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_第1页
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_第2页
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_第3页
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_第4页
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对外交通规划规范2014.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 解读解读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国平 教授级高工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 Cod for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沪规院发字 2013 第102号 关于上报国家标准关于上报国家标准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 报批稿 的请示 报批稿 的请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 二 一 二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 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 2002 85号 的要求 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和5家参编单位经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 于2010年完成了国家标准 城市对 外交通规划规范 送审稿 以下简称 规范 并于2010年8月19日召开了 规范 审查会 会议原则同意 规范 通过审查 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 编制 组根据审查会议纪要和主审专家等的意见 结合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对 规 范 全面进行了修改完善 形成 规范 的报批稿 现上报 请审批 二 一三年九月十一日 抄报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抄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校对 沈国平 打印 曹 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 Code for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GB50925 2013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实日期 2014年6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北京 前前 言言 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 二 一 二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制定 修订计划 的通知 建标 2002 85号 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经广 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对外交 通枢纽 5 铁路 6 公路 7 港口 8 机场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由上海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 建议请寄送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 上海市铜仁路331号 邮编 200040 本规范主编单位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黄吉铭 沈国平 金忠民 高 岳 张式煜 纪立虎 刘建成 陶芳勤 郭大忠 胡永辉 陈文辽 钱少华 谢靖怡 汪铁骏 张 弘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王静霞 孔令斌 蒋作舟 龚正明 文国玮 潘海啸 何志工 钱林波 张晓春 蒋宗健 蒋锡佐 目目 录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对外交通枢纽 4 4 1 对外交通枢纽规划 4 4 2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 4 4 3 对外交通货运枢纽 4 5 铁路 5 5 1 铁路规划 5 5 2 铁路线路 5 5 3 铁路站场 5 5 4 铁路用地 6 6 公路 7 6 1 公路规划 7 6 2 公路设施 7 7 港口 9 7 1 港口规划 9 7 2 港区规划 9 8 机场 11 8 1 机场规划 11 8 2 机场交通 11 8 3 机场环境和用地 12 本规范用词说明 13 引用标准名录 14 附 条文说明 15 1 1 总则总则 1 0 1为了科学 合理地编制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提升城市功能 优化空间 布局 建设高效 便捷 安全 经济的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制定本规范 1 0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对外交通规划 1 0 