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_第1页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_第2页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_第3页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_第4页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 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 文章标题:区委中心学习组第二考察团长江三角洲纪行 长江东去,江水潮涌。 这里是不断吸引着世人目光的地带。 这里是中国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区间。 六月十至十七,由区长秦敏,区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同志带队,区委中心组第二考察团一行共十九人步履匆匆,跨越沪、苏、浙三省(市),借他山之石,去寻求九龙兴工强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迪与灵感。为期八天的考察,代表团分别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党政领导进行了座谈,详细听取了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对外 开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到当地的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我们目不暇接,为长三角堆金砌银般的财富聚集而惊叹不已;在如火如荼的华东,我们一路兴奋,为长三角深不可测的实力和迅速强势的竞争势头而欢欣鼓舞。且走且看且听,我们深深的感受到长江 “ 龙 ” 龙头高昂,华东 “ 虎 ” 虎虎生风 “ 龙 ” 腾 “ 虎 ” 跃,演绎出中国改革开放和跨越式发展中的华彩乐章。黄浦江岸 劲风吹 “ 对于一个自足的中国而言上海偏踞一隅,不足为道,但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他却俯瞰广远,吞吐万 汇,处势不凡 ” 。学者余秋雨对上海的评价入木三分。一个城市的繁华与文明就这么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下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到外滩。考察团一行看到,虽然走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丛林当中,但是城市中依然是林木葱茏,居民徜徉其间,怡然自乐。路过一处繁华街区时,一群建筑工人正在街心花园中忙碌着给花卉培土、浇水,合搂粗的树木周围撑着木头架子。夜晚从外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错落有致的高楼璀璨夺目;闪着灯火的轮渡穿梭于黄浦江上。张爱玲小说中那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早已成为历史的碎片永远留在老上海人的记忆当中。年轻的一代早已经习惯坐在 “ 星 巴客 ” 店中,嚼着汉堡,一边在网上消磨着时光。中信实业银行、浦发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在这里成为街面上寻常风景。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上海也正在融入到世界的潮流当中。无论是浦东新区 CBD(中央商务区)的繁华与高效、黄浦江挟裹着来自太平洋的清新气息;还是地铁内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各色职员,以及到处张贴的各种新潮音乐会等等,都很难说这就是一个真实可以触摸到的上海。社会事业建设体系更值得西部人借鉴。上海的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一批公益性、基础性社会事业项目,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走马江南,放眼华东,城市在变,街道在变,工厂在变,乡村在变,天蓝了,水清了,绿多了,楼亮了,人们脸上荡漾着笑意,城市处处蒸腾着希望,那里的人民以不同寻常的改革勇气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写下了20 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壮丽、动人心魄的篇章。有这样一组数字。到 2005 年底,上海、苏州、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工业增加值或总产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财政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城镇居民年人 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元、元。数字是枯燥的,然而数字又是具有说服力的。通过这些在各方面明显高于我们的数字,我们清晰地看到,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大领先的这些城市,由于找准了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的前进道路,他们做大了,做强了,做优了,他们实现跨越,展翅高飞了。与此同时,对比这些城市,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更找到了支撑他们实现这些数字的缘由和保障,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灵活的市场机制、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优良的发展环境,这是他们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动力所在,源泉所在。人文山水 形 成聚合力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走进长江三角洲,切实感受到这里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也会深深地被这里沉淀着的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音乐、民俗等于一体的江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 “ 长三角 ” 的 16 个城市,打开每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宝库,都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既有人文之美又有山水之胜。浙江省省会杭州,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四大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杭州文脉悠长,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 2227 年建城史,现有岳庙、六和塔等 14 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和茶叶、丝绸等 5 个国家级博物馆。目前,杭州拥有 2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建筑临水而造,形成 “ 小桥、流水、人家 ”的独特风貌。全市现有园林 60 多个,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到处都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苏 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保单位现共有 539 处,其中国家级15 处,省级 101 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现建有戏曲、民俗、碑刻、丝绸、苏绣、钱币、园林、佛教等 10 个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新热点。 2005 年全 市旅游总收入 400 亿元,接待国内游客 3600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 156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6.39 亿美元。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勤劳精明、善于经营,把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据介绍,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和自然景观的宣传开放,跨省、跨市旅游以及周末郊游都成了人们新的生活时尚,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已成为 “ 长三角 ” 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同时还带动了一批服务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思想观念 冲撞与洗礼与其说赴沪、苏、浙考察是对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成果富有震撼力的亲身体验,还不如说是考察团成员一次思想 观念的强烈冲撞与洗礼。我们所处的其实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即使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这次所考察的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拉开多大的距离,然而,为什么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够一路领先,不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区长秦敏在青浦时曾这样深刻地指出:考察给我们上了解放思想的一课,我们这些地方的差距,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在观念。