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沅 陵 丧 葬 经张大强沅陵对年满六十的老人去世,称为白喜事。既是喜事,就有热闹,从而形成独特的沅陵丧葬经。 备 丧对死亡,沅陵人看的比较淡,没有谁真希望长生不老,总是以一种达观的眼光来看待此事。而且往往还在生命鼎盛时期,就开始准备死亡丧葬的工作。首先是做棺木。沅陵把做棺木称为“做老屋”,就是人死亡后住的房子。一般年近五十或五十出头的沅陵人,大多数都喜欢开始为自己准备老屋。老屋做好后,自己要先到里面睡上一觉,体味一下是否舒适,如果哪里不舒服,就要木匠马上修改。修改好后,就请漆匠上漆,外面黑色,里面漆大红,典型的古楚遗风。有的人,一副老屋做好后,自己又不马上死,过了几年后才用的着,到那时人老缩水,老屋就显得特别宽松。也有的人家父母还未死,儿子又在准备老屋,碰上一家长寿的,常常是屋壁角里,一溜搁着六七副棺木,外地人面对此情此竟,无不啧啧称奇。准备死的第二件工作是做装老衣,通俗讲就是做寿衣。这些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来各种布料,请来裁缝,为自己订做死后穿的衣、裤、鞋、袜。这些东西做好后,除了当时试穿一次,以后就再也不动了,锁在箱子里,只等自己死后,才由儿孙们再为自己穿上。送 终老人弥留之际,子孙晚辈都要赶到床前,一面哀哀悲泣,一面聆听老人的遗言。沅陵习俗,十分看重孝子送终,如果老人终前,自己的全部儿女都能赶到身旁送终,那是老人死后也有福气的象征,否则,就会留下许多的遗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老人弥留之际,为等待在外工作的孝子赶回来,常会憋足了劲的与死神抗争,孝子不回,不肯落气。抗争不过死神的,总是死不瞑目。而有的老人,平时病恹恹的,这是却会力量无限,甚至凭着心头一点对儿子的牵挂,最终战胜死神,活转过来。北溶乡一个村里有个老妈妈,八十多岁了,她有个儿子,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在东北部队。那年老妈妈病重,小儿子从东北部队赶到沅陵时,家乡传来消息母亲已经过生,家里人正在停丧等他。他在城里买了花圈,坐了一天的船赶回老家,哭到在母亲的灵床前。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死去多日的老妈妈,手指微微颤动,经过一番呼喊抢救,老人竟回阳了。次后一住又是七八年,直到九十五岁那年才真正寿终正寝。儿子是孝子送终,女婿只能算半个孝子。沅陵有句老话,叫“郎是半边子”。所以时常听到某某人过生,只有几个半孝子送终的讲法。外地人初来沅陵,因不懂这风俗,常会觉得奇怪,其实那半个孝子,指的是为老人送终的女婿。发 丧老人过生后,要布置灵堂,发布消息,所有的一切,称为发丧。死在外面诸如路途、医院的老人,未满六十岁的,尸体不能抬入中堂,只能在屋檐外举办丧事。发丧的内容很多,都由一个主事的人安排死者亲人或前来帮忙的朋友们分头去做,达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发丧的第一件大事是起水,即给亡人洗澡。水由孝子、孝孙跟着道士到河边或水井取回,加桃树叶和菖莆煮开,然后用白布蘸着水来擦洗亡人的眼睛、耳朵、鼻孔、舌头、身体、意念,使之“灵魂觉悟,三孽根除”,不要把今世的烦恼恨爱,带入来世,以便将来投胎转世,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尸体洗完澡后,穿好装老衣,放在“柳床”上,子孙披麻戴孝,围尸恸哭,一边在“柳床”边烧纸前三斤六两,叫“落气纸”。这个时候,其他人就已经帮忙用松枝翠柏在屋前搭起了灵堂。灵堂两旁是白纸浓墨书写的巨幅挽联,主要是对死者一生功过的评价。横批一律是“当大事”三个字。据说这三个字,与朱元璋有关。相传朱元璋做乞丐经过沅陵时,有一天饿昏在溪边,恰巧这天村里死了一个老人,大家本来都在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发现朱元璋后,孝子让帮忙的人停下来,先救活人要紧。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为报答那个救过他命的孝子,专门来沅陵报恩。当他来到村子,只见一群人乱糟糟的在争吵,一打听,才知道是村里刚刚死了一个老人,村子里的人都忙着帮忙为死者办后事,到村里收税的衙役公差,却要威逼丧事停办,催百姓回家筹钱交税赋。而那个刚刚过世的老人,正是当年救过朱元璋一命的孝子。朱元璋问明情况后,立刻御笔书写了“当大事”三个字,让挂在灵堂上,并下旨今后凡遇这三个字,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一切公事都要延后再办。打那以后,沅陵灵堂上的横批,就一律都是“当大事”了。沅陵办什么事,凡需通知亲戚朋友的,都要发请贴或专门上门打招呼,惟有死人的事,一不发贴子,二不托人通知,发布丧事消息,一靠灵堂,二靠孝帕。死者的家人,戴着孝帕上街采购物资,相遇熟人主动发问,于是告之死者何人。