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pdf_第1页
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pdf_第2页
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pdf_第3页
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释燮红一 一一 山 一一 户 一一 一弓卜 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 李琳琳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 2 0世纪7 0年代 费米尔提出功能派的核心理论一一 目的论 指出译者应该根据 特定的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 本文以目的论 为依据 探讨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 中对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 认为翻译方法或 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 决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目的 翻译方 法或策略 译文预期功能 I中图分类号 1106 4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5 2 2007卜12 一 引言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于2 0 世纪7 0年代 代表人物有 卡塔琳娜 莱思 K a th ar ina 釉1 5 5 汉斯 费米尔 Ha n s V er me e r 贾斯特 霍斯 曼特瑞 Ju s taHolz 一Ma n t t 如 和克里丝汀 诺德 C而s t ia n e No rd 这一学派研究的重点是文本峰文功能 翻泽行 为及其目的 翻译策略 其中 费米尔提出的以文本目的为翻泽过程第一准则的翻译 目的论 Sko Po st he o r ie 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 与传统 等值观 不同 目的论突破了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视语言为静态的研究模式 从翻泽过程的行为 参与者 的角色 翻 译活动发生的环境各方面来考察翻译活动 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以泽文 预期功能为目的 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本文旨在以 目的论为依据 探讨翻译目的在翻译 过程中对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 二 功能派的核心理论 目的论 费米尔在2 0世纪7 0 年代提出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一一目的论 费米尔认为单靠语 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 根据行为学理论 他提出翻泽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 翻 译时 译者根据客户的和委托人的要求 结合翻译目的和泽文读者的情况 从原作所提 今日中国 19 9 5年第1 0 期 供的多源信息 中进行选择性翻译 费米尔还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 之中 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翻译也因此并非是一对一的语言转化 活动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 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 的目的 翻译的 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 为重要的概念 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 如 谋生 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目的 如启发读者 使用特定翻译 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 那么翻译目的从何而来 这就涉及 目的论的又一个重要概念 翻译纲要了T ra n s la t i o n Br ie f 这一概念 的前提是 翻 译通过指派任务 来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 参与者包括了翻译的发起人 委托人 译者 等 张美芳 200 5 发起人或委托人出于某种目的需要一个译文 在一般情况下 发 起人会介绍翻译的目的 泽文的接受者 使用的时间 地点 场景和媒介 并说明译文 的预期功能等 但是 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翻译策略 或选用哪种文本类型 需要依 赖译者的经 验与判断来做决定 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译者心 目中的译文接 受者 他们有 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有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要求 每一种翻译都指向 一定的受众 因此翻译是在 目标语 情境 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 的文本 V er meer 1987 费米尔的目的论包含二个原则 目的原则 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根据目的论 无论何种翻译 其最高规则都是 目的原则 根据目的原则 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 目的决定 即 目的决定手段 翻泽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目的原则 即译文预期的目 的决定翻译的策略 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 的处理方法 同时 翻译也必须遵循篇 内连贯原则 篇内连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 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 中有意义 原文只是为目的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 息 的源泉 泽者根据翻译的目的只选取其中让他感兴趣的信息 在通过语言加工 译人 目标语使之 成为新的信息提供者 在这种信息转换的过程中 译者应该遵循篇内连贯的 原则 既然翻译是通过信息加工提供给目标语读者信息的 译文就应该忠实于原文 此 时译者就应该遵循忠实性原则 即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篇际连贯 翻译过程中 篇际 连贯从属于篇内连贯 