤磷分为磷酸钙镁类化合物 磷酸铁铝类化合物和闭蓄态的磷 实际上 各组分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其他组分的磷混杂在一起 包括有机磷化合物 无机磷分级 这种磷形态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土壤的非均质性 浸提过程中释放的磷可能被其他组分所吸附或者与阳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含磷化合物 肥料磷与土壤反应的中间产物有很多 而且其溶解性能尚不清楚 浸提过程中有一部分释放的磷可能来自于被酸或碱水解的有机磷 各种组分中有机磷的植物有效性还不清楚 该分级方法对石灰性土壤考虑较少 也不适用 其反应导致再固定 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的分级问题 蒋柏藩和顾益初 1989 把石灰性土壤中Ca P进一步分为Ca2 P 磷酸二钙为主 Ca8 P 磷酸八钙为主 Ca10 P 磷灰石型 等三组 仍然保留了闭蓄态磷的概念 其浸提顺序为 0 25mol LNaHCO3 pH7 5 Ca2 P0 5mol LNH4OAc pH4 2 Ca8 P0 5mol LNH4F pH8 2 Al P0 1mol LNaOH 0 1mol LNa2CO3Fe P0 3mol L柠檬酸 1mol LNaHCO3 Na2S2O4O P0 5mol LH2SO4Ca10 P此分级方法较适用于石灰性土壤 这一钙盐的区分方法不仅在化学方法上更为清楚 而且在植物营养上也有相应的意义 但是此法同样也没有考虑有机磷的存在 而且NH4F的应用会形成CaF2 浸提过程中释放的磷可能与 由于有机磷化合物的鉴定更加困难 某些学者提出了避开这一困难的土壤有机磷形态分级方法 Bowman etal 1978 Hedleyetal 1982 一般采用不同浸提剂 把土壤有机磷分为4组 这一方法希望把有机磷的有效性和磷素形态联系起来 但是这只能是定性的 不过此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以提供有关土壤有机磷动态变化的信息 有机磷分级 活性有机磷用0 5mol LNaHCO3提取的磷 中等活性有机磷碱溶性的无机磷和酸溶性的有机磷 中度稳定有机磷即与富里酸结合的磷 高度稳定有机磷即与胡敏酸结合的磷 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分级 SoilPtransformations 二 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 Adsorptionanddesorptionofphosphorusinsoil 磷酸盐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十分复杂 涉及多种化学过程 其中主要的有吸附和解吸以及沉淀和溶解 吸附和沉淀过程统称为磷酸盐被土壤吸持 固定 过程 或者土壤磷素的化学固定 Chemicalfixationofphosphorusinsoil 其反向反应则为释放过程 包括解吸和溶解 Phosphorus Fixation Precipitationfromsoilsolution pHdrivenAdsorptiontosoilminerals soilchemistry mineralogy determines Note withKandNH4 fixation referstoinsertionintothelatticeofcertainclays 2 1磷的吸附2 1 1 磷的吸附机理磷的吸附包括阴离子交换吸附和配位吸附 阴离子交换吸附是以静电引力为基础 磷酸根与土壤胶体的吸附反应 没有专一性 故又称为非专性吸附或物理吸附 磷的配位吸附是指磷酸根离子作为配位体与土壤胶体表面的 OH 基或 H2O基发生的配位体交换而保持在胶体表面的过程 具有某种程度的专一性 故又称为专性吸附或化学吸附 土壤中吸附磷的物质主要有铁铝氧化物 水铝英石 粘土矿物 有机质 Al Fe复合体和碳酸钙 在酸性土壤中 铁铝氧化物是吸附磷的主要物质 石灰性土壤中吸附磷的主要物质是碳酸钙 1 非专性吸附在酸性条件下 土壤溶液pH低于土壤吸附剂的等电点时 吸附剂如活性铁铝 用M表示 上的 OH 基质子化而带正电荷 M OH H M OH2 这一带正电荷的M就会通过静电引力吸引带负电荷的磷酸根 H2PO4 H OOM OH2 H2PO4 M OPHHOOH Note 在酸性条件下 对一般带负电的阴离子如SO42 SiO44 等都能产生非专性吸附 由于活性铁铝须质子化带正电荷才能进行非专性吸附 因此 非专性吸附只能在活性铁铝的等电点以下的pH环境中进行 土壤酸性愈强 OH 基质子化愈多 非专性吸附也愈大 这类非专性吸附完全依靠静电引力吸持 因而是很弱的 因此 对植物仍然有较高的有效性 2020 1 11 47 从这3个反应来看 总的结果是释放一个OH 所以酸性条件有利于这些反应的进行 最后形成磷的双齿吸附 它比单齿吸附要稳定得多 试验证明 这种双齿吸附可以在pH3 11 9范围内形成 也就是说 在几乎所有常见土壤pH范围内 被吸附的磷都会随着时间的单齿吸附向双键吸附转化 专性吸附对磷有效性的影响 在磷被土壤吸附的一段不长的时间内 几个月 磷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有效性 随着时间的延续 特别是当双齿吸附形成后 磷的有效性则大大降低了 在石灰性土壤中 磷的吸附也是存在的 这是因为石灰性土壤中也含有少量的活性铁铝 同时石灰性土壤中CaCO3也可进行磷的吸附 这也是一种化学吸附 先是形成无定形的磷酸钙盐 然后逐渐转变为结晶状态 最终形成磷灰石 2 1 2 影响磷吸附的因素磷的吸附反应开始时进行的很快 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逐渐变慢 1 矿物种类 结晶程度和含量不同的粘土矿物种类对磷吸附能力差异很大 其中铁 铝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吸附能力最强 1 1型粘土矿物吸附磷的能力大于2 1型粘土矿物 吸附磷的能力 铁铝氧化物 高岭石 蒙脱石 方解石非结晶态铁铝氧化物 结晶态铁铝氧化物 2 土壤pH和电解质大多数土壤中 pH值在6 0 6 5范围内磷的有效性最高 pH值较低 7时 土壤中磷酸钙镁盐的固定 又使磷有效性降低 在吸附动力学研究中 Langmuir的最大吸附量和Freundlich的吸附常数均与土壤pH成显著的负相关 这是由于在低pH时 铁铝氧化物的活度增大 而且磷酸根离子置换出来的OH 可以很快被中和 而且随着pH降低 土壤阴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也增强 3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或施用有机肥料可减少磷的吸附固定 