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報紙相關報導 二、女童家庭狀況說明(一) 父母介紹年輕小媽媽李玉禪,原本住在台南縣將軍鄉純樸的漁村,四年多前在同學的介紹下,認識小她三歲的莊姓男友,兩人認識交往時,李玉禪才十七歲,就讀高職夜補校食品加工科,男友那時才不過十四歲、還在念國中。兩人交往之初,感情非常好,沒多久,就未婚生下女兒李小妹。(為保護其隱私,故以李小妹代之。)(二) 家庭背景李玉禪老家的鄰居說,李玉禪的男友住隔壁佳里鎮,雙方家長考量到兩人年紀還太小,計劃等男方退伍後再辦理結婚。女兒由小媽媽和外婆撫養。雙方家長也以親家互稱,李玉禪的男友平常會抽空來看小孩,有時李玉禪則帶著孩子至男友佳里鎮的家裡住幾天。(三) 離家北上原因李玉禪則告訴警方,女兒出生後男友性格大變,每天無所事事,還常動手打她,有時更對著不懂事的女兒大罵三字經,她經常受不了而跑回娘家,因為不想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上個月才北上投靠表姊,順便找工作,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將女兒帶大。只是沒想到,躲過男友的暴力相向,卻讓女兒命喪在表姨及自己的手下。三、案發狀況說明(一) 女童表姨家族成員 警方調查指出,李玉禪男友(女童父親)打零工維生,最近常毆打兩母女,李玉禪不願讓男友母親養,上月初帶女童從台南北上,投靠北縣蘆洲市表姊家。家裡有三位表姊、兩位表姊夫及一名小孩。加李玉禪母女倆,共計八人。大表姊周靜宜(30歲)擔任會計助理,她則跟二表姊周鳳珍(29歲)、三表姊周素萩(25歲)一起做家庭代工。(二) 虐童行為頻率 李玉禪的大表姊、二表姊被捕後坦承虐童,大表姊還理直氣壯說:整天一直哭,很煩。李玉禪說,因女兒時常哭鬧,大表姊、二表姊覺得不耐煩,認為欠管教就毒打女童,有時掌摑、打頭、捏大腿,有時還抓女兒頭去撞牆,讓她看了非常心疼。她曾多次出言制止,但表姊們依然打罵女童,因寄人籬下、無處可去,她不敢貿然帶女兒離開,因此有時也會教訓女兒給她們看。而由此可發現女童受虐情形並非短暫之時間,且受虐的頻率很高。(三) 虐殺行為過程上周四下午,女童又因哭鬧而遭大表姊毆打,李玉禪說,女兒當時說頭暈想睡,但睡著後卻沒醒過來,才發覺女兒已經死了,當場痛哭失聲,但大表姊非但沒道歉,還冷冷地:人都死了,不如找人私下燒一燒,火化掉就好。李玉禪因不願女兒草率火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便使用毯子蓋女兒遺體,再買冰塊放置她身邊,以電風扇不斷地吹來掩蓋屍臭,伴女兒遺體長達四天。期間,表姊們若無其事開心閒聊,她看在眼裡十分氣憤,一度想跟女兒一起死;因怕女兒死掉的事情曝光被父母責罵。昨凌晨她上Yahoo!奇摩知識家以4歲小孩過世該怎樣處理?急拜託 提問。葬儀社人員林淙偉回家上網,看剛巧看到有人提問:小孩在家裡突然過世,晚了四天會怎樣嗎?他覺得事情不單純,本著專業趕緊回應:當下未將小朋友送醫,因此不可能有醫院診斷證明佐證死因,所以報警及報請檢察官驗屍是絕對必要。林淙偉還留下電話號碼,告訴小媽媽:如果你相信我的話,不妨先跟我聯絡。希望給予小媽媽協助,二個半小時後,李玉禪終於打電話來,經過林淙偉勸說,她告知住家地址,林淙偉立刻趕往報警,連同警員前往周家,由李玉禪、周靜宜應門,一開門就聞到屍臭味,他們都訝異:都有臭味,他們還睡得著。警方發現女童遺體以毯子包裹,一旁有冰塊跟電扇,立刻封鎖現場。林淙偉說,他當時曾詢問李玉禪為何不報警,她解釋:我捨不得她(女童)!警方將李玉禪、周靜宜、周鳳珍等7人帶回警局偵訊。檢察官江祐丞表示,女童全身多處瘀青,下半身傷痕較明顯,致命傷須擇日解剖釐清。四、違反法令之規定依照此案例的發生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之相關規定做比較,發現其父母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違反下列之情形,其說明如下表:條例內容說明第3條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應負保護、教養之責任。對於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依本法所為之各項措施,應配合及協助。第4條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童及少年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於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早期療育、身心障礙重建及其他特殊協助之兒童及少年,應提供所需服務及措施。第30條第一項第二款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二、身心虐待。罰則 第58條規定:違反第三十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第65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此條例,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令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並收取必要之費用;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令其接受前項親職教育輔導,有正當理由無法如期參加者,得申請延期。 拒不接受第一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參加為止。第34條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一、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 二、充當第二十八條第一項場所之侍應。三、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 四、有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 五、遭受其他傷害之情形。 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查報告。