3编制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贯彻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倡导绿色交通 促进 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应与周边区域发展 城市功能 空间布局相协调 符合城市长远发展要求 3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应与城市交通合理衔接 增强对外交通枢纽的整 体功能 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效能 4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应综合设置 满足城乡统筹发展要求 并应适当 预留发展空间 1 0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2 术语术语 2 0 1 对外交通枢纽intercity transport hub 铁路 公路 水运和航空多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或同种对外交通运输 方式多干线之间相互衔接 并与城市交通相互转换的重要节点 2 0 2 城市航站楼city air terminal 位于城市规划区 具有航空售票 办理登机 托运行李 联检 输送 旅客等功能的交通设施 香港联合广场 国际金融中心综合体内有机场办事大厅 暨有城市航站楼功能 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 0 1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和系统布局规划应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 合理制定 3 0 2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功能 规模 布局和近期建设规划应根据对外 交通客货运输规模 运输组织和城市布局要求 统筹使用土地 岸线 航 道 空域等资源 合理确定 3 0 3 城市对外交通集疏运通道应根据集疏运方向 运输方式和客货分流 的要求 合理布局 3 0 4 铁路客运站 公路客运站 客运港和机场航站楼等客运设施应与公 路 城市道路 公共交通合理衔接 并应设置城市公共交通和社会停车等 设施 3 0 5 对外交通货运系统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连接 根据城市功能布局 货运规模和运输方式设置货运站场或货运枢纽 3 0 6 对外交通走廊布局应根据铁路 公路等功能和技术要求 与城市空 间布局相协调 对外交通走廊内相同走向的多条线路宜并行设置 3 0 7对外交通线路之间交叉以及与城市道路交叉的形式应根据相交线路 的等级 技术要求和交通量合理确定 高速 铁路 城际 铁路 普通 铁路 市郊 铁路 高速公 路 一级公 路 二级公 路 三级四 级公路 城市快速 路 主干路 次干路 高速 铁路 城际 铁路 普通 铁路 市郊 铁路 高速 公路 主要 公路 次要 公路 一般 公路 城市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表3 0 7铁路 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交形式 注 打 应设置立体交叉形式 打 设置形式应根据设计标准 交通流量等合理设置 4 4 对外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枢纽 4 1 对外交通枢纽规划对外交通枢纽规划 4 1 1 对外交通枢纽应按交通功能分为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和对外交通货运 枢纽 并分开设置 4 1 2 对外交通枢纽应与城市交通枢纽结合 加强交通转换功能 配套设 置集散设施 4 2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对外交通客运枢纽 4 2 1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应按对外交通区位 服务功能和客运规模分为三 级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分级应符合表4 2 1的规定 4 2 2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应与城市道路系统 公路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合 理衔接 有条件的客运枢纽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衔接 4 2 3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应根据周边用地条件紧凑布局 可结合公共服务 等设施综合使用 2014 1 16 虹桥机场单日旅客量突破11万人次 分级 客运规模 一级 80 000 二级 30 000 80 000 三级 30 000 表4 2 1 对外交通客运枢纽分级 4 3 对外交通货运枢纽对外交通货运枢纽 4 3 1 对外交通货运枢纽应根据区位 功能和货运规模合理确定 4 3 2 对外货运枢纽应优先考虑与铁路站场 港区 机场等衔接 实现多 式联运 并规划集疏运通道 与城市道路系统和公路系统合理衔接 4 3 3 对外交通货运枢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应根据产业布局 货源分布 流量流向 运输组织等因素合理确定 5 5 铁路铁路 5 1 铁路规划铁路规划 5 1 1 铁路规划应根据国家铁路网规划 城市布局 人口规模 客货运输 需求 站场设施的功能 等级 合理确定铁路线路 站场布局和用地规模 铁路规划应满足城镇发展 产业布局和城市交通功能的要求 5 1 2 铁路按运输功能分为普速铁路 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 按在铁路网 