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oc_第1页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oc_第2页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oc_第3页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oc_第4页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是指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文言虚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计20个,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一)怎样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辨别文言虚词的用法,其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这里分述如下:1、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例1具(1)方是时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手?(师说)(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1)中,“既其出”就是既出,即出洞以后,可见这里的“其”是句中助词水译:“咎其欲出者”,就是要责怪那个要出洞的人。可见这里的“其”是代词,可译为“那(个)”;“余亦悔其随之”,意思是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可见这里的“其”也是代词。不过,不是第三人称代词,而是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自己”。句(2)中的“其”用在表示推测原因的疑问句中,表示推测的语气,可以译为“大概”。句(3)中的两个“其”用法又不同。前一个用在反问句中,意思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可见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用在表示选择问的分句中,作连词,可以译作“还是”。这一分句可以译作“还是真的不识马呢?”2、依据它在句中的作用例2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三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3)百姓皆以王之为爱也。(同上)(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同上)(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意。(同上)句(1)中的“以”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可见在句中作介词,应译为“在”。句(2)中的“以”与“小”合在一起作“易”的状语,可见也是介词,可译作“用”。句(3)中的“以”在句中作谓语,可见是动词,可译作“认为”。全句译为老百君王都认为大王是吝啬。句(4)前两个分句是说: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御家邦”是这样做的目的。可见这里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用为”。句(5)的“以”与“教悌之意”在一起作介宾短语,在句中后置,可见作介词,可译为“用、拿”。3、依据它在文中的位置文言虚词有的用在句站,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末。这种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用法。例3(1)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2)盖余之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3)每间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4)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蔺列传)(5)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同上)句(1)(2)的“夫”和“盖”都用在句首,作发语词,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不同的是“盖”带有推测的语气。句(3)(4)(5)的虚词都用于句中,依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知(3)(4)为连词。句(3)的“则”与上句的“每”相呼应,表示顺承,可译为“就”;句(4)的“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当译为“而且”。句(5)是的“尔”是动词“过”(责怪)的前置宾语,“是”为结构助词,是提宾的飘尘习。同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中的“是”作用相同,不译。句(6)“也”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可不译;句(7)的“乎”用于反问句末,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句(5)的“与”用于表推测证据的句子的末尾,强化推测语气,可译为“吧”。(二)辨别虚词用法应注意的问题文言虚词在高考中,不仅有单独的试题,文句翻译也一定会涉及到,而且综合叙述、分析题有时也会涉及到虚词。因此在辨别时要特别留心下列问题。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这一概念与现代汉语的虚词不完全相同,同时不少于文言虚词是从实词借题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譬如“顾”是动词,意思是回头看,但在“顾吾念之”中的“顾”是转折连词(虚词),相当于“但”、“不过”。又如“而”一般作连词,但“而翁归,自与汝延长算耳”蝇的“而”相当于“尔”,代词,你,是实词。又如“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但又可以作副词,如“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相当于“才”。2、分清双音单音文言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节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是一虚一实,发展到白话文阶段,有的变成了双音节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仔细分辨。例4(1)吾祖死于是,吾你死于是(捕蛇者说)(2)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句(1)的“于是”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加用,不同于今天的连词“于是”。句(2)的“从而”是动词“从”(跟随)与连词“而”的连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从而”。句(3)的“然而”是代词“然”(这样)与连词“而”(却)的连用,不能混同于今天的转折连词“然而”。又如“因为和句,歌以赠之”中是“因”(于是)和“为”(写)的连,不能混同于现在的“因为”。