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头颅部降温与全身降温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doc_第1页
比较头颅部降温与全身降温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doc_第2页
比较头颅部降温与全身降温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doc_第3页
比较头颅部降温与全身降温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家兔头颅局部降温对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02级法文班徐呈 兰晓曦 庞文璟 解轶声 林盟菲 孟晋 方原 吴贻明指导老师 李稻一、实验目的:急性脑外伤的病例在临床上较常见,如何降低脑外伤后继发性脑组织坏死,为治疗争取时间一直是令人感兴趣的事。本实验通过人工冬眠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头颅的人工降温,比较两种方法对减轻急性前脑缺血时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和全身的代谢状态。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三动脉结扎法1(即结扎兔左侧椎动脉和两侧的颈总动脉)来复制急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复制病理模型的基础上,经过颅部局部降温和人工冬眠法全身降温处理后,观察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性反应和全身变化。人工冬眠法主要是通过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从而实施全身的亚低温状态;头颅局部降温法是通过物理方法从外部对脑进行局部降温。在低温处理后,利用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作用,观察局部和全身的亚低温状态下中枢的应激反应,以及脑组织损伤程度。国内外通常将低温划分为4种不同水平:轻度低温(3235)、中度低温(2832)、深低温(1727)、超深低温(216),又将轻、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目前认为低温对于脑损伤保护主要的作用机制有5-7:(1)减少脑组织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缺血后低灌注及防止过度灌注损伤;(3)抑制自由基生成,促进自由基的清除;(4)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特别是谷氨酸)的释放,抑制兴奋毒性2。 三、技术路线图:Group A(comparison)Without disposalGroup BSelective brain coolingGroup CWinter sleepReperfusion(30 min)Injection of NikethamideModel prepar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Cooling ( min)Slice of cerebral tissueAnalysis of target 四、实验动物:家兔三只(要求体重相近,年龄相同,性别不限)五、实验器材:普通温度计(测肛温用)、热敏电阻温度计(测脑温用)、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包括血压、呼吸、心电图)、高频电刀、i-STAT血液分析仪、脑颅钻孔机(5.0mm,杭州萧山医疗器械厂)、分析电子天平(1/10000克)、普通光学显微镜、兔子手术台、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等六、实验药品:戊巴比妥纳(30mg/kg)、氯丙嗪,异丙嗪(非那根)、10%尼可刹米、0.04% 多聚甲醛、生理盐水、冰块(袋装)七、实验操作:1前脑缺血前准备:家兔剃毛后,戊巴比妥纳30mg/kg全麻后,仰卧位固定家兔,先切开兔头顶皮肤,暴露颅骨,于矢状缝左侧0.3cm与眼眶后缘相交点钻一个2mm直径大小的圆孔,深达硬脑膜3。而后,于喉头下缘与第一肋上缘之间沿颈腹正中线作切口,常规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气管。1)分离右侧椎动脉:于右侧锁骨下缘分离皮下组织,切口下可见横向分布的胸浅肌,分离结扎后剪断肌束、切口深处可见横向走行的腋静脉和纵向走行的头臂静脉,分开二静脉的汇合处,见白色呈扇形分布的臂神经丛、其中有粉红色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彻底将该动脉与周围组织分离,且要有足够的长度(1.5-2.5cm)并仔细辨认该动脉上的3个分支、其中一支向前内上走行至颈椎旁、即为椎动脉(椎动脉根部距颈根部皮肤表面之垂直距离:右侧约1.5cm,左侧约1.2cm;距锁骨内上方两侧均约1.0cm;距颈前正中线右侧约0.8cm,左侧约0.6cm)因椎动脉位置较深,且与臂神经丛交叉而行,用血管钳和眼科镊仔细分离该动脉约0.2-0.4cm,穿线备用。2)左侧颈总动脉插管,采集动脉取血2ml(标记为A1 B1 C1),连接血压换能器。3)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压力换能器。4)心电图连线: II导联EGG连接(皮下插入针状电极)。家兔的右上肢连接负极(NEG)、左下肢连接正极(POS),右下肢连接地线。将电极连接到生物电导线上并通过生物电放大器连接到Powerlab主机的第4通道上(channel 4)5)测量体温:温度计测量肛温。测量脑温: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通过开颅孔测量脑温度。6)观察、记录动物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在缺血-降温以及再灌注时每隔10min观察一次,在注射中枢兴奋药物后每隔2min,观察一次并记录)。2前脑缺血(持续时间约30min): 断血时,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然后将手术台竖立置动物于头高尾低位,头固定于右转后仰位,造成急性不全性前脑缺血,持续时间约30小时。