中的技术等级分为铁路干线 铁路支线和铁路专用线等 5 2 铁路线路铁路线路 5 2 1 铁路线路规划应符合城市布局要求 合理选用线路技术标准 满足 技术 经济 安全和环境的要求 5 2 2 港区 工业区 工矿企业等可根据运输需要设置铁路专用线 5 2 3 铁路线路敷设方式应根据线路功能 技术等级 城市布局等要求合 理确定 必要时可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 5 2 4 铁路进入建成区 应结合沿线建设现状 规划用地布局 环境要求 合理确定铁路线路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 度 km h 160 140 120 100 80 曲线半径 m 2 500 5 000 2 000 4 000 1 600 3 000 1 200 2 500 800 2 000 最 小 曲 线 半径 m 一般地段 2 000 1 600 1 200 800 600 困难地段 1 600 1200 800 600 500 表5 2 1 1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取值 铁路等级 地形地别 平原 丘陵 山区 平原 丘陵 山区 牵引 种类 电力 6 0 12 0 15 0 6 0 15 0 20 0 内燃 6 0 9 0 12 0 6 0 9 0 15 0 表5 2 1 2 线路限制坡度最大值 项目 标准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 速度 km h 200 客货共线 200 250 客运专线 350 高速铁路 常用曲线半径 m 4 500 7 000 4 500 8 000 8 000 10 000 最小曲线半径 m 3 500 3 500 7 000 线路最大坡度 符合 铁路线路设计 规范 GB50090的有 关规定 20 20 困难条件下 30 表5 2 1 3 铁路曲线半径和坡度 5 3 铁路站场铁路站场 5 3 1 铁路客运站应根据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分为特大型 大型和中小型 客运站 1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根据城市布局宜设置多个铁路客运站 并应明 确分工 等级与衔接要求 2 中小城市铁路客运站应根据城市布局和铁路线网合理设置 3 高速铁路客站应在中心城区内合理设置 4 城际铁路客运站应根据铁路客运量 城市布局和交通条件合理设 置 分级 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 人 特大型 10 000 大型 3 000 10 000 中小型 600 3 000 表5 3 1铁路客运站规模 人 5 3 2 铁路货运站场宜设置在中心城区外围 应具有便捷的集疏运通道 可结合公路 港口等货运枢纽合理设置 5 3 3 集装箱中心站应设置在中心城区外 应具有便捷的集疏运通道 与 铁路干线顺畅联接 与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5 3 4 编组站 动车段 所 等铁路设施应设置在中心城区外 符合城市 布局要求 编组站宜与货运站结合设置 宜位于铁路干线汇合处 与铁路 干线顺畅联接 分级 货运量 大型 100 中型 30 100 小型 30 表5 3 2铁路货运站场规模 万t 年 5 4 铁路用地铁路用地 5 4 1 城镇建成区外高速铁路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 线向外不小于50m 普速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 中心线向外不小于20m 其它线路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 中心线向外不小于15m 技术要点说明 实施与检查说明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国务院2004第430号令 第十条规 定 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 安全保护区的范围 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 路堑坡顶或者铁路 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 城市市区 不少于8米 二 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 不少于10米 三 村镇居民居住区 不少于12米 四 其他地区 不少于15米 为了确保铁路的规划建设用地和沿线的环境等要求 应控制铁 路线路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 铁路线路两侧隔离带宽度综 合考虑了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 线路等级 区位和对周边 的环境影响而确定的 设计单位在编制城市总体规 划时 涉及铁路线路规划的 应规划铁路线路两侧隔离带 并按照要求控制其宽度 总 体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总体 规划时 应将铁路线路及两 侧隔离带作为规划审查通过 的条件之一 5 4 2 铁路设施规划用地应符合表5 4 2规定 项目 类型 用地规模 hm2 用地长度要求 m 客运站 特大型 50 1 500 2 500 大型 30 50 1 500 2 500 中小型 8 30 1 200 1 800 货运站场 大型 25 50 500 1 000 中小型 6 25 300 500 集装箱中心站 50 100 1 500 2 000 编组站 大型 150 350 5 000 7 000 中小型 50 150 2 000 4 000 动车段 50 150 2 500 5 000 动车所 10 50 1 800 2 500 表5 4 2 铁路设施规划用地 注 铁路设施的用地规模和用地长度要求应根据功能布局 设施规模和建设用地 条件合理确定 6 6 公路公路 6 1 