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监测与控制.ppt_第1页
流脑监测与控制.ppt_第2页
流脑监测与控制.ppt_第3页
流脑监测与控制.ppt_第4页
流脑监测与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脑的预防与控制 Cerebro SpinalMeningitis 湖南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容提要 流脑疾病简介流脑流行情况免疫程序说明预防控制措施 疾病简介 概念由脑膜炎奈瑟氏菌 Neisseriameningitidis Nm 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在冬春季发病流行 起病急 病情重 有发热 头痛 呕吐 皮肤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 病原学依据荚膜多糖抗原 可分为13群 A B C D X Y Z 29E W135 H I K L等血清群 我国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 近年来 B C群病例增多 C群在某些省份已成为发病的优势菌群 疾病简介 流行病学1 传染源病人 敏感抗生素治疗24h后 不具有传染性病后带菌者病后约10 20 3个月者为慢性带菌者 多为耐药株 带菌者人群带菌率 20 提示可能发生流行 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 很少有二代病例 青霉素只能抑菌 疾病简介 2 传播途径带菌者和患者咳嗽 喷嚏等产生飞沫 经空气传播 3 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 3月龄以上婴儿有发病者 母传抗体消失 6月 2岁婴儿发病率较高 疾病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型出血型30 带菌者60 70 流脑流行情况 国际 1 流脑被发现并确认已超过100多年 现在仍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死率高 1999 2000年度 欧洲报告8279例 发病率1 8 10万 病死率7 0 美国报告2272例 发病率0 8 10万 病死率5 9 全世界每年发生流脑病例超过50万 2003 2007年全球主要的流脑暴发情况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1 1 全国发病率疫苗使用前 发病率水平较高 多在20 10万左右1967年曾达到403 10万 发病超过304万 死亡数超过16万A群流脑疫苗广泛使用后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病死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1990年起 1 10万 2000年起 0 2 10万 病例数少于3000 流脑流行周期疫苗使用前 每8 10年出现一次流行 广泛使用疫苗后 流行周期不明显 1950 2007年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 死亡率及病死率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1 2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2 1 流行季节高峰依然存在2 4月份流脑发病年龄后移 职业以中小学生为主疫苗使用前6月 2岁婴儿发病率较高疫苗使用后 1岁儿童发病率增多 部分地区 民工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 15岁病例占65 75 流脑聚集性病例或暴发不断出现 月 流行年度流脑报告病例月分布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2 2 病例数 通常11月开始上升 2 4月为季节发病高峰 5月发病开始下降 0 2005 2007流行年度流脑报告发病率年龄别分布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2 3 岁 发病率 10万 岁 发病率 10万 15岁为流脑高发人群 1岁发病率最高 2006 2007年度 15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0 83 2006 2007年度流脑平均病死率为10 1 5岁儿童病死率达24 3 其中 1岁和1 2岁分别为30 3 和15 8 2006 2007年度 1岁儿童104例 其中6 12月龄66例 死亡18例 病死率达27 27 2006 2007年度6 12月龄病例分别占 1岁病例的63 46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3 1 发现C群Nm引起的病例增加到16个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广东 广西 贵州 吉林 山东 湖北 内蒙古 近两年 安徽 江西的病例均为C群 广西 广东 安徽等出现由C群Nm引起的聚集性病例或暴发 耐药的Nm菌株增多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少见未发现对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对磺胺药物耐药的菌株较多 各省送检流脑病例分离Nm菌株情况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3 2 2004 2005流行季节来源于病人254株菌群分布 全国18省报告数据 梁晓峰主任2006 1 9日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资料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3 3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3 4 我国流脑流行菌群检出率的变迁 流脑流行情况 中国 3 5 2004 2005我国流行季节流脑菌株耐药性 湖南省的流行情况1 11 12月开始上升 2 4月为季节发病高峰 5月发病开始下降 湖南省的流行情况2 发病以1 2岁和10 15岁年龄段为主 流脑疫苗免疫程序 注意 疫苗种类变了 第一剂次起始月龄 6 18月龄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母传IgG类抗体 出生后6月龄以内 体内杀菌抗体尚能维持有效水平 6 18月龄抗体水平降至最低 发病水平升高 第二剂次基础免疫 两剂次间隔3个月 A群多糖抗原在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 虽然可对幼儿诱生抗体和免疫记忆 但需重复免疫接种才能诱生足够抗体滴度 6 24月龄婴幼儿经2针基免后抗体明显升高 抗体几何滴度和阳性率均达到或接近3岁儿童接种1针后的抗体水平 免疫程序说明 A群流脑多糖疫苗 初免起始月龄 2岁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小于2岁儿童无可靠的免疫原性 可引起以后几年对C群抗原的反应性降低 加强免疫 间隔3年 A C群流脑疫苗接种1剂后 各群抗体4倍增长率在90 以上 保护性抗体滴度 小于4岁儿童在2 3年内迅速下降 大于4岁者至少持续3年 免疫程序说明 A C群流脑多糖疫苗 提高流脑疫苗常规接种率作好流脑的监测工作加强暴发疫情的控制一般性措施隔离救治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区域联防培训与宣传教育督导检查 预防控制措施1 病例发现与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 检疫人员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乡村医生 个体开业医生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时限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符合突发事件定义 应及时进行突发事件网络直报 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1 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1 标本采集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流脑病例时 无论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 都要尽快采集病人脑脊液 血液 瘀点 斑 组织液标本 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采集标本后 立即报告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病例调查24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出现首例流脑 应开展病例搜索和主动搜索 社区病例 学校 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 CDC要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 CDC要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 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聚集性病例调查 在暴发疫情控制中介绍 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1 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2 实验室监测病原监测 菌群分子生物学药敏健康人带菌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流脑单病 专病报告管理系统 近期启动 病例调查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带菌率监测耐药性监测等 预测与预警下述情况提示可能出现流脑流行与往年同月相比 发病数呈2 3倍以上增加连续3周 每周发病数与上周相比成倍增长5岁以上发病数所占比例增加人群带菌率 20 发病率超过15 10万 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3 疑似病例报告率100 