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主要的原因 有机质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形成胶膜 抑制胶体对磷的吸附 有机质及其分解产物如胡敏酸 富里酸和有机酸等与磷酸根竞争吸附位点 从而减少磷的吸附 其中简单有机酸阴离子的竞争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减 柠檬酸 酒石酸 草酸 但是 也有不少资料表明 酸性土壤中磷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认为 有机质能够稳定铁铝氧化物 从而增加其对磷的吸附 有机质本身的羟基也可能被磷酸根所取代而产生磷的配位吸附 2 2磷的解吸 是指吸附状态的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 是吸附的逆过程 解吸开始阶段速率较快 以后逐渐变慢 吸附态磷的解吸比吸附过程要慢得多 所以 土壤磷素的解吸等温线并不与吸附等温线重合 发生滞后现象 原因为 吸附后胶体与磷酸根离子形成双齿键 双齿结合的磷酸根比单齿结合的磷酸根要难以释放 吸附态磷通过扩散进入结晶态合非结晶态铁铝氧化物的内部 从而失去了可解吸性 这种现象又为磷的吸收 难溶性化合物的再结晶 磷酸根把粘土矿物四面体中的硅置换下来 从而难以解吸 土壤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有 1 化学平衡反应土壤溶液中磷浓度因植物的吸收而降低 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使反应向解吸方向进行 2 竞争吸附所有能进行阴离子吸附的阴离子 在理论上都可与磷酸根有竞争吸附作用 从而导致吸附态磷的不同程度的解吸 竞争吸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磷与竞争阴离子的相对浓度 3 扩散吸附态磷沿着浓度梯度向外扩散 进入土壤溶液 三 土壤磷的化学沉淀和溶解 3 1 磷的化学沉淀 由磷化学沉淀作用产生的化合物种类很多 据研究大约有60多种 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以磷酸钙盐为主 而在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铝盐为主 化学沉淀反应一般发生在土壤溶液中磷浓度高的微域环境内 如肥料颗粒周围 当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 磷肥颗粒开始吸收土壤水分 并发生异成分溶解 Incongruentdissolution 使颗粒内部磷的浓度升高至饱和或接近饱和 同时pH下降 约1 5 由于存在着浓度梯度 磷和质子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周围土壤 扩散过程中将会溶解土壤中大量的铁 铝 钙 镁等离子 当溶液中磷与这些阳离子的活度积高于相应难溶性化合物溶度积时 发生磷的化学沉淀 3 2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土壤中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主要受溶度积控制的 并受到pH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 氟磷灰石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为 Ca5 PO4 3F 7H 5Ca2 3H2PO4 HF根据氟磷灰石的溶度积和磷酸的解离常数 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氟磷灰石施入土壤后溶液中磷酸根离子 H2PO4 浓度与土壤pH的关系 pH2PO4 2pH 5 18表明 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浓度与H 浓度呈对数直线关系 土壤pH越低 越有利于氟磷灰石的溶解 土壤中钙离子活度是影响氟磷灰石溶解的另一重要因素 钙活度低则有利于其溶解 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活度越低则有利于氟磷灰石溶解 四 土壤磷的生物转化 2020 1 11 58 Organic P availableP Cycling Aslowreleasemechanism HxPO4x 3 mineralization immobilization SolidPhase PO4 unavailable 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 均可能影响有机磷的矿化 FactorscontrollingorganicPmineralization C Pratiooforganicresidues 200矿化Soiltemperature最适温度35 SoilmoistureSoiltextureTillage 4 2无机磷的生物活化土壤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吸附态磷的解吸和难溶态磷的溶解 其主要作用机理为 1 螯溶作用2 还原作用3 竞争抑制作用4 化学平衡作用5 菌根吸收作用 4 3植物根系与根际磷的活化植物积极地参与根际土壤中磷活化作用 促进磷的释放和提高其植物有效性 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种类和基因型差异的特征 1 植物吸收作用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 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磷的活度 可促进根际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和难溶性磷的溶解 植物根系的吸收造成土壤溶液中磷的活度降低 在低磷胁迫下 植物会通过改变根系的形态和结构 增加吸收范围 提高其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 例如 低磷胁迫下 根系的数量 长度 根毛的数量 长度以及根系比表面积增加 从而增加对磷的吸收能力 植物对钙的吸收利用也可促进磷的释放 例如 对钙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种类 对磷灰石中磷的利用能力也较大 有人认为植物体内CaO P2O5 1 3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利用磷矿粉的能力 