于是人们送花圈、祭帐等、招摇过市,引来更多人询问,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将消息发布出去了。得到消息的亲戚朋友或欠有死者人情的人,都会龙龙海海的赶到死者家中来做最后的诀别。入 殓把尸体放入棺内称“入殓”。尸体入殓时,脚要对着灵堂入口,头在神龛之下。口里要含几枚古铜钱,叫着“含金”,也有的是用纱布包一撮茶叶,含在死者口中。棺内除用皮纸包裹石灰,塞紧尸身与棺木间的空隙外,还要将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选择几样置于棺内。但是镜子和鸡毛,绝对禁止带入棺内,习俗认为这两样东西要是一旦被死者带走,死者就会变成历鬼,祸害人世。尸体入殓后,棺木不能全盖,只许盖一节,要将死者头部留出。这样做,一是为让后来的亲戚朋友见上死者一面,二则也是为防止假死现象发生。相传早些时候,人死了,一装入棺内,就盖盖子,结果有的假死的人,醒过后被活活闷死了。为防止这种惨事发生,后来人们就改成现在这种办法。这样做,还真的使一些人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入殓毕,道士就在棺前设香案,供奉死者遗像,供吊唁的人焚香叩拜,在香案下点一盏油灯,俗话称之为“脚灯”,意指供死者黄泉路上照明之用。停 丧尸体入殓后尚未出殡,停放灵堂的这段日子,称为“停丧”。停丧的时间,以奇数计算,分三、六、九等。具体停丧多少天,主要是由丧户的经济实力来决定的。实力不强,即使死者还有亲人没有赶回,主事的也不能旧等。如果经济实力强,要讲排场气派,有的就停丧九天甚至半个月的。停丧其间,白天是亲朋好友吊唁,晚上则是孝子们守灵。条件好的,请有戏班或道示,唱戏做法事,招徕旁人围观,打发时间;条件不好的,也要请几个人在堂前唱唱老人歌,回忆死者生前种种好处,用孝歌形式教育生者要热爱劳动,勤俭持家,尊重老人。趁着停丧其间,大家忙着扎灵屋、打纸钱、裱糊金童玉女等烧祭品。有的地方,还要为死者放孔明灯。孔明灯是用黄裱纸裱糊的一种大灯笼,足有一人多高,相传是孔明当年攻打孟获时,为防止在五溪迷失方向,发明用来联络各军的。孔明灯是在出殡的前夜放,在灯笼里骨架上安放一碗燃油。点火后,产生热气,就将灯笼升上高空。一般每次要放三到五盏灯,说是可以从灯的飞行方向判断出死者灵魂的去向,放灯的目的,就是为给死者灵魂照亮天堂的道路。曾有一个广东客人,到沅陵乡下采购山货,突然夜间发现半空中有一团团明亮的东西飘过,兴奋地不得了,以为是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当地人告诉他,那不是什么飞行物,一定是哪个村寨老人了,在放孔明灯。广东客人还不相信,直到后来问了许多人,证实沅陵确有这种风俗,才啧啧称奇,打消向太空奥秘之类杂志投稿的念头。停丧最后一夜,有一个过天桥的仪式,非常热闹好玩,常引得远远近近的人们来观看。所谓过天桥,就是用七、八张大方桌叠在灵堂前,道示在前引路,死者亲属,不分男女老幼,跟在道士后面,一张一张的桌子爬上去,有一张一张桌子下来。道士在前头,每上一张桌子,就停下来唱一阵歌,都是代替死者教训生者的,甚至直接点到某某的名字,直说其对死者的不孝处。起起落落,要有几个来回,直到把每个上天桥的人都唱到为止。被唱到的人,都要打发道士,多则几十块,少则几块,贿赂道士少揭自己的短处。没有钱的或吝啬不肯打发道士的人,就动歪脑筋,等道士唱到自己时,就准备一些香烟,硬往道士嘴里塞,吐掉一根又塞一根,逗的旁人弯腰笑破肚皮。出 殡停丧期满,开始出殡。出殡一般在天亮前进行。要出殡了,道士一面指挥正式盖棺,一面命人打起离堂锣,丧夫们抬起棺木离堂。这时,死者儿女齐声恸哭,跪在地上攀住棺木,不让抬走。旁人就连劝带拖,将他们扶出去,领着丧夫们送亡人上山。出殡时,长子端遗像,走在前头,棺木居中,后面是花圈什么的,一路行走,死者的儿女要一路哭送,帮忙的则一路撒着买路的纸钱。出殡不能走弯路,中途也不许将棺木搁地休息,抬累了,自有人肩挨肩地换杠。因此碰上弯路都是架直行走,逢水淌水,遇坡爬坡,坡高难爬,就从上面放绳子,抬丧的人抓住绳子由众人拉上去。稻田庄稼挡路,也是一路踩踏而过,田地主人不干涉,认为抬丧踩过的田地,来年收成会更好。抬丧既然这样辛苦,总要有点回报,那就是整孝子的全力。沅陵抬丧整孝子很有特色,就是每到一个比较难走的地方,丧夫们就不动了,要孝子叩头,在烂泥里打滚,脱光衣服载跟头演猴戏,否则棺木就走不了。每到这时,山郊荒野都是笑声一片。平时孝顺老人的,可以少挨一点整,顶多叩叩头而已,平时对老人不孝的,不仅台丧的人这时候要出恶气整他们,就是旁观的人也觉得舒畅,甚至帮着丧夫们出注意,变着花样对他们进行折腾,以此作为对他们不孝顺老人的惩罚。落 葬到墓地将棺木吊入墓穴,堆土掩埋,称为“落葬”。 墓穴是停丧其间挖好的。挖墓穴,沅陵叫“打井”。打井时,先由风水先生或道士带着孝子在选定的地方择地。孝子们自然都想将先人安葬在龙脉上,但风水先生或道士,却总是在择地时要偷偷地稍做偏差,因为正压龙脉,他们就要获罪神灵。孝子虽然晓得他们的鬼把戏,但也不敢得罪他们,所以一般都还是按他们划定的地界打井。井打好后,若遇阴雨天气,可用薄膜或树枝将井口暂时掩盖起来。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