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pdf_第1页
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pdf_第2页
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pdf_第3页
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 有意 到 无意 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章剑深 绍兴文理学院 美术系 浙江 绍兴312000 摘 要 本文把书法创作方法归纳为集字法 综合取舍法 立意法 无意法四种 对每种创作法及创作者与之相适应的技 法 学识 观念 情感等进行了阐述 揭示了每种创作法的不同特点及相互间层次上的差异 从而 提出创作的方法对作品的 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有意 无意 创作 方法 境界 中图分类号 J29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93X 2000 03 0107 05 书法艺术越来越为更多人所喜爱 学书者日众 凡学书 皆以创作为指归 无论是初涉书坛的学子 还是享有盛名的书界老宿 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全心创作着 几乎每天 每时都把无数或成熟 或幼稚 或精美 或粗劣的书法作品投向社会 作用于人们 面对这些作品 我们不光视其可见的形式而满足 我们 总想透过形式了解更深层的东西 揣摩其创作方法 创作观念及创作意图 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本身 为此 本文想通过对几种创作方法的大致归类 并对每类创作方法及其相关的技法基础 创作观念 创作意 图 情感状态等作一剖析 从而起到为创作服务的目的 一 集字法创作 集字法创作可分两个层次 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和高级阶段集字法创作 这是一般书家都曾有过体 验的创作方法 特别是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 虽显得极幼稚 但它是书家走进漫长创作之路的第一站 通 过这一站 把临摹和创作连接了起来 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 是找出字帖中所需的字 按内容临写成篇章的创作法 这种创作其根本虽是依 赖于临摹基础 然而 要搞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临摹之外还须付出一定的劳动 如寻好一段便于创作的 文字内容 对字帖中找不出的字如何利用相近的字进行改造 如何利用部首间拼凑成字 有时还要运用 书 法字典 等工具书帮助解决问题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构成作品形式 尺幅安排 篇章构成 字间行间分 布 字之大小 轻重 疏密 收放等搭配 落款 印章位置设计等 都有字的组合美和章法的构成美 待这一 切就绪 接着就是无数遍的重复书写 这在当今一个个少儿书展 青年书展 离 退休老人书展中 运用尤 为广泛 甚至用这种创作法所作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也为数不少 这种创作法有时也被一些书家 所采用 并能书就较可观的书法作品来 但就整体而言 这种创作常常是功力浅薄者用之 它只能在作品 的外在形式上作些努力 无法在作品的内在意蕴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种创作好比执着拐杖行步 不 可能写出高层书作 如果说初级阶段的集字法创作可以凭一两本帖子临习数年就可以开始创作的话 那么高级阶段的集 字法创作就没有如此容易了 米芾在 海岳名言 中云 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 集古字 盖取诸长 处 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 