公路规划公路规划 6 1 1 公路规划应根据国家和省域公路网规划 城市布局 公路客货运输 要求 公路网功能等级 合理确定站场布局和用地规模 6 1 2 公路按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技术要求可分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1 3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主要对外联系方向上应有2条二级以上等级的公路 6 1 4 高速公路应与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衔接 一级 二级公路应与城市 主干路或次干路衔接 行政等级 功能等级 技术等级 公路红线 m 设计速度 km h 国道 市 省 道 干线 高速干线 高速公路 60 100 80 120 主干线 一级公路 50 60 80 100 二级公路 45 55 60 80 次干线 二级公路 40 50 60 80 区 县 道 集散 二级公路 40 45 60 三级公路 32 40 40 镇 乡 道 联络 三级公路 18 30 30 四级公路 15 20 20 上海市公路规划技术导则2008 公路分类一览表 6 1 5 公路红线宽度和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根据公路等级 城市规 划要求合理确定 城镇建成区外公路红线宽度和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 应符合表6 1 5规定 6 1 6 公路进入城镇时应满足城市环境 交通安全等要求 结合用地和道 路横断面布置合理确定红线宽度和两侧隔离带控制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 路 公路红线宽度 40 60 30 50 20 40 10 24 8 10 公路两侧隔离带 控制宽度 20 50 10 30 10 20 5 10 2 5 表6 1 5 城镇建成区外公路红线宽度和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 m 注 城镇建成区外公路红线宽度和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根据公路等级规模 车道数量 建设用地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合理确定 6 2 公路设施公路设施 6 2 1 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 应根据城市规模 布局 公路 网规划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设置在建成区边缘 特大城市 可在建成区内设置高速公路出 入口 其平均间距宜为5km 10km 最小间距不宜小于4km 6 2 2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分为服务区和停车区 应结合高速公路网 用地 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设置 服务区平均间距应控制在50km 服务区之间宜 设置停车区 6 2 3 对外社会停车场应根据城市布局 停车 换乘要求和客货运集散功 能 设置在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附近 6 2 4 公路客运站应根据城乡客运需求 城市布局和对外交通方向合理设 置 宜结合铁路 港口 机场布局 并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相衔接 6 2 3 为了确保客货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合理设置对外社会停车场 对外社会停 车场总停车泊位数一般为市内停车泊位总数的5 10 公路客运站的规划用地规模应根据客运功能和客运量确定 分为五级 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JT T200 2004的 有关规定 设施名称 一级车站 二级车站 三 四 五级车站 占地面积 360 400 500 表1 车站占地面积指标 单位 m2 百人次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JT T200 2004 1 车站级别划分 车站级别划分 根据车站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 地理位置和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以下简称日发量 等因素 车站根据车站设施和设备配置情况 地理位置和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以下简称日发量 等因素 车站 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一级车站一级车站 a 日发量在 日发量在10000人次以上的车站 人次以上的车站 b 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及所辖市 自治州 盟 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如无 省 自治区 直辖市及所辖市 自治州 盟 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如无10000人次以上的人次以上的 车站 可选取日发量在车站 可选取日发量在5000人次以上有代表性的一个车站 人次以上有代表性的一个车站 c 位于国家级旅游区或一类边境口岸 日发量在 位于国家级旅游区或一类边境口岸 日发量在3000人次以上的车站 人次以上的车站 二级车站二级车站 a 日发量在 日发量在5000人次以上 不足人次以上 不足10000人次的车站 人次的车站 b 县以上或相当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如无 