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京沪高铁0#块托架预压计算.doc_第1页
j京沪高铁0#块托架预压计算.doc_第2页
j京沪高铁0#块托架预压计算.doc_第3页
j京沪高铁0#块托架预压计算.doc_第4页
j京沪高铁0#块托架预压计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沪高铁四标段淮河特大桥跨新汴河(40m+56m+40m)悬灌梁0#块托架检算书0#块托架预压计算书及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淮河特大桥跨新汴河q24#-q27#为40m+56m+40m 三跨连续梁,采用挂篮悬浇施工。该梁体墩顶0#块长度为9m,墩上等截面部分梁高为4.35m,悬臂端面梁高为3.991m;梁体顶板、腹板厚度分别为0.4m、0.8m,底板厚度自悬臂根部至断面由0.8m变为0.74m。0#块墩身以外部分采用托架施工,即在墩身上预埋托架,再在托架上安装横梁和纵梁。托架施工完毕后,为确保安全,必须对托架进行预压。2、荷载计算2.1、翼缘板重:q翼:(0.256+0.3) 0.552+(0.3+0.65)2.1222.651.2=73.165kN/m2.2、顶板重:2.2.1、端截面:0.4(6.7-0.8-0.8)26.51.2=64.872kN/m2.2.2、中隔板截面: 0.4(6.7-0.8-0.8)26.51.2=64.872kN/m2.3、腹板重:2.3.1、端截面:(0.83.991+0.30.92+0.30.62)226.51.2 =217.372kN/m2.3.2、中隔板截面:(0.84.35+0.30.92+0.30.62)226.51.2=235.638kN/m2.4、底板重:2.4.1、端截面:0.74(6.7-0.8-0.8)26.51.2=120kN/m2.4.2、中隔板截面:0.8(6.7-0.8-0.8)26.51.2=129.744kN/m2.5、模板重内外模板按100kN考虑模板重:100/3.2512=36.923kN/m2.6、行人重行人及砼冲击按5kN/m2考虑行人重:5121.4=84kN/m3、纵向承重梁计算纵向分配梁主要在腹板下部用10根I20b工字钢。中间用2016的方木,I20b工字钢参数:Ix=2500cm4 , Wx=250cm3按最不利截面因素考虑,在腹板正下方受力最大。端截面:q合=(q翼+ q腹+ q模+ q行人)25+g =(73.165+217.372+36.923+84) 25+0.38 =41.526kN/m中隔板截面: q合=(q翼+ q腹+ q模+ q行人)25+g =(73.165+235.638+36.923+84) 25+0.38 =43.35kN/m荷载分析及受力简图如下:弯矩最大值为Mmax=7.1KNm应力=M/W=(7.1103)/(25010-6)=28.4MPa=145MPa4、横向承重梁计算横向承重梁采用I32b工字钢,按最不利因素考虑,I32ba 工字钢参数:Ix=11620cm4,Wx=726cm3,其荷载如图:采用双I32b工字钢铺设(按最不利因素载面考虑)=M/W=(173.2103)/(726210-6)=119.28MPa=145MPa悬臂部分:挠度=ql4/8EI=(74.9381.654103)/(82.11011116200210-8)=0.00142mL/100=0.004125m 满足要求跨中部分:挠度=5ql4/384EI=(5204.3891032.854)/(3842.1101111620210-8)=0.0036mL/400=0.007125m。满足要求。通过以上对0#块浇筑时支架体系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托架纵、横梁的内力状况以及支点的反力数值,再结合等效受力的原则,将托架上部的纵向分配梁所受的桥梁自重以及施工荷载代换为集中荷载。按表中数值张拉预埋在承台内的钢束,以张拉力作为0#块施工托架的预压荷载5、托架预压步骤进行支架预压前,应将张拉用的穿心千斤顶与对应的油表进行校定,并由具备资质的检校机构出具报告。根据千斤顶校定报告提供的回归方程,计算出预压张拉力所对应的油表读数。进行支架预压时,先将承台上预埋的钢绞线通过连接器或双锚环接长至支架纵垫梁顶面的预压分配横梁上,以挂篮后锚扁担梁作为预压张拉的扁担梁;对于Y3钢束,以纵垫梁作为下横梁的扁担梁。将锚具安装完成后,进行预紧张拉,张拉至油表为0.5-1MPa,使张拉分配横梁、纵垫梁以及下横梁相互密贴消除初始间隙。在预紧张拉后,由测量人员对支架上的测点进行高程观测并进行记录,测点初始高程测量完成后进行预压张拉。0#块施工支架预压张拉分两级进行,每级为终张力的一半,即先张拉至设计终张力50%,再张拉至设计值的100%。每一级张拉时,应先张拉靠近墩身处和托架中间钢束再张拉最外侧部分钢束 。钢束全部张拉至终张力后持荷12小时,持荷完毕由测量人员再次对支架上布置的变形观测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进行详细记录。钢束持荷时应对托架焊缝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现象,如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即表明该托架体系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张拉持荷完毕且关键节点检查完成后进行放张,放张顺序为张拉的逆顺序,即先最外侧钢束,再托架中间钢束,最后靠近墩身处钢束。钢束放张应先按设计张拉力的5%超张,再取出夹片进行放张。放张完毕,测量人员再次进行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并记录。张拉和放张时应严格规范操作,进行钢绞线连接时应使用钢刷将预埋于承台顶部久置的钢绞线端部刷净,以避免出现滑丝现象。张拉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托架焊缝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张拉操作并分析原因。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