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doc_第1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doc_第2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doc_第3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doc_第4页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一、 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人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呈反比例关系。在空气完全透明的夜间,能看到一公里远地方的千分之一烛光的光源。人的听觉感受性差别很大,婴儿可听到2万赫兹的声音,老年人只能听到1万-1.2万赫兹的声音。人能嗅到一公升空气中一亿分之一毫克的人造麝香。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在晴朗的黑夜里,一个烛光可见到的距离为30英里 在安静的条件下,手表滴嗒声可听到的距离为20英尺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糖一滴香水扩散到有6个房间的公寓的空间中从1公分距离落到你脸上的一个苍蝇的翅膀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1830年,韦伯定律K=I/I 1860年,费希纳公式S=KlgR 视觉 K=1% 听觉K=10% 重量K=3% 中国人在说话的实践中练就了较高的辨别“四声”的能力。一些印染工人能分辨30-40黑色的色度,而一般人只能分辨3-4种色度。钢琴家能够分辨两个中间音。熟练的磨床工人能看到0.0005毫米的空隙,而一般人只能看到0.1毫米的空隙。通过实践可以使某些能力有缺陷的人,发展另外一些感受能力,从而得到补偿。如盲人发展听觉或嗅觉能力,可以达到“以耳代目”或“以鼻代目”的程度。通过实践活动或者专门训练可以改善人们分析器的结构和提高它们的能力。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 感觉适应 定义: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现象。 种类: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味觉适应、嗅觉适应、触压觉适应和温度觉适应。光适应:感受性降低,视紫红质分解暗适应:感受性升高,视紫红质合成二、 后象 定义: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象。 种类:正后象和负后象。 视觉后象暂留的时间大约为0.1秒。电影胶片是一张一张断续的,每秒放映24张底片,也是由于后象作用,我们才能看到不间断的画面。正后象:保留原有刺激物的性质,如亮灯熄灭后留下还是亮的灯负后象:和原有刺激物性质相反,如亮灯熄灭后留下黑色的灯泡三、 感觉对比 定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种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四、 联觉(通感、感觉挪移) 定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红、橙、黄称暖色、进色, 青、蓝、绿称为冷色、退色。 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红杏枝头春意闹”、“黑云压城城欲摧” 画法:近山浓抹,远树轻描。 不同的色调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如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人镇静,绿色使人和缓,玫瑰色使人振奋等。在建筑设计、环境布置上要考虑色觉的联觉作用。根据联觉现象,近年来创造出色彩乐器,把声音形象转化为色彩形象。 色调的浓淡也带有远近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使人感到远些。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380-780nm(二)视觉器官(三)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颜色分彩色和非彩色。彩色的特性:明度: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色调:由物体表面所反射光线中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决定的饱和度:由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占优势的那一种光线与整个反射光线的比例决定的。2,颜色混合颜料三原色是红 黄 蓝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红黄蓝黑光学三原色是红 绿 蓝红绿橙 红蓝紫 绿蓝黄 红绿蓝白 光线混合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的或灰的颜色,这两个颜色称为互补色。例如,红色和浅青绿色、橙黄色和青色、黄色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对对互补色。 中间律:混合两种非补色,便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色。如蓝和红混合得紫色,红和黄混合的橙色等。 代替律:相混合的两种颜色,两个颜色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混合后产生相同的颜色来代替,如黄和蓝相混合时,黄色可以由红加绿来代替,因“红十绿黄”。3,色觉异常(一) 全色盲 全色盲即为单色视,没有辨色能力,其所感觉到的世界只有黑与白组成。群体患病率为1/30000。据病理检查,本病是由于视锥细胞的色素异常所致。(二)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的患者对红或绿色辨认有困难,本病在色觉异常中较多见。据调查,我国发病率为:男性5%、女性 0.7%。先天性红、绿色盲患者因从来未有正常色觉的体验,通常多不自知有色觉异常。为什么某些患者能在一定范围内将红色与绿色物体加以区别呢?那是靠经验,即根据红、绿色的不同的饱和度、亮度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位置来判别的,并不是像正常人那样感觉和辨别颜色的。本病为X性连锁遗传,故男性多于女性。(三)黄蓝色盲(四)色弱 色弱则是指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色弱主要是辨色功能低下,比色盲的表现程度轻,也分红色弱、绿色弱等。色弱者,虽然能看到正常人所看到的颜色,但辨认颜色的能力迟缓或很差,在光线较暗时,有的几乎和色盲差不多或表现为色觉疲劳。色弱以先天性因素为多见。且与性别有关。临床调查显示,男性患者人数大大超过女性。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听觉的感受性在1000-4000赫兹的音波范围内最高,在这种情况下,听觉的绝对阈限一般为0分贝。不同年龄的人听觉有所不同,例如小孩子能听到3000-4000赫兹的高音,50岁以上的人只能听到1300赫兹的声音,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但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的特点是,他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的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当音强超过140分贝时,音波所引起的就不再是听觉,而是痛觉。 (二)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三)听觉的特性听觉的主观体验:音高、响度、音色,分别对应于物理上声音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 强度和振动形式。 音色:基本频率与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不同的声音彼此区分开来的特殊品质。一些熟悉声音的声压水平(分贝) 火箭噪音 喷气式飞机 打雷 火车 日常对话180 160 120 100 60 夜晚住宅区 耳语 树叶抖动 听阈 40 30 20 0三、嗅觉和味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是嗅细胞,位于鼻道上部粘膜的嗅上皮中,嗅细胞的神经纤维组成嗅神经,不经丘脑而直接投射到嗅觉中枢边缘叶的前底部。人的嗅觉相当敏锐,能闻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气味。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中的味细胞。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粘膜,主要是在舌、舌的两侧和舌的背部。味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感觉区的头面部下侧。味觉基本上有甜、酸、苦、咸四种。一般舌尖感觉甜,舌的两侧感觉酸,舌根感觉苦,舌尖和舌的周围感觉咸。嗅觉的刺激物是空气中散布的或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它们主要通过鼻腔,同时也能通过口腔后部传人到位于鼻腔上部的嗅觉细胞,然后经嗅神经直接传入大脑。据估计人的嗅觉感受细胞有一千万个;而德国牧羊犬则有二亿二千四百万个嗅觉感受细胞。嗅觉对动物维持生命、相互交往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由于视觉和听觉的发展,嗅觉似乎不甚重要了。科学家们也至今尚未对人类嗅觉作出科学的分类。味觉是指辨别物体味道的感觉,它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元素物质。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基本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舌尖感觉甜,舌的两侧感觉酸,舌根感觉苦,舌两侧前部对咸最敏感。人对味的偏爱往往受水土气候及生活条件的影响,俗有“南甜、北咸、东辣(蒜、葱)、西酸”之说。嗅觉和味觉都是对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并且二者经常联系起来共同发挥作用。