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及處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罰則 第61條規定: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第36條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二、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者。 三、兒童及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者。 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者。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為前項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時,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交付適當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罰則 第65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違反此條例,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令其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並收取必要之費用;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令其接受前項親職教育輔導,有正當理由無法如期參加者,得申請延期。 拒不接受第一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參加為止。案例與法條關係分析說明: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來看本案例,發現女童之父母或其他實際照顧者,並沒有給予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也未負起有關保護以及教養的責任,甚至對女童施於身心虐待。此外,對於女童表示身體不適之情形,也未提供立即接受必要之就醫診治,使之造成女童死亡。而對於政府、公私立機構、團體、其他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也未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之規定,給予相關之協助或其他保護措施。其他任何人知悉女童有第三十四條各款之情形者,也為通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但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案件時,並未立即處理,且其承辦人員也並未將受理案件視為責任通報之範圍,提出相關調查報告,使之錯失救援時機,造成該起案例的悲劇發生。 五、值得探討之可疑觀點(一) 面對女童之死亡,其他人皆推說不知情? 根據報導指出,當警方等一行人一進入死者房間時,就聞到撲鼻的屍臭味,發現女童屍體已浮腫,全身有多處瘀傷,頭部曾經遭到撞擊。警方調查發現,女童一家共住六名成人、兩名小孩,經過詢問後,僅死者母親大表姊、二表姊坦承曾經徒手打過女童,但並沒有使用其他器具;其他人則都否認涉案,並宣稱對女童死亡完全不知情。然而,對於此部分,我認為家裡放了一具屍體長達四天,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其他人會不知道,對於不知情之說可能是為卸責吧!而警方也懷疑,其他家人可能也有虐打女童的紀錄,但對於此部分必須靠偵訊後才能釐清,最後並將李玉禪及表姊周靜宜一家共六人依殺人等罪嫌送辦。(二) 兩週前此案已報案,里長及警察未深入暸解及通報,錯失救援時機?前前後後總共二十多個大人,都來不及救這個小女童,讓目擊的鄰居好自責,大家都對這個小女孩印象深刻,回想最後一次看到小女童的狀況,是身上只有一件單薄的上衣,一件紙尿褲,還有一身數也數不清的瘀青,讓人看了好心疼,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她竟然是活在家暴環境的威脅之下。報案者自責的說,當初,誤以為小女童是走失的小孩,通知里長及管區後,就沒有多留意,也許,那時幫忙打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家暴專線,小女童就不會這樣走了!對此附近鄰居皆指控警方知情不報。而蘆洲警分局偵察隊副隊長張俊明澄清,報案電話只稱女童走失,到場後並未發現女童有任何外傷,因此,將她護送回家並訓誡家長。由於沒有凌虐證據,自然當成一般走失案件處理,絕無知情不報。張俊明表示,十月廿七日延平派出所同仁接獲轄區里長報案,指稱蘆洲市中原路有名女童疑似走失,獨自一人在大樓騎樓上遊戲,同仁到場詢問後,得知女童住在樓上,將她送上樓後,口頭訓誡大人應妥善照顧小孩,不應該讓小孩離開大人的視線。他說,當時女童身上並沒有凌虐的外傷,行為舉止也很正常,研判只是調皮,才會偷跑到樓下玩耍,加上附近社區也沒通報小孩半夜哭泣等受虐案,因此才未通報社會局。而北縣社會局家暴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丁雁琪也表示,並未接獲這名受虐女童的案例通報。對此我認為曾經到場關心、口頭訓斥不要亂打小孩的警察,還有當地里長及鄰居都有其通報疏忽的責任,如果當時有持續追蹤的話,也不會讓女童被凌辱致死。而在整起案件中,唯一伸出援手的好心人,是殯葬業的禮儀師,也因為他報警處理,才使得全案曝光,只是很遺憾的是唯一的好心人卻是在最後才出現。因此我認為若要深思到底是誰害死了女童?我想除了女童媽媽,不敢揭露虐童真相是主因外,痛下毒手的表姨,知情有虐童情況的鄰居、里長和警察其實都有一些未盡的職責。(三) 女兒被親人打死,母親卻疑似幫忙湮滅證據?根據報導指出,檢方昨天解剖女童遺體,並提訊羈押中的女童母親李玉禪。李玉禪哭訴她沒有不照顧小孩,孩子不是她殺的。檢方已採集女童的檢體化驗,查明有無毒物反應。在法醫解剖後發現,女童致命傷位於頸部,因為外力造成甩鞭式傷害,導致頸椎脫臼,造成腦幹出血,傷及生命中樞,女童左眼有大片淤傷,右眼有出血,疑遭用力掌摑或撞牆,才會造成這種傷勢,導致女童在痛苦中死亡。李玉禪向檢察官說,她不知道兩個表姊打女兒的方法,會把女兒打死,檢方便訊問李玉禪為何不阻止?