高级阶段的集字法创作必须在会背临多种帖子的 基础上方可进行 它不能再象初级阶段集字法那样去照本摹仿 它应当是随心默出 召之即来 并能较好 地顾及笔势行气 节奏韵律等 使其能自然和谐 不刻板杂乱 然学书者能背临好一种字帖 非三五年临池 701 第20卷 第3期 2000年9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OXING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Vol 20 No 3 Sep 2000 收稿日期 2000 5 22 作者简介 章剑深 1956 男 浙江诸暨人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 工夫不可 况且 在创作中只凭一种字帖其容量是很不够的 所以 这种集字法创作 没有十余年临池工 夫 休言 笔笔有来历 字字有出处 就古代米芾来说 尚且到了 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 集古字 其实 这个集古字实属来之不易 这是前半生临池功深的结晶 凡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大多是如此 的 前半生循规矩 后半生由自己 遗憾的是 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早期学书过程的书迹 这是书法史的一 大缺憾 孙过庭 书谱 云 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 贵似 不单体现于对帖临摹的惟妙惟肖上 同时更 应体现于一定时期内的创作之中 使创作出的作品入某家某帖 以像为好 有人学书 临摹与创作总是脱 节 照着字帖临写很像 一旦自己创作 就不成样子 究其原因 就是缺少了这一环节 有志于书事者 不能 不慎 这一时期的创作 实质是继承为主 是在打坚实的基础 主观上理应不该求变求新 是因为没有足够的 求变求新之本 若遭人非议 讥讽为 集古字 奴书 无个性 无新意 等 都是情理中事 壮岁未能立 家嘛 这种创作法 主要是求技法上的成熟和形式上的规范 完善 情感上则以复述 体验古人情感 意趣 为主 它还没有使自己从复述古人情感转为抒发自己情感的要求上来 然而 书作若能较好体现古人风 格 体验 复述古人情感 意趣 也不失为是佳作 在古代的一些优秀书家笔迹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曾有过这种创作法历程的某些烙印 如 隋智永学 右军之真草书 唐陆柬之学右军 兰亭序 行书 宋吴琚学米芾行书等 这种创作法对于书家成长过程来 说 是极为必要的 但对于进入成熟期后的书家来说 应该摆脱出来 从方法到观念都应作大的转变 否 则 将影响书家的历史地位及书作的品格评价 二 综合取舍法创作 综合取舍法创作是把所涉及过的诸家 诸碑帖进行综合取舍 盖取诸长处 按自己的审美理想 大 胆地 移植 嫁接 试图 研制 出崭新的品种来 或取某家笔法与某家笔法结合 或取某家笔法与某家 字法相融 或用某家字法结合某家章法 甚至用某家书体去写某家气息 格局 意境 等 综合取舍法创作是由作者的求变 求新 表现自我的要求开始的 是对集字法创作的一种突破 它基 于观念的转变带来方法的变易 观念的转变全赖于学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养育 而方法的转换则须有深厚 的临池功夫作保证 因此 这种创作法一般须在较长的临池经历以后才选择它 它是自成面目前的必要 锤炼 这种创作法大多是在理性管束下 在良好审美能力支撑下展开的一种自由的畅想 并将这种自由畅 想付诸为实际的行动 所以 这种创作法带来的苦乐是习书以来所没有过的 综合取舍法创作容易使人陷入一种迷津 它和集字法创作相比 集字法创作的单纯性 依赖性 保证 了创作的一路平安 稳步向前 只是缺少了新奇的光彩 易入平庸 而综合取舍法创作 它的多样性 自选 性 不确定性 如同走入一个无限之大的迷宫 有时 你的勤奋将换来身心的疲惫与方向的迷失 避免这种 困境 并能在这探索 漫游中满载而归 一是提高识见 要多读书 多听有识者的批评 建议 多思考 多总 结 读书与临池并进 见识与技艺共增 二是注意学习方法 要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 