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唐诗宋词人的扬州情结摘要:中国文学瀚如烟海,而再此错字之中,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更是其中难得的奇葩。唐宋诗词内容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其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关于地理名胜。扬州城自古以来便是闻名,特别是在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是可以与长安、洛阳媲美的繁荣大都市,有“扬一益二”的美称,本文是想在唐宋诗词中描写关于地理方面的诗词中挑出这一当时的繁华都市。透过诗词以探索地理环境对于作者的影响及他们对扬州这个古都为何有如此多丰富的情感,情感背后究竟隐藏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特征及历史背景?通过一个城市的咏唱,总结、探索唐宋两个时代著名的诗词人的个人经历对扬州诗词的影响!关键词:唐代诗人;宋代词人;扬州;情结Tang poem Song jambic verse Persons Yangchow Complex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vast like smoke sea, but in this,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and the Song pronoun do are rare rare and beautiful flowers again.The Tang Song poetry content is richly colorful, all kinds of, including part of contents is about the geography scenic spot.The Yangchow city then is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is well-known, specially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ime.Along with the Beijing Hangzhou big canal clear, Yangchow is may the prosperous metropolis which with Chang An, Luoyang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as soon as had raises benefitted two” the laudatory name, this article is wants in the Tang Song poetry to describe about in the geography aspect poetry picks up this lively metropolis then.Why did the penetration poetry explore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y has so many rich emotions regarding authors influence to Yangchow this ancient capital, behind the emotion actually hid their how psych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rough a city chanting, summarizes, explores the Tang Song two time famous poetry persons personal experience to the Yangchow poetry influence!Key Words: Tang Dynasty poet; Song Dynasty excellent poet; Yangchow; Complex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泱泱古国,是一个至今保持她特有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无论是文字、历史、文学、绘画还是天文、地理、医学、算法等等,都拥有其独特的、骄傲的文化。毫无疑问,文字是一种文明的载体,而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由文字构成的文学便是这幅历史长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文学可以追溯到缘故的上古神话传说。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诗经到如今的网络文学,在中国历史上能将光芒照射到今天的,谁也不能否认是唐代。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称为“汉唐盛世”。【1】 袁行霈等 中国文学史 1999年8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唐代时,由于魏晋南北朝的纷繁动乱,思想兼容,使文学有了充分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2】 同上2】而在这些种种的文学形式中唐代文学最有成就的则是诗歌,它可以说是唐代文学的标志,唐代初期的“贞观之制”至后来玄宗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后迅速衰落的唐代,这大起大落的一个朝代更使诗歌拥有了不同的创作内容,唐代诗歌类型纷繁,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内容如应制诗,咏物诗,言志诗,漫游诗等举不盛举,所以说唐诗是这个繁荣时代的独特魅力。而唐后期经历了五代十国,终于重新又基本统一中国。宋代采取了崇文尚武的国策,使得宋朝士大夫声气高涨,文的重视高涨。宋代国内安宁,使得民生生产得以恢复,经济也得到了复苏并且繁荣。繁荣的经济文化生活使文艺形式多样,这其中,文学史上另一可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开始由小调向正统文学转变。送带的词早期倾向轻柔,娱情,有继承五代花间词的特点。但从苏轼后词便有了豪放与婉约两派,词的意境更加扩大,情感也更为丰富起来。如今“唐诗宋词”以被人们放在一起来代称唐宋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有一类是专门描写地域风貌为主。本文便来谈一谈有关于唐宋两朝都以其繁华,风情所著称的城市扬州。唐宋时代,扬州有着可以与京城长安、汴京或临安相比高下的繁荣与美丽,而如此繁华温柔的江南名城更是吸引着那众多的文人墨客、才子学士、风流骚人。所以唐宋时代的众多诗词中也留下了至今还为人称颂的诗词。“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这些诗词大都反映了繁华温柔之乡,也有通过扬州的繁华领悟出人生的感叹及社会的变迁。扬州以其独特的历史与人文情怀包容了唐宋两代文人太多的感悟。本文仅以唐诗宋词两个朝代的文学的代表形式中的主要扬州诗词来浅谈一下唐宋诗词人与扬州这个独特城市的不解之情。