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假日经济_与居民消费_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pdf_第1页
_假日经济_与居民消费_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pdf_第2页
_假日经济_与居民消费_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pdf_第3页
_假日经济_与居民消费_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pdf_第4页
_假日经济_与居民消费_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5月 第29卷 第3期 当 代 经 济 科 学 Modern Economic Science M ay02007 V ol 29 N o 3 假日经济 与居民消费 来自季节调整的证据 栾惠德 南开大学 国际经济研究所 天津300071 摘要 本文采用季节调整的方法 通过考察 五一 十一 长假制度实施前后季节模式的变迁 定量测算了 假日经济 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春节的移动假日效应 结果显示 假日经济 实际上更多的是有限的消费在不 同时期间的转移和替代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以及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假日效应 居民消费 季节调整 X 12 ARI MA 中图分类号 F04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848 2007 03 0089 06 一 引 言 上世纪90年代末 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居民 消费不振 针对这种情况 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 方针 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 在这一背 景下 1999年9月18日 国务院修订发布 全国年 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 通过上移下借 形成了 五 一 十一 和春节三个长假 从而出现了节日集中 消费的现象 带动了旅游 交通 餐饮 零售等各行业 的发展 创造了所谓的 黄金周 消费热潮 引发了 人们对 假日经济 的讨论 顾名思义 假日经济 就是指假日里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 是对人们在节 假日期间集中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概括和反映 但是 假日经济 对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究竟成效如何 有的学者认为 假日经济 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节日 性冲动消费 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也有学者指 出 假日经济 更多的是消费在不同时期 区域之间 的替代 并没有激发新的需求 1 已有的讨论多 收稿日期 2007 03 11 本文系中国人民银行项目 PBC版时间序列X 12 AR I MA季节调整原理研究 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栾惠德 1979 黑龙江伊春市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 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 缺少定量的实证检验 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 利用季节调整的方法定 量测算 假日经济 的效果究竟有多大 通过考察季 节因素的动态变化来揭示长假制度的实施对人们的 消费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究制约居 民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 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节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 并在其中考虑体制变动和春节移动假日效应 第三 节具体分析季节调整的结果 测定假日效应的大小 第四节 分析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 最后是结论 及政策建议 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季节调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通俗地讲就是全社会在 一定时期内从零售市场上购买的消费品的总额 它 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 产品结构和市场供应 是否充足和合理 反映着人民的收入高低 购买力水 平 消费需求的满足和实现程度 假日制度的改变 所引起的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 必定通过这一指标 98 最直接地体现出来 因此 本文的研究就从对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分析而展开 在假日里 人们往往停止生产 集中消费 使得 许多经济变量表现出显著不同于非假日的特征 假 日效应表现为经济指标在受到假日影响的相邻月份 间的起伏变化 只有月度数据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假日的影响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固定日期的特定 假日和官方假日 比如 五一 十一 另一种是移 动假日 定期出现 但不一定出现在每年的同一时 间 比如春节 在现行公历1月21日到2月20日的 范围内变动 通过季节调整 固定假日的影响可以 归结在季节因素当中 所以需要单独考虑的是移动 假日的影响 随着假日在公历中的出现日期的推 移 使得此类假日的影响在相邻月份之间的分配每 年都有所不同 X 12 AR I MA季节调整程序是当前国际上通 行的季节调整方法 在传统的基于移动平均的X 11方法的基础上 引入了预调整模块regAR I MA 通 过建立带有回归元的AR I MA模型对序列进行预测 和预处理 它根据美国的情况设定了复活节 劳动 节和感恩节三种移动假日 2 参照 X 12 AR I MA 对复活节的调整方法 我们假定 从春节之前的第w 天开始 经济活动的水平发生变动并保持在这一新 水平上直至节日的前一天 将这段时期内每一天的 数据加总 就构成了待调整变量总的春节效应 因此 可以基于对这一区间的分解来分离春节效应 据此构造回归变量 对于给定月份i 受到节日 影响的时段落在i月份的占整个受影响时段w的比 例 即 Pi w 1 w 节前w天中落在i月份的天数 在春节假日影响不到的月份 该变量的取值为0 在实际计算时 回归变量应当采取中心化 centered 的形式 通过消除春节效应对所关心的特定月份的 长期影响 就使得这一解释变量具有零均值 不含季 节性 即只考虑春节效应中跨月移动的部分 由于我国的长假制度是从1999年起实行的 通 