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法知识综述及其运用姓名: 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学号: 第一部分: 国际法总论1、 国际法定义: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以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为其主要表现形式、调整国际法主体间的国际关系、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总和。2、 国际法特征:1、国际法是法的一个独立体系。2国际法是各国家共同制订的.3、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律。4、国际法的社会基础与作用范围是国际社会。5、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主体间的国际关系。 6、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自身或通过国家的行动来实现,而不是靠强制机关。3、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主要区别:1、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除国家外,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如民族解放组织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也是国际法主体,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2、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来制定的,而国际法只能由国家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共同同意的方式制定,其中的国际习惯法也是由各国在国际实践中反复适用、为各国承认为法律而确立的。 3、国内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相互之间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国际法主要调整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 4、国内法是国内社会的行为规范,是国家之内的法律,而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 5、国内法主要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庭等加以维护,并保证其实施,而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行动,国际上没有超越于国家之上的强制机关来实施国际法。 第二部分: 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下列特征:1各国公认。2、适用于一切国际法领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构成国际法的基础4、具有强行法的性质。国际法基本原则之内涵: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二、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三、不干涉内政原则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五、国际合作原则 六、民族自决原则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八、尊重基本人权原则第三部分: 国际法上的国家国家概说:国际法上的国家(state)是指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应具备四个要素:1、定居的居民 2、确定的领土。3、政府或政权组织。4、主权。国家类型:从国家的构成形式及其国际交往的职能看,有单一国和复合国;从主权限制来看或按国家行使主权的状况,有独立国和和附属国。 此外,还有永久中立国和微型国家的概念国家的基本权利:1、独立权即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国家处理这些事务不受外来的干涉。2、平等权:指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 3、自保权: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包括国防权和自卫权。但是,在现代国际法中,战争权已不被认为是国家固有的权利,国家不能以自保为借口对他国使用武力4、管辖权: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以及境外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行使管辖的权利。管辖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具体包涵了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权等第四部分: 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承认的概念:国际法上的承认是指既存国际法主体表示认可某种事实或情势,并愿意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在新国家或新政府产生下,承认是既存国家或政府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表明愿意与之交往的国家行为。 承认的对象包括新国家、新政府、民族解放组织、叛乱团体和交战团体。 对新国家的承认是主要的,所以,国家承认的原则和规则是国际法承认的原则和规则之主要部分。承认的特征:1、承认的主体是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2、承认具有任意性质。3、承认具有双重效果。4、承认既是政治行为也是法律行为。承认类别:1、国家承认:一般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 (1)合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合并为一个新国家。 (2)分离,一国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成立新国家。 3)分立,即一国分裂为数国,而母国不复存在。(4)独立,即原来的殖民地取得独立后,成立新的独立国家。2、政府承认:对政府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新政府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视其为国家的合法代表而与之交往的政治和法律行为。3、民族解放组织的承认4、对叛乱团体或交战团体的承认继承的概念: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由于某种具有国际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情势出现,国际法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 国际法上的继承具有以下特征: (1)参与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 (2)继承的对象是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3)发生继承的原因是由国际条约明文规定或者由国际实践所认可的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国家继承:1、国家继承的主体是国家。2、国家继承的对象是与所涉领土有关的国际法上的特定权利和义务政府继承:1、政府继承的主体是政府。2、政府继承的对象是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定权利和义务。3、政府继承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革命和政变导致政权更迭。国际组织的继承:1、国际组织继承的主体是国际组织。2、国际组织继承的对象是通过协议规定的国际法上的特定权利和义务。3、国际组织继承发生的原因是在国际组织解体或合并的情况下协议的规定。第五部分: 国际法律责任制度国际法律责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不当(不法)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征 :1、 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与国际法的主体基本上是相同的。2、 国际法律责任的根据是国际不法(当)行为或损害行为。