但李玉禪只是低頭不說話,檢方認為李玉禪沒有制止兩名表姊毆打及虐待女童,已經構成不作為犯。(指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法定構成要件者謂之。) 此外,對於女童的死亡,女童媽媽、表姨都說女童是在睡夢中往生的,但殯葬人員前往現場,發覺女童眼睛睜開、臉部發黑。對於睡夢中死亡的狀況,眼睛應該是緊閉的,因此對此部份,殯葬人員認為女童被虐窒息而死的成分居多。而對於女童的遺體,李玉禪也未做出適當之處置,反而則是上網留言詢問如何湮滅屍體。她不但匿名,還用第三人稱。對此,女童母親在沒有制止親人施暴於女童,並旁觀女兒遭虐死外,更於網路上詢問如何處理,已造成及增加想湮滅證據的可能性。(四) 應深入考慮女童是否有完整之出生通報?由於女童母親為未婚生女的單親媽媽,且依照女童的父母親之姓氏研判,女童之姓氏可能是跟從母姓。而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十三條規定,胎兒出生後七日內,接生人應將其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戶政及衛生主管機關備查。接生人無法取得完整資料以填報出生通報者,仍應為前項之通報。戶政主管機關應於接獲通報後,依相關規定辦理;必要時,得請求主管機關、警政及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助。此外,依相關報導之分析說明,該女童現年為四歲,但似乎尚未有托兒所或幼稚園之入學登記及就學之紀錄,雖然目前我國對於學前教育階段尚未納入義務教育的範圍內,但如果女童母親有讓女童就讀幼稚園的話,相信除了能增加女童向人求援的機會外,也幫助此案例之責任通報有更多的相關人員,可提供其意見或其他發現。(五) 女童除了遭受虐待外,是否還經常獨處?根據報導指出,在案例發生前兩週時,已有鄰居發現女童獨自一人身穿一件單薄的上衣,一件紙尿褲,還有一身數也數不清的瘀青,在樓下騎樓流浪,且還向鄰居伸手要東西吃,而也就是因為此情形,才遭誤以走失兒童之案件處理,錯失責任通報及救援時機。針對此部份,我想必須更進一步了解此情形的發生頻率及次數,因為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不得使兒童獨處於易發生危險或傷害之環境;對於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不得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而若鄰居所述之情形為屬實的話,則明確表示女童母親及其他實際照顧兒童之人,不但使其女童獨處,還任其放任處於易發生傷害或危險的騎樓之中,另外對於女童表姨的施虐行為,也明顯的顯現出其表姨是為不適當之人,並不適合照顧其兒童。(六) 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的報導所牽涉之適切性及隱私權問題?在此案例發生後,各種的報章雜誌或電視網路上,皆有明確清楚的案例報導,不論是案發過程、父母情形或其受害女童等,都有清楚的描述或照片之輔助,對此則牽涉到記者報導的適切性及當事人隱私權的問題。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遭受第三十條或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兒童及少年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兒童及少年有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之物質之情事者,亦同。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前項兒童及少年身分之資訊。除前二項以外之任何人亦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及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但是根據此條法令,發現很多的報導並沒有遵守此條例規定,不但清楚寫出受害女童其姓名外,還以完整之照片呈現,完全沒有以馬賽克等方式保護其身分,唯有達到標準者則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違反第三十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因女童母親及表姨違反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之不得對兒童及少年有身心虐待等行為,因此可明確公告其姓名。 此外,另一個引發爭議的是,最近引爆的動新聞事件,對於以動畫鉅細靡遺模擬社會事件,詳細描述性侵害與暴力情形之過程,也已明顯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三十條第一項第十二款規定,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對此也可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五十八條規定,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勒令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六、提供相關之保護措施及諮詢服務在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規定中,政府及民眾除了遵守及求助第九條、第十九條、第四十三條等,各種必須達到的標準及提供所需的保護措施或服務外,亦可從以下之管道,從中獲得所需之支援:(一) 參與或諮詢有關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等措施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十九條作為依據,各縣(市)政府及主管機關所提供的家庭綜合服務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此方案的設立是鑒於臺灣地區家庭暴力事件頻傳,家庭問題惡化,各縣(市)政府為推動家庭危機預防工作,透過專業人員的早期介入及運用,以兒童為優先、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模式,對社區中高風險及危機家庭個案提供服務,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以減緩其問題之惡化,進而能協助其家庭自助自立。