通常说某种莱肴味道好,主要是嗅觉在起作用。当你感冒严重时嗅觉失灵,再好的莱肴对你也会失去味道了。因此有时也将嗅觉与味觉视为一个感觉系统的两个成分,合称味道觉。四、 皮肤肤觉肤觉是物体的机械特性,温度特性,电的特性,作用于相应的外围感受器时所产生的 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等感觉。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五、 平衡觉(静觉)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反映头部的位置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平衡觉是有机体在做直线加减速运动或旋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的一种感觉。其感受器是内耳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同内脏有密切联系,在前庭器官发生超强兴奋的时侯,会发生晕船或晕车病。失去平衡觉的人最初会难于调整姿势,易摔倒,还可能感到眩晕。平衡觉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六、 运动觉(动觉)运动觉是反映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也叫本体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中。人一般不能直接觉察到动觉信息,但是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对身体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十分敏感,他们对运动速度、动作准确度的估量和稳定性有精细的自我感受。运动觉敏感是运动员和舞蹈演员、杂技演员选拔的重要条件之一。运动觉是人从事正常活动的保证。七、 内脏感觉(机体觉) 是头部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饱胀、恶心、呕吐、便意、痛疼等感觉。机体觉是有机体内部环境变化,作用于内脏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内脏器官活动状态的感觉。也叫内脏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各脏器壁内。它可将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机体觉一般包括饿、饱、渴、痛、恶心、便意感觉等。一般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不为人所意识,也不受人的随意支配。只有在生理节律发生超乎常态或处于病理状态下,才能产生明显的感觉,而且常常带有不适感。机体觉有保护性功能。八、痛觉 各种感觉器官中都有痛觉,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皮肤痛和内脏痛的区别。以上八种感觉的刺激物,包括物质运动的一切形式(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所产生的一切信息。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一、 知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二、 知觉的基本特性(一) 知觉的整体性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前的经验而知道它的其他属性和特征,从而整个地知觉它。如果感知的对象是没有经验过的或不熟悉的话,知觉就更多的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按照习惯把它知觉为具有一个结构的整体。组成事物整体的各部分和属性,对整体知觉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其关键的成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如漫画家作画,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和关键部分,不管画的比例一正确与否,线条粗细如何,人们一眼就能看出画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什么意思。(二)知觉的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人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此时,被感知的对象好象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前者是知觉的对象,后者成为知觉的背景。在一定条件下,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目的任务,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等都是把对象从背景上分离出来的重要条件。(三) 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使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颜色、大小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对于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始终按事物的真实面容来反映事物,从而有效的适应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四)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的必要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对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因此知觉同记忆有很密切的关系。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也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是由视觉、触摸觉、动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空间知觉主要包括有:(1)形状知觉:指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判断物体的形状。(2)大小知觉:判断物体的大小,主要靠视觉,并得到触摸觉和动觉的支持。(3)深度知觉:包括判断观察者到物体的绝对距离,即距离知觉,又包括判断一个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距离,即立体知觉。深度知觉也依赖于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加以判断。(4)方位知觉:指对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依靠视、听、触、动、平衡觉等协同活动,来判别物体所处方位。实际生活中,空间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依赖于经验中的触摸觉、动觉等的验证。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可以依靠时钟和日历来判断时间,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昼夜的循环交替、月亮的亏盈、季节的变化等来估计时间。但是,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人也能大致地估计时间。这是因为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生物钟”的机制。对于时间长度的估计,1秒钟左右最为精确,短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高估的现象,长于1秒钟时容易产生低估的现象。对时间的估计受刺激的物理特性以及主体的态度、注意等影响较大。情绪和态度对于时间的估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时间知觉是在人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实践活动要求有精确的时间知觉的能力,如跳伞运动员要在跳出飞机之后20秒准时开伞,若误差超过一秒钟便失去了获胜的机会。香港回归时,中国仪仗兵要在45秒准时将国旗升到8米高的旗杆上,时间及高度均不允许有误差。跳伞运动员及仪仗兵经过练习之后,可以借助口头计数或其它方法的帮助准确地估计时间。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这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和移动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的状态。运动知觉十分复杂,实际运动的物体可以被知觉为不动的,非常慢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判断慢速的运动。实际不动的物体也可以因运动错觉被知觉为运动的,如电影和霓虹灯的运动。 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直接影响着运动速度的知觉,对象距离远看起来速度慢;对象距离近看起来速度快。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必然产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有时给生活和社会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用错觉为实践服务。错觉的种类:亚里士多德错觉,荀子错觉,图形错觉,形状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对比错觉,运动错觉,远近错觉,时间错觉,声音错觉,瀑布错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错觉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主观上,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