一“淮左名都”标题不明确,其中应揭示出此段中心内容扬州,是今天的称谓。自古以来扬州的称定方式多有不同。最早出现扬州这一名称的是尚书禹贡。这是我国最早有扬州二字记载的书籍。据说大禹在治水的同时,顺着他的足迹所到之处,根据土地肥瘠,出产多寡,作了种种标志,分天下为九州,而扬州为“九州”之一,曰“淮海惟扬州”。但这里的扬州不是我们所说的今天意义上的扬州,它所说的“扬州”区域很广,加上释地中“江南曰扬州”职方中“东南曰扬州”把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乃至广东的一部分都包括了。汉武帝释全国设十三个刺史部。扬州为其中一部,而当时的扬州刺史部的辖区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以及湖北、河南部分地区。今天的扬州不在其内,而是属于另外一个刺史部徐州地区。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吴的扬州治与都城建业同在一地,经济文化都很兴盛。但上面所述的衙门杭州都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之名的由来是有一个过程的。今天的扬州春秋时称邗,战国时称广陵,西汉时为江都国、广陵国,东汉至西晋为广陵郡,东晋分广陵郡为海陵郡、山阳郡,刘宋改南衮州,北齐改东广州,北周改美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今之扬州才和“扬州”这个名字沾上边。在唐代扬州之名更为详述“扬州大都督府,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隋江都郡为衮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衮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府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扬州,自后置淮南节度使,亲王为都督,领使:长吏为节度副大,知节度使,恒以此为置所”【1】 旧唐书卷十四地理志1】这以后,扬州之名再没有变动过,可见今扬州之名为唐乾元元年(公园758年)为真正意义上的定名至今。扬州自古以来便是由水路兴盛,而隋唐时期使扬州定名的兴盛期,这种繁荣兴盛说起来还要得益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是密不可分的。公元605年,隋炀帝在即位之初下令开凿济渠,此渠唐代又重新开凿,更名为广济渠,成为江淮至中原的主要通道。在开通济渠的同时,又征发十余万民工,开拓邗渠。这样,通济渠和邗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形成了一道两千多里的风景线。通济渠和相继开发的北方的永济渠,南方江南运河,统称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千八百多里它的开通使处于水运枢纽的扬州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运河的开通同时也满足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他早巨大奢侈的龙舟游于运河之上,多次往来路过扬州,但炀帝的这种行为却也带动了扬州的文化发展。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隋纪六中云:“帝好读书著述,自为扬州总管,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自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乃至蒲博”这不仅有助于缓和当时的南北矛盾,也为此后扬州文化创造了条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以后的又一个封建盛世,在隋以来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唐代政治改革措施得宜,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都有长足发展,由于大运河得到充分利用,处于运河和长江交汇点上的扬州更加蓬勃发展。特别是盛唐以后,扬州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破坏前,北方人民纷纷南下,使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是对当时扬州繁荣的见证,而当时“谓天下之胜,扬为一而蜀次之也”。【2】 容斋随笔洪迈2】“扬一益二”的称谓也是最高的评价的。扬州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了盐税。天下赋税,盐税占了一半,作为海盐集中地的扬州也就成了全国最富饶的城市之一。朝廷管理运转和囤积财货的机关几乎全设在江淮境内,而以扬州最多。【3】 扬州史述朱福等 2001年第1版 苏州大学出版社3】全唐文中描述“维扬古都,东南奥壤。包淮海之形胜,当吴越之要冲,阛阓星繁,舟车露委”钱货的流通,消费的需要,更点缀了扬州的繁华唐代后期,政权日益腐朽。藩镇割据,朋党相争,加之统治阶级的荒淫,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黄巢农民起义。扬州本是座繁华的城市,经过一连六七年的战乱灾祸,遭到的破坏是严重的“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余,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国家基本的统一,政权相对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五代时期也有较大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发展,商业交易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从这方面来说城市经济和经营方式比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盛唐之后扬州又见繁华。扬州从唐宋后来多次多次作为全国贸易中心,商业、手工业发达,市井文化繁荣,扬州民间有崇文尚教、喜逸好礼之风。扬州经济繁荣和交通枢纽地位相应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兴旺。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所建立的金攻破开封,五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政权,自此,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至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的一百多年中,江北淮南的辽阔土地,成了保卫南宋政权的屏障,战争不断,扬州多次成为金人争夺和占领的地方。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冬,宋高宗带着所有宗宙、法物、仪仗来到扬州,使扬州成了“行在”,使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军渡淮河,直指扬州,高宗仓皇出逃镇江。他们一走,扬州城内一片混乱,士卒居民争相出逃,互相践踏,死伤无数。