过在季节调整程序中设置体制变动 change of regime 回归量 把序列分成两个区间分别建模 前 一个区间包含变动期之前的数据 后一个区间包含 从变动期开始到以后的数据 这样就可以明确区分 体制变动前后不同的季节模式 从而考察 五一 十一 这两个长假的产生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下面就考虑对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序 列 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 进行季节调整 数据引自BvD商业电子数据出版社EI U各国宏观 经济指标数据库 原始序列的折线图见图1 可以 看出其中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波动 每年12月份销售 额猛增 而且季节波动的幅度随着序列水平的增长 而加大 因此应当采用乘法分解模型 即 Yt Tt Ct St It At Tt Ct It 其中Yt 原始序列 Tt 趋势因素 Ct 循环 周期 因素 St 季节因素 It 不规则因素 At 季节调整后的序列 设定春节效应的影响期为节前20天 构造用户 自定义移动假日变量spring 固定季节效应的体制 变动日期设定为1999年10月 考虑到2003年春 季非典型肺炎的蔓延对我国零售商业所造成的严重 影响 将2003年5月设定为AO异常值 同时令程 09 序自动探测AO LS和TC三类异常值 自动选取 最优AR I MA模型 最终程序选定的AR I MA模型结 构为 0 1 2 估计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1 季节调 整后序列sales sa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其中已经 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波动 表1 季节调整的回归模型 变量参数估计t统计量变量参数估计t统计量 固定季节效应固定季节效应 after 1999 Oct change for before 1999 Oct Jan0 085014 24 LS Level Shift 水平漂移 表示从t0时刻起变量瞬间变化到一个 新的水平上 并保持这一水平 TC Tem portary Change 暂时变化 表示在t0时刻变量瞬间变化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随后经指数衰减回到原有 水平 由于采用的是乘法分解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对原序列取了自然对数 因此计算公式为 e bi 1 100 计系数为 ai 则在此之前的估计系数为 ai bi 因 此 在统计上显著的 bi就表明了体制变动的性质 即 负值表示体制变动之后该月份的季节效应有所增 强 正值表示体制变动之后该月份的季节效应有所 削弱 3 回归模型显示 除3月 4月和7 8 9月之 外 其他月份的固定季节效应的改变量都通过了 5 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 计算各个月份季节效应的 变动幅度 按照变动方向分为增强型和削弱型两 种类型分别列在表2中 表2 长假制度前后固定季节效应的变动 增强型1月2月5月10月 变动幅度3 64 3 80 1 88 3 51 削弱型6月11月12月 变动幅度 1 98 1 73 6 17 19 由表2可以看出 在实行长假制度之后 五 一 和 十一 所在月份的固定季节效应都有所增 强 但紧随其后的一 两个月份 即6月 11月和12 月 固定季节效应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表明 五一 和 十一 长假更多地体现为一种 前导效 应 吸引消费者对购物时间重新做出选择 黄金 周 期间短暂的消费热潮过后 往往会出现一个相 对较长的消费淡季 在收入没有持续大幅增加的情 况下 跨期预算约束将对消费者的消费冲动构成限 制 因此可以判断 黄金周 对于刺激消费 扩大 内需这一政策目标起到的作用有限 绘制季节因素 sales sf 春节移动假日效应 sales hol 和异常值冲击 sales otl 的对比图如图 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季节因素的影响是最大 的 其次是 非典 造成的异常值冲击 春节移动假 日效应相对较小 表3给出了各个月份在不同时期 所对应的季节因素 它直接刻画了近年来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季节模式的演化 从而反映了人们的消 费行为所发生的改变 自2000年起 2月的季节因 素由小于1转为大于1 表明发生在2月份的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由过去的低于全年平均水平转为高 于全年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 每年10月份季节因素 的影响强度一直在上升 而11月份对应的季节因子 则从1999年之后开始趋于下降 到2002年 10月 份的季节因素已经超过11月份 引起这种现象的 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受到 十一 长假的影响 人 们改变了消费习惯 在10月份就 预支 了以往留 在11月份的部分购买力 与之相对应 自2000年 起 5月份的季节因素便超过了6月份 进一步表明 假日经济 实际上更多的是有限的消费在不同时 期间的转移和替代 从而印证了由表2分析得出的 结论 图3 季节因素 春节效应与异常值冲击 表3 各月份对应的季节因素 1994 2006年 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9941 0390 9750 9610 9430 9480 9660 9260 9250 9821 0001 0531 282 19951 0410 9770 9600 9430 9460 9650 9250 9240 9821 0021 0541 279 19961 0460 9810 9590 9410 9430 9620 9240 9230 9811 0061 0561 272 19971 0540 9870 9570 9390 9400 9570 9240 9230 9801 0131 0591 263 19981 0620 9920 9560 9350 9380 9510 9220 9230 9811 0201 0601 254 19991 0710 9980 9530 9310 9400 9450 9190 9220 9831 0281 0581 244 20001 0781 0040 9500 9260 9440 9420 9170 9210 9881 0351 0551 231 20011 0831 0090 9480 9220 9490 9410 9170 9210 9941 0421 0501 216 20021 0851 0110 9480 9210 9530 9420 9200 9230 9991 0461 0441 198 20031 0861 0120 9490 9210 9570 9430 9250 9271 0021 0491 0371 183 20041 0881 0110 9480 9230 9600 9450 9290 9321 0021 0511 0331 172 20051 0901 0100 9450 9240 9640 9470 9310 9341 0021 0531 0311 165 20061 0911 0080 9430 9250 9660 9480 9320 9361 0021 0541 0321 163 29 春节效应引起季节模式改变的机制有所不同 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在1949年颁布的 