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机动力系统磁流变阻尼最优控制策略收稿日期:2008-1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21062)作者简介:彭勇波(1978),男,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性态控制与多尺度分析。E-mail: 李 杰(1957),男,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线工程抗震与防灾。E-mail: 彭勇波,李杰(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上海 200092)摘 要:提出了基于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限界Hrovat半主动控制策略。以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磁流变阻尼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二阶统计量评价和跟踪实现目标主动最优控制力的控制准则,进行了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参数设计。数值结果表明在概率意义上,恰当设计的半主动控制器可以达到与主动控制器几乎相同的控制效果。同时,磁流变阻尼器表现出类似Bouc-Wen模型的动态阻尼性能,即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效应。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随机最优控制;广义密度演化方程;限界Hrovat控制算法;动态规划中图分类号:O232;TB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74X(2010)02-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of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with MR DampingPENG Yongbo, LI Jie(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 Shanghai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A bounded Hrovat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providing the adequate performance control of general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hinges on the generalized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 recently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of systems. An earthquake-excited system controlled by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investigat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 of which two parameters are laid down, i.e. damping coefficient and maximum Coulomb forc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system second-order statistics evaluation and perfectly tracing the optimal active control forces.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appropriately designed semi-active controller can achieve almost the same effect of the active controller in the probabilistic sense. The example further proves that the advocated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could prompt the dynamic damping performance of the MR damper, behaving as a type-like Bouc-Wen model with the strength deterioration,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the pinch effect.Key Words: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generalized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 bounded Hrovat control algorithm; dynamic programming为了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增强结构功能性,近三十年来半主动装置和半主动控制策略在机械、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由于控制系统和环境扰动的随机性本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在结构控制方面的推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了关于随机半主动控制策略和方法的若干尝试性探讨。如,Dyke等人2提出了结构磁流变阻尼控制的限幅线性二次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控制策略;Ying 等人3基于拟Hamilton系统和随机平均法,提出了电/磁流变阻尼系统的随机半主动控制策略;Scruggs等人4发展了半主动和再生系统的非线性随机控制器,提出了再生驱动网络控制以保证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二次性态最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工作均是经典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框架下的展开:随机激励或量测噪声假定为白噪声或过滤白噪声。事实上,(过滤)白噪声过程假定与多数工程激励过程相去甚远,而基于相空间的经典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恰是依赖于这一假定的。因此,本文根据物理随机最优控制的基本思想5,结合限界Hrovat半主动控制算法,提出了适用于一般随机激励的结构半主动最优控制策略。以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磁流变阻尼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性态和跟踪实现目标主动最优控制力的控制准则,进行了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参数设计,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以及实现磁流液阻尼器动态阻尼性能的有效性。1 基于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限界Hrovat控制考察随机动力系统 (1)式中:为n维状态向量;为n维算子向量;为具有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参数向量。对于关心的物理量 (2)式中,为m维算子向量。根据概率守恒原理,向量过程为概率保守系统,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满足如下广义密度演化方程6 (3)式中,是分量的速度形式。上述一阶向量偏微分方程在给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的解,即为物理量的瞬时概率密度函数。一般情况下,概率密度函数的分析解很难得到,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是现实的选择。具体数值求解步骤可参见文献6。从方程(3)可以看出,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维数m依赖于所关心的物理量,而与随机动力系统(1)的维数n无关,这是随机事件描述的基本思想7。而经典的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如Liouville方程、FPK方程和Dostupov-Pugachev方程,方程的维数均与系统的维数相同。同时,经典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高维耦合形式,给一般问题的求解带来很大困难。显然,广义密度演化方程是解耦的,在求解单个分量的概率密度时,方程(3)降维为一维形式,因此可以对所关心的物理量一一进行考察。