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生产.doc_第1页
多晶硅生产.doc_第2页
多晶硅生产.doc_第3页
多晶硅生产.doc_第4页
多晶硅生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上主要的几种多晶硅生产工艺1,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三氯氢硅氢还原法 改良西门子法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2,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以前只有日本小松掌握此技术,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没有继续扩大生产。但美国Asimi和SGS公司仍采用硅烷气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3,流化床法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继而生成硅烷气。 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因为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电耗低与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唯一的缺点是安全性差,危险性大。其次是产品纯度不高,但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 此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究的工艺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MEMC公司采用此法生产粒状多晶硅。此法比较适合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4,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除了上述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流化床反应炉法三种方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以外,还涌现出几种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1)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冶金法制得的多晶硅已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SHARP公司)应用,现已形成800吨/年的生产能力,全量供给SHARP公司。主要工艺是:选择纯度较好的工业硅(即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后,进行粗粉碎与清洗,在等离子体融解炉中去除硼杂质,再进行第二次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第二次区熔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经粗粉碎与清洗后,在电子束融解炉中去除磷和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2)气液沉积法生产粒状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以日本Tokuyama公司为代表,目前10吨试验线在运行,200吨半商业化规模生产线在2005-2006年间投入试运行。 主要工艺是:将反应器中的石墨管的温度升高到1500,流体三氯氢硅和氢气从石墨管的上部注入,在石墨管内壁1500高温处反应生成液体状硅,然后滴入底部,温度回升变成固体粒状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3)重掺硅废料提纯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美国Crystal Systems资料报导1,美国通过对重掺单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废料提纯后,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的多晶硅,最终成本价可望控制在20美元/Kg以下。这里对几家国内多晶硅厂和国外多晶硅厂的设备技术做些比较.(2007年)新光核心技术是俄罗斯技术,也就是改良西门子技术同时还有德国设备已经取得较大程度的磨合.今年估计产能300吨.估计实际产能会小于此数.明年预估800-1000吨洛阳中硅核心技术也是俄罗斯技术,今年也是300吨,明年预估1000吨.峨眉半导体核心技术也是俄罗斯技术今年200吨.LDK 首先从德国sunways 买来了两套现成的 simens设备, 包括所有的附件. sunways 帮助安装,和调试生产. 这两套设备年产量1000吨. 按照合同, 今年第四季度两套设备会送到江西. (我估计现在该到了, LDK 的人能证实一下吗?). 明年6月份投产. 作为回报, LDK 在10 年内卖1GW 的wafer 给sunways.这是个很好的交易, 等于 sunways 帮LDK 培育生产硅料的人才.另外, LDK 还从 美国GT solar 买新的生产硅料的设备, 建成后, 2008 年有6000吨的规模, 2009 年有15000吨的规模. 整个施工有美国Fluor 设计. Fluor的实力 强大无比, 只要它还在, 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LDK了解的比较深就多写些.扬州顺大引进国外技术,计划明年量产6000吨青海亚洲硅业(施正荣投资)引进国外技术,计划明年量产1000吨同时STP和亚洲硅业签了长单协议明年下半年开始供货其他的就不说了都没什么可能性.现在说国外的HEMLOCK.主要工艺是西门子法.2008年实现以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硅烷为原料,流化床反应器的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明年增加3000吨产能达到12000吨.TOKUYAMA二氯二氢硅+工业硅西门子工艺明年产能6000吨.WACKER二氯二氢硅+工业硅西门子工艺明年产能9000吨.MEMC流化床工艺明年产能8000吨REC西门子工艺明年产能7000吨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 1)研发的新工艺技术几乎全是以满足太阳能光伏硅电池行业所需要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2)研发的新工艺技术主要集中体现在多晶硅生成反应器装置上,多晶硅生成反应器是复杂的多晶硅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提高产能、降低能耗的关键装置。 3)研发的流化床(FBR)反应器粒状多晶硅生成的工艺技术,将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首选的工艺技术。其次是研发的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也是降低多晶硅生产电耗,实现连续性大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技术。 4)流化床(FBR)反应器和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生成粒状多晶硅的硅原料可以用硅烷、二氯二氢硅或是三氯氢硅。 5)在2005年前多晶硅扩产中100%都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在2005年后多晶硅扩产中除Elkem外,基本上仍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多晶硅主要的新增需求来自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上已经形成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技术的热潮,并趋向于把生产低纯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和生产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工艺区分开来,以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普及太阳能的利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决策方向。