旧的 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 中就已经规定 春节放假3天 因此相对于 五一 和 十一 春节 假期并没有在1999年以后发生太大的改变 从表 3中可以看出 在1 2月份对应的季节因素都显著 提高的情况下 3月份对应的季节因素并没有出现 明显下降 而春节前的12月份对应的季节因素则大 幅减小 过去 由于商品短缺以及气候条件等的限 制 人们往往很早就开始储备年货 留待春节期间集 中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 益提高 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在降低 另一方面 节日期间的商品市场也能够保证充足的供给 从而 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悄悄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地选 择在春节期间进行消费 所以春节假日对人们消费 行为的影响不是体现为 前导效应 而是将一部分 超前消费调整到了即期 可称为 回调效应 四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消费 投资和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中国出口高速度增长 外贸顺差持续加大的形势 下 刺激消费 扩大国内需求 降低对外需的依赖 被 看作是缓解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的最佳选择 衡量一国的消费水平 通常 使用的是消费率这一指标 消费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最终消费 总消费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下面 表4给出了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及其构成 情况 表4 最终消费率及其构成 年份 资本形成率 投资率 最终消费率 消费率 构成 最终消费 100居民消费 100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农村居民城镇居民 199134 862 476 123 947 452 6 199236 662 475 624 444 955 1 199342 659 374 925 141 858 2 199440 558 274 725 340 659 4 199540 358 177 222 839 760 3 199638 859 277 322 741 059 0 199736 759 076 723 339 560 5 199836 259 676 024 036 963 1 199936 261 275 324 734 865 2 200035 362 374 525 533 067 0 200136 561 473 626 432 167 9 200237 959 673 326 731 069 0 200341 056 873 426 628 771 3 200443 254 373 326 727 572 5 200542 651 973 226 826 873 2 数据来源 2006年 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4可以看出 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始终徘徊 在60 左右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与此 同时 中国的投资率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 分点 4 从 2000年到2005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1 9 而同期消费的年均增长 率只有9 5 导致消费率一路下滑 从2000年的 62 3 下降到2005年的51 9 这表明我国的经 济增长仍然过分倚重投资 致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 失衡 经济运行波动频繁 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 缺 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5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 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 导致我国消费需求低下的首 要原因 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国民经济 的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 1996 2005年 按可比价 39 格计算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 6 而同期 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9 0 由于农村居民 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 度 直接导致在居民消费的构成中 农村居民消费所 占的比例迅速下降 由1979年最高的62 3 下降 到2005年26 8 的最低水平 除了收入因素 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的 提升 首先 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约着居民消费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福利性消费体制逐步被 市场化消费体制取代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开 始了大幅度调整 以前主要由政府或企业以实物形 式供给的住房 医疗 教育等消费所需费用 转由居 民个人承担 而住房 医疗 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之 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 居民的支出结构 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 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到位 则促使人们在考虑消费支出时更为谨慎 预防性的 心态成了储蓄存款的最大诱因 其次 公共服务的 缺失制约消费提升 教育 医疗应该是公共产品 但 由于 市场化 过度 本该由政府提供的服务成了居 民个人的沉重负担 随着高校扩招而学费又上涨过 快 挤占了很多家庭的正常消费 再次 收入差距扩 大问题日益突出 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 不愿 消费 而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高 却无力消费 总之 居民收入 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 慢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而出 路在于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的核 