将这一物理框架推广到随机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表明系统状态、最优控制力过程的概率密度函数均满足上述广义密度演化方程5,8。由此,本文将进一步地发展随机动力系统的限界Hrovat半主动控制策略。考察随机激励作用下的磁流变阻尼控制系统 (4)式中:分别为nn维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为nr维磁流变液阻尼器位置矩阵;为r维磁流变液阻尼器控制力向量;为np维激励位置矩阵;为p维随机激励向量,为描述激励随机性的基本随机事件,与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考虑常用的剪切阀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式(4)中的变阻尼控制力为 (5)其中,式(5)右边是磁流变液阻尼器的被动黏滞阻尼力;项是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可变库伦阻尼力,它是可调节或控制的,调节或控制的过程是依据某种半主动控制算法,调节输入电压或电流、改变阻尼器的磁场强度,从而改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实现控制算法所期望的控制力。将式(5)代入式(4) (6)引入扩展状态向量,式(6)变为 (7)式中,为2n2n维系统矩阵;为2nr维的阻尼器位置矩阵;为2np维随机激励位置向量。; (8) 根据限界Hrovat控制算法9,建立磁流变阻尼装置控制力的分量表达式 (9)式(9)中,是主动最优控制力;是磁流变液阻尼器在t时刻可能实现的最大阻尼力;为黏滞阻尼系数,分别是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最大、最小库伦阻尼力。其中,均为磁流变液阻尼器参数。不难看出,随机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力分量,速度分量均满足广义密度演化方程式(3),因此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样本轨迹表现均可以方便地得到。2 随机动力系统磁流变阻尼器参数设计对于前述的半主动控制系统,为了获得与主动随机最优控制相近的控制效果,设计磁流变液阻尼器,使包括被动黏滞阻尼力在内的最大阻尼力等于最大(极值)主动最优控制力。假定磁流变阻尼控制与主动最优控制的效果一致(设计最大控制力时层间速度相同),即 (10)假定最小库伦阻尼力,阻尼力的可调倍数。则由式(10)有 (11)于是,被动黏滞阻尼系数 (12)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最大库伦力由式(10)和式(11)得到 (13)上述表明,对于考虑随机输入的结构控制系统,系统状态量及其相关的最优控制力为随机过程,在样本空间系统控制参数亦表现出不确定性,如的客观表现形式是依赖于的。然而,系统控制参数是预先设定的确定模式。即:无论针对什么样的随机输入样本,系统控制的基本设计参数是不变的。基于这一理念,无论是开环控制(如被动控制系统)、还是闭环控制(如输入反馈或状态反馈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控制参数设计是满足系统目标性态的一组确定性设计值。因此,结构随机最优控制的关键在于最优控制律的确定,而控制律的核心是控制参数设计。考察线性定常单自由度系统:结构质量1105 kg,基本周期0.56 s(基本频率11.22 rads-1),阻尼比0.05,初始位移,初始速度。系统输入采用物理随机地震动模型10,11,其中分别为工程场地土的基本频率和等价阻尼比的随机参数;是描述基岩地震动源和传播路径特性的随机参数向量。概率剖分策略采用切球选点方法12,生成221个具有赋得概率的样本点(代表性地震动时程如图1所示)。采用剪切阀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实施半主动控制,常用的力学模型包括Bingham模型、Gamota-Filisko模型、简单Bouc-Wen模型和扩展Bouc-Wen模型等13,本文采用形如式(9)的力学模型。其中阻尼力的可调倍数,设计参数为黏滞阻尼力和最大库伦力,采用基于二次性能泛函的离散动态规划计算主动最优控制力14。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求解中,确定性动力反应分析采用与离散动态规划相同的一阶向前差分格式。二次性能泛函优化的权矩阵按系统二阶统计量评价准则设计5,状态权矩阵和控制力权矩阵分别为, (14) 图1 110 gal代表性地震动时程 图2 最大主动最优控制力概率密度曲线Fig. 1 Representative ground acceleration with peak 0.11 g. Fig. 2 PDF of the extreme value of optimal active control force. a 最大相对位移与最大主动控制力 b 最大绝对加速度与最大主动控制力图3 系统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关系Fig. 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reme values of system states and active control force. a 黏滞阻尼系数与最大主动控制力 b 最大库伦力与最大主动控制力图4 黏滞阻尼系数、最大库伦力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关系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extreme value of active control force.表1 最大主动控制力100 kN附近的代表点Table 1 Representative points of the extreme value of active control force around 100 kN.代表点编号最大主动控制力/kN对应的相对速度/mms-1赋得概率597.3523.400.0003657102.45-22.690.0012422598.42-22.020.0064345695.48-22.140.03304081104.9218.230.0028709694.0319.210.033140116102.9827.010.00085017594.3219.680.006430通过广义密度演化方程数值求解得到的最大主动最优控制力概率分布如图2所示。可见,最大主动最优控制力分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均值115.44 kN,标准差34.68 kN。式(12)和(13)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参数由最大主动控制力及其对应的速度量确定,由于最大主动控制力的随机性使得按确定性控制思路设计的阻尼器参数在物理意义上是不确定的。根据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通常取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均值或者某一分位值作为设计最大控制力。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设计思路缺乏对结构性态的精细化考量。因此,本文进一步根据系统性态控制准则来确定设计最大主动控制力。图3给出了样本空间中系统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关系。图中可见,位移与主动控制力的变化不明显,基本上分布在25 mm之间;加速度与主动控制力呈同向变化关系。从三阶拟合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采用较大的设计主动控制力并不能使系统位移进一步减小,可见半主动控制器和被动控制器对降低结构位移存在瓶颈,相比较,主动控制器对于控制结构位移有较大的优势;加速度与主动控制力的拟合关系与主动控制系统中两者的变化关系相似。图4表明了黏滞阻尼系数、最大库伦力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变化关系。对比图3,可以看出:(1)系统性态对黏滞阻尼系数不敏感,说明对于给定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不太精密的、成本较低的元件,构成精确的控制系统;(2)最大库伦力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线性变化,这是由于设计中库伦阻尼力假定为线性调节的。此外,选择设计最大主动控制力要参考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物理背景,如目前设计的最大出力为200 kN,高黏滞的流变液不便于维护和保养。由此,若考虑控制结构位移3 mm、结构加速度1000 mms-1以内,应选择在最大主动控制力100 kN附近、赋得概率最大(即出现几率最大)的代表点作为设计最大主动控制力。表1列出了最大主动控制力100 kN附近的代表点信息。综合分析,设计最大主动控制力为94.03 kN,它在最大主动控制力的均值附近。由此,黏滞阻尼系数设计为0.6119 kNsmm-1,最大库伦力设计为82.28 kN。3 半主动最优控制策略分析将上述半主动控制策略和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参数用于线性定常单自由度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中。