金兵占领扬州后,又“纵火城内,烟焰烛天,子女金帛,杀掠殆尽”历史名城扬州再遭浩劫。扬州城在唐宋两代都经历了她的大起大落,繁荣与毁坏,绵柔与沧桑使得扬州更显出不一样的特色让人更想去接近她。就因为如此,大量诗词人感悟扬州,留下了众多至今为人称叹的扬州诗词。二“海内雄三楚,维扬冠九州从这一部分开始应是论文的重点,围绕论题分析文人们的具体情结表现”唐宋时期的扬州总体是繁华的,在描述扬州的众多诗词之中,叙述扬州的繁华的诗词可以说实在是多。其实早在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鲍照就以一篇芜城赋而享誉古今,赋中的芜城也便是今天的扬州城“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孽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反映出那是扬州的繁华鼎盛。扬州的繁华使得众多的文人来此歌颂她的美丽以此来称赞国家的富强及自己的报复情怀。中唐诗人全德舆的广陵诗便将那时的扬州的富贵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大旆映空色,笳箫发连营。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交驰流水毂,迥接浮云甍。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飘飘翠羽薄,掩映红襦明。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情。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前20句竭尽所能去写广陵的繁华,人物的风流,楼阁的壮丽,景色的秀美,交通的便利,一切的一切都将扬州的纸醉金迷写得淋漓尽致。但这首诗的宗旨却显现在最后四句,“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是让人图今日之欢,不要贪图身后之名,不要学那些儒生,把时间都浪费在书本上了。前人有人评论这四句是说诗人其实用了反讽的手法,是愤激之词。但我们何尝要有如此之深的理解,诗前详尽的写了那么多繁荣的城市景象,我们把最后四句看成是诗人在如此的景致下感觉到的,人生需及时行乐之时又有何不可?城市经济的发展是这些描写扬州繁华诗词的基础,而商业贸易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灌注新鲜活力,自身也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唐的中后期,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频繁,市场日益扩大,城市内的“坊市格局”被逐渐打破,出现了热闹的夜市。那是的人们眼里扬州就是一个“不夜城”了。而到了宋代的扬州格局,更是呈现出与前代都市不同的面貌。宋代以前的都市格局比较严格的遵循了生活居住与商业贸易分离原则,即坊市分离制度。这种都市经济模式表明经济规模有限。宋代形成的坊市合一的结构便可以让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了(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 唐宋社会文化学研究1】宋代都市是开放性的,商贸经济已经渗透道都市每一角,而宋代最有特色之一是夜市的普遍出现。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很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夜市的情况: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里的市指的是街坊,“高楼红袖”指的是歌妓们,“客纷纷”自然反映出士人们的荒淫生活,后两句写了今昔不比往日,时事多艰,人们却还是“笙歌彻晓”,此诗不难看出诗人的讽刺之味。王建是大历时人,一生有机会接触中下层人民,他的诗对当时的政治腐朽和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作出了不同的反映。描写扬州的繁荣的诗歌举不胜举“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姚合扬州春词三首)将扬州的歌舞升平带出;“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绘出了扬州纵横的城市格局;“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俆凝忆扬州)则更是借月光来衬托出扬州的美好无可比拟。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修改唐代繁荣的社会文化里,不能少了歌妓文化。唐宋文人们的生活中也不可能缺少那些“红酥手”们,因为缺少了她们,何有风流之说了呢?在唐宋载籍里,歌妓又称“风声贱人”“十家”等,在诗词作品中,又有许多代称,如“念奴”、“小蛮”、“桃根”、“谢娘”等。在唐代,歌妓制度是一朵浪漫之花,一首罪恶之诗,是一种病态却又具强烈审美效应的特殊社会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娼妓的性质是在变化的,前后并不一致。就唐宋而言,以从事音乐歌舞艺术为主要职业的家妓、官妓与明以后卖身盈利的娼妓不可相提并论。【1】 唐宋社会文化学研究1】在唐宋,有活动与宫廷的教坊妓,有服役于军营的营妓与官妓,有出入士大夫家中的家妓,有厕身青楼的市井妓。唐宋歌妓主要由官妓家妓市井妓组成。官妓由政府部门设置,可分为宫廷教坊妓和地方营妓。“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可见唐初便由官方设置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由鼎盛走向衰弱,它标志着开元盛世的结束和中唐的开始,它同时也瓦解了原有的教坊力量,它也使教坊乐工失去物质依靠,让他们走出宫廷寻找生活,这加快了歌妓与音乐结合中的社会化进程,使官妓走向民间。由此民间也为词的诞生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唐代的士大夫们与歌妓们的往来都是很平常的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中说道:“唐路侍中严,风貌之美为世所闻。镇成都日,委执政于孔目吏边咸,日以妓乐自随,以官妓行云等十人侍宴。”杜牧的张好好诗序云:“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2】 胡可先选注 杜牧诗选2005年8月第1版 中华书局可见唐代的士大夫们与歌妓之间的“渊源深厚”了。唐代的士大夫们除了与官妓交往外,还蓄养家妓。但是也是有制度规范的“准三品中以上听有女乐一部(共五人),五品以上女乐不过三人”。【3】 唐会要论乐杂录而宋代歌妓制度大抵沿袭唐代,但与唐相比,宋代歌妓不仅更趋社会化而且还明显呈现出商业化倾向,歌妓活动范围更广泛,较之唐代,两宋的市井歌妓更盛行,“宋时帅郡守等官,虽得以官妓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4】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的原因加之随着宋代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商业化特点也日趋明显突出。或者说,不断发展的商业经济加速了市井歌妓这个阵营的扩张,致使宋代的总要商业都市妓馆林立,歌妓如云,这其中当然包括扬州。