县以上或相当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如无5000人次以上的车站 可选取日发量在人次以上的车站 可选取日发量在3000人次以上有代表人次以上有代表 性的一个车站 性的一个车站 c 位于省级旅游区或二类边境口岸 日发量在 位于省级旅游区或二类边境口岸 日发量在2000人次以上的车站 人次以上的车站 三级车站三级车站 日发量在日发量在2000人次以上 不足人次以上 不足5000人次的车站 人次的车站 四级车站四级车站 日发量在日发量在300人次以上 不足人次以上 不足2000人次的车站 人次的车站 五级车站五级车站 日发量在日发量在300人次以下的车站 人次以下的车站 2 设施规模 设施规模 车站占地面积按每车站占地面积按每100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 且不低于表人次日发量指标进行核定 且不低于表1所列指标的计算值 规模较小的四级车站和所列指标的计算值 规模较小的四级车站和 五级车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五级车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2000m2 6 2 5 公路货运站应根据城市布局和货运规模 结合铁路货站 港区 工 业区 仓储区和物流园区合理设置 公路货运站的用地规模应根据货物运输的种类 货运量和运输方式确 定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汽车货运站 场 级别划分与建设要求 JT T402 1999的有关规定 6 2 5 公路货运站应根据城市布局和货运规模 结合铁路货站 港区 工 业区 仓储区和物流园区合理设置 公路货运站的用地规模应根据货物运输的种类 货运量和运输方式确 定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汽车货运站 场 级别划分与建设要求 JT T402 1999的有关规定 7 7 港口港口 7 1 港口规划港口规划 7 1 1 港口规划应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 规划 城市发展 经济 港口运输和岸线资源等要求 合理确定港口的功 能 布局和用地规模 7 1 2 港口布局应与城市所在区域用地 产业发展 岸线和航道规划相协 调 根据自然地理 经济 技术和集疏运条件 统筹规划 分期实施 7 1 3 港口选址应符合城市环境要求 与水厂 水库取水口和水源保护区 保持安全距离 危险品码头选址应符合城市安全要求 大型港口的集疏运 通道应区域共享 7 1 4 岸线规划应统筹城市水域 陆域和环境条件 用地布局 合理确定 航运 工业 仓储 市政 生活和生态等岸线 7 1 5 海上航道的净空要求应根据海轮通过最大吨位的高度设置 内河航 道的净空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内河通航标准 GB50139 2004的有 关规定 航道 等级 代表船舶 船队 净高 单向通航孔 双向通航孔 净宽 上底宽 侧高 净宽 上底宽 侧高 I 1 4排4列 24 0 200 150 7 0 400 350 7 0 2 3排3列 18 0 160 120 7 0 320 280 7 0 3 2排2列 110 82 8 0 220 192 8 0 II 1 3排3列 18 0 145 108 6 0 290 253 6 0 2 2排2列 105 78 8 0 210 183 8 0 3 2排1列 10 0 75 56 6 0 150 131 6 0 III 1 3排2列 18 0 100 75 6 0 200 175 6 0 10 0 2 2排2列 10 0 75 56 6 0 150 131 6 0 3 2排1列 55 41 6 0 110 96 6 0 IV 1 3排2列 8 0 75 61 4 0 150 136 4 0 2 2排2列 60 49 4 0 120 109 4 0 3 2排1列 45 36 5 0 90 81 5 0 4 货船 V 1 2排2列 8 0 55 44 4 5 110 99 4 5 2 2排1列 8 0或5 0 40 32 5 5或3 5 80 72 5 5或3 5 3 货船 VI 1 1拖5 4 5 25 18 3 4 40 33 3 4 2 货船 6 0 4 0 4 0 VII 1 1拖5 3 5 20 15 2 8 32 27 2 8 2 货船 4 5 内河通航标准内河通航标准 GB50139 2004 表1 天然和渠化河流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 m 注 角注 的尺度仅适用于长江 角注 的尺度仅适用于通航拖带船队的河流 航道等级 代表船舶 船 队 净 高 单向通航孔 双向通航孔 净 宽 上底 宽 侧高 净宽 上底宽 侧高 II 1 2排2列 10 0 115 86 6 0 230 201 6 0 2 2排1列 75 56 6 0 150 131 6 0 III 1 2排2列 10 0 95 71 6 0 190 166 6 0 2 2排1列 65 48 6 0 130 113 6 0 IV 1 2排1列 8 0 50 41 5 0 100 91 5 0 V 1 2排1列 8 0 50 41 5 5 100 91 5 5 VI 1 1顶1 4 5 30 22 3 4 60 52 3 4 表2 黑龙江水系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 m 注 通航浅吃水船舶的类似航道 经论证可参照执行 航道等级 代表船舶 船队 净高 单向通航孔 双向通航孔 净宽 上底宽 侧高 净宽 上底宽 侧高 III 1 货船 10 55 41 6 0 110 96 6 0 2 货船 3 2排1列 IV 1 货船 8 45 36 5 0 90 81 5 0 2 2排1列 V 1 货船 8或 5 40 32 5 5或 3 5 80 72 5 5或 3 5 2 2排1列 表3 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 m 注 角注 的尺度仅适用于通航拖带船队的河流 航道等级 代表船舶 船队 净高 双向通航孔 净 宽 上底宽 