2,国内多晶硅技术发趋势 目前国内的几家多晶硅生产单位的扩产,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还没见到新的工艺技术有所突破的报导。多晶硅生产工艺;冶金级硅(工业硅)是制造多晶硅的原料,它由石英砂(二氧化硅)在电弧炉中用碳还原而成。尽管二氧化硅矿石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但仅有其中的少数可以用于冶金级硅的制备。一般来说,要求矿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应该在9798%以上,并对各种杂质特别是砷、磷和硫等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冶金硅形成过程的化学反应式为:SiO2 + 2C Si + 2CO。( d- q2 I n/ z0 B; ?& 在用于制造多晶硅的冶金硅中,要求含有99%以上的Si,还含有铁、铝、钙、磷、硼等,它们的含量在百万分之几十到百万分之一千(摩尔分数)不等。而EG硅中的杂质含量应该降到10-9(摩尔分数)的水平,SOG硅中的杂质含量应该降到10-6(摩尔分数)的水平。要把冶金硅变成SOG硅或EG硅,显然不可能在保持固态的状态下提纯,而必须把冶金硅变成含硅的气体,先通过分馏与吸附等方法对气体提纯,然后再把高纯的硅源气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转化为多晶硅。目前世界上生产制造多晶硅的工艺技术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SiH4)法、流化床法以及专门生产SOG硅的新工艺。1、改良西门子法& U0 F; A. i3 K 4 E: q 1955年,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SiHCl3)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门子法。 ?3 M|% M( ?2 x6 D在西门子法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4氢化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于是形成了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SiHCl3氢还原法。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流程是利用氯气和氢气合成HCl(或外购HCl),HCl和冶金硅粉在一定温度下合成SiHCl3,分离精馏提纯后的SiHCl3进入氢还原炉被氢气还原,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改良西门子法包括五个主要环节:SiHCl3合成、SiHCl3精馏提纯、SiHCl3的氢还原、尾气的回收和SiCl4的氢化分离。该方法通过采用大型还原炉,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通过采用SiCl4氢化和尾气干法回收工艺,明显降低了原辅材料的消耗。改良西门子法制备的多晶硅纯度高,安全性好,沉积速率为810m/min,一次通过的转换效率为5%20%,相比硅烷法、流化床法,其沉积速率与转换效率是最高的。沉积温度为1100,仅次于SiCl4(1200),所以电耗也较高,为120 kWh/kg(还原电耗)。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属于高能耗的产业,其中电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SiHCl3还原时一般不生产硅粉,有利于连续操作。该法制备的多晶硅还具有价格比较低、可同时满足直拉和区熔要求的优点。因此是目前生产多晶硅最为成熟、投资风险最小、最容易扩建的工艺,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大多采用此法生产SOG硅与EG硅,所生产的多晶硅占当今世界总产量的7080%。2、硅烷法1 D1 b- p* m+ K; t% u( f 1956年,英国标准电讯实验所成功研发出了硅烷(SiH4)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硅烷法。1959年,日本的石冢研究所也同样成功地开发出了该方法。后来,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采用歧化法制备SiH4,并综合上述工艺且加以改进,便诞生了生产多晶硅的新硅烷法。8 Uw t# d+ ) D( U6 w+ r* b1 U硅烷法以氟硅酸、钠、铝、氢气为主要原辅材料,通过SiCl4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SiH4,然后将SiH4气提纯后通过SiH4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硅烷法与改良西门子法接近,只是中间产品不同:改良西门子法的中间产品是SiHCl3;而硅烷法的中间产品是SiH4。硅烷法的具体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硅烷法存在成本高、硅烷易爆炸、安全性低的缺点;另外整个过程的总转换效率为0.3,转换效率低;整个过程要反复加热和冷却,耗能高;SiH4分解时容易在气相成核,所以在反应室内生成硅的粉尘,损失达10%20%,使硅烷法沉积速率(38m/min)仅为西门子法的1/10。7 E3 i6 Z+ Q Z B日本小松公司曾采用过此技术,但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来就没有继续推广。目前,美国Asimi和SGS公司(现均属于挪威REC公司)采用该工艺生产纯度较高的多晶硅。3、流化床法 流化床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发的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该方法是以SiCl4(或SiF4)、H2、HCl和冶金硅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流化床(沸腾床)内生成SiHCl3,将SiHCl3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SiH2Cl2,继而生成SiH4气。制得的SiH4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由于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故该方法生产效率高、电耗较低、成本低。该方法的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危险性较大;生长速率较低(46m/min);一次转换效率低,只有2%10%;还原温度高(1200),能耗高(达250 kWh/kg),产量低。目前采用该方法生产颗粒状多晶硅的公司主要有:挪威REC公司、德国Wacker公司、美国Hemlock和MEMC公司等。挪威REC公司是一家业务贯穿整个太阳能行业产业链的公司。该公司利用硅烷气为原料,采用流化床反应炉闭环工艺分解出粒状多晶硅,且基本上不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这一特有专利技术使得REC公司在全球太阳能行业中处于独一无二的低位。REC公司还积极开发新型流化床反应器技术(FBR),该技术使多晶硅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沉积,而不是在传统的热解沉积炉或西门子反应器中沉积,因而可极大地降低建厂投资和生产能耗。2006年计划新建利用该技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工厂,预计2008年达产,产能6500t。