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oc_第1页
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oc_第2页
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oc_第3页
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oc_第4页
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作者:李晓红,杨艳瑞,常雅丽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子痫前期(PE)患者70例(除外患有其他疾病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其中子痫前期轻度组(轻度PE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重度PE组)各35例,并收集30例同期正常晚孕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轻度PE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PE组患者血清TC、TG、LDL明显高于轻度PE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载脂蛋白AI(ApoAI)低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B(ApoB)则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PE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E患者存在明显的脂类、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代谢异常,具有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 【关键词】 子痫前期;血脂;载脂蛋白;代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为9.4%。HDCP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1。我科观察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HDL的变化,探讨它们与HDCP发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住院的PE患者70例。分别为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PE组)35例,平均年龄(27.0±2.6)岁,平均孕日(266.7±7.1)d;重度子痫前期组(重度PE组)35例,平均年龄(26.4±2.9)岁,平均孕日(266.4±5.3)d。子痫前期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6版1。另选择同期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1±2.9)岁,平均孕日(267.7±5.2)d。3组均为第1胎、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其它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3组孕妇的孕次、孕周、年龄、基础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仪器和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禁食12 h后,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测定TC、TG、HDL、LDL及ApoAI和ApoB的水平,4 h内检测完毕。TC、TG、HDL、LDL采用化学修饰酶法,ApoAI和Apo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均由日本协和医药株式会社提供,仪器为:日本Olympus 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PE组TC、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PE组患者血清TC、TG、LDL明显高于轻度PE组(P0.01),HDL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ApoAI低于对照组(P0.01),ApoB则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PE组(TC-HDL)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1 3组血脂指标检测结果(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轻度PE组比较,P0.013 讨论3.1 正常妊娠血脂、脂蛋白代谢 正常妊娠时,为满足胎儿的发育与生长,母体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脂类代谢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妊娠期由于胎儿营养的需要,妊娠后半期积聚大量的脂肪,由妊娠20周的0.5%增加到妊娠30周的5.0%,至足月大约增加16%2。由于肠道脂肪吸收能力显著增加,并且在高水平的雌孕激素的影响下,象征脂类代谢水平的血脂、血脂蛋白发生明显改变,造成生理性高血脂。已知雌激素可使血清HDL及ApoAI水平升高,LDL水平下降3。而孕激素可使HDL、TG水平下降,LDL和ApoB水平升高。妊娠期的高血脂状态是一个自始至终渐进变化的生理过程,正常旺盛的血脂代谢是维持正常妊娠的重要条件之一。 妊娠期孕妇有脂肪储备,肠道对脂肪吸收能力增加,为妊娠、分娩及产后哺乳准备能量,故可有生理性血脂升高,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亦有明显改变4。TG是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TC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血脂在血浆中与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载脂蛋白不仅有结合和转运脂质及稳定脂蛋白结构的作用,而且在脂蛋白代谢上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ApoAI是HDL的主要载体蛋白,可激活胆固醇脂酸转换酶、识别HDL受体。AopB是LDL的主要载体蛋白,具有识别LDL受体的作用。HDL含蛋白质50%,具有从血管中清除脂质的作用,是血管保护因子。LDL主要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约占40%50%,是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一般认为ApoAIApoB比值升高是抵御血管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5。正常妊娠期间血清ApoAI和ApoB含量随孕周增加而升高,28周后明显升高,但其比值无明显改变,这可能是正常妊娠虽有高血脂,而没有引起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3.2 HDCP患者脂代谢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资料表明6PE患者血浆中的TG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相当于正常妊娠者的2倍,还伴有较小的、密度较高的LDL颗粒的增多。这种颗粒更易被氧化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并刺激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形成巨噬细胞并泡沫化,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本组资料显示PE组TC、TG、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组ApoAI低于对照组(P0.01),ApoB则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PE组(TCHDL)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实HDCP存在脂代谢异常,随着病情加重脂代谢异常有加重趋势,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亦有增高趋势。因此,对HDCP患者应常规测定血脂变化。PE时有过氧化存在,LDL颗粒被化学修饰成氧化LDL,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刺激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形成巨噬细胞并泡沫化,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胎盘病检出现蜕膜动脉的急性粥样化变化7。母体血管也可发生类似变化。血脂代谢异常可导致高脂血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滞度增加,影响内皮功能、活化血小板、激活纤溶、促进凝血诱发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8,9。血TC和LDL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率呈正相关,是一种致AS的因素,而血HDL水平的意义与LDL相反,与CHD发生率呈负相关,是一种具有抗AS作用的保护性因素10。血浆脂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合成的和吸收的TC及TG,到达利用和贮存的部位。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s)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它具有结合、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结构、激活或调节脂蛋白、识别脂蛋白受体等重要功能。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AI,LDL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B,LDL水平过高具有致AS作用。高脂血症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与TG水平呈正相关。LPO及其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内皮通透性,促使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并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微粒体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活性,使PGI2合成减少;激活血栓素合成酶,使血栓素A2(TXA2)释放增加11,结果血浆和动脉壁局部PGI2TXA2比值降低,而引起血管收缩和舒张失调,出现血管痉挛收缩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HDL升高具有抗AS作用。此外有资料表明12,正常妊娠中期作为血管保护因子ApoAIApoB呈上升趋势,说明体内有一定代偿能力,有利于胎盘血管床生长。而妊娠晚期这种代偿能力下降,ApoAIApoB显著下降,发生AS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PE组ApoAIApoB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体内处于一种失代偿状态,抗AS的保护作用减弱,故认为HDCP的发病与载脂蛋白代谢紊乱有一定关系。 总之,脂质代谢异常在HDCP的发病机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HDCP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97101.2 丛克家,王陶陶,刘桂荣,等.妊高征孕妇的脂质代谢.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651653.3 赵小晖,黄良娟.妊高征胎盘床血管病变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357.4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201.5 朱雯玉,庄依亮.妊高征孕妇血及脐血载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测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731.6 李玉琴,罗美瑜.氧化应激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159162.7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8399.8 胡豫,徐丹梅,孙春艳,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与血脂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18420.9 Doggen CJ,Smith NL,Lemaitre RN,et al.Serum lipid levels and risk of the venous thrombosis.Aeterioscler Tromb Vasc Biol,2004,24:19701975.10 王迪浔主编.病理生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99.11 Satter N,Gaw A, Packard CJ, et al. Potential pathogenic r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