藉由與民間單位合作,擴大增進個案服務領域及服務能量,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整合建立個案服務輸送系統,提升高風險及危機個案服務品質及效益,達到全面性預防高風險家庭的目標。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有經濟協助、就業輔導、協助家庭關係、支持性諮商、休閒安排、健康醫療、法律諮詢、親職教育協助與示範、關懷支持及協助就醫或輔導運用社會資源等。(二) 尋求社會慈善團體在台灣社會慈善團體,目前有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等,提供民眾多重的求助管道及選擇。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為例,目前已在台灣各地設立許多的家扶中心。各地家扶中心也提供許多的相關服務項目,其服務內容包含有家庭經濟扶助方案、兒童及少年保護服務方案、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方案、兒童及少年家庭寄養服務方案、兒童及少年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不幸兒童及少年安置服務方案、兒童及少年收養暨監護權調查服務方案等,供所需民眾從中獲取協助及幫助,使能維持正常生活需求。(三) 對於單親母親的求助,找里長最快根據內政部社會司推估,國內有18歲以下子女單親家庭約三十二萬戶,許多單親媽媽或單親爸爸因無力照料年幼子女,才會發生一宗宗令人不忍的社會事件。家扶基金會社工處長蕭琮琦說,年輕父母若短期內無力照顧孩子,可尋求寄養協助,等經濟穩定後再把孩子接回來,若完全沒能力照料,也可考慮交給人家領養。北縣社會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丁雁琪指出,這類家庭最快得到援助方式,是向當地里長求助,里長會協助請領單親兒少補助,並開立清寒證明,將學童學校營養午餐、學雜費減免,也可轉介社福單位求助;鄉鎮市公所也有專責櫃檯,提供相同服務。 丁雁琪表示,如果里長協助不成功、鄉鎮市公所也無法辦理,可打電話至社會局,由社會局派社工專員至住處訪視,列追蹤關懷名單,協助項目包括弱勢兒少補助、急難救助、求職津貼等,甚至也有托兒服務,低收入戶小孩優先在公立托兒所入學,讓經濟狀況能維持一定水準。 內政部社會司長黃碧霞說,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是針對單親家庭提供的扶助措施,據今年標準,單親家庭若居住在北市,平均所得低於3萬6395元、高市低於2萬8272元、台灣省低於2萬4572元,就可以提出申請,平均所得是以家庭總收入除以戶口人數計算。 (四) 向民間團體求援內政部社會司長黃碧霞指出,目前特境家庭大人生活扶助為每月1萬4558元(台北市)、1萬1309元(高雄市)或9829元(台灣省),子女生活津貼每人每月1728元,子女教育補助為學雜費6成,托育補助每月3000元或1500元,醫療補助最多12萬元,訴訟補助5萬元。善願愛心協會會長郭志祥強調,社會上仍有許多個案,因未達標準無法獲得協助,這類民眾可向民間慈善團體聯絡,包括金錢、生活及心理各方面援助。他更提醒:受助者別輕言放棄,在社會資源挹注下一定能度過難關。 七、心得與感想這學期修習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導論,老師要我們找尋一篇有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所規定範圍內的相關報導作為報告之。對於符合這個報告的相關報導,其實在收集上並不困難,因為在我國的社會制度下,每當翻開社會頭條版,便會多多少少的發現有許多有關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規定之情形,只是在於嚴重性的程度差別。而由此也可看出我國兒童及少年的福利及身心保護上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外,也更加顯現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設立的必要性。在找尋到這篇母與表姨虐殺,四歲女冰屍四天的新聞時,其實心理並不訝異,只是感嘆台灣虐童致死案發生率的普遍性,以及在眾多案例的犧牲下,總是得不到教訓,悲劇依舊一直不斷上演的無奈。在該科目中學習到許多有關法規的知識後,我認為其實像這樣的案例並不可能能完全的避免再發生,我們所能做到的程度及法律所能規範的部份,也只不過是降低其發生率,以及提供正確及有效的諮詢或相關保護措施,來幫助受困之民眾罷了!對於此案例的女童母親,其實對於她所面對的處境、立場及困難點,或許是因為年紀相近的緣故,特別能感受到她的無助,而我認為此案例的發生,就如同報導上她說的一樣,人生的挫折,都是因為當初對感情的承諾,而這也是一段錯誤的感情,所釀成的悲劇。從受害女童的父母上做分析的話,便能發現許多的問題點。未成年的小爸爸及小媽媽,因心智、經濟等方面都不成熟,對突然出現的小生命,或許根本不知道如何教養,此外也可能面對學業中斷、家人不諒解及失去朋友等各種狀況,我想這便是錯誤的開端。然而影響到許多層面,例如在面對各種突發的問題時,加上雙方並沒有穩定的感情基礎之狀況下,不但雙方容易爭吵、也須面對暴力行為的出現。而這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是容易造成另一個難題的產生。此外,我認為受害女童的母親,她最大的錯誤便是找錯了可以求助的支援對象及管道。從這個案例看來,女童母親的表姊家,經濟狀況顯然也不好,再住進女童母女倆,更是增加其家庭的負擔。且女童母親的表姊家庭,本身就屬社會中低階層,在生活適應方面已有困難,這類的人必定沒有能力管教小孩,反而常以打罵方式來解決。因此在壓力下,便容易遷怒於孩子,而寄人籬下的處境,我想即使知道女兒遭虐打,必定不敢怒也不敢言的,且換個角度想,若自己離開表姊家,那還能去哪裡呢?