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药物新发展.doc_第1页
基因工程药物新发展.doc_第2页
基因工程药物新发展.doc_第3页
基因工程药物新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因工程药物新发展下面就近几年来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作一些概述。1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杨延梅等应用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5 例, 第1 个月每天肌肉注射1 次安福隆500 万u, 后改为隔天肌肉注射1 次, 疗程为6 个月; 与给予甘利欣、维生素C等保肝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7 例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HBeAb 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该临床研究证明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胡立华等观察了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 IF1-Na-Ib) 与胸腺肽al 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治疗组32 例采用IF1NaIb干扰素500 万u 肌肉注射, 开始时1 次/ d, 持续2 周, 此后3 次/ 周, 连续24 周; 胸腺肽al 1.6 mg 皮下注射2 次/ 周, 两次相隔3 4 d, 结果其显效率为62.5% , 明显高于单一使用IF1Na-Ib 治疗( 显效率为33.3% ) 的对照组。两组HBeAg 阴转率分别为78.1% 和33.3%;HBV DNA 阴转率分别为71.8% 和30.0%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显示联合用药的强大抗病毒活性, 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案。左冰 采用1 型基因工程干扰素( rHuIF-N-a1与无环鸟苷(ACV) 联合治疗24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 炎患者, 获得满意效果, 全组24 例中( 30 只眼) , 治愈或基本治愈29 只眼, 治愈率为96.67% , 平均治愈天数为13.20 d。其中树枝状角膜炎及地图状角膜炎治愈率为100%, 平均治愈天数为5.42 d 及10.10 d。盘状角膜炎治愈率为83.33%, 平均治愈天数为18.20 d。该临床研究证明应用1 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可达到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的目的。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李振宇等制备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野生型及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TK/ HSV-sr39TK) 基因工程T 细胞( TK T 及sr39TK T 细胞) 并研究应用HSV-sr39-TK/ ACV 系统进行防治GVHD, 以达到减轻前体药物毒性, 拓宽前体药物选择范围的目的。高丽等研究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rBTI) 诱导HL-60 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果表明来自蓼科植物的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HL-60 肿瘤细胞的生长, 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但对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本研究为植物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内容, 也为基因重组植物蛋白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创新的思路。进一步研究这类药物有望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韩明勇等采用Lipofectamine2000 将携带人IL18 基因的质粒pCDNA3-1-hIL-18 转导入Bcap37 细胞中, 并筛选出阳性克隆。裸鼠致瘤实验和抗瘤实验表明IL-18 基因转染降低了Bcap37 细胞的肿瘤原性, IL-18 基因修饰的Bcap37 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该研究为乳腺癌基因工程肿瘤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于2003 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批准上市的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 属于国家一类新药, 是高活性、低毒性的基因工程TNF。金阳等对比研究了rmhTNF 联合化疗治疗人小细胞肺癌( SCLC)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联合化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能明显改善SCLC 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临床应用安全。3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余蓉等通过计算机分子设计, 预测了水蛭素12 肽通过柔性肽( Gly) 3 与r-PA 连接形成的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并构建了表达该融合蛋白的工程菌, 融合蛋白表达后通过复性, 得到了分子设计预期的具有较高溶栓抗凝双功能活性的新型蛋白。该研究首次将重组水蛭素HV3 的C 末端12 肽与rPA 基因融合, 具有作用半衰期更长, 选择性更高, 抗原性、出血性等副作用更小等特点。体外活性分析证实该工程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凝纤溶双功能, 具有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的潜力。余榕捷等 利用PCR 方法扩增纳豆激酶酶原( pro-NK) 基因, 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c 上, 构建表达pro-NK 和载体上22 氨基酸短肽的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ENK, 表达质粒pENK 分别转化溶源化宿主菌BL21 ( DE3) pLysS和BL21( DE3) pLysS+ , 获得表达菌pENK-( DE3 ) pLysS 和pENK-( DE3) pLysS+ 。SDSPAGE 结果显示两菌株均表达42kD 的目的蛋白。纤维蛋白平板法显示表达产物具溶栓的活性, 本研究为开发纳豆激酶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物奠定了基础。4 结语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使药品开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治疗性蛋白质分子设计与工程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基因工程药物已进入第三代蛋白质治疗药物发展阶段。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使过去一些生产困难的产品, 如激素、酶、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明显提高产品质量与收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