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前至南北朝一學習目標1.讓學生了解由史前至南北朝期間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緊密關係。2.讓學生認識此段期間的香港歷史。3.幫助學生建立鄉土感情以及對祖國的認同。二節目簡介從多項考古發現中,我們知道香港歷史可追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先民為百越族人,多居於海邊,以捕魚及採摘為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及頻繁接觸,北方中原文化亦開始與南方的百越文化相融合,而香港亦漸受中原文化影響。至秦漢時候,香港已歸入中國中央政府管治,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為了印証香港與中國內地的深厚歷史關係,攝製隊曾遠赴番禺,拍攝當地的古漢代墓群,並透過與香港的李鄭屋古漢墓比較,使同學更深刻體會到香港自古以來已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至於南北朝期間,廣州至香港的航線曾經是當時中國繁忙的水道之一,對國內及海外交通均曾作出一定的貢獻。今天這條航道仍然存在,乘船往來,大可發思古之幽情,感受當年香港與中國關係的密切;順道踏足新界西部,得見千百年來的古蹟,配合古籍、傳說,遊覽青山禪院等名勝古蹟,無論讀史的人或遊客,亦有另一番的風味。總括而言,本節目涵括史前至南北朝數千年時間,重要內容有:1.香港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2.古時先民的生活情況3.古代摩崖石刻的介紹4.南北文化的融和5.李鄭屋漢代古墓6. 番禺漢代古墓群及廣州南越王古墓7. 南北朝時期廣州水路交通8. 青山禪院若以時代區分,則本節目可分作三節,分別為:1.新石器時代及青銅器時代的香港2.秦漢時代3.魏晉南北朝時代三適用科目及年級歷史科(中一)四學習重點1.自古以來,香港已經與中華文化有著深厚的關係。2.早於六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香港已有人居住。3.古代摩崖石刻反映古時香港居民的原始宗教信仰與青銅器文化的關連。4.受制於地理環境,南北文化交流只能逐步發展。直至秦朝時候,香港就正式劃入中國版圖之內。5.李鄭屋漢墓証明了於漢朝時期香港已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古墓的結構及文物皆與內地出土的漢文物一致。6.遠在南北朝時期,屯門在中國對外交通方面已擔當相當重要角色。7.屯門的青山禪院與南北朝時到港的杯渡禪師有著密切的關係。五活動建議以下各項活動,只提供給教師作為參考之用,教師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興趣、學校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時間自行選用。由於本節目涵蓋範圍頗廣,教師亦可考慮分段廣播,以配合教學進度。1.廣播前的準備向學生展示中國地圖及歷史圖表,幫助他們釐清香港在中國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國歷史的時間序列,這有助學生在觀看節目時,能夠與中國歷史扣上關係。再向學生發問以下問題,剌激他們觀看節目的動機:(答案見參考答案。)1.香港最早於甚麼時候已有人居住?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2.香港最早於甚麼時候劃入中國版圖?3.香港有哪些古跡、遺址可以看到自遠古至秦漢,香港與中國內地已有著緊密的關係?最後著學生細心觀看電視節目。參考答案1.早於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香港居住。他們在建造的房舍居住,過著狩獵及漁捕的簡單生活。2.秦朝。3. 部分例子如下:(1)近年,在大嶼山、長洲、馬灣、赤角及屯門等地,出土了一些銅器,如斧、矛等,與中原的物品屬同類。(2)秦統一中國,在嶺南地區設立南海、桂林及象三郡,其中南海郡的郡治在番禺,香港在番禺縣的管轄範圍內。(3)秦亡,南海尉趙佗併合桂林及象郡建立南越國,香港屬南越國管治。(4)西漢武帝派兵滅南越國,分其地為九郡,香港仍歸南海郡番禺縣管治。(5)在香港的東灣仔、竹篙灣、龍鼓上灘及滘西洲等地,有不少兩漢期間的陶器、鐵器食具及五銖錢出土。(6)在李鄭屋邨發現東漢墓室一座,內有不少用器。