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一、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一)造纸术1、发明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是我国已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这种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当时造纸中心:北有洛阳、长安,南有建业、扬州。2、传播。4世纪起,传到朝鲜,后来又传到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与欧洲。到16世纪已经传遍整个世界。3、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化事业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二)印刷术1、发明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传播。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欧洲人用活字印刷比毕生晚了四个多世纪。3、意义。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三)指南针1、发明与发展。战国时期已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制成指南针。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2、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3、意义。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四)火药1、发明与发展。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中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2、传播。火药和火药武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3、意义。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火器的广泛流行,扩大了对生铁、铜和钢的需求,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五)认识与思考四大发明固然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却不应骄傲自大。相反我们有许多反思的地方。找出原来先进的中国后来沦为落后的原因时,我们并不自卑,相反应该激励我们。 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人用火药制造了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受明、清当时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二、数学1、先秦。西周时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春秋时有九九乘法表。2、秦汉。西汉的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它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魏晋。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5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他还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数学著作介绍到中国。三、天文、历法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1、先秦。夏朝的历法“夏小正”,一年有12月。商朝沿用“夏历” 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西周时开始确定节气。公元前613年春秋时作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纪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多年。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2、秦汉。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纪录。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还发明了浑天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3、隋唐。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4、宋元。 北宋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不问月亮圆缺,只管时令节气。这种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这种制度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著作介绍到中国。5、思考与认识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古人对自然和天文现象的观察研究体现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发挥主观能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今天,我们必须继承这些宝贵的科学遗产,不仅要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而且更应该把我们祖先的这些光辉成就发扬光大。四、医药学1、先秦。战国时的扁鹊被奉为脉学之宗。它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即结合望气色、听声音、询问病情,从脉象中诊出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一所沿用。医学开始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2、秦汉。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华佗和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陀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他“医圣”。3、隋唐。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建,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药王”。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土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库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4、宋元。洗冤录是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5、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五、农学1、魏晋南北朝。 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将他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也总结了明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六、建筑学1、秦汉。为了抵御匈奴南下进扰,巩固北部边防,秦始皇命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整个工程“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长城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起到一定作用,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长城的修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2、隋唐。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成长安城。他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长安城整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宋元。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样式等都有详细说明的精致的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杰出的著作。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金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其坚固实用、美丽壮观而闻名中外。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4、明清。 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约有八十万能工巧匠,参加了营建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木工蒯祥。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城有三重,宫城(紫禁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烘托出宫城庄严的气氛。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墙相配,显得金碧辉煌,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七、古代的其他的科技成就1、手工业著作。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2、综合类著作。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物理学。 战国时墨子中的墨经关于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的光学八条反映了我国此时物理学的重大成就。4、地理学。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东汉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西晋裴秀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明朝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如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是长江支流等。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明清时传教士把西方的地理著作介绍到中国。(八)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比如,造纸技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的,经过皇帝下令推广。张骞、班超、甘英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都是由朝廷组织的。火药虽然来自炼丹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支持,炼丹家不但无法生活,更没有炼丹必须的设备和原料。标志航海技术水平的郑和远航,完全是由国家组织领导的。各朝都把天文的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的历法改革。我国所以有世界最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明“兼容并包”,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正常发展。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古代科技的作用和地位、特点 (1)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数学、天文历法成就和古代农书的编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纸、火药和火器制作以及火药爆破法、采矿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船技术等,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科技能否转化成生产力,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明清时,已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上层建筑顽固地阻碍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当然不能给科技发明运用开创广阔天地,也就不能产生超越这个社会水平的近代科技发明。 (2)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主要通过概括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铸铜、制铁、制漆技术东传至日本、朝鲜,影响巨大。以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时期这样的史实多不胜数,自然而然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3、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从直观上看,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形态上,缺少欧洲近代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和定则来。这说明它自身有着明显的缺陷,大体有如下几方面的弊病:(1)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入微,是中国学者的一大特长。