点即是重点专攻 面 即是百家串门 点须要相对稳定 不可老是改换门庭 它是聚积之所 聚积从面处采集来的各种 奇珍异 宝 没有点 纵使采尽百家 到头来还是无 家 可归 也谈不上综合取舍了 点也有人喻之为 根据地 综合取舍法创作 最易把字写糟 但也最利把字写好 关键全在一识见上 包括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取 决于识见 这点 王羲之看来也有过这样的过程和抉择 王羲之 题卫夫人 笔阵图 后 云 予少学卫夫 人书 将谓大能 及渡江北游名山 见李斯 曹喜等书 又之许下 见钟繇 梁鹄书 又之洛下 见蔡邕 石经 三体书 又于从兄洽处 见张昶 华岳碑 始知学卫夫人书 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 仍于众碑学习焉 这 里 我们得知王羲之早年学卫夫人书 自认为书已写得很好 其实 这个阶段他学书应该是很狭隘的 所谓 的 大能 无非是凭少年的记忆力和摹仿力 把卫夫人教他的字写得滚瓜烂熟 随手默出而已 这种学习 效果之快 自我感觉之好 正是集字法创作阶段的反映 继之他渡江北游 见到了众多历代名家的书迹 眼 界大开 才觉原先自己的 大能 是很幼稚的做法 遂改本师 仍于众碑学习焉 由原来的一家转入 百 家 学习 这在学习方法与创作方法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即由原来的单纯的 集字法 转入 综合取 舍法 是很自然的事 但如何走好这一程 识见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感到王羲之在向众碑学习的过程中 80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没有被迷惑 而是能很好地运用点 面结合的方法 并且能博而返约 王羲之云 顷寻诸名书 钟 张信为 绝伦 其余不足观 孙过庭 书谱 经过众多书家书体的学习 比较 综合取舍 得出 钟 张信为绝伦 其 余不足观 的结论 足有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气概和见地 正因为他这一过人的见地及有点有面 的学习方法 使他在综合取舍前人的作书得失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 综合取舍法创作最具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它使作者从单纯走向多元 从平正迈入险绝 从肤浅进入 深沉 是技的精进 胸的拓展和胆的放大 越具有艺术气质和好奇心者 为此投入将越多 然而 这种创 作法容易产生作意态 正如孙过庭 书谱 中所云 中则过之 虽然这种创作法所成作品成功 率较低 但 能使书家的创造力 想象力 自我表现力均得到很好的锻炼和体验 它从集字法创作的被动位置逐渐转入 书法创作中的主动位置 为日后自己风格的创立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历史上 留有这种创作法 印记 的佳作也不少 如唐颜真卿之 裴将军诗 书作 清郑燮 之 六分半 书 书作等 三 立意法创作 立意法创作 即作者在创作书作前 须经酝酿 构思 在头脑中先确立一个所书作品的基本形象 即 成 竹在胸 然后在书写中进一步明确 完善这一形象的创作 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 中云 夫欲学书法 先乾研墨 凝神静虑 预想字形大小 偃仰 平直 振动 则 筋脉相连 意在笔前 然后作字 在 书论 中又云 凡书贵乎沉静 令意在笔前 字居心后 未作之始 结思 成矣 这是一种很理性 很经意的创作法 在作书之前 从局部到整体都经过深思熟虑 然后挥写 这种 创作态度不但体现在作书前 甚至在作书中也显得特别沉稳和有序 它对事先预想的意 在书写中还可时 时调整 充实 完善 起笔下笔 忖度寻思 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 每作一字 须用数种意 若作一纸 之书 须字字意别 勿使相同 王羲之 书论 因而在书成作品中尤感其从容自度 墨沉笔实 线条凝炼 给人以意疏字缓 气宽韵逸之美 立意法创作在古今人的运用中又有所不同 古人极注重书前的酝酿工夫 打好 腹稿 