從此案例中,也可發現到其實尋求幫忙時要找到對資源,除了先評估求助之對方經濟、人格穩定與否外;也建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網絡,多擴充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中受害女童的母親,或許就是因為身邊缺少能給她建議的人,甚至連自己父母都無法幫她,而以另一個面向來看,女童母親既然有機會上網發問,卻不懂得尋找政府相關單位的協助,我想或許就是她的人際網絡太過單薄,導致遇到問題時,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而對於女童悲慘的遭遇,發現不論是報章讀者或是社福人員,很多人都在質疑責任通報及持續追蹤的疏忽問題,我想這或許也是一個值得該檢討的部份,如果附近鄰居皆能發揮道德勇氣,或女童母親能勇敢向警察說出真相,甚至是警方能積極一點介入調查,或許女童的生命就能有多一點的生機。此外,如果女童母親當時未成年懷孕時,能主動告訴父母,請雙親幫忙,或是考量其各方面狀況,進一步考慮該不該把小孩生下來等問題,或許也能減少在生下來後,造成養不起也保不了的未婚媽媽之窘境。 受害女童自幼就未受到正常的家庭照顧,搬到台北表姨家後更是遭到家暴致死,她在還沒享受到一般小孩的快樂童年時光前,就失去了寶貴且短暫的生命,在這樣的案例中,除了讓我們發現未婚媽媽、單親家庭及暴力家庭的相關問題與遭遇到的困境外,也更加顯現此家庭功能的完全喪失。而這也是目前我們值得反省檢討的部份外,更是未來如何記取此教訓,重新思考及規劃如何在兒童及少年之身心保護、福利措施及相關罰則處置上做更有效力的規定,給予兒童及少年或其家庭有效及實際的保護之措施,而我想這也是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制定上所需繼續努力的地方。八、資料來源報紙蘋果日報。網路YAHOO奇摩新聞。 內政部兒童局高風險家庭服務方案。阻止虐童悲劇 發現孩子不尋常趕緊通報113更新日期:2009/11/18 20:05台北縣蘆洲發生女童遭親人虐待致死的案件,也讓家暴通報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台北縣家暴中心表示,如果是專業人士像是醫師老師或警察,發現孩子疑似受虐,有責任馬上通報;而一般民眾發現身邊有孩子有不尋常外傷等情形,也務必請撥打113專線通報,讓社會局協助處理,而且通報都是匿名的,請大家不用擔心,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冷淡,讓身邊的虐童案一再上演。(李書璇報導)台北縣四歲女童遭親人虐待致死案驚社會,當時當地里長曾報警,但員警未見到女童有明顯外傷,僅以走失幫女童找回家人,並未通報社工單位,錯失了救助女童的時機;台北縣家暴中心主任丁雁琪表示,通報分為兩個類型,一是包括醫師,老師和警察在內的專業通報人,這些有專業能力的人如果發現孩子有疑似遭虐的情形,必須進行責任通報;如果是一般人,懷疑孩子可能受到虐待,可以通報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若是現場正在發生的虐待事件,則可以馬上報警。而對於員警被指責未通報錯失救人良機,丁雁琪表示,癥結點在於警察有沒有看到孩子身上有傷,如果有看到,就要進入責任通報流程。丁雁琪也說,根據家暴中心受理的通報,受虐的孩子從剛出生到青少年都有,通常是父母情緒管理有問題,或是因為照顧孩子上有困難,導致家暴行為;她強調,尤其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社區安全網路相當重要,呼籲民眾只要發現任何一個小孩,哭聲不尋常,或身上有傷,或是已經五六歲體型卻很瘦小,都可以馬上撥打113保護專線;她也強調通報都是匿名的,大家可以放心,希望所有民眾一起來協助孩子遠離家暴陰影。資料來源/article/url/d/a/091116/8/1v2p4.html 兒虐頻傳,蘆洲女童疑遭虐待致死案引起各界的關注,依內政部統計,台灣近3 年都有上萬名兒童及少年受虐,遭受婚姻暴力的婦女絕不在少數,但浮現檯面的通報數僅冰山一角,對此,還需倚賴各界的即時關切與宣導。下列將對前頁案例與以分析,提出其需關注之面向,並依據我國現行法律之民法、刑法、家庭暴力防治法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給予適當之協助。第一章案情分析四歲女童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保護之對象,其父長期對母親施虐,母親為逃離而帶女童北上尋親戚投靠,其家庭暴力防治法適用於家暴婦女,案發前一星期延平派出所同仁接獲轄區里長報案,指稱蘆洲市中原路有名女童疑似走失,獨自一人在大樓騎樓上遊戲,同仁到場詢問後,得知女童住在樓上,將她送上樓後口頭訓誡大人應妥善照顧小孩,不應該離開大人視線,對此以走失案件來處裡,並未通報社會局。後來女童的兩位表姨周靜宜、周鳳珍因無法忍受其吵鬧,藉由手與藤條毆打女童致死,其姊妹因涉及刑法之殺人罪嫌,而女童母親李玉禪上網留言詢問如何湮滅屍體因而爆發,其母涉及湮滅刑事證據罪則遭受到聲押。第二章促進作為第一節觸犯與幼童性交罪 其父母兩者年齡分別為18歲與21歲,四年前兩人身心尚未成熟、無經濟能力下產下女童,並且皆未滿十八歲前發生性行為,以上兩人作為已觸犯與幼童性交罪,依刑法第227條第三項指出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於兩者皆未滿18歲,依第227-1條第三項十八歲以下之人犯前條之罪者,可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二節相關婚約之訂定 另外,依民法第973條男未滿十七歲,女未滿十五歲者,不得訂定婚約,及第980條男未滿十八歲者,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或是第981條未成年人結婚,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媒體報導顯示雙方家長表示待男性服完兵役後,再使其兩人結婚。第三節相關主管機關提供進修或就業之措施 媒體報導顯示其父因年齡太小且未服兵役,因此在工作方面並不順利,可想而知,經濟來源大多需倚賴家庭,對此,教育、勞工主管機關有其相關措施及提供適當服務之協助,依據兒童及少年法第25條第一項表示少年年滿十五歲有進修或就業意願者,教育、勞工主管機關應視其性向及志願,輔導其進修、接受職業訓練或就業。及前條第二項雇主對年滿十五歲之少年員工應提供教育進修機會,其辦理績效良好者,勞工主管機關應予獎勵。藉此尋求一份穩定的經濟來源,才不至於無法負荷家庭與女童的龐大開銷,將其壓力轉化為暴力,自然,母親成了受暴的對象。第四節家庭暴力一、家庭暴力防治機制 依台灣現況受害於婚姻暴力的婦女,大多數即為恐懼加害人日後的報復、為了維護家庭的完整,或是其他等因素而一再隱忍,使女童亦為目睹家暴的受害者。