此外,REC正积极开发流化床多晶硅沉积技术(Fluidized Bed Polysilicon Deposition,预计2008年用于试产)和改良的西门子反应器技术(Modified Siemens-reactor technology)。德国Wacker公司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粒状多晶硅流化床反应器技术生产工艺。该工艺基于流化床技术(以SiHCl3为给料),已在两台实验反应堆中进行了工业化规模的生产试验。美国Hemlock公司将开设实验性颗粒硅生产线来降低硅的成本。MEMC公司一直采用MEMC工艺(流化床法)生产粒状多晶硅,而且是世界上生产单晶硅的大型企业。该公司计划在2010年底其产能达到7000t左右。多晶硅生产工艺(2009-04-28 14:44:51)1、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三氯氢硅氢还原法 改良西门子法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 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绝大部分采用此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2、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以前只有日本小松掌握此技术,由于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后,没有继续扩大生产。但美国Asimi和SGS公司仍采用硅烷气热分解生产纯度较高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 3、流化床法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继而生成硅烷气。 制得的硅烷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因为在流化床反应炉内参与反应的硅表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电耗低与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唯一的缺点是安全性差,危险性大。其次是产品纯度不高,但基本能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使用。 此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究的工艺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MEMC公司采用此法生产粒状多晶硅。此法比较适合生产价廉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4、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除了上述改良西门子法、硅烷热分解法、流化床反应炉法三种方法生产电子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以外,还涌现出几种专门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工艺技术。 (1)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日本川崎制铁公司采用冶金法制得的多晶硅已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SHARP公司)应用,现已形成800吨/年的生产能力,全量供给SHARP公司。 主要工艺是:选择纯度较好的工业硅(即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后,进行粗粉碎与清洗,在等离子体融解炉中去除硼杂质,再进行第二次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第二次区熔硅锭中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和外表部分,经粗粉碎与清洗后,在电子束融解炉中去除磷和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2)气液沉积法生产粒状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资料报导1以日本Tokuyama公司为代表,目前10吨试验线在运行,200吨半商业化规模生产线在2005-2006年间投入试运行。 主要工艺是:将反应器中的石墨管的温度升高到 1500,流体三氯氢硅和氢气从石墨管的上部注入,在石墨管内壁1500高温处反应生成液体状硅,然后滴入底部,温度回升变成固体粒状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3)重掺硅废料提纯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据美国CrystalSystems资料报导1,美国通过对重掺单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硅废料提纯后,可以用作太阳能电池生产用的多晶硅,最终成本价可望控制在20美元/Kg以下。 这里对几家国内多晶硅厂和国外多晶硅厂的设备技术做些比较. 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 (1)研发的新工艺技术几乎全是以满足太阳能光伏硅电池行业所需要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2)研发的新工艺技术主要集中体现在多晶硅生成反应器装置上,多晶硅生成反应器是复杂的多晶硅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提高产能、降低能耗的关键装置。 (3)研发的流化床(FBR)反应器粒状多晶硅生成的工艺技术,将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首选的工艺技术。其次是研发的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也是降低多晶硅生产电耗,实现连续性大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工艺技术。 (4)流化床(FBR)反应器和石墨管状炉(Tube-Recator)反应器,生成粒状多晶硅的硅原料可以用硅烷、二氯二氢硅或是三氯氢硅。 (5)在2005年前多晶硅扩产中100%都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在2005年后多晶硅扩产中除Elkem外,基本上仍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多晶硅主要的新增需求来自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国际上已经形成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新工艺技术的热潮,并趋向于把生产低纯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和生产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工艺区分开来,以降低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普及太阳能的利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决策方向。 5、国内多晶硅技术发趋势 目前国内的几家多晶硅生产单位的扩产,都是采用改良西门子工艺技术。还没见到新的工艺技术有所突破的报导。光伏产业是带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火车头(2009年) 据各国政府及专家较为公认统计数字,目前全球石油已知储量大约可开采约40年,天然气可开采约50年,原煤可开采约200年;而我国可采储量的原煤为115年,原油仅20年,天然气仅49年。地球上超过50亿年积累的能源,在几十上百年间即将被人类耗尽,能源危机正逐渐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延续必须回答的问题。