2 根系的活化作用植物根系对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 如吸收NH4 NO3 可释放H 根系和根际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可分泌各种有机酸如柠檬酸 苹果酸和草酸等 上述过程产生的根际酸化作用可促进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通过与金属离子的螯合 或与磷酸根离子竞争吸附位点 减少磷的吸附固定或促进磷的释放 根系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可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形成胶膜 减少磷的吸附固定 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分泌的还原性物质 降低了根际Eh 导致高价铁的还原 从而活化磷酸铁盐 根系释放铁载体可以与铁 锌等金属离子结合提高其有效性 同时促进与之结合的磷酸根的释放 3 有机磷的酶促分解 有机磷的水解作用是由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 Acidphosphatase 真菌酸性和碱性磷酸酶 细菌碱性磷酸酶来完成 磷酸酶是一种适应性酶 它在缺磷胁迫下 根系分泌的磷酸酶活性将大大提高 已证明酸性磷酸酶是一种主要由根系分泌的胞外酶 Ectoenzyme 其分泌部位是根尖部位 由于酸性磷酸酶的分泌 促进有机磷的水解可大大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 根系与根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磷的活化和吸收 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共生 可以扩大根系对磷的吸收范围 而且菌根可以分泌H 有机酸等而使菌根际pH降低 还可分泌磷酸酶 从而促进有机磷的分解和无机磷的活化 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状况 4 根系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 五 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5 1土壤磷素供应能力是指土壤满足作物对磷需求的能力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主要包括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 容量因素 缓冲能力和土壤磷向根表迁移过程 由于土壤磷的存在形态和组分复杂 其植物有效性的大小也难以确定 因此 人们常简单地把土壤磷分为三个部分来评价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 三者的关系为 水溶性磷 易转化态磷 难溶性磷 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 一是决定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 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I Intensityfactor 水溶态磷通常用0 01mol LCaCl2浸提测定 并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pH值和磷酸根的解离常数计算磷的活度 二是决定于土壤固相补充溶液磷的数量 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容量因素Q Quantityfactor 它是易转化态磷 又称活性磷 LabileP 的数量 即与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处于平衡状态的固相磷数量 主要是吸附态磷 也包括新沉淀的无定型或结晶态磷以及易分解的有机态磷 三是取决于土壤固相补充磷的能力 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缓冲能力BC Bufferingcapacity 缓冲能力是土壤磷素供应的容量因素 Q 与强度因素 I 的比值 它是表征土壤保持溶液中磷浓度的能力 即土壤向液相补充或释放磷的能力 主要是通过固相磷的解吸和溶解 BC Q I b dCs dCl 上述3项 I Q BC 构成了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主体 1 土壤pH2 土壤有机质3 无机胶体的种类和性质4 土壤质地5 土壤水分6 土壤温度 5 2影响供磷能力的土壤因素 六 土壤磷素循环与环境效应 ThePhosphorusCycleinSoil SolutionP Cropharvest ManureP LabileorganicPStableorganicP FertilizerP LabileinorganicPStableinorganicP SoiltestP Runoff Erosion Leaching PhosphorusintheEnvironment PisanessentialelementforplantsandanimalsHighPisgenerallynon toxictoplantsoranimalsRelativelyimmobileinsoilPcausesacceleratedeutrophicationExcessivegrowthofalgaeandaquaticplantsLimitsuseofwaterfordrinking fishing recreation etc PHOSPHORUSANDWATERQUALITY Phosphorusadditionstonaturalwaterscanstimulateweedandalgaegrowth Vegetativegrowthandoxygendepletionreducewaterquality PhosphoruslossesfromagriculturecanbeamajorsourceofPenteringlakesandstreams Phosphorus P LossProcesses Insurfacerunoff Soluble dissolved PParticulateP soilparticles ByleachingDoesphosphorusleach SoilPtoWater Transport Rainfall Infiltration Percolation SurfaceRunoff