侧高 II 1 2排1列 10 0 70 52 6 0 III 1 2排1列 10 0 60 45 6 0 IV 1 2排一列 8 0 55 45 4 0 2 货船 V 1 1拖6 5 0 45 36 3 5 2 2排1列 8 0 5 0 3 货船 VI 1 1拖11 4 5 22 16 3 4 2 货船 6 0 30 22 3 6 VII 1 1拖11 3 5 18 13 2 8 2 货船 4 5 25 18 2 8 表4 限制性航道水上过河建筑物通航净空尺度 m 注 三线及三线以上的航道 通航净宽应根据船舶通航要求 研究确定 7 2 港区规划港区规划 7 2 1 港区陆域的装卸 库场 辅助设施等用地应根据港区功能分区 装 卸流程 交通组织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 7 2 2 港区集疏运 中转仓库 停车场库 专用铁路 疏港道路 航道等 设施应符合港区的发展要求 7 2 3 港区应合理确定集疏运方式 集疏运通道应与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城市快速路或主干路衔接 7 2 4 停泊锚地应设置在港口附近水域条件较好的地段 符合航道船舶安 全航行的要求 海港停泊锚地应设置在河口或近海水面开阔 水深适宜 锚泊安全的水域 河港停泊锚地应设置在城镇边缘 水流平缓 水深适宜 的河段 7 2 5 海港码头陆域规划用地应根据货物种类 吞吐量 货物储存期和装 卸作业要求合理确定 海港码头陆域纵深应符合表7 2 5规定 类别 陆域纵深 集装箱码头 500 800 多用途码头 500 800 散装码头 400 700 件杂货码头 400 700 表7 2 5 海港码头陆域纵深 m 注 海港码头陆域纵深应根据码头功能布局 货物吞吐量 货物储存期和建设用地条件合 理确定 7 2 6 远洋超大型船舶停靠的矿石 煤炭中转码头后方的堆场面积应按货 物中转量确定 7 2 7 河港码头陆域规划用地应根据货物种类 吞吐量 货物储存期和装 卸作业要求合理确定 河港码头陆域纵深应符合表7 2 7规定 类别 陆域纵深 集装箱码头 200 450 多用途码头 200 450 散装码头 180 350 件杂货码头 180 350 表7 2 5 海港码头陆域纵深 m 注 河港码头陆域纵深应根据码头功能布局 货物吞吐量 货物储存期和建设用地条件合 理确定 7 2 8 石油 化工等危险品码头陆域规划用地纵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JTJ237 99 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 JTS165 5 2009的有关规定 石油 化工等危险品码头后方储罐区面积应根据货物储量 储存期和 储存工艺合理确定 7 2 9 客运港宜布局在中心城区 应与城市交通紧密衔接 客运港用地规 模应按高峰小时旅客聚集量确定 7 2 10 旅游码头应根据城市布局 航道资源 水域开发条件等合理确定 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客运 旅游综合码头 国际游轮码头的陆域应设置旅 客进出港联检设施的用地 等级 旅客聚集量 人 高 峰h 陆域面积 hm2 一级 2 500 1 0 1 5 二级 1 500 2 500 0 9 1 3 三级 500 1 500 0 6 1 0 四级 500 0 4 0 6 表7 2 9 客运港规划用地 8 8 机场机场 8 1 机场规划机场规划 8 1 1 机场规划应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区域和城市发展 航空运 输等要求 合理确定机场分类 功能 布局和用地规模 8 1 2 机场分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规范 MH5002 1999的有关规定 分为枢纽机场 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8 1 3 机场选址应符合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气象和地形条件等民用机场 建设有关规定 节约使用土地 符合环境要求 应便于城市和邻近地区使 用 枢纽机场 干线机场距离市中心宜为20km 40km 支线机场距离市 中心宜为10km 20km 8 1 3根据民用机场建设有关规定 机场选址比选论证分三个阶段 1 预选 委托经国家民航主管部门认可资质的设计或咨询单位 预选三个以上机 场场址并形成场址预选报告书 2 初审 场址所在地区民航主管部门对预选报告书进行初审 提出初审意见 3 审核 国家民航主管部门对场址报告书进行审查 提出审查意见 机场应选址在土壤和地质条件好 地下水位较深 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条件的区域 机场用地应平坦 易于排水 各道面以及土面区坡度要求应遵循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MH5001 机场的气象条件 应满足飞行的安全和全 天候的服务要求 为使机场与城市联系便捷并满足城市总体规划 净空限制 防噪声干扰及选址 等要求 机场不宜远离城市 也不宜距离城市太近 机场场址机场场址 第十条 机场场址选择应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并符合当地城市或城镇规 划要求 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及管理规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 飞行安全保证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场址空域应满足机场空域规划的要求 机场的跑道方位 飞行程序所使用 的空域 飞机进离场航线不得与周边机场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或冲突 二 场址净空或经处理后的净空环境应符合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民用机场飞行 区技术标准 的有关要求 