唐诗中的歌妓与宋词中的是有着区别的。自古便有“诗庄词媚”之说。“词为艳科”,宋词中,题材集中在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离愁别绪与“艳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宋代歌楼妓院兴盛,带来了宋词创作的繁荣,宋词抒写的绝大多数是恋情,都与歌妓舞女有关“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欧阳修诉衷情眉意)“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自春来,惨绿愁红,苏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那些娇艳婀娜的美姬们有时“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柳永昼夜乐),有时“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晏几道浣溪纱),她们具有音乐天赋和艺术才能,而且聪明美丽,致使众多的文人骚客莫不陷于这富贵温柔之乡。同时也留下了至今为人称道的名篇佳作。刘长卿的扬州雨中张十宅观妓夜色带春烟,灯花拂更燃。残妆添石黛,艳舞落金钿。掩笑频欹扇,迎歌乍动弦。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生动的写出了娼妓的美丽与无奈。夜幕来临,也是她们迎客的时候,前一夜的“残妆”还没有抹去却又要添新的妆容,“掩笑频欹扇”轻轻的掩饰住娇羞的笑容,迎合着客人的喜好,但在那团扇背后,真正掩住的又是什么呢?那载歌载舞之中又有多少人会怜惜呢?谈到扬州诗中女性描写的诗歌,我们必须提及一位诗人,有着“小李杜”之称的晚唐诗人杜牧。他的众多与扬州秦楼楚馆有关的诗歌中又不能不提到三首遣怀和赠别二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便来自他的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诗并不是在扬州所作,而是在回忆扬州幕中放荡不羁的生活,浑如一梦。【1】胡可先选注 杜牧诗选2005年8月第1版 中华书局1】杜牧曾“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2】辛文房 唐才子传 2】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未祥。诗中说“十年”,杜牧是大和七年始入扬州幕,十年后是会昌二年,这时杜牧被人排挤,与诗中“落魄”相对吻合。杜牧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他年轻时很有抱负,二十余岁就作出阿房宫赋和感怀诗,可见其才华横溢。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至扬州,当时的扬州已经是很繁华的大都市,杜牧就职于此也常游冶其中,此时,正值而立之年,又是一位文人的他自然少不了与歌妓接触,留下了一系列的著名扬州诗。杜牧的家世与经历对其思想影响很大。对于政治、军事、地理、历史褚方面都很熟悉。“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毫迈,语率惊人。”【3】 同上3】一个人的生命情态与其家世及周边人物都是息息相关的,杜牧的世族家庭,他的家庭教育、骨肉情意、一生中的交往,造就了他风流倜傥的性格,并由此形成豪迈奇绝的文风,这也是他在诗坛独步千古的原因。“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流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花,目多名姬绝色,牧恣心游赏”【4】 同上4】也可见杜牧在扬州的风流之名。遣怀是杜牧诗歌中一首非常脍炙人口的诗歌,也可以算是一首情诗,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此诗格调轻薄,但其实不然。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着眼在薄幸二字。以扬郡名都,十年久客,纤腰丽质,所见者多矣,而无一真赏者。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而反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诗人忠厚之旨。”这首诗歌我们要从作者所处的环境说起,“落魄江南”便一下可以点出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是一种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状况。随后一句便是描写了女子的美好,“楚腰”、“掌中轻”让我们看到了女子那纤细苗条、不盈一握的身材,那歌妓的美好便立刻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十年一觉扬州梦”写得是如此的大气,作者在扬州的那些岁月,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如梦似幻的日子,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作者在扬州留恋的温柔,却成了“薄幸”但杜牧真是认为自己只换来了“薄幸”之称吗?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称:“次句即落魄之说,诗意言人视己轻也,非谓扬州之妓。三四句转入扬州一梦,徒赢得青楼女妓以薄幸相称,亦以写己落拓无聊之行为也。总之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慠兀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其实仔细看来“薄幸”与之前的“赢得”是有矛盾的,既然是薄情的“坏”名声,那有怎有“赢得”之说呢?其实和遣怀作于同时的还有上面提到的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堪称是绝妙之笔,“豆蔻”在古时指十三或十四岁的少女,这里不止指节气,又似有暗指那美好的女子。第二首中的“垂泪到天明”将情意刻画的入木三分,如果这样的情意还是“薄幸”,那还有什么是“多情”?所以“薄幸”要根据诗句的具体情境来解释,遣怀中,“薄幸”就是有情,作者感悟十年的宦海沉浮,光阴虚度,相比之下,还是“青楼有情”作者在诗中的感情可见一斑。此外: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俆凝忆扬州)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刘禹锡梦扬州乐妓和诗)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秦观梦扬州)云低翠帐,烟销素被,签动重幔。甚客怀、先自无消遣。更篱落、秋虫叹。叹樊川、风流减。(张先塞垣春)等等的唐宋诗词,描写女性歌妓的都举不胜举,这些诗词的产生,可以看出诗词人们对于温柔富贵之乡的回味与多情,看出文人对于扬州女性的情结之深。四“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修改(一)怀古咏时扬州城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唐代以前,隋代时,大运河的开通,使扬州成为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更为闻名,但是,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加上大运河这个巨大的工程耗尽了隋的元气,使得隋朝这个短命的王朝覆灭。