心是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使全体国民都能够 平等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一 和 十一 两个长假的设立 促进了旅游 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 消费习惯 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边际消 费倾向 增加消费总量 五一 和 十一 通过 前 导效应 使得随后月份的购买力在假日里提前 集 中释放 而春节则是通过 回调效应 减少了节日之 前的集中采购 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观念的改变 因此 假日经济 更多的是不同消费 之间的替代 是消费时间和区域的移动变化 而没有 激发新的需求 假日本身并不能促使消费增加从而 推进经济增长 在当前条件下 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 大内需的重点 关键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稳定人们 的收支预期 具体而言 应当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 政建设支出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起工业 反哺农业的有效运行机制 把惠农政策落在实处 以 保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 保障农民工的 合法权益 增加就业岗位 扩大政府用于最终消费 的转移支付支出 扩大各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提高 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 序 稳定消费预期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从而保证消 费持续较快增长 参考文献 1 傅晓霞 长假 拉动消费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对假 日经济的冷思考 J 现代经济探讨 2002 2 68 70 2 Ladiray D Quenneville B Seasonal adjustment with the X 11 method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2001 176 182 3 FindleyD F MonsellB C BellW R OttoM C ChenB C New Capabilities andMethods of the X 12 AR I MA Seasonal Adjustment Program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1998 16 127 177 4 李园 扩大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之探析 J 宁夏社会 科学 2005 1 62 65 5 王秀芳 从需求结构的调整看扩大国内需求 J 中 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6 58 61 责任编辑 校对 赵西宁 49 Holiday Economy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2Evidence from Seasonal Adjust ment LUAN hui2de School of Economics Nankai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China changed its holiday institution in 1999 Using seasonal adjustment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seasonal factors and the magnitude ofmoving holiday effectson China s retail sales se2 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liday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umption transfer and substitution within inter2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clude the slowdown of household income growth rate and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expectation Key words Holiday effect Household consumption SeasonalAdjustment Defin ition andM easurement of E2Commerce Risk Based on Consumers Perspective ZENG Xiao2chun SUN N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 an 710061 China Abstract Risk concerns in modern economic lif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e2com2 merce contex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e2commerce risk from consumers perspective wemake topology for e2 commerce risks and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non2technical risks after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en we discuss the measurement of e2commerce risks and propose a consumer based risk model Key words E2commerce risk Non2technical risk Uncertainty Risk level Perceived Risk Accumulation and Outflow of NationalW ealth D iscussion Based on Energy Value XU Zhen2yu HE Jian2lin Business School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Various theories on measuring wealth such as mercantilism Smith s national wealth market value and energy value have certain defects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solar energy value is the onlymeaningfu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