二者又同时从属于 目的准则 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文本的 功能 翻译标准就不再是与原文保持篇际一致 而是对目的而言的适当性或合宜性 张 美芳 2 00 5 三 目的论对翻译策略的决定作用 目的论认为 译者在翻泽过程中必须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 以某 C扮由aT以妇y N o 1 0 19 95 鹭竺兰一 一 叫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一气卜 个受众群体为对象 使泽文在目标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 J 这 一点 为文学翻译创作提供 了理论依据 许多翻泽家都翻译过莎剧 他们的成绩各有千秋 但比较成功的译本显然 是译者根据明确的翻译目的 致力传达莎剧的某一面貌 例如 朱生豪所译的莎剧 根 据目标读者以阅读休闲为目的 采用了意译法 来缩短 目标语读者与译文在文化和语言 上 的差距 译笔流畅 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卞之琳所 泽的莎剧 根据目标读 者大多是 出于研究的目的 相当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因素 采用了直泽法 力求一字不减 一字不 增 因此 卞译一直拥有众多的研究莎剧的读者 译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有所侧重 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策略 满足了不同类型的读者的阅读目的 目的论把目的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 每一个翻泽行为都有一个既定的 目的 并且要尽一切可能实现这一目的 范祥涛 刘全福 200 2 根据目的论 翻译 时可以采用删减和改泽等策略 以广告和旅游宣传资料的翻泽为例 例1 满树金花 芳香四溢的金桂 花白如雪 香气扑鼻的银桂 红里透黄 花 多味浓的紫砂桂 花色似银 季季有花的四季桂 竞相开放 争艳媲美 进入桂花 公园 阵阵桂花香扑鼻而来 译文 T h e Pa r k ofSw eetO s m a n thu S15kn o w n f o r itsPro f u s io n ofo sma nthu stree s a n d va rietyofo sma nthu s f low e rs Itbo a stsg old eno sm a n thu s silv e r o smanthu s PurPle m a n t hU S f ou r 一s e a s o n o s m 田l thu s 明d m uch mo r e They a r e i n f i i l lb l i n t h e g o ld e川沁1 f i lli n g t h e w h ole ga rden w i t h th eirswe etf r a g ra n ce 在这则广告中 花卉名称及对于花卉的描写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显然是这段文 字的主要信息 但由于英汉行文习惯的差异 汉语中对桂花的修饰 译成英文会冗长繁 琐 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 有碍译文预期目的的实现 因此 泽文根据目的论的篇 内连 贯和忠实性原则 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 删减了对桂花的修饰同 保留了花卉的名 称 起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例2 顾 客是太阳 人才是根本 这是九头鸟人的信仰 也是企业发展制 胜的法宝 而楚风 楚情 楚味 楚文化更是九头鸟的特色所在 其间斟一壶老酒 品一番 楚韵 给您 的是那 浓 浓的楚乡情 张美芳 200 5 译文 C u s t om ers a r ethe Su n 15t h e j i 磁 切山a o R e sta u r all t m o t t o 1 1 c om bi nes Hubei eu l s i n e c u lt U r e a ndf ol k l or e A且erd i放水i ng acu P of俪n e a ndta s t i n g del leio u sH ubeid i she s eu stomers m ayf eela naf f i n ityw it hHu b eif o lk eu ltu re N o rd 2000 贯穿汉语广告 中的 楚 字 能引发国人的无限遐想 因 而极具诱惑力 但泽者则 根 据翻译 的目的 不得已牺牲原广告的劝诱功能 以保留其信息功能 在 译文中以 一一一一竺翌些哪 H u b ei 代之 例3 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 形态各异 有的似玉柱神鞭 立地顶天 有 的像铜墙铁壁 巍然屹立 有的如晃板垒卵 摇摇欲坠 有的如盆景古董 玲珑剔 透 神奇而真实 迷离而又实在 不是艺术创造胜似艺术创造 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 3 000 e rags rise in v a rious shaPe s Pilla r s e ol u n m s w a lls sha k y eg gs taeks a n dPot t ed la n ds eaPe s 一 e on juring u P f a nta stic a n d u n f o rget t a b leim age s 这是一篇关于风景区的介绍 对众多形态各异 的奇峰 的描写是为了突出风景的优 美 达 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原文凝练 行文对仗 文采丰富 有利于达到预期效果 但 由于英汉景物描写手法 的差异 译文如果照搬直泽 就会冗长繁琐 让读者不得要领 不能达到吸引游客的预期目的 因此 译文根据目的论 为了有效地实现呼唤功能与信 息功能这一目的 采取了删减和改写的策略 去掉了汉语里不必要的形容词 保留直接 传达原作意图的内容 四 结语 翻译的目的论为翻译实践中翻泽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赋予了译者更大的抉 择权 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调整翻译策略 灵活选择诸如删减 调整 等翻译方法对原文进行处理 翻译的目的功能不同 翻译的方法策略各异 不论何种方 法 能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才是翻泽的最根本原则 贾文波 200 2 当然 删减 调 整和改译等翻译手段应以目的论的三原则为基准 把握好尺度 寻求最 理想的效果 参考 文 献 范祥涛 刘全福 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 J 中国翻译 200 2 6 贾文波 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 J 中国翻译 200 2 4 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 05 No rd C hr is t i a n e l 乃uol at吨a s 尸 毕o s e f u lAc ti v仰 F un c t i口n a I 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