比如,人人都看到过下雪现象,而中国古代的学者却能首先发现雪花的结晶体是六角形的几何体。但是,每一个角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却从不深究,更未从几何学的角度去作探讨。这和古希腊几何学形成鲜明对照。(2)中国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中包含一些人与自然协调的正确思想,但也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更无益于对人事的研究。中国有对太阳黑子、彗星、陨石雨、日晕、月晕、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观察和记录,然而长期以来,却把它们与人事联系在一起,纠缠不清。(3)科学实验是建立近代科学的基础。不进行实验,便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运动规律。实验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样的预期结果。中国古代的学者缺少这方面的传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阳明“格竹子”。王阳明是影响几代人的大学问家,他的朋友坐在亭子里观察竹子生长的机理,一连坐了3昼夜,终于病倒;他继而静观7天,仍无所获,他便得出道理,认为“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做”。这些大思想家认为,“致知在格物,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研究自然事物变成了心性之学。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差距从15世纪开始: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如果从实用的观点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说”不能显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就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而言,哥白尼学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伽利略更是一位对理论充满情趣的人,他对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对事物和规律的追寻。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充分体现着这一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4、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中国落后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中国虽然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大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是剥削者用钱去买房置地,直接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教育的落后。中国封建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而私塾教育既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的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妨碍对自然界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实验的传统训练。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专制是阻碍近代中国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西方领先的原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起孟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检测四大发明1、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制造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甘石星经问世2、中国造纸术外传在下列地区的先后顺序是( )中亚日本欧洲美洲 A B C D3、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的一项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罗盘针 D印刷术4、欧洲人开始用活字排版印刷是在( ) A12世纪中后期 B13世纪中后期 C14世纪中后期 D15世纪中后期5、清代时编撰的四库全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书,不可能做到的是( )A双色套印技术 B彩色印刷技术C使用质地细薄的纸D用机器印刷 6、四大发明中,技术雏形形成最早的一项是( )A指南针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7、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8、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9、下列有关火药发明、使用及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北宋时已经发明了管型火器 元朝时火药及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A B C D 10、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火箭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1、3-13世纪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 )圆周率的精确计算 造纸术的发明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实测地球子午线 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1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13、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 )A意大利的传教士 B中国的航海家C日本的遣唐使 D阿拉伯商人14、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灿烂果实,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事物具有特殊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艰难曲折的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焚烧)围半亩以上铁甲皆透。金史 材料二 海商之舰,大小年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梦梁录卷十二江海船舰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哪几项创造发明?(3分)(2)这几项发明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8分) (3)试分析这一时期出现重大发明创造的社会原因。(10分)16、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请以史实说明李约瑟的观点(8分),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0分)。其他科技成就17、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方程18、下列属于祖冲之取得的科学成就是( )A发明地动仪 B编著九章算术C编著缀术 D最早提出圆周率概念19、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B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C东汉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震级的仪器D唐朝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20、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 ) A改进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 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C主持编写授时历 D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21、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别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2、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华佗被奉为“脉学之宗”被人誉为神医 D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名医编著23、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 ( ) A扁鹊的四诊法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方24、下列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重大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创立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本草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 A B C D 25、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26、医学工作者通过努力,为中国医学及世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医学成就领先世界的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四诊法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四部医典本草纲目A B C D27、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医、医学家,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 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 A B C D28、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 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29、齐民要术序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异议和批评 B该书是一部总结农牧、工商经验的著作 C该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D该书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而未录工商经验30、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的是( ) A李时珍 B徐光启 C徐霞客 D宋应星31、明末,把西方科技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徐光启、顾炎武B黄宗羲、顾炎武 C徐光启、利玛窦D宋应星、利玛窦32、下列中国古代学者及其著作,其中对甘薯种植作过研究和介绍的是( )A.王充论衡B.贾思勰齐民要术C.沈括梦溪笔谈D.徐光启农政全书33、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 )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34、曾预言中国石油“生于地中无穷”,“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并被英国学者李 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的是( ) A孙思邈 B僧一行 C毕升 D沈括35、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的相同点是( )A作者所处时代 B图文并茂C吸收外国科学知识 D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36、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B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D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五个世纪37、“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记载的这一成就和谁有关( )A公输般 B张衡 C僧一行D郭守敬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方家以瓷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转运犹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新丝绵)中独茧 ,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制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材料二 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腊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箷(缠)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吗,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甚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以上均摘自梦溪笔谈请回答:(1)材料一中叙述了使用指南针的四种方式,请分别列出(8分)。