而隋炀帝更是于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终被进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于扬州。自此,后代的文人墨客们每每来到扬州总会感叹隋代的覆亡。杜牧的扬州三首可作为一代表。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杜牧的这组诗通过对扬州繁华的描写和隋炀帝在江都史事的叙说,抨击了这位昏君荒淫无道的罪行,也抒发了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杜牧对扬州秀丽的景色、富庶的城市、美好的生活深加赞赏,故而对其时的冶游之事甚为迷恋;扬州的繁盛又是隋炀帝欲建都其地造成是我,所以第三首的末二句点名炀帝的灭亡。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进入动乱阶段。文人在仕途上更困难,平安闲放成为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薄的代表。使得皮有更多的空闲思史,写出了与扬州有关的咏史诗。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这里的“万艘龙舸”便是代指了隋炀帝。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炀帝时也比不得了。再看王泠然的汴堤柳: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当时彩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与上面所说的两首讽刺隋炀帝的咏史诗相似,以河堤的柳树那婀娜的风姿映衬出当时炀帝的温柔荒淫生活。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李益扬州怀古)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而韦庄的这首过扬州更是将以前与现在的扬州作比较,更为深刻的描述出今昔的扬州经过战争的纷乱与破坏早已从那个“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变为了“二十四桥空寂寂”的城市了。说到扬州称的对比诗词,宋代的刘过在其的感怀诗六州歌头中写道: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但琼花无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野灶炊烟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词的上半阙着力写“珠帘十里”的扬州在金人侵犯后的一片萧条景象。下阙抒写了国事沧桑和个人的身世之感,对只知道“万户封侯”和谋取“富贵”的文官武将们进行了鞭挞,也自嘲了“书生无用”,整首词的情绪是沉重的。在对比扬州的众多诗词中可以说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最为出色。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作于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当时二十二岁的词人姜夔经过扬州。这时,离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后十五年。他“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这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写词,上阙用昔日的“名城”来对比今天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对比今天的“尽荠麦青青”。下阙以“青楼梦好”、“豆蔻词工”、“杜郎俊赏”等风月繁华的词语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神情难赋。以昔日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衬托“波心荡、冷月无声”。在上阙结尾三句是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的清角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清角吹寒”四个字,“寒”已经不只是写天气给人的感觉了而是以“吹寒”将角声和寒气联系起来,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播到这座空城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海淀第十九中学教师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西安经开第七小学招聘数学教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福建武夷山市供销总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贵州黔西南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2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深圳市优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编外聘用人员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滁州明光市公开引进高中教育紧缺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西南宁隆安县南圩镇杨湾卫生院医学影像专业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安全培训教学图课件
- 安全培训救护小结课件
- 202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八套)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课件:年金保险
- 物业工作拍照技巧培训课件
- 大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的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
- 数字化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课程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件
- 盆腔炎性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女性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标准
- 创伤急救(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