(7)東晉時北方時有戰亂,中原大族南遷,在香港大嶼山白芒一帶有東晉文物出土。(8)在香港大嶼山及南丫島發現南朝遺物。2.廣播期間的活動教師可以使用工作紙配合錄像節目的廣播,進行教學活動。使用工作紙的方式宜靈活,因應學生的學習程度及專注程度而採用。以下為一些建議:(1)一邊看,一邊回答問題本工作紙的設計除了希望帶引學生思考及鞏固知識之外,更希望藉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觀賞錄像節目的專注力。(2)先看錄像節目,然後回答問題若學生不習慣同時看錄像節目及回答題目,教師可安排作答工作紙的時間,設於錄像節目播放之後。分節播放及分題作答,相信學生較易應付,亦不會對節目的觀賞構成太大的妨礙。3.廣播後的活動(1)活動目的:(a)鞏固學生對史前至南北朝時期香港歷史的認識。(b)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技能。(2)活動建議(a)討論節目內容(答案見答案參考。)(i)有甚麼証據顯示香港早於六千年前已有人居住?試簡略描述他們的生活情況。(ii)南北文化的交流受著甚麼因素的阻礙?(iii)你認為秦始皇對香港歸入中國有甚麼貢獻?(iv) 有甚麼証據証明李鄭屋古墓是漢代的墓址?它的發現有何重要歷史價值?(v)古代屯門在中國對外交通有甚麼重要地位?(vi)青山禪院有甚麼歷史價值?參考答案(i)從考古的發現中,我們知道遠於六千年前的石器時代已有先民生活於香港。他們大都沿海邊生活,過著捕魚、種植的生活。先民選擇定居地點大都是背山的沙堤。這一方面可減少強風吹襲,亦可避免水淹,且沙堤多是鹹淡水交匯地方,漁穫亦比較多。(ii)主要是地理環境的限制。廣東以北的高山五嶺,阻隔南北文化的交流;再加上遠古時的嶺南地區天氣炎熱,遍佈水網森林,瘴氣瘟疫亦多,這實在不容易開發。(iii)他統一六國,兼平定嶺南,置象、桂林和南海三郡,香港此時亦歸入中國版圖內。(iv)它的結構、出土文物等都與中國內地的漢墓一致,它的發現表明香港遠在漢代已受中華文化的影響。(v)屯門在古時已是廣州外港,許多商船都會先停泊於屯門再進入廣州或駛出外洋。(vi)青山禪院是為供奉南北朝時到訪香港的高僧杯渡禪師而建的。雖然今天的青山禪院非南北朝時期所建,但從中亦可知道中國文化與香港的深厚淵源。(b)其他活動(i)活動一:組織學習旅行探訪,參觀青山禪院、幾處古代石刻、李鄭屋古墓等地方,並於事後進行討論,或呈交學習報告,以加深學生對各古蹟文物的歷史價值的認識。(ii)活動二:由學生搜集珠江三角洲出土文物的圖片,並與香港所出土的進行比較,嘗試找出兩者相同及相異之處,從而引證香港與中國內地的歷史關係,以及香港本土的特有文化。(iii)活動三:在教師的指導下,著學生利用下列題目,寫作一篇:假如我生於新石器時代,我會怎樣生活?學生可根據個人想像力及參考有關資料,推斷先民的生活情況。(提示: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的地點多近海邊,故可推斷他們的生活情況與海有很大的關係。)六參考資料:1.書籍號著/編者書名出版機構1.白德香港文物志香港市政局2.蕭國健香港歷史與社會香港教育圖書公司3.蕭國健香港的歷史與文物明報出版社4.王賡武香港史新編三聯書局5.布義敦香港文物古物古蹟辦事處2. 資料稿遠古至魏晉南北朝蕭國健教授甲香港史前文化的重構香港之歷史悠久,可遠溯至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而各歷史時代亦有不少文物及古蹟遺留,作為香港歷史之見證。從考古資料中,可發現早於公元前四千年時,已有先民在今新界西南岸及鄰近之海島沿岸海灣內之沙堤及山坡上活動,從他們造下之陶器食具、石器用具和裝飾物等,可證明他們只過著簡單之漁獵生活。至新石器時代後期,他們已向內地之山崗及山岬發展,並開始建造房舍聚居,過著狩獵及漁捕之生活。至春秋戰國期間,中原多故,其失敗者遂南逃避禍,其中越國遺民多散居嶺南,稱臣越系,部分入遷香港地區,與區內土著接觸,最後同化。大嶼山、長洲、馬灣、赤角及屯門等地之考古遺址上,出土了一些銅器,如斧、矛、劍、戈、鈎和刀等器具,且有銅渣及鑄斧石範發現,可證其時先民已能鑄造小型之青銅器;惜無大型青銅禮器出土,或因本區缺乏鑄銅所需原料之故。此外,香港沿海發現八處古代石刻,分處香港島之大浪灣及黃竹坑、大嶼山石壁、長洲東灣、東龍島、西貢滘西洲與龍蝦灣及蒲苔島等地。其刻紋以幾何圖案為主,與青銅時代之先民所鑄器物上圖紋類同,疑為他們之圖騰圖形,用以鎮海,或為祈求子孫昌旺之所。大嶼山汾流與杯澳、南丫島洪聖爺灣及西貢海下等處面海山麓上有石圓環多處;又於新界大霧山麓,有神壇一處。此等建築,疑為遠古圓環之宗教建築,惜無文字或其他資料可考。