并在挥写中能 做到 心急笔迟 心与笔之间留有再可 忖度寻思 之余地 使得书写作品的成功率极高 很少浪费纸墨 而今人大多在书前所立之意是极粗率大概的 在挥写中又往往是心急笔速 在心与笔之间很少留有再可 忖度寻思 之余地 使书写作品成功率较低 每每需用去许多纸后 才渐渐接近 实现其原先心目中所要的 作品效果 立意法创作贵在得 意 意 除少数是莫名生发外 大多需要诱发 或把玩前人妙迹而有会于心 或 与人论艺而心有所悟 或观自然景物而有所启发等等 但这 意 中的主要内容应是书法 在立意法创作 中也包含了带有意仿性的创作 如作书前 先对平生致力过 目睹 过的那些激动人心的佳作 佳构进行追 记 联想 甚至重新翻阅 碑帖 加深印象 小至一个字 一个点画 大至一件作品的行法 章法 气韵 意境 等 都能会意于心 着重是在意的领悟 启迪 若铺纸挥毫 便可依意追之 虽所书文字内容与某帖某碑毫 不相同 然所获之 意 紧追不舍 待书成后作品的气息 神韵则与某帖某碑极其相似 使人一看便知其出 自某帖某碑 或入某某格等 这是一种守住某一意念的创作法 米芾 海岳名言 云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聊徒成下品 晋人格 不仅是一种形式 更是一种抽象的意 境 要获得它 除勤习晋人法帖 使之烂熟于胸外 还须在文化 情感诸方面去与晋人靠拢 入 晋人格 须 先得晋人 意 我们从传世的一些米芾书作看 此老确是善用此种创作法的高手 尤其是他的几件草书作 品 皆入右军草格 是带有意仿的立意法创作 这种创作绝不同于集字法创作的背临字法等的一般层面 而是站在作品总体的高度 重在气息 格调 意境的把握与意仿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创作 非成熟的高层书 家 则无法趋及 四 无意法创作 无意法创作 实在不能称谓 创作 它常常是在不可名状的情感作用下 偶然兴起 来不及种种考虑 随手写去 既无事先的构思谋篇 也没有明确的审美指向 更没有作书目的 指书法作品本身的目的 的高 901第3期 章剑深 从 有意 到 无意 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度自觉 是自由的笔墨行为 它只凭情感的非常状态 或念天地之悠悠 或怀历史之变迁 或叹人生之坎 坷 或感世事之盛衰 或喜知己之相逢 或悲亲友之离别 随心所书 直达本性 丝毫无作意态 这样的 作书 必须挣脱名利 礼法及一切陈规陋习的束缚 以至真至纯的心返回到人类原本最纯的艺术之中去 以 极为轻松自如的书写方式获取心头最大的满足 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 它几乎象自身生命的存在一样 血液在体内昼夜不息地奔流 而自己并无知觉 怀素 自叙帖 中借戴叔伦诗云 人人欲问此中妙 怀素自 言初不知 苏轼亦云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它是艺术创作 它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无意作书最 为难得 人在作书时 大多是经意的 总是期待笔下有佳作出现 然经验告诉我们 这种期盼之心越切 则 越与愿违 故蔡邕 笔论 云 书者 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 任性恣情 然后书之 散 不受任何束缚 干 扰 完全放松 进入忘我之境 充分展现真实的自我 然而 这种 无意 散 不是通过有意可以勉强实现 的 我决心要 无意 我一定做到 散 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 无意 散 实在是一种 忘去 在某 种情感的异常投入中 忘去所有杂念 包括书法本身在内 使书法完全隐退到只服务于情感表达需要的从 属地位 所谓 艺进乎道 王羲之书 兰亭序 是如此 颜真卿书 祭侄稿 是如此 苏轼书 黄州寒食诗 也 是如此 皆成世间绝妙之迹 这些书都不是书前可以预想 构思得出的 因为一个人的情感变化不是自己 事先可以设计好的 故 书为情性 书为心画 书只有忘去包括书事在内所有杂念 任性恣情 思逸 神超 以抒发情性为宗旨 方能入妙入神 不期然而自然 如何进入 无意 境界 一 修养人格 淡泊名利 修养人格为书事之首要 古人云 人品即书品 人能在挥毫作书中达到 无意 境界 首先必须保证心灵的纯洁明净 