一、太阳能是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通过对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几种常见新能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太阳能发电所具备的独特优势:1、从新建电站所消耗能量与电站运行周期内的发电量之比,即能量的投入产出比看,目前光伏发电可达到1015倍,在光照良好的地区高的可达到15-20倍。其中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本质上都是太阳能的某种转换形式和转化环节,其本质上还是来源于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2、从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来看,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尤其是上游晶体硅产业和光伏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建筑房顶、外墙等平台的复合开发利用,每千瓦光伏电能的建设成本在2010年前后可能达到7000元1万元,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已具有同样的经济优势;3、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1.16%,而光电为96.64%;4、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为275克,油发电为204克,天然气发电为181克,风力发电为20克,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料、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不会污染环境;5、从能量转换路线来看,太阳能发电的能量转换路线,是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对太阳能的转换环节最少、利用最直接的方式。一般来说,在整个生态环境的能量流动中,随着转换环节的增加,转换链条的拉长,能量的损失将呈几何级增加,并同时大大增加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和不稳定性。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1520%之间,实验室水平最高目前已达35%;6、从资源条件尤其是土地占用来看,生物能、风能是较为苛刻的,而太阳能则很灵活和广泛。如果说太阳能发电要占用土地面积为1的话,风力则是太阳能的810倍,生物能则达到100倍。而水电,一个大型水坝的建成往往需要淹没数十到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相比而言,太阳能发电不需要占用更多额外的土地,屋顶、墙面都可成为其应用的场所,还可利用我国广阔的沙漠,通过在沙漠上建造太阳能发电基地,直接降低沙漠地带直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有效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量,进而使植物的存活和生长相当程度上成为可能,稳固并减少了沙丘,又向自然索取了我们需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中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二、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8400兆焦,平均为5860兆焦(相当于199kg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其中西藏西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每年最高达2333 千瓦时/平方米(日辐射量6.4千瓦时/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非洲撒哈拉沙漠。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且呈逐年扩大趋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假设将这些沙漠化土地的1%,用来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目前比较保守的100KWH/m2技术水平计算,装机容量即可达到10亿千瓦,而2008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8亿千瓦。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快速发展和巨大前景,其上游的多晶硅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应用技术已日趋成熟,尤其是从国内及全球现有生产工艺看,已可实现整个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链和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从而接近零排放水平。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占全球产量的36.7%。但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截止2008年底累计装机不足全球的2%,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鉴于光伏产业在我国资源上的独特、巨大优势,长久、安全、方便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国家应进一步配套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处于发展初期的光电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参加全球经济竞争。据调查,欧盟将在2010年安装3GW(百万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在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全世界可能会达到1000GW。建筑并网光伏系统和大规模光伏荒漠电站这两种形式,将逐渐成为中国光伏市场主流。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继续在解决中国偏远地区老百姓用电和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耗竭以及太阳能技术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太阳能最终将以其高转换效率、简单、可靠、经济和环保等特性,成为未来能源之星。三、光伏产业是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最大动力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观念,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光伏产业自2002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高达191.3%,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突破2000MW,继2007年后继续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多晶硅产量已突破了4000吨。中国在2007年是7.13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即全国人均0.5千瓦的发电能力。2008年装机容量提升到8亿千瓦。经测算,此发电能力的10%如果用光伏发电来取代,就将形成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仅是狭义的发电消耗,据此测算,去年我国人均耗电是2500度左右,美国的人均消耗是13000度,将近我们的5倍半;从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