一般而言,受害於婚姻暴力的婦女或兒童及少年遇到非急迫性家庭暴力時可撥打113為全國婦幼保護專線,或為緊急狀況時,務必在安全狀況下立即撥打110求助,其家庭暴力防治機制正式啟動。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第8條第一項第一款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整合所屬警政、教育、衛生、社政、民政、戶政、勞工、新聞等機關、單位業務及人力,設立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並協調司法相關機關,辦理提供二十四小時電話專線服務。依前條第一項第二款提供被害人二十四小時緊急救援、協助診療、驗傷、採證及緊急安置。(一)開立驗傷診斷書 受害婦女應在安全情況下,立即至就近醫院開立驗傷診斷書,以利日後法庭之審判,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2條指出醫療機構對於家庭暴力之被害人,不得無故拒絕診療及開立驗傷診斷書。二、 保護令相關規定(一)保護令之聲請相關規定 婚姻暴力受害婦女除了撥打113國婦幼保護專線外,也可依循法律途徑聲請保護令,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0條第一項指出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通常保護令與暫時保護令;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者,其法定代理人、三親等以內之血親或姻親,得為其向法院聲請之。前法第12條第一項即為保護令之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但被害人有受家庭暴力之急迫危險者,檢察官、警察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以言詞、電信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傳送之方式聲請緊急保護令,並得於夜間或休息日為之。(二)保護令之時效規定 保護令之有其一定時效,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5條第一項通常保護令之有效期間為一年以下,自核發時起生效。(三)保護令之功效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4條第一項第一款即為法院於審理終結後,認有家庭暴力之事實且有必要者,應聲請或依職權核發通常保護令為禁止相對人對於被害人或其特定家庭成員實施家庭暴力。(四)保護令違反之刑罰 違反法院前條第一項禁止實施家庭暴力裁定者,為本法所稱違反保護令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可惜之事即其母並未善用社會福利之資源,且攜帶女童以逃離的行為尋求北上之親戚,而使女童邁向死亡的路程。三、 擬訂家庭暴力防治之實施計劃 由於家庭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其主要原因為未著重於根源的防治,大多只為針對現況做改善,因此,其宣導與防暴有其必要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3條衛生主管機關應擬訂及推廣有關家庭暴力防治之衛生教育宣導計畫。以及第60條提出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有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但得於總時數不變下,彈性安排於各學年實施。第五節不得對兒童及少年有身心虐待之行為 依資料顯示2009年10月27日,報案人李小姐就曾看到這名女童包著尿布且全身都是傷,其臉上有3、4處瘀傷,並打電話請里長報警,但員警表示未見到女童有明顯外傷,以走失案件處裡,並協助女童找回家人,僅訓誡女童的家人,其過程中亦未通報其相關之單位,待2個星期後,女童活活被打死,其員警錯失了救助女童的時機。如上所述,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30 條第二款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身心虐待之行為。違反其規定,可依同法第58條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第六節責任通報一、案情之責任通報疑雲 台北縣家暴中心主任丁雁琪表示癥結點在於警察是否看到孩子身上有傷,若有即須進入責任通報之流程,由於外界說法不一,其員警是否失職之界定,須尚待釐清其責任歸屬。二、專業人員責任通報 至於責任之通報部分,可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4條第一項第三款即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司法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有遭受第三十條各款之行為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再者,依前法第 62 條第二項指出其他任何人知悉兒童及少年有前項各款之情形者,得通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對此,我認為政府對於防暴、防虐以及通報流程三者,應深入的加以宣導,並藉由獎賞的方式,即可有效增強通報人勇於舉發之行為三、責任通報之程序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62 條第三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於知悉或接獲通報前二項案件時,應立即處理,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其承辦人員並應於受理案件後四日內提出調查報告。及前條第五項指出第一項及第二項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保密。對通報人身分資料與以保密,使其勇於檢舉其他疑似兒虐之案件。