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单择.doc_第1页
环境卫生学-单择.doc_第2页
环境卫生学-单择.doc_第3页
环境卫生学-单择.doc_第4页
环境卫生学-单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三、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1. C2.E3.B4.D5.C6.B7. C8.B9.D10.A11.A12.E13.D14.D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三、选择题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E都不是2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 是异养型微生物B是草食动物C是肉食动物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 生态系统健康是( )A 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5 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B0.2左右C0.01左右D1.0左右E5.0左右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改造环境C互为因果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E无特殊关系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代偿的变化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E生理异常的变化9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B冬春季多见C春夏季多见D夏冬季多见E夏秋季多见12 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A 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E影响环境质量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D主要是致癌性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14 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 透明质酸酶B糖苷C霉菌毒素D生物碱E毒蛋白15 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E以上都不是16 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DA+B EA+B+C17.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 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E以上都是18 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 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D伦敦烟雾事件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19 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D机体的反应特性E以上全是20 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 DDT、PCBs等B氰化物C汞D镉E铅21 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1类:对人致癌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C2A类:对人可能致癌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22 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B乡村居民中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25 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A 三卤甲烷B次氯酸C氯乙酸D溴乙酸E卤化酮26. 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 着床前期B着床期C器官形成期D器官形成后期E胎儿期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C胎盘的结构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E以上都是28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B易感人群C抵抗力低的人群D多病的人群E年龄幼小的人群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30生物有效剂量是( )A个体暴露量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A儿童B妇女C老年人D高危人群32生物标志物是(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DA+CEA+B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A危害鉴定B污染来源鉴定C暴露评价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E危险度特征分析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B致生殖细胞突变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D非特异损伤E发育毒性(致畸性)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DB+CEA+B+C答案1.A2.D3.A4.D5.B6.D7.C8.E9.C10.E11.B12.C13.A14.A15.A16.E 17.E18.A19.E20.B21.A22.C23.D24.E25.B26.C27.E28.A29.D30.B31.D 32.C33.C34.E35.D36.B37.D38.E环境卫生学第三章 大气卫生三、选择题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D能反射无线电波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2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B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E镇静作用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地势低凹B逆温C空气潮湿D气温高E大气SO2污染严重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H2S CCO2 DO3 EDO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流、气压、光照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8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0E=0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D肺癌E佝偻病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温室效应D大气能见度降低E机体免疫力降低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B多发生在早晨C主要污染物是S02D多发于寒冷季节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B56C45D30E以上都不对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多环芳烃D二氧化氮E灰分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 )的颗粒物A100mB10mC25mD01mE1m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D儿童血铅在100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22下列有关二恶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恶英类有免疫毒性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C氯苯是二恶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D人体内二恶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E二恶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24有关0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于二次污染物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C来自汽车尾气D可引起哮喘发作E儿童对03敏感25.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 )A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C对人体无间接危害D选用最敏感指标E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A风景游览区B居民区C农村地区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E文化区27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A捕捉烟波采样B烟波下方采样C棋盘式布点D四周布点E扇形布点28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29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B尿氟C尿羟脯氨酸D血DO血红素E血铅30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A2种B4种C6种D8种E10种31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B细粒子又称为漂尘C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D空气动力学直径25mE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A005mgm3B010mgm3C015 mgm3D020mgm3E030mgm333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ACO2BCOCO3DSO2EPAH34.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 )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3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AN2O和NOBNO2和NOCNO和N2O3DN2O5和NO2ENO3和N2O36.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ACOBCO2CCH4DN2OE含氯氟烃37.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 )ACCl4BCFCsCN2ODCO2E哈龙类物质38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A烟囱本身的高度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C烟气抬升高度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39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高B天气晴朗C紫外线强烈D风速小E阴雨40大气颗粒物是指( )A固体颗粒B液体颗粒C尘埃细粒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4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AO3B过氧苯酰硝酸酯C甲醛DCOE过氧乙酰硝酸酯42.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43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A呼吸道炎症B微量元素缺乏C变态反应性疾病D机体免疫力下降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44有关D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B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C毒性比DO高D哮喘患者对DO2较敏感F.