從出土文物、石刻及石圓環等物所顯示,香港地區之先民及百越民族多以農漁為業,亦有製造青銅器用具,房舍為竹木蓋搭,故難有遺蹟可尋。參考資料:號著者書名出版機構(1)蕭國健香港古代史中華書局(2)白德香港文物志香港巿政局(3)布義敦香港文物古物古蹟辦事處(4)王賡武香港史新編三聯書局(5)林天蔚、蕭國健香港前代史論集台灣商務印書館(6)蕭國健香港歷史與社會香港教育圖書公司乙從李鄭屋古墓出土文物看香港地區的發展春秋及戰國期間,中原大亂,民多避亂南遷。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繼於公元前214年,平定嶺南,設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下轄四縣,郡治在番禺,時香港地區位番禺縣管轄範圍內。公元前206年,秦亡,南海尉趙佗乘亂派兵併桂林及象郡,並於公元前204年建南越國,都番禺,時香港地區屬南越國管治。南越國傳五主,至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派兵南下所滅,並分其地為九郡,香港仍歸南海郡番禺縣管治。秦代及南越期間古蹟,至今難考。惟東灣仔、竹篙灣、龍鼓上灘及滘西洲等處,有不少兩漢期間之陶器及鐵器食具,及五銖錢出土。境內且有大量先民食用後棄置之貝殼遺留。1955年,於發展李鄭屋邨時,發現東漢磚室古墓一座,從墓磚上銘文,可證其時香港地區屬番禺縣範圍。墓內出土東漢用器不少。參考資料:號著者書名出版機構(1)王賡武香港史新編三聯書局(2)蕭國健香港古代史中華書局(3)蕭國健香港前代社會中華書局(4)白德香港文物志香港巿政局(5)布義敦香港文物古物古蹟辦事處(6)The Ancient Chinese Tomb at Li Cheng Uk, Hong KongThe Government Printer丙從青山禪院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屯門對外的發展漢末三國時,香港地區屬東吳之南海郡。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東南部分置東官郡,轄寶安等六縣,時香港地區改屬寶安縣。其時,北方外族入侵,且長期混亂,南方較為穩定,故中原大族相繼南侵,香港境內,只大嶼山白芒一地,有晉代文物出土。南朝(420年至589年)包括宋、齊、梁、陳四朝,其君主多崇尚佛法,印度高僧多從海路來華,他們且有居停屯門,其後轉往交廣地區。其著者,有杯渡禪師。杯渡禪師為南朝劉宋年間奇僧,其姓名及籍貫難考,因喜乘大木杯渡水,故名杯渡。他曾於今南京處居留頗久,繼往冀州,再從孟津渡河,往來於長江下游,後來行向交廣之間,最後不知所終。只知其曾在屯門候船出海,從此未有再回中土;或謂其原籍印度,先從西域入華,再由海道西返。其於屯門候船時,曾住錫今青山及元朗靈渡山。杯渡住錫青山處,後人名之杯渡岩,且為之鑄石像供養。其後,於岩旁建杯渡寺以紀其事。本世紀初,於杯渡寺遺址上,另建青山禪院,為今香港名剎。至杯渡曾住錫之靈渡山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驿站文旅客服经理竞聘面试常见问题及高频答案
- 机电安装施工课件
- 课件Flash步骤教学课件
- 2025年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考试备考手册及答案
- 2025年基金会筹资笔试高频解析题库
- 2025年房地产估价师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经理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诸葛亮《出师表》课件
- 2025年传播总监慈善考试预测
- 2025年财务管理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省肇源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
- 2025年内蒙古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管理
- 2025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 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精准位置控制研究
- 排尿评估及异常护理方法
- 语音厅新人培训:从零开始到主播之路
- 公司销售pk策划方案
- 药房药品追溯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