3降温:(持续时间约60min)A组:体温维持正常,随时测量体温B组:头颅敷冰袋进行头部局部降温(用冰袋降温,维持脑温在34-35的亚低温状态,诱导降温至35的时间约为50min10)C组:采用人工冬眠法(冬眠剂+物理降温法)进行全身降温:静脉注射剂量: 氯丙嗪IV 50-100mg/kg.次 * 0.3 * 1/2异丙嗪IV 0.5-1mg/kg.次 * 0.3 * 1/2 在降温过程中,C组的降温速度应尽可能与B组相符合,以保证两组的降温趋势、时间基本一致,排除降温时间不一致而带来的误差。4再灌注: 缺血30min后,放开动脉夹,体位平置,头枕复自然位,使右侧颈总动脉恢复血流,右侧大脑再灌注(灌注过程维持脑降温状态)。再灌注之前采集动脉血2ml,并用肝素抗凝(标记为A2 B2 C2)5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1)脑降温持续60min后,三组同时采血2ml并用肝素抗凝(标记为A3 B3 C3)。2)兔耳缘静脉注射nikethamide(2.5%nikethamide, 50mg/kg)后,观察兔心电、呼吸频率、瞳孔反应、血压等指标。3)15min后三组同时采血2ml,并用肝素抗凝(标记为A4 B4 C4)6甲醛灌注组织固定、开颅取脑、脑组织形态学观察:迅速经左心室注入质量分数为0.04的多聚甲醛溶液。脑组织固定结束后,用颅钻在中线上打孔,用老虎钳钳开,取脑。三组取大脑右半球顶叶皮质和海马作冰冻切片、HE染色后,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厚度不超过3cm,宽度及长度不超过栽玻片的长宽(2cm左右)。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形态。7相关指标测定:(1)大脑含水量测定2:实验结束后取部份前脑(右)即刻在1/10000克分析天平上称湿重,并在烤箱内干燥至恒重,按E1liolt公式计算出脑组织含水量。计算公式为:脑含水量()(湿重 - 干重)/ 湿重 x 100% 4(2)所取血样做血气分析:PH、PO2、PCO2(3)血样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采用血清,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出厂的MDA试剂盒以及SOD试剂盒来测定,具体的操作方法详见说明书。8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1)家兔的椎动脉比较难找,在模型制作上会有一定的困难。(2)药品的剂量我们希望通过预实验来确定。(3)降温的具体时间我们需要通过预实验来确定。八、实验预期结果:(1)Fig-1 : Cooling curve of brain temperature and anal temperatureTemperature Group A Group B Group C34Time (min)(A) Brain temperature Group A Group B Group CTemperature34Time (min)(B) Anal temperature(2)Table-1: Prepara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Cooling Injection of Nikethamide BP R HR PLR BP R HR PLR BP R HR PLR A B C (PLR = pupillary light reflex)(3)Fig-2: (4)Fig-3:Slice of cerebral tissue (H.E coloration)containing water of brain (%) = ( wet weight dry weight ) / wet weight x 100%A % B % C %brain-slice ofgroup Abrain-slice ofgroup Bbrain-slice ofgroup CDescription:- - - - - - - - 注以上的指标分析结果中:(1)Fig-1表示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成功以及亚低温状态构建成功(2)Table-1以及Fig-2说明反映全身状态(PH、PO2、PCO2)以及反映脑缺血缺氧损伤(MDA、SOD)的指标改变(3)Fig-3说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综合以上指标及其分析,我们认为本次实验将可能获得的结果是:选择性头颅降温治疗比人工冬眠法有更好的疗效,它对机体的副作用更小。九、参考文献:1 王子灿等,家免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害的实验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9年第五卷第二期,104-1062 林友俊,李劲松等,轻度低温对兔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年第九卷第四期,206-2093 陈沛源 李秀珍等,结扎家兔三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中风与神经病杂志 1991年 第8卷,第3期,143-1444 杨于奈 度佩兰等, 免大脑缺血再灌流新模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74), 434-4375高曲文亚低温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工国外医学脑血 管疾病分册,1998,6(3):1451476刘雪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应用研究J工国外医学神经病学 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24(5):2362387Schwab M,Bauer R,Zwiener U Mild hypothermia prevents the 0ccurrence of cytotoxic brain edema in rats J Acta Neurobiol Exp(warsz),1998,58(1):29358 徐 恩, 祁 风等,选择性头颅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