DissolvedP SoilErosion ParticulateP TotalSurfacePLoss Particulate DissolvedP ReleaseofsolublesoilPtorunoff Zoneofsurfacesoilandrunoffinteraction 5cm SubsurfacerunoffofP PLeaching PLossesduetoRunofffromSERA IEG17 PrunofflossfromfieldswithsimilarsoilPtestvalues varieswithasite sslopeandvegetationcover PotentialPlossrelatedtosoiltestP Low High Medium SoilP Cropyield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ofsoilP low optimal cropresponseandpotentialenvironmentalimpactsofP PercentYield SoilTestP lbs ac PotentialEnvironmentalProblems Medium Optimal Low 300 0 100 Eutrophicationandphosphorus Eutrophicationisthetermusedtodescribetheprocessofphosphorusenrichment Itcanbedefinedas Theover enrichmentoflakesandriverswithnutrients usuallyphosphorus leadingtoexcessivegrowthofalgaeandotheraquaticplants Eutrophication PisusuallylimitingIncreasedalgaerowthDissolveOxygenFishkillPalatabilityisreducedandtoxinsintroduced NvsPBehavior CropUptake P Runoff Erosion Leaching N Runoff Erosion Leaching Volatilization Denitrification CropUptake NBehavior PBehavior ThePhosphorusCycle Animalmanuresandbiosolids Mineralfertilizers Cropharvest Runoffanderosion Leaching usuallyminor OrganicphosphorusMicrobialPlantresidueHumus Primaryminerals apatite Plantresidues Plantuptake SoilsolutionphosphorusHPO4 2H2PO4 1 Secondarycompounds CaP FeP MnP AlP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Mineralsurfaces clays FeandAloxides carbonates Weathering Adsorption Mineralization Immobilization Desorption Inputtosoil Component Lossfromsoil Atmosphericdeposition 第三节土壤氮磷流失污染控制 2020 1 11 86 一 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二 土壤氮磷流失时空分布特征三 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因素四 土壤氮磷流失的控制措施 2020 1 11 87 一 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 2020 1 11 88 1 暴雨 在降雨事件下 各污染物输出浓度总体上高于非降雨条件的污染物浓度 2020 1 11 89 2 土壤淋溶流失 来源于地表径流和土壤水的向下渗漏 在降雨和灌溉水的作用下 土壤中的氮部分直接以化合物的形式渗到土壤下层 大部分以可溶性的NO3 NO2 NH4 渗入到土壤下层 淋溶条件 降雨量 灌溉量 施肥量 土壤厚度 渗透性 温度和地表覆盖度等 2020 1 11 90 二 土壤氮磷流失时空特征 1 土壤氮磷流失时间变异特征 2020 1 11 91 2 土壤氮磷流失空间变异特征 2020 1 11 92 2020 1 11 93 三 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 2020 1 11 94 气候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设备新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保密协议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枢纽保安与应急救援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爱情关系婚姻登记代理合同
- 数字人文与档案重构-洞察及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入股汽车维修保养连锁店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UPS电源系统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进口机械设备报关委托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场馆场地经营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顾问聘用协议
- 企业安全生产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 胸痛的诊断与处理
- 户外反洗钱宣传活动方案
- 声带小结护理查房
- 2025届山西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2024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实验室人员授权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柴油内燃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水政执法水行政处罚课件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