3、 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目的是确定国际不法(当)行为或损害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国际不法(当)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而成为该国的国家行为的情形: 1、国家机关的行为。 2、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 3、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4、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5、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活动的行为。 6、未成立一国新政或新国家的叛乱运动的机关的行为。7、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一国牵连入他国的国际不法(当)行为的情形:1、一国对他国的援助或协助的行为。2、一国指挥或控制他国犯某项国际不法(当)行为。3、一国因受他国胁迫犯某项国际不法(当)行为。国际不法(当)行为责任的免除:国际不法(当)行为责任的根据是行为的不当性,如果一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不当性已被排除,该主体的国际责任便随之免除。(一)同意所谓同意是指受害主体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体一方实行某项与其所负之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时,即排除加害主体一方的行为的不当性,从而免除其国际法律责任。(二)对抗措施对抗措施是指一个国家针对他国所从事的国际不法(当)行为采取的某种不符合该国对该他国原来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对应的行为。也就是说,虽然该国的行为不符合或违反了它对他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但是由于该他国的不法(当)行为在先,该国的行为是为了对抗已经出现的不法(当)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行为的不当性可以排除。(三)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一个国家从事了国际不法(当)行为,但是其原因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该国无力控制和无法预料的外界事件,这些外在情况迫使该国在明知其行为不符合国际义务的情况下违反该项义务,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的不当性可以排除。(四)危难与紧急状态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一、限制主权二、终止不法(当)行为 三、赔偿:在国际法上,赔偿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恢复原状、赔款、道歉和保证不再重犯等方式,这些方式既可以单独也可以联合使用。第六部分: 国际人权问题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一)个人人权:个人人权泛指每个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此类人权最早由世界人权宣言系统阐明,以后,由1966年的两个人权盟约以条约的形式予以规定。个人人权包括以下内容:1公民和政治权利。 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二)集体人权:集体人权泛指每一国家、每一民族以及以每一种族、宗教、语言为特征的少数人团体以全体成员的名义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族自决权。2生存权和发展权。 3、环境权。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一)“人道主义干涉”论:西方国际法学界通常将其解释为,当一个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其国民的生命安全,或给予其人民极不人道的待遇,其严重程度超出了人类理性和正义所能容忍的地步,他国为了人道目的,而对该国单方面地使用武力进行干涉的情况。(二)“保护的责任”理论:该理论主张国家负有保护人类免受屠杀、种族清洗、虐待和其他原因造成的严重伤害的责任,即“保护的责任”,当一国出现上述危机而该国不愿或不能履行保护责任时,国际社会就有义务代其承担“保护的责任”而进行干预。人权国际保护的基本文件:1、世界人权宣言。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及其任意议定书。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人权国际保护机构及其运作制度: 1、直接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置的人权机构人权委员会,是联合国系统内处理人权问题的主要机构。人权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进行专题研究、拟具建议和起草与人权有关的国际文书,调查关于侵犯人权的指控和处理与这种侵犯有关的来文,协助经社理事会协调联合国系统内人权的活动。 2、根据国际人权条约而设立的各种人权机构。这是为受理缔约国的报告,处理有关国家或个人的来文而设立的保障实施条约的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条约的实施。 3、根据联合国主要机构的决议或授权而成立的专职人权机构。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1、报告及审查制度。 2、处理缔约国来文及和解制度。 3、个人申诉制度。 4、1503程序。第七部分: 世界核问题与国际核军备控制与裁军制度世界核问题:朝核、伊核问题国际核军备控制与裁军机制:(一) 核武器的限制、削减和禁止:1通过政府间磋商和谈判签订双边或多边的核军控条约与协议。 2联合国在国际核军控与裁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二) 禁止核试验:从国际上禁止核试验的历程来看,大致上经历了部分禁止核试验、限制地下核试验、和全面禁止核试验三个阶段。(三) 防止核扩散第八部分:南海诸岛、中印边界、钓鱼岛问题与国际法上的领土、边境问题(一)领土的概念和构成: 国家领土是指完全隶属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空间部分,这一部分并非限制在地球的表面,它不仅包括陆地和水域表面部分,还包括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和底土部分。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层领土组成: 1、领陆(land territory),亦称“陆地”, 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大陆和岛屿。 领陆是领土的最基本部分,国家对领陆行使完全的主权2、领水(territorial waters),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 领水 包括陆地疆界以内的水域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即内陆水领陆内的水域(河流、湖泊和内陆海)、沿岸的内海水和领海。 3、领空(territorial air space),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陆和领水上的空气空间。国家在领空有完全的主权。领空的最高度,迄今尚未确定。 4、底层领土(territorial subsoil),指领陆和领水的底土,包括地下水、水床和资源等。底层领土完全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上述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领土,统一处于国家主权的完全支配之下。(二)领水的构成 1、内水。 内水(internal waters) 可分为内陆水和内海水, 指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一国境内的河流及其河口与港口、运河、湖泊或内陆海及内海湾、内海峡等内海水。 (1)内陆水。 内陆水指领陆内的水域,包括内河、湖泊或内陆海(lake or inland sea)、通洋运河(inter-oceanic canal)和界河(boundary river)、多国河流(multi-national river)等国际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 领陆内的水域,其法律地位和领陆完全相同,除因条约另有规定,外国船舶非经许可不能进入,获准进入内陆水域的外国船舶必须遵守该国的法律并受该国法律保护。 (2)内海水。 内海水,又称内海,指领海基线起向内至陆岸间的海域,含内海湾和内海峡。 