对局部不能满足要求的 应进行航行方面的专项研究 论证 三 场址应选择气象条件良好的场地 跑道的方位应满足机场的跑道风向利用 率不少于95 的要求 四 机场场址应选择远离候鸟群的习惯迁移飞行路线和吸引鸟类聚集的地区 五 场址与易爆易燃 产生大量烟雾等设施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六 不允许架空线路穿越机场飞机活动区 通过机场附近的110KV及以上的高 压架空输电线路 应满足空管 导航等设备的防护要求 原则上距离跑道中心线侧 边不小于1km 同时110KV及以上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杆顶距离飞机下滑道底边的 垂直距离应不小于150m 为保障飞行安全及空中交通管制通信 导航 监视等设备 的正常工作 必要时 应作专门的评估和研究 根据国家标准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 站电磁环境要求 及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 设置场地规范 中对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通信 导航 监视等设备电磁环境保护 要求 确定对高压架空线路 广播电台等干扰源的防护距离 第十二条 服务及环境要求条件 一 场址地域应满足所服务城巿和地区的预测航空业务量远期发展需求所需要 的机场建设规模 二 场址应便于其所服务城市的旅客使用 其距城区距离应根据城市或城镇发 展规划 拟定的跑道方位 地面交通及公用设施的保障情况确定 要兼顾机场 城 市的发展 三 拟建机场的航空器进 离场航线及跑道方向宜避开学校 医院 精密仪表 等研究机构以及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等 减小航空器噪声对上述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影 响 场址附近宜有符合环境管理规定的满足机场污水达标排放的市政污水管网或受 纳水体 四 机场场址应与机场所在地的城市或城镇规划 土地使用规划 生态环境保 护规划 无线通信网站规划等相协调 五 机场场址 跑道方位及航空器进离场航线和飞行程序所使用的空域应与各 相关方协商一致 第十三条 建设条件 一 场址应选在地形 地势 地质等条件有利的地址 节约用地 二 场址应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可能淹没地区 活动性断层 有开采价值的矿 区 环境及生态保护区 旅游景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区 对局部避让不开的 应进行 专项研究 论证 必要时 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 场址应充分利用附近既有的及规划发展的地面交通设施 供油设施及城市 公用设施 宜考虑利用就近的当地建筑材料 工业废料 8 1 4 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应避免穿越城区和城市发展主导方向 宜设置在 城市一侧 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与城区边缘的垂直距离应大于5km 跑道中 心线延长线穿越城市时 跑道中心线延长线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城区边缘的 距离应大于15km 与居住区的距离应大于30km 8 2 机场交通机场交通 8 2 1 机场集疏运交通布局应根据机场类别 规模 服务范围 客货运量 和交通结构等要求确定 8 2 2 枢纽机场 干线机场与城市之间应规划机场专用道路 枢纽机场应 有2条以上对外运输通道 8 2 3 枢纽机场 重要的干线机场与城市间宜采用轨道交通方式 在机场 服务范围内宜设置城市航站楼 8 2 4 根据机场客货运输要求和区域铁路线网条件 可设置铁路车站 8 3 机场环境和用地机场环境和用地 8 3 1 机场净空限制范围内障碍物的高度应按照批准的机场规划净空限制 图严格控制 技术要点说明 实施与检查说明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MH5001 2006第4 4条 净空道和停止道 其中4 4 2款净空道 1 净空道的起点应位于可用起飞滑跑道距离的末端 净空道长度应不大于可用起飞滑跑道距离的一半 宽度应自中心线延长 线向两侧延伸不少于75米 2 净空道的地面纵坡的升坡应不大于1 25 净空道的地面坡度应避免急剧的向上变坡 净空道中线延长线两侧各 22 5米或跑道的一半宽度 取其较大值 范围的坡度 变坡和自跑道至 净空道的过渡 宜与其相联的跑道的坡度 变坡相一致 3 净空道上对 空中的飞机安全有危害的物体应移去 因航行需要必须在净空道地面上 设置的设备或装置应满足易折要求 安装高度应尽可能低 机场净空是机场飞行区周边相联接的供飞机进行滑行 起飞和下滑降落 及目视盘旋使用 保障安全所需的空间 严格控制建 构 筑物 树木 灯光 架空高压线 广播或通信铁塔等障碍物的高度 已建成超过净空 一定高度的建 构 筑物应采取相应措施 本规范沿用这一规定 并上 升为强制性条文 设计单位在编制城 市总体规划时 涉 及机场规划的 应 按机场净空 机场 噪声影响和机场电 磁环境要求进行规 划 总体规划审批 机关在审批总体规 划时 应将机场净 空 机场噪声影响 和机场电磁环境要 求作为规划审查通 过的条件之一 8 3 2 机场周边土地使用应按照批准的机场噪声影响等值线图严格控制 并采取相应的噪音防护措施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9660 88 第4 节规定 标准值和适用区域 标准值 70dB一类区 域 指特殊住宅区 文教区 内 土地使用和建设 无需受噪声影响的限制 标准值 75dB遭受中等程 度噪声暴露水平的二类区域 指一类区域以外的生 活区 内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使用和建设 在 75dB以上的区域 大多数土地使用需予限制 大多 数建设不宜进行 本规范沿用这一规定 并上升为 强制性条文 