无丝毫的杂念相犯 而人之杂念 多缘名利而生 能除名利 则釜底抽薪 人自能轻松自适 天地广阔 游于艺 则艺必精 轻名利不仅体现于挥毫泼墨之间 还须体现 在人的生活之中 于人于事不以得失计 不为名利忙 使自己尽可能生活在和谐 安宁的环境中 使心尽可 能不为外物所累 常常处在纯明闲逸 坦荡自适的状态 即使身处逆境 也能淡泊自守 不失高尚情操 不 坏从艺心境 若争名夺利 贪图荣华 生活不宁 是非频来 安能游于艺 使艺臻于佳境哉 二 锤炼技法 临池功深 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 云 若不端严手指 无以表记心灵 吾务斯道 废寝 忘餐 悬历岁年 乃今稍称矣 无意 其中也包括对技法的超越 在作书时 不用再分心考虑技法的事 技 法完全成为 表记心灵 需要的自觉行为 成为实现 无意作书书乃佳 的可靠保证 然要过技法关 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古人为此都花下了毕生的精力 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 王羲之 废寝忘餐 悬历岁年 智 永登楼学书四十年不下楼 怀素遍植芭蕉 以蕉叶代纸习书 无不为此竭尽全力 因为书法虽以表述情 性为宗旨 但它必以技法为手段 舍此这一切都不能成立 书法创作有两个无止境 一是学识探求无止境 二是技法锤炼无止境 学识与技法如鸟之双翼 若志在高远 不能弱其一也 历来书评家评说前贤书艺 常让人出乎意料 他们都会将目光集中在技法锤炼上 以技法判优劣 如庾肩吾 书品 云 张 芝 工夫 第一 天然次之 衣帛先书 称为 草圣 钟 繇 天然第一 工夫次之 妙尽许昌之碑 穷极邺下之牍 羊 欣云 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 而王羲之自己怎样与钟繇 张芝比较的呢 王羲之云 吾书比之钟 张 钟 当抗行 或谓过之 张草犹当雁行 然张精熟 池水尽墨 假令寡人耽之若此 未必谢之 孙过庭 书谱 对天然第一 工夫次之 的钟繇 王羲之不客气地敢说 或谓过之 而对 工夫第一 天然次之 的张芝 王 羲之则以为自不如他 足令后学者深思 米芾在 海岳名言 中亦云 智永砚成臼 乃能到右军 若穿透 始到钟 索也 看来 历来没有一个书家不注重技法锤炼的 也没有一个书评家不是以技法优劣作为重要 依据来评判书家优劣的 因此 书要到致善的地步 并在作书中达到无意境界 必须锤炼技法 三 俟机兴发 均出意外 无意法创作须候情感兴发的最佳时机展开 它也可视为情感法创作 无意 创作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是以情驱笔 在心手双畅中达到情笔相合 情象稍纵即逝 无数短暂神奇之灵 性的连环 它环环相扣 环环生发 接成长长闪耀智慧灵光 显示人之精神的链索 由情驱笔而成的创作 真是诗的灵感 音乐的激情加庖丁解牛的特技 以情驱笔的情和笔的表现方式很象顺流漂舟 情似江水 有时缓流慢进 浩浩荡荡 从容徘徊 有时飞流直下 洪波叠起 浪花四溅 而笔似江中一舟 随波逐流 顺 水而进 波平则闲 波涌则颠 波狂则险 然情驱于笔 全力挥运达惊心动魄之际 正是波狂势险之时 只 有这样的创作 才能获得心手的彻底解放 用笔自无常法 结字自无常态 均出意外 然皆自备其法 自尽其 01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善 例如王羲之书 兰亭序 完全是受特殊环境的作用 使原本就洒脱的王羲之在情感上不断升级 再借 助酒 使其情到深处 完全进入一种忘我之境 操笔写去 只顾作文抒情寄兴 只是 忘了 根本不知道 一 件重要的事情 他在创作 天下第一行书 又如颜真卿书 祭侄稿 得知兄陷侄死 悲愤之情顿生 无 用借酒 情自到深处 奋笔疾书 以泪和墨 意在悼文 看来 此公也 忘了 最大一事 他在创作 天下第 二行书 两人都靠这情感兴发之际 才实现了作书的无意境界 创造了书坛千古奇迹 俟机兴发所书作品 必呈多元的价值趋向 一人一情 一情一作 一作一境 不可重复 这正是书法创 作所要实现的理想境界 我们拿 兰亭序 和 祭侄稿 作一剖析比较 就可知道艺境的确立完全是由情感 状况所决定 王羲之从平和愉快的情感开始延伸 发展 继而渐渐融进了悲意 使情感之线一波三折 但 不激不励 细腻 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