材料一中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是一种什么地理现象?(2分)(2)材料二记载了石油的哪些用途(4分)?材料中对石油评价是否科学,为什么?(4分)(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梦溪笔谈是一种什么著作(2分)?简要说明两则材料中的发现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综合类39、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太初历 地动仪 麻沸散 纸的发明 神农本草经A B C D40、我国发明的下列科技成就,早于欧洲1000年以上的有(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 祖冲之精确地算出的圆周率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A B C D4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国家分裂动荡,但在科技领域仍取得了一些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有( )民族融合 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秦汉文化为这个时期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外来宗教的影响A BCD42、下列唐代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有( )雕版印刷术 火药的发明 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唐本草的颁行 大兴城的修建A B C D4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两宋时期的有( )管形火器的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授时历的编定 A B C D44、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 )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 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 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45、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郭守敬的授时历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 A B C D46、下列各项按领先世界的时间由少到多排列正确的是( )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地动仪的发明 郭守敬的授时历历法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A B C D47、明清时期的科学文化没有走向近代化的原因不在于( )A封建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D明清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4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4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阅读下列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 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火药、罗盘针、印刷厂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世界地位变化?(4分)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8分)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14分)16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原因是什么?(10分)5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 名生卒年著 作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6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1666年天工开物材料二: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 名生卒年成 就哥白尼1473-1543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1548-1600年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1561-1626年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1564-1642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开普勒1571-1630年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请回答:据材料从内容、特点、作用方面概括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16分)参考答案四大发明1A 2B 3D4、解析:D。注意教材上的“晚四百多年”。5D 6A 7B 8C9、解析:C。“管型火器”是在南宋时发明的,该应排除。10、解析:B。本题立意较高,而考查的知识点却比较基础,结合教材可知火箭的发明是在唐朝。11、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信息包括两部分: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就既是3-13世纪使“西方望尘莫及”,而又影响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的只有四大发明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12C 13D 14A15、(1)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分) (2)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分)指南针在两宋已普遍使用于航海;(2分)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的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2分)南宋时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2分)金的火器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3)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2分)统治阶级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些科技人才(2分);开放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交流发展(2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国内文化的交流(2分);前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分)16、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问答题,材料易理解,主要强调了宋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根据材料的观点题目设计了两问,第一问证明论点,主要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二问考查原因,要注意全面联系北宋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参考答案:史实证明:(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宋代完成和进一步发展的。(1分)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1分)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1分)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分)北宋时,火药已在军事上广泛使用;(1分)南宋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突火枪。(1分)(2)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有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分)他编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1分)原因:(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为科技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2)两宋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促进了科技进步;(3)宋代科技发展建立在唐朝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起点较高;(4)两宋长期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双方的战争促进了火药兵器的使用和发展,双方和平相处、互通有无又促进了其他科技成就的传播和交流;(5)两宋尤其是南宋政权鼓励对外贸易,促进了造船技术及指南针的发展和完善。(10分)其他科技成就17B18、解析:C。祖冲之的科学成就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但并不是最早提出圆周率概念。19、解析:C。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史实的能力。地动仪只能测定地震的方向,但不能测定等级。20、解析: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是僧一行。21C 22C 23C 24A25、解析:D。A、B两项非药物学著作,C不如D全面、系统、科学。26、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蒋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题干所问的是领先世界的成就,考查对医学成就的历史地位的再认。四诊法萌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国中医所沿用,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本草纲目是全面总结性巨著。领先世界的只有两个。正确答案为B。27、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易错的是哪一个排在前边。据教材可知,排在之前,都在东汉时期,在战国时期,在清朝,在唐朝。28B 29D 30B31、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易忽略的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使西方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32、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中关键词“甘薯”隐含了时间和内容限制:明朝,农学。按照这两个限制条件,D项符合题意。31A 32D 33A 34D 35A 36D37、解析: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和田地区于田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华夏银行石家庄市长安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中信银行常州市新北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广发银行西安市未央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浦发银行哈尔滨市南岗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农发行宜宾市兴文县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平安银行福州市马尾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光大银行重庆市江津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广发银行牡丹江市绥芬河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江门市开平市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法语幼儿教学课件1
- 钩针课件教学课件
- 班组长岗位安全培训课件
- 淮阳豆门乡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海上风电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
- 前列腺增生科普课件
-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课件
- GB/T 13090-2025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
- 2025年财务核算招聘笔试模拟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算盘》课时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