与O3有协同作用45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 )APADsBDOXCO3DHCsE醛类46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E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47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A捕集B催化C燃烧D冷凝E吸附48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答案1.B2.E3.B4.D5.D6.C7.D8.C9.B10.E11.E12.E13.B14.A15.B16.C 17.B18.B19.B20.A21.B22.C23.D24.C25.E26.A27.C28.D29.C30.E31.B 32.C33.D34.A35.B36.A37.D38.E39.E40.D41.D42.E43.B44.A45.C46.B 47.A48.D环境卫生学第四章 水体卫生三、选择题1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碳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2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B水温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3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A生物蓄积作用B生物浓缩作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B水华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5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B总大肠菌群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6地面水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A生活污水污染B农田径流污染C工业废水污染D人、畜粪便污染E含氮有机物污染7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8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水解反应B络合反应C中和反应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B蛋白氮C氨氮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1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B耗氧作用4mgL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1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水B悬浮物C颗粒物D生物体E胶体1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A棕色或棕黄色B绿色或黄绿色C黄褐色D黑色E蓝色13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A苦味B收敛味C涩味D沼泽味E咸味14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A水B沉积物(颗粒物)C细菌D底泥E生物体15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A岸边污染带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C水华D赤潮E海水入侵16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B有机氮化物分解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E中和碱废水17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ApH值异常BDO值过低C有毒物存在D有病原物存在E缺少营养物质18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A01 mgLB001 mgLC0001 mgLD0005mgLE00025mgL19酚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A与酶中巯基结合B使蛋白质凝固C影响呼吸链功能D致突变E影响介质平衡20流行病资料提示下列哪项指标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有关:( )A水中硬度高B水中硬度低C水中氯含量高D水中氟含量高E水中硝酸盐高21清洁水量BOD520一般应小于( )A1mgLB2 mgLC3 mgLD4 mgLE5mgL22.关于甲基汞损害健康的正确论点是( )A经食物摄入汞致汞中毒B经饮水摄入汞致汞中毒C汞经肠道吸收于血液D甲基汞的碳-汞链不稳定E进行性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害23下列哪项答案是正确的:( )A水体自净主要受河水流量、河床构造影响B河水复氧速度与排污量有关C河水溶解氧与水温有关D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越高E水温越高,溶解氧饱和差越小24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大的元素是:( )APBD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5影响地面水水质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流量C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D自然因素E季节26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是:( )ACODBBODCDODTODETOC27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A脑B肝C脾D肾E骨骼28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ABODB悬浮固体C总固体D氮肥等营养物质E细菌29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A物理处理法B化学处理法C活性污泥处理法D生物处理法E以上方法综合30属于污染物物理净化过程的有:( )A氧化还原作用B分解作用C减毒作用D增毒作用E沉淀作用31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仅需一级处理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32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答案1.D2.B3.A4.A5.C6.D7.B8.A9.A10.E11.D12.C13.E14.B15.A16.B 17.B18.C19.B20.B21.A22.E23.C24.A25.C26.E27.A28.B29.B30.E31.E 32.B环境卫生学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三、选择题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B水俣病C甲型肝炎D氟斑牙E地方性甲状腺肿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A中毒性疾病B肠道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D皮肤病E免疫性疾病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A营养不良B克汀病C皮肤色素沉着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E骨软化症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A有机前体物B三卤甲烷C卤代乙酸D藻毒素E氯化羟基呋喃酮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A汽车废气B饮水氯化消毒C装饰和建筑材料D垃圾焚烧E污染的化妆品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A甲肝病毒B乙肝病毒C微囊藻毒素DA+BEB+C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A钙、镁离子的含量B钙、铁离子的含量C钙、磷离子的含量D钙、钾离子的含量E钙、锌离子的含量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A细菌总数B总大肠菌群C粪大肠菌群D游离性余氯EBOD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A感官性状指标B化学指标C毒理学指标D细菌学指标E放射性指标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A流行病学安全B所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C感官性状良好D经济技术上可行E以上都是12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A1000个mlB100个m1C50个mlD10个m1E3个m113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A10个LB3个LC10个100mlD+1价B一l价D一2价E一3价26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A吞噬作用B溶菌作用C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27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B加氯量一余氯量C加氯量余氯量D加氯量余氯量E加氯量一需氯量28HOCl和OCl-杀菌效果比较( )AHOCl的杀菌效果与OCl-相同B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80倍C .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80倍D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50倍E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50倍29评价氯化消毒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B需氯量C余氯量D细菌总数E大肠菌群30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B游离性余氯量C化合性余氯量D有效氯E需氯量31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制定的依据( )A毒理学指标B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C细菌学指标D放射性指标E流行病学指标32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严重污染时,应选用哪一种消毒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扎点氯消毒法D过量氯消毒法E有效氯消毒法33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A03BKMnO4C溴仿D碘E氯34用漂白粉消毒时,可使水的pH值升高,影响消毒效果,其原因是在消毒过程中同时产生( )AOCl-BHOClCCa(OH)2 D Ca(OCl)2ECaCl235二氧化氯消毒( )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味,成本高B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C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味E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成本高36臭氧消毒( )A效果好,接触时间长,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B效果一般,接触时间长,费用高,pH值窄C效果好,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接触时间短D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E效果差,费用高,pH值宽,不产生三卤甲烷37用紫外线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水深最好不要超过( )A8cmB10cmC12cmD14cmE16cm38当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钠、硫酸镁时,水质呈( )A苦味B咸味C涩味D沼泽味E汽油味39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是( )A去除水中的病原体B去除水中的有机物C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D去除水中的低分子盐类E获得优质饮用水40用活性炭吸附法净化饮用水,对哪些物质去除效果不明显( )A嗅味和腐殖质B天然和合成溶解性有机物C总有机碳和总有机卤化物D总有机炭和总三卤甲烷E微生物和溶解性金属41当城镇内主要是六层建筑物时,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 )A18mB20mC24mD28mE30m42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不得患有下列哪些疾病(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B痢疾、副伤寒、流感、乙型肝炎、化脓性皮炎C肺结核、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化脓性皮炎D痢疾、扁桃体炎、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肿瘤E痢疾、伤寒、恶性肿瘤,化脓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43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 )A使水质变软,消化功能减退B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C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有害元素D纯净水不利于肝、肾病患者E造成人体钙、磷缺乏44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 )A水源取水口B出厂水口C居民经常用水点处D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E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45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E,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色度46在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系统陈旧部分设置的每一个采样点,每月采样应不少于( B )次。A1次B2次C3次D4次47在农村介水传染病流行时,应监测的指标为( )A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总大肠菌群和余氯B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细菌总数和余氯C水温、pH值、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DpH值、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EpH值、水温、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答案1.C2.B3.E4.D5.A6.B7.E8.A9.D10.D11.E12.B13.E14.A15.C16.C 17.D18.D19.E20.A21.B22.C23.A24.B25.C26.D27.B28.B29.C30.E31.E 32.D33.E34.C35.B36.D37.C38.A39.E40.E41.D42.A43.B44.E45.A46.B环境卫生学第六章 土壤卫生三、选择题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2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 A )有关A土壤颗粒粒径B地面的雨雪水量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