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研究张留杰 东区柏苑小学摘要:感觉统合训练是指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方法,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我国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有必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发展其感觉能力,提高儿童智力水平,发展其潜能。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要引入适合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重视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教学中感觉统合训练效应。小学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体育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学目标与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应做到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结构体系。关键词: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 可行性1.前言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公布以后,幼儿教育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将感觉统合训练纳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十分迫切。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构建体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学生和体育教师选择内容的权限更宽泛。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样得到重视。特别是新课标没有给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它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为此,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训练2.1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这一概念1960年由Lashley K.S最先提出,它主要应用于行为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珍爱瑞斯博士经过多年对脑功能的研究、职业治疗及实验,最终在1969年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并在1972年初步形成了体系。爱瑞斯教授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各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爱瑞斯教授认为,许多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大脑的神经系统中有一部分的功能不健全,如果不是大脑受过损伤或者先天发育不良这样器质性问题的话,就是大脑神经特别是脑干部分的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即感觉统合功能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叫“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就必须参加感觉统合训练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2.2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也称即SID 的治疗方法, 是爱瑞斯教授在1972 年提出的治疗方法。爱瑞斯教授认为: 药物是难以治疗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治疗失调儿童宜用促进儿童脑发育的体育游戏,只有游戏治疗才是病因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寓训练于游戏之中,利用大笼球、脚踏车等感觉统合训练器具,让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加强触觉、平衡感、本体感及手眼协调等能力,发展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3.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而且他们选择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开放。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3.1我国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生活的空间不断减少,户外活动也在不断减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的群居生活也越来越少,孩子们的各种感觉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前庭觉、触觉及运动觉的发展不足。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人数呈上升趋势。爱瑞斯教授的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有前庭觉功能发展不良的感觉统合失调的比率是50%,而正常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14%。我国许多研究者有关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要想达到非常统合协调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是失调的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发展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防止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2学龄阶段仍是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年龄阶段一般来说,06 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蒙台梭利博士认为3-6 岁是幼儿身体急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感官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国内外许多幼儿园和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作用,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感觉统合训练纳入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也已经建立了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教育和训练机构,并对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并不是只发展06岁的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因为对于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存在不同的理论划分,而且敏感期的年龄段的划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幼儿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第一个10年是其神经系统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他的大脑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及可发展性;爱瑞斯教授等人认为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正常发展的关键期为37岁;运动生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前庭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密切相关的灵敏素质发展的年龄变化是:对动作的空间分化能力在56岁时明显增强,710岁增长最快,1012岁比较稳定,1415岁略有增长,到1617岁达到成人水平。由于人的大脑在12岁之前是逐渐发展成熟的,因此,除了重视婴幼儿期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之外,对学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仍然具有现实意义。4.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分析4.1在体育教学中引入适合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新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多变。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并没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需求选择一些教学内容。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方法,主要是矫正和治疗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它是将多学科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其核心内容是体育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在玩中发展感觉统合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把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之中。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绝大部分可以与幼儿体育游戏内容相结合,如袋鼠跳、平衡木、呼啦圈、圆木马吊缆等。4.2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感觉统合训练项目随着感觉统合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而得到丰富和充实。根据感觉统合训练原理,体育教师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来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根据体育器材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以游戏性和娱乐性为指导原则,设计出一系列适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体育游戏和身体动作练习,不断刺激儿童视、听、嗅、味、触、平衡等多种感觉,从而达到提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目的。成功的体验是引起学生运动兴趣最有效的手段,成功后的喜悦可以转化为练习的动力,提高儿童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训练的效果。4.3重视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教学中感觉统合训练效应许多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大多数体育项目都能有效地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本体感,使其运动技术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例如当一名足球、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熟练以后,他就可以不依靠视觉,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去控制和支配球,并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在人类正确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跳水、体操运动员在空中完成转体、翻腾动作。体操、武术、跳水、滑雪、滑冰、划船等体育运动项目对人体的前庭功能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如果儿童长期参加这些体育项目,他们的前庭觉的稳定性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触觉与视觉、本体感相结合,使机体能够有效而又清晰地辨识环境中各种物体的大小、形状、光滑度、硬度以及空间位置等。很多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条件,都需要借助于触觉的分析来判断。例如跑道面是否平坦、单杠的粗细是否合适、器材的表面是否光滑等。5.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5.1小学体育教学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但是体育教师不能主观上认为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在选择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每一个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功能,根据每一个游戏和运动项目侧重不同的作用,从学生的平衡感、触觉、前庭觉、本体感等四个方面来选择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从而合理地安排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并使感觉统合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形成一个科学的结构体系。5.2体育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感觉统合训练的核心是体育游戏,它是涉及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就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相关的感觉统合理论和感觉统合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达到一定的效果。体育教师只是拥有体育运动技能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对感觉统合理论知之甚少。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体育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专门的感觉统合理论和训练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5.3体育教学目标与感觉统合训练目标应做到有机结合体育教学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一种运动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技术和掌握技能等方面。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是以身体动作练习和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密度和强度是体育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有助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能、提高技术水平。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不仅达到了促进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而且也可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6.结论本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学融入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同时,为教育相关部门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任桂英、王玉凤. 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042Ayres AJ.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M. Los Angeles: Wes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723 Ayres AJ.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 vestibular systemJ.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784王荔君、李楠. 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简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 Ayres AJ.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J. Los Angles: West Psychological service,1979 6Ottenbacher K. Short MA.J.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J. 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 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1985,67罗曾让. 国内儿童感觉统合研究综述J. 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1张冬梅. 论儿童感觉统合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8张练. 感觉统合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2005,129吕艳芬. 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概述J. 亚太传医药,2008,1210陈玉茜,单大卯. 幼儿体育的一个新领域-儿童感觉统合训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1孙泉. 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可行性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的脚步课件
- 时间沈从文句子课件
- 小学语文板书培训
- 2025版农业科技孵化基地入驻项目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版法人股份转让与员工激励计划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截桩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版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合同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地质勘查服务合同汇编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理财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义务消防队组建方案
- 中邮保险笔试题型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ARM核心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脐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给药错误PDCA课件
- 医美注射培训
- 2025至2031年中国缓冲体总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香菇多糖生产工艺创新-洞察分析
- 箱泵一体化泵站设计图集
- 三上10《公共场所文明言行》道德法治教学设计
- 可研报告收费标准(国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