3、注意古今变化要确切分辨虚词的用法,还要懂得它的变化,知道它和现代汉唐事哪些词大致相当。例5(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桓晋文之事)(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5)今虽死乎此,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句(1)的“所以”,不同于今之表结果的连词“所以”,而是表示“凭借”的意思。句(2)的“之所以”中“之”中助词,不译;“所以”表原因。句(3)的“所以”也表示原因。句(4)的“足”用在表转折关系的复句中,相当于今之“虽然”;句(5)的“足”用表假设关系的复句中,不是“虽然”,而是相当于今之“即使、纵然”。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现象,如合音词“盍”相当于“何不”;“诸”有时相当于“之于”,有时相当于“之乎”等。巩固练习(一)下列各组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以:介词,用(凭)身份。B、秦亦不以城予赵,越亦终不予秦璧 以:介词,把。C、作师说以贻之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助词,地。2、(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比。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这近 于:介词,被。C、不求闻达于诸候 于:介词,在方面。D、权起更哀,(鲁)肃追于宇下 于:介词,到。3、(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然而:转折连词,与现代汉语“然而”用法相同。B、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为:助词,呢。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通过。D、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若,代词,这,这样。(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解释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抑又有难者。(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1)(_),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改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2)(_)忌,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3)(_)其若迷。当其取于(4)(_)心注于乎也,惟陈言之(5)(_)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6)(_)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7)(_)识古书之正伪,与虽(8)(_)正而(9)(_)不至焉者,昭昭然黑白分矣。而务去之,乃(10)(_)除有所得也。(三)阅读下列古文,完成文后各题。范正辞,字直道,齐州人。正辞治春秋、公羊、谷梁,为文必本经义。登第,调补安阳主簿。开宝中,迁国子监丞、知戒州,改著作佐郎。代还,治逋欠于淄州。转运使称其能,转左赞善大夫,就知淄州。太宗征河东,诸州部粮多不及期,正辞所部长山县吏张力秀督民输,受钱二千,即杖杀之,郡中畏服。太平兴国中,改殿中丞,通判棣、深州迁国子博士。御史中丞刘保熏 奏充台直,会有言饶州多滞公,选正辞知州事,至则宿系皆决遗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会诏令料州兵送京师,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帮伤其足,正辞斩之。兴妻诣登闻上讼,太宗召见正矢,迁辨其事。正辞曰;“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敬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上壮其敢断,特迁膳部员外郎,充江南转运使,赐钱五十成。饶州民甘绍者,积财巨万,为君盗所掠,州捕系十四人,狱县,当死。正辞按部至,引问之,因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徒他所讯鞫。既而民有靠群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王愿掩捕之。愿未至,盗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贼控弦持绡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执之。余贼渡江散走,追之不获,旁得所弃赃。贼尚有余息,正辞即载归,令医传药,创既愈,按其奸状伏法,而前十四人皆得释。(宋史范正辞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春秋公羊谷梁 治:研究 B、上壮其敢断 壮:嘉奖 C、狱具,当死 当:应当 D、察其非实 察:详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为群盗所掠(2)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B、(1)敬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1)既而民有靠群盗所在者(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1)创既愈,按其奸状伏法(2)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3、下列是文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范正受人推重的一组是( )力(1)转运使称其能 (2)郡中畏服 (3)太宗召见正辞(4)上壮其敢断 (5)御史中丞刘保熏 奏充台直A、(1)(4)(5) B、(2)(3)(4) C、(1)(2)(3) D、(2)(3)(5)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辞致力研读春秋经传,他的文章说理用义十分严谨,必定以儒家经义为本。B、正辞才干出众,办事果断,因此被选为饶州的行政长官。他一到任就解决了该州许多旧有的悬而未决的案子,处罚了63个犯罪的官吏。C、正辞执法严厉,有胆有识。他杖杀了收贿的张秀,又严惩了违抗军令的王兴。对于王妻上诉,他在进行上不慌不忙地作出令皇帝赞许的解释。D、正辞办案严谨,能为民作主,饶州14个百姓索然无味被判死罪,他问明情况,斥责了玩忽职守的官吏,不久又与王愿冒死捕获盗贼,使索然无味百姓得以释放。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1)至则宿系皆决遗之_(2)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还_参考答案(一)1、D(前后两句为对偶句,据此可知“以”用法同“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语)2、C(意思是“在之中”)3、A(是代词“然”(这样)与连词“而”的连用。D项“君子哉若人”是“若人君子哉”的倒置主谓倒置)(二)(1)“虽”与“然”连用,虽然这样;(2)介词,像,如同;(3)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茫乎,茫然;(4)介词,自,从;(5)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6)介词,被;(7)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