设计单位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 涉及机 场规划的 应按机场净空 机场噪声影响 和机场电磁环境要求进行规划 总体规划 审批机关在审批总体规划时 应将机场净 空 机场噪声影响和机场电磁环境要求作 为规划审查通过的条件之一 8 3 3 机场周围电磁环境应按照机场航空无线电导航站台电磁环境要求严 格控制 技术要点说明 实施与检查说明 航空无线电导航站台电磁环境要求 GB6364 86 第2 7条 以中波导航台天线为中心 半径500米以内不得有110kV及以上 架空高压输电线 半径150米以内不得有铁路 电气化铁路 架 空金属线缆 金属堆积物和电力排灌站 半径120米以内不得有 高于8米的建筑物 半径50米以内不得有高于3米的建筑物 不 含机房 单棵大树和成片树林 第3 6条 以定向台天线为中心 半径700米以内不得有110kV 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线 500米以内不得有35kV及以上的高压输 电线 电气化铁路和树林 300米以内不得有架空金属线缆 铁 路和公路 70米以内不得有建筑物 机房除外 和树木 70米 以外建筑物的高度不应超过以天线处地面为准的2 5 垂直张角 本规范沿用这一规定 并上升为强制性条文 设计单位在编制城市总体规 划时 涉及机场规划的 应 按机场净空 机场噪声影响 和机场电磁环境要求进行规 划 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在审 批总体规划时 应将机场净 空 机场噪声影响和机场电 磁环境要求作为规划审查通 过的条件之一 8 3 4 机场周围地区土地使用规划应符合机场净空 噪声防护 电磁环境 以及机场安全运行的要求 噪声级 土地 使用 土地使用分类 db 分级 居住 文教 卫生 服务业 商业 工业 文体活动 资源生产 0 70 1 别墅 高级 宾馆 学校 医院 疗养院 各种服务业和商业 各种工业 露天剧场野营地 各种资源生产 70 75 2 住宅 旅馆 学校 医院 政府部门 银行 办公楼 仪表 光学 钟表 剧院 体育馆 各种资源生产 75 80 3 住宅 旅馆 政府部门 零售商 店 各种办公楼 饮食店 仪表 光学 钟表 运动场 赛马场 各种资源生产 80 85 4 汽车站 火车站 码头 集市广场 批发市场 食品 印刷 化学 塑料 建材 纺织 运动场 公园 各种资源生产 85 5 仓库 停车场 冶金 水泥 木材 赛车场 林业 农业 渔 业 采矿 表8 3 4 机场周边土地使用规划 8 3 5机场规划用地应根据机场分类 功能布局和客货运量规模等要求确定 机场用地应按0 5hm2 万人次 年 1 0hm2 万人次 年客运量控制 应符合表 8 3 5的规定 机场分类 面积 枢纽机场 700 3 000 干线机场 200 700 支线机场 100 200 表8 3 5 机场规划用地 hm2 注 机场规划用地面积应根据机场等级规 模 功能布局 客货运量 跑道数量和建 设用地条件合理确定 示例一 某大型机场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飞行区指标 4E 跑道数量 2条 跑道长度 3200m 3600m 跑道间距 1900m 第一平行滑行道 与跑道间距190m 第二平行滑行道 与第一平滑间距80m 双向115 1类精密进近标准 航向台 LLZ 4座 下滑台DME GP DME 4座 年旅客吞吐量 3000万人次 年货邮吞吐量 40万吨 机坪 组合机位数90 100个 货运设施 货机坪 堆场 货库等业务设施 机务维修 2个机位机库一座 维修坪配套附属用房 油库 5000m3航煤罐6个 100m3航煤罐2个 进场路 场内段 一级高速公路 2km 依据上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其用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 项目 用地指标 hm2 备注 飞行区用地 378 68 L 3200m 3600m 升降带 125 80 139 4 265 2 3401 170000 平行滑行道 23 044 25 844 48 888 70L 6440 第二平行滑行道 26 336 29 536 55 872 801 7360 目视助航灯光地段 8 72 4 21800m2 通讯导航用地 24 80 通讯导航地段航向台 8 00 4座 距跑道端300m左右 4 20000m2 下滑台 11 20 4座 位于跑道端人口内300m左右 4 28000m2 远距归航台 2 00 4座 4 5000m2 近距归航台 1 60 4座 4 4000 m2 航线归航台 2 00 4座 4 5000 m2 航站区用地 300 00 机坪区 120 00 站坪机位数 90 100个 示例一 4E机场用地计算表 航站楼区 120 00 综合保障区 60 00 货运区用地 23 00 货机坪 堆场 货库等业务设施 货机坪区 9 50 货站区 13 50 机务维修区用地 75 00 2机位机库一座 维修坪 配套附属用房 机务维修用地 60 00 维修机坪用地 15 00 油库区用地 6 00 油库 6 00 5000m3航 煤 罐 6个 100m3航煤罐2个 进场路 场内段 用地 10 60 2km 红线宽53m 合计 818 08 项目项目 用地指标 用地指标 hmhm2 2 备注备注 油库区外道路 0 40 长0 5km 宽8m 导航台便道 5 00 长5km 宽10m 排水渠道 15 00 长15km 宽10m 净空处理 2 25 45000m2 50 50 复垦 示例一 4 2机场围界外用地计算参照表 说明 机场围界外用地包括通往油库及各导航台站的道路 供水管线 排水渠道 净空处理地区 边 坡用地 防洪设施等 其用地面积可根据机场实际情况参照表4 2方法计算 示例二 某中型机场 飞行区指标 4D 跑道数量 1条 跑道长度 3000m 平行滑行道 与跑道间距176m 双向ILS I类精密进近标准 航向台 LLZ 2座 下滑台DME GP DME 2座 全向信标台 1座 年旅客吞吐量 500万人次 年货邮吞吐量 7万吨 机坪 组合机位数30个 货运设施 货机坪 堆场 货库等业务设施 机务维修 1机位机库一座 维修机坪及配套附属用房 油库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