四、違反責任通報之罰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而無正當理由者,可依第61條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五項而無正當理由者,依第 62 條可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第七節緊急安置之保護措施一、緊急保護之對象條件 待責任通報後,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可對女童做出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6條第一項顯示兒童及少年有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遭遺棄、身心虐待及其他迫害之各款情形,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者,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二、緊急安置之措施 為前條第三項指出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交付適當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三、緊急安置之時效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對於緊急保護的時限可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7條第二項即為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第八節停止親權之保護措施一、宣告停止親權或監護權 其母明知女童受虐,卻未出面予以制止,對其疏於保護、照顧之父母,兒童及少年法可依第48條違反第三十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各款行為,兒童及少年或其最近尊親屬、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宣告停止其親權或監護權之全部或一部,或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二、另行選定監護人及其相關事項當停止親權後,法院依前項規定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得指定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適當之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方法、命其父母、原監護人或其他扶養義務人交付子女、支付選定或改定監護人相當之扶養費用及報酬、命為其他必要處分或訂定必要事項,使其保護女童身心之安危。三、親職教育之輔導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19條第一項第四款指出對兒童及少年及其父母辦理親職教育。第65條第二項為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令其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接受八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之親職教育輔導,並收取必要之費用;其收費規定,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依前條第二項有正當理由無法如期參加者,得申請延期。且拒不接受第一項親職教育輔導或時數不足者,可依前條第三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經再通知仍不接受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參加為止。第九節死因與審判 檢警調查認為,其二位表姨是以手、藤條打女童,並未以其他物品虐童。檢方指出從頭、身體到手腳四肢的傷痕很多,但初步判斷均非致命傷。檢警研判死亡原因,應是內臟、頭部遭重擊後引發嚴重內出血所致。周靜宜與周鳳珍觸犯刑法第271條為殺人者,可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女童母親李玉禪則是上網留言詢問如何湮滅屍體,以上之作為已涉及刑法第165條湮滅刑事證據罪,亦即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關係他人刑事被告案件之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證據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其自白者可依刑法第166條(犯湮滅證據罪自白之減免)規定:犯前條之罪,於他人刑事被告案件裁判確定前自白者,減輕或免除其刑。此事件才因而爆發,並遭受到聲押。第三章結論報導媒體陸續的揭露國內種種駭人驚聞的兒童虐待事件之實情與數據,國人對兒童的保護關心也日益增加。台灣現行法律系以保障人權以及適當的規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反映了社會對兒童與少年福利之落實的迫切需要,法案的通過確立了兒童不再是屬於父母、家庭的私產,而是應以國家的責任來保障兒童權益。唯國家如何來執行此一責任?即兒童保護工作處處會碰觸到公權力介入家庭,干預父母親權與家庭隱私之問題。父母親管教子女,有民法所規定的親權;而現代民法的觀念是以子女之最佳利益為依歸,兒福法中第4條指出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及少年之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童及少年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對於需要保護、救助、輔導、治療、早期療育、身心障礙重建及其他特殊協助之兒童及少年,應提供所需服務及措施。第5條亦表示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處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有關其保護及救助,並應優先處理。