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县级CDC调查率80 首例病例县级CDC调查率100 死亡病例省级CDC现场调查核实率100 聚集性病例疫情省或市级CDC现场调查率100 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80 国家级监测点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90 县级CDC接到报告后24小时标本送达市CDC率80 疾控机构收到标本7天内完成检测 反馈率80 收到菌株后7天内完成药敏检测 反馈率80 省CDC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CDC率80 国家CDC14天内完成菌株鉴定反馈率80 监测指标 预防控制措施2 聚集性病例疫情聚集性病例定义 以村 居委会 学校或其他集体单位 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病例 或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病例 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病例省或市级疾控机构要派人赴现场指导 参与流调了解人群发病 居住环境 疫苗接种以及人口流动等影响因素情况 掌握流行特征加强监测 调查日报告和 零病例 报告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学校 托幼机构 工地等集体单位 晨检健康人带菌监测 免疫水平调查 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预防服药应急接种 预防控制措施 暴发疫情控制1 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 加强监测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日报告和 零病例 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汇总报告所发现的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热 头痛或 和出现瘀点 瘀斑等症状的病例 如果未发现流脑病例 则报告 零 病例 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 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报告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和时限 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定期到医疗机构核查门诊日志 入院记录 搜索疑似流脑病例 定期到发生疫情的学校 集中用工场所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必要时到社区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发现漏报病例 及时补报 并追踪调查 聚集性病例疫情监测 学校 托幼机构 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 每日对学生因病缺课或医疗机构学生集中就诊情况进行记录 定期到辖区托幼机构 学校检查晨检措施落实情况 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 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协助工地和其他集体单位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 掌握本工地人员流动情况 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 应急接种监测接种疫苗种类 接种对象和范围 人数等情况 逐级上报 一般性措施健康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淡盐水漱口 打喷嚏时使用手帕等 避免探视病人空气流通等隔离救治病例当发现疑似病例时 应给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戴上口罩 并及时准确地诊断 报告病例 隔离治疗病人病人隔离期限 至症状消失后3天 不少于发病后7天 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 规范化治疗 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减少病例的死亡 病情严重需要转院治疗 必须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 消毒隔离 医务人员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暴发疫情控制2 加强密切接触者管理密切接触者 指同吃同住人员 包括家庭成员 托儿所 幼儿园 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 对密接进行医学观察随访 自最后接触之日起7天期间内可不限制其活动 但要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 一旦其出现突然寒战 高热 恶心 呕吐 流涕 鼻塞 咽痛 全身疼痛 头痛 瘀点瘀斑等症状和体征 要及时就诊 主动申报 所在地乡村医生 校医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 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 预防性服药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开展药物预防敏感及早全程足量不建议大规模药物预防药物副反应 增加耐药可能性无症状携带者大量存在 服药效果不佳成本较高 资源有限 不能发挥最佳作用 预防控制措施 暴发疫情控制3 疫情控制措施 来源 王陇德 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如菌株为耐磺胺株或对磺胺敏感性不明 服用利福平 2004 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菌株来源 126株菌株 15个省 A群菌株26株 均为2005年流脑病人菌株 C群菌株100株 其中31株为2004年菌株 3株为病人菌株 69株为2005年菌株 17株为病人菌株 抗生素选择 用青霉素 氨苄西林 美洛培南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氯霉素 米诺环素 阿奇霉素 利福平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生素 2004 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主要结果1126株菌株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美洛培南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氯霉素 米诺环素 阿奇霉素 利福平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 流脑病人A群和C群菌株对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美洛培南 头孢噻肟 氯霉素 米诺环素 利福平等7种抗生素均敏感 2004 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主要结果2不同地区来源菌株对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有所差别 如来自北京 河北 上海 青海和重庆的A群菌株对环丙沙星全部耐药 来自其他省份的A群菌株则对环丙沙星无耐药或部分耐药 其他药物和C群菌株的情况类似 健康人群来源和病人来源的流脑菌株对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 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三种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 2004 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结果分析由于健康人群来源的菌株与病人来源的菌株耐药性有所不同 因此 在流脑防治过程中 应全面监测流脑病人和健康人群携带者流脑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用于指导临床和预防用药 我国不同地区流脑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也有所差别 各地应根据本地流脑菌株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流脑的治疗和药物预防 C群病人来源菌株对磺胺类药物100 耐药 C群健康携带者来源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也很高 C群流脑防治工作中 推荐使用青霉素 氨苄西林 美洛培南 头孢噻肟 氯霉素 米诺环素 利福平等抗生素如选用磺胺类药物 应经过实验室检测对病原菌敏感 应急接种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目标人群和接种范围CDC应根据辖区人群免疫状况和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目标人群和接种范围的建议 并提供技术指导 应急接种的疫苗种类如病人病原检测结果为C群 使用A C群流脑疫苗 如病人病原检测结果仅为A群 可使用A群流脑疫苗 也可使用A C群流脑疫苗 如无菌群检测结果 可首选A C群流脑疫苗 接种年龄范围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对象为6个月 15岁儿童 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A C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对象为2周岁以上儿童 中小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 在流行区可对2岁以下儿童接种 流脑疫情控制措施 区域联防当疫情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