图5和图6给出了系统受控前后,系统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在典型时刻的概率密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位移反应的变异性显著降低,结构加速度反应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可见,对系统实施半主动控制策略后,无论是位移反应、或是加速度反应均按既定的系统目标性态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图7给出了半主动最优控制与主动最优控制对于系统状态控制效果的比较,不难看出,在二阶统计特征意义上,半主动控制器可以达到与主动控制器几乎相同的控制效果。这是因为,限界Hrovat控制策略能很好地跟踪实现主动最优控制力,图8所示为半主动最优控制力在均方根意义上追踪主动最优控制力的情况。半主动最优控制力过程与主动最优控制力过程的细微差异在于:当主动控制力与层间速度同向,或者主动控制力与层间速度反向、主动控制力大于磁流变液阻尼器可能实现的最大阻尼力时,半主动控制实施的阻尼力仅与最大主动控制力相关,而不是实时跟踪主动最优控制力。a 受控前 b 半主动控制图5 系统半主动控制前后位移反应的概率密度Fig. 5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ed system. a 受控前 b 半主动控制 图6 系统半主动控制前后加速度反应的概率密度Fig. 6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accelerations of the uncontrolled and controlled system.a 系统均方根位移 b 系统均方根加速度 图7 半主动最优控制与主动最优控制比较Fig. 7 Comparison of root-mean-square responses of the semi-active control and the active control.图8 半主动最优控制力在均方根意义上追踪主动最优控制力Fig. 8 Semi-active control force tracing the optimal active control force in root-mean-square sense. a 位移与阻尼力关系 b 速度与阻尼力关系图9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曲线及模型比较Fig. 9 Comparison of the model results and damping force of the MR damper.为了进一步分析半主动控制策略对磁流变阻尼器动态阻尼性能的影响,图9给出了代表性地震动作用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曲线(位移与阻尼力关系、速度与阻尼力关系)。可以看出:速度与阻尼力几乎只出现在第、象限,即半主动控制力的方向基本上在所有的时刻都与速度方向相反,这证明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力装置可以实时调整阻尼力、跟踪实现主动最优控制力的合理性。同时,图中示意了Dyke等人关于磁流变液阻尼器性能的仿真预测与试验比例轮廓曲线(他们以LORD公司生产的200 kN磁流变液阻尼器为考察对象,采用扩展Bouc-Wen模型建模,得到了窄带Gaussian激励下的阻尼力曲线2,13)。对比表明,限界Hrovat控制策略能充分发挥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动态阻尼性能,恢复力曲线表现出了似Bouc-Wen模型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以及捏拢效应15。4 结论根据物理随机最优控制的基本思想,本文提出了基于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限界Hrovat半主动控制策略。以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磁流变阻尼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性态控制准则和跟踪实现目标主动最优控制力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参数设计。结果表明在概率意义上,恰当设计的半主动控制器可以达到与主动控制器几乎相同的控制效果。同时表明,限界Hrovat 控制策略能充分发挥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动态阻尼性能,恢复力曲线表现出似Bouc-Wen模型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效应。致谢: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对本文第一作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进行访问期间给予的资助。参考文献1 Housner G W, Bergman L A, Caughey T K, et al. Structural contro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7, 123(9): 897.2 Dyke S J, Spencer Jr B F, Sain M K, et al.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for seismic response reduction J.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96, 5: 565.3 Ying Z G, Zhu W Q, Soong T T. A stochastic optimal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ER/MR dampers 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3, 259(1): 45.4 Scruggs J T, Taflanidi A A, Iwan W D. Semi-a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R dampers comparative study J.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07, 14: 1101.5 Li J, Peng Y B, Chen J B. A physical approach to structural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s J. Submitted to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0, 25: 127.6 Li J, Chen J B. The principle of preservation of probability and the generalized density evolution equation J. Structural Safety, 2008, 30(1): 65.7 李杰, 陈建兵. 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广义密度演化方程J.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6(6): 712.Li J, Chen J B.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evolution analysis of stochastic dynamic systems J.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 16(6): 712.8 Li J, Chen J B. Stochastic Dynamics of Structures M. West Sussex, John Wiley & Sons, 2009.9 Hrovat D, Barak P, Rabins M. Semi-active versus passive or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 for structural control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83, 109(3): 69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金华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招聘真题
- 蜡疗考试题及答案
- 四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有答案)
- 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华为公司运维工程师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与答案
- 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租赁合同规范
- 推广服务合同范例
- 《分红保险的魅力》课件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叉车装卸货合同范例
-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
- 工程审计课程设计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食品安全制度管理目录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小学校园安全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