然而,婦女遭受到配偶、同居人或家屬的暴力相向之實際案例也不在少數,兒童自然成為家暴目睹兒。家庭暴力防治法主要為保障受害婦女能夠獲得即時的救助,以及相關的補助措施,據我所知,只有少部分的受害婦女才會尋求法律途徑來自我保護,其餘則因其他諸多因素而隱忍。我們應了解家庭暴力是全民的問題,並非屬於個人或家庭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一個科際整合的單位,結合警政、社政、司法、衛生與教育部門之力量,使之保護零缺口。對大多數的施虐者分析自身因素發現,缺乏親職教育能力者最高,因而造成親職角色扮演的失常,其嚴重後果在於轉移下一代的效應。女童的母親如果能夠立即報警或申請保護令,並善用社會之資源,或許就不會逃離北上,一步步的將女童推向死亡。由此可知,國內目前保護工作未周全的情況下,預防與教育的工作更是不足。孩童是未來國家的主人翁,教育即為向下扎根的事業,我認為實施家庭暴力防治課程,乃是杜絕暴力促進家庭和諧的根本之道。 心得: 此案兒虐與婚暴並非單一個案,四年前,邱小妹事件與燙嬰案也曾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然而,兒虐的悲劇並未因為他們的犧牲而趨緩,媒體炒作熱潮後,似乎又從你我的記憶中流失。其全國受虐的兒童少年人數則以倍率竄升,根據二八年兒童保護通報來源統計,來自鄰里的通報僅佔百分之十二,即使為生活與孩子最為貼近的鄰里,大都不願伸出援手,轉身成為冷漠的旁觀者。 從邱小妹、燙嬰案到虐童致死之案件中,發現造成兒童虐待及疏忽案件最具相關因素有三,分別為經濟來源不足、壓力過大、飲用酒精或藥物濫用的等問題,依此案而言,家長面臨經濟壓力、親密關係失和,帶女童北上投靠親戚,其兩位表姨耐心不足無法忍受女童喧鬧,突如其來的壓力,一時之間情緒失控,其黃小妹成了兩位表姨宣洩壓力、逞兇出氣的管道與陪葬品,其情緒管理不佳、缺乏生命教育之概念是造成女童死亡的主因。由上述可知,如果其母能夠尋求法律途徑防以家暴,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將會提供一系列的安置的措施、停止親權之保護。 依自身觀點推測鄰里不願伸出援手,其因為二,分別是具有傳統思想的刻板印象,為清官難斷家務事與害怕事後慘遭報復,對此,通報人受其兒童及少年法第34條第5項之身分資料與以保護,但實施成效未必成正比,反而應該訂定獎勵金額之制度,使其任何人與鄰里對於通報皆有積極之作為,並針對兒虐通報責任納入鄰里長、社區幹事等基層人員之範圍,以建構更完整兒童年少以及婚姻暴力的保護網。 在一系列發展下,其母異常冷靜的掩蓋事實,對她而言,女童可能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死後是一種解脫的束縛,殊不知以上作為觸犯法律。最後,預防勝於治療,斷絕其根源,在幼稚時期就應落實幼兒與成人的生命教育、情緒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並教導孩子探索自我、尊重他人、包容差異;政府若能提供婚前、懷孕及產假期間的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皆具有降低日後兒虐、家暴的發生率。495I0027/幼保四乙/曾瑛容母上網問滅屍 驚爆女童遭虐死中國時報【唐嘉邦北縣報導】蘆洲十五日驚傳四歲女童疑遭母親表姊凌虐致死案!為掩蓋屍臭,家人以棉被包裹屍體,再用電風扇吹冰塊掩蓋味道長達四天;不知如何處理骨肉遺體的媽媽李玉禪,昨以四歲小孩過世該怎樣處理?上網詢問,這宗虐童致死還意圖湮滅屍體的人倫悲劇才被揭發。警方據報,將一家六口依殺人等罪嫌送辦。檢方訊後,女童母親李玉禪、兩名表姨周靜宜、周鳳珍夜間聲押獲准,另三人訊後飭回。警方表示,女子李玉禪(廿一歲)原本和男友在台南同居,未婚產下一女,因為男友長期暴力相向,李女今年十月一日帶著四歲女兒北上投奔北縣蘆洲市中原路的表姊。李女帶著女兒和大表姊周靜宜(卅歲)住同一房間,但一個多月來,女童常因頑皮吵鬧遭大表姨毒打。周女推女童撞牆,並用腳猛踹,導致女童頭部受傷。李玉禪因寄人籬下,雖有勸阻,但也只能忍氣吞聲,眼睜睜看著女兒持續遭虐。十二日下午四時許,小女童向媽媽表示想要睡覺,直到晚間八點李女要幫女兒洗澡時,卻一直叫不醒看似熟睡的女兒,一探鼻息,這才發現女兒早已氣絕身亡。表姨施暴 四歲女童遭撞牆腳踹由於不知該如何處理屍體,李女和大表姊周靜宜、二表姊周鳳珍(廿九歲)商量後,先用棉被包裹女童遺體後,放在房間地板上,再到便利商店買一包包的冰塊放在屍體前,以電風扇吹拂冰塊來掩蓋屍臭。離譜的是,女童死亡後,其生母及大表姨竟繼續住在該房間,陪伴屍體四天卻不以為意,冷血程度讓警方大為搖頭。原本李玉禪及表姊想私自掩蓋女童死亡的事實,以規避刑責,周靜宜甚至還告訴李玉禪說: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我乾脆叫人把她火化掉。昨天凌晨,女童屍臭味道已經逐漸蔓延出來,李玉禪竟突發奇想,上網以第三人稱詢問如果家中有四歲小孩突然往生要怎麼處理?隨即引來不少網友回應。眾網友都認為,小孩死亡,大人一定有責任,應盡速報警。殯葬業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 酒店员工职业形象培训手册
- 2025年新土地出让合同协议模板下载
- 17榜样的力量教学设计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大象版
- 文学知识专项训练小升初试题
- 地震前兆应力响应-洞察及研究
- 防水卷材应用技术规范及讲解
- 2025工业机器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汽车租赁合同租赁物维护责任2025年版
- 移动端应用用户体验设计要点
- 姿态礼仪培训展示
- 文物建筑勘查设计取费标准(2020年版)
- 钢筋混凝土拆除施工方案
-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 大模型+智能交通高效出行与城市治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 26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解读与训练专题33圆中的重要模型之圆幂定理模型(学生版+名师详解版)
- 吉利汽车2025年并购后的企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力提升报告
- 煤气罐起火安全培训课件
- 工厂出差安全培训内容记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