领土的取得:传统国际法上有如下五种领土取得方式: 1、先占 2、时效 3、割让 4、征服 5、添附领土的变更:变更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一) 交换领土(二) 收复失地(三) 民族自决(四) 全民公决(五) 归还领土国家边界的概念和种类:边界 是分隔一国领陆和他国领陆、分隔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域和公海、分隔领空和外层空间,也是分隔一国底土和他国底土的界限。这些边界分别称为陆地边界、海上边界、空中边界和地下边界从国际实践来看,边界的形成大体基于三种情况:1、由传统习惯所形成。 2、依条约划定。第九部分: 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 国际热点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及其分析:近日,黄岩岛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一大热门话题,菲律宾对黄岩岛提出的主权要求完全是荒谬的,毫无根据的。根据领土先占原则,有效占领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占领国对该土地实行占有,并正式宣布占领国有将该土地置于其主权之下的意思;二是占领国在该地建立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力。中国是最早对南沙实施管辖及行政主权的国家,中国政府对南海行使管辖权表现在一系列有效的政府行为中: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代(420-422),南海诸岛就在中国海军的巡辖范围之内,且中国早早以前就命名了南海的岛屿,如猫兴,船暗(赵述岛),长峙(北岛),石峙(中岛)等等;在近现代,中国政府主要是派遣军政要员前往那里树立石碑,升旗鸣炮,重申主权。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菲律宾主张对菲律宾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拥有主权。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是违反公约原则的。公约不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制度不涉及岛屿归属问题。关于邻接原则,岛屿的主权应该由法律关系来决定,而不是受地理远近的影响,菲律宾以邻近原则对我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叙利亚问题及其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共同否决了暗含要求巴沙尔交权的安理会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安理会强行推动叙利亚政权更迭的图谋受挫。事实上,强行“倒巴”构成对叙内政的干涉,严重违反国际法。策动叙利亚政权更迭违反不干涉内政原则。该原则作为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已得到国际习惯法及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文件的确认。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组织、协助、制造、资助、煽动或纵容意在以暴力手段推翻另一国家政权之颠覆、恐怖或武装活动,或干涉另一国家内乱。叙利亚作为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决定其政府形式和政权的存续问题。各国有义务尊重叙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美国等国的做法,无疑构成对国际法上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国家主权原则的违反。安理会目前无权对叙采取强制行动。尽管支持“倒巴”的国家为叙利亚问题扣上“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帽子,但从实际情况看,叙利亚问题目前未超出一国内政范畴,仍属于有限的国家内乱,而非国际争端或者地区安全危机。巴沙尔政府仍有效控制着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得到主要利益集团和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其与反对派的冲突规模有限,连内战的程度都算不上。因此,目前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对叙利亚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并不具备,如果在某些国家的操纵下贸然采取行动,必然引起争议,也有损安理会的声誉和权威。借“保护的责任”介入叙利亚局势没有充分依据。“倒巴”支持者还以巴沙尔政权武力镇压示威平民为由,以履行“保护的责任”为干预叙利亚局势辩护。“保护的责任”作为联合国的政策主张源于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有严格的适用条件。这一概念确认一国有保护其国民不受灭绝种族、战争罪行、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首要责任。只有在和平手段确实无效,且一国政府不能或不愿保护其人民时,国际社会才可以通过安理会的集体安全机制采取强制行动。卡廷惨案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树林前苏联针对被俘的波兰军官和重要人士进行的屠杀事件,史称“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是前苏联政府对波兰民族罪行的标志,前苏联在二战中犯下的这些罪行,已经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应该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卡廷惨案”中数万名已交出武器,停止反抗的波兰战俘被屠杀的行为,是严重违反人道主义,虐杀的国际不法行为,是典型的国际罪行。根据条款草案的规定,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主观要件,即该行为可以归因于国家,属于国家的行为;二是客观要件,即该行为违反了该国的国际义务,因而是“不法”的。二者缺一不可。结合“卡廷惨案”,前苏联屠杀波兰战俘的行为,显然应属于国家机关的行为。因为该行为是由前苏联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最高领导机关秘密决定,并由军队执行。该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应归因于国家,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行为。违背了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违背了人道主义对待战俘的基本规定,表面上苏联是对波兰一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但实际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精神医学-精神药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精算学-非寿险精算》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古文字学-古文字文献解读》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大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冶金安全工程师事故调查与处理报告
- 2025年大学《农林智能装备工程-农业工程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C级心理证书面试必-备技巧大全
- 2025年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投资融资分析与项目评估报告
- 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效率提升方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
- 市级幼儿篮球赛·啦啦操比赛规程
- 初级应急救援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货梯安全培训内容
- 广东离婚协议书范文2024标准版
- 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评价表2023版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项目2 土方工程;项目3 基础工程
- 《发展心理学(第5版)》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雷雳
- DL∕T 1732-2017 电力物联网传感器信息模型规范
- 特种设备(每周)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 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