昆山是苏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直到 80 年代初,那里经济的支柱仍然是农业。然而,纵观当时国内外经济发展走势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他们率先认识到,要真正 “ 强身健体 ” ,不搞工 业不行,不以工业化的思路办农业不行,经济的腾飞必须依靠工业,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走的工业化、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昆山市的年财政收入已由 1987 年的刚过亿元达到今年的亿元,也正是由于工业的强劲支撑,昆山的年财政收入从亿元到亿元的跨越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如今的昆山,已是一个拥有万人口的美丽城市。其实昆山的巨变只是我们这次考察所有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上海每年对工业的投入高达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 1/3;苏州 5 年 全市工业经济总投入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亿元。正是先行一步走上工业化道路,铸就了这些地区令人羡慕的辉煌。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这,正是长三角发达地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思想精髓。这些地方,没有因循守旧的条条框框, “ 三个有利于 ” 永远是衡量是非功过、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就是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上海市是通过大撤退、大关闭、大拆迁、大转换,赢来了大发展。尤其是当我们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成就赞叹不已时,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韩正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是用全世界的脑子来做上海的规划。对事如此,用人观念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凡是有贡献的,可破格提拔,甚至原位高配。无论是在上海昆山还是在宁波,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已成为上上下下的自觉行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强;不求其成(成份),但求最佳的开放意识,是这些地方外向型经济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 十五 ” 期间,昆山、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平均每年亿美元左右,。观念是一种高远的眼光,又是一种宽宏的胸襟。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 激烈的今天,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把自己纳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中,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完善自我,顽强地超越自我。他们是经济的巨人,更是观念的巨人。体制机制 灵活的魅力考察团在杭州考察时,杭州市委向我们介绍,到今年底,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改制面已在 90 以上,全市累计已有股份有限公司 62 个,其中上市公司 8 个。改制后的企业都在新的机制下实现了新的发展, 2005 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完成全部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增长,全市全部工业产品产销率 97.16,非国有经济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的 85 左右 。这真是机制激活,天地更宽,局面喜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几大中心城市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到,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推动了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精干高效的政府管理机制、效绩挂钩的分配机制、多渠道并举的投融资机制、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机制,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政府管理机制是所有机制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其他机制也就灵动起来。这些年来,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努力建立 高效能的政府管理体制。上海、昆山市对行政审批制度大举改革, 3 年来,审批事项减少 418 项,核准事项减少 45 项,实现了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杭州市的 1500 多项行政审批制度到去年已压缩了 2/3。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 “ 门槛 ” ,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政府大刀阔斧改变过去那种包打天下的局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一来,企业的事由股东管,社会的事由政府管,全局的事由党委管,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政府则将注意力转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将财力主要投入城市公用事业。昆山市集中财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5 周岁每月享受 150 元养老金,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每月分别为 300 元和 200 元。政府在园区建设中充分放权的管理模式更有心得。苏州工业园区完全按国际标准的商务惯例运作,以 “ 快捷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周到的投资咨询服务、最少的政府收费项目、最快的货物通关速度 ” 著称。园区经济已成为这些地方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 “ 亮点 ” 。行政如此,城市建设和管理同样如此。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已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确立。张家港市完全改变了过去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实行 “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 ,充分调动了各区和基层的积 极性,区财政已成为完备的一级财政。挣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在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下,灵活的机制所展现的魅力在经济发达地区无处不在。产业群聚 集显效应从上海到苏州再到杭州,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连片的工业区一块接着一块,看见绿油油的田地则成为一种奢侈。曾经是梦里水乡的江南已经蜕变成一个工业化的现代城镇;很多农民曾经是结满老茧的手已经习惯于握着签字笔优雅地在谈判桌前挥洒,连空气中也似乎弥漫着资本的气息。经过了长期的探索、总结、发展之后,“ 长三角 ” 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通过集群化手段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影响显著,逐渐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龙头 ” ,并已跨出国门开始对全球产业趋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是在还是在, “ 工业立市 ” 已成为各地发展主旋律中的最强音。在杭州,工业是经济总量的主体、经济增量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和安排劳动就业的主体。昆山市负责人断言:没有工业发展为基础,其它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免谈。到 2000 年,该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854.637.4 ,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 70.4,全市税收有近六成来自工业。再看深圳、顺德、东莞等地,多年前不过是农业地区,如今,二产业占全市 GDP 的比重分 别高达 52.5、 53.6、 55.3,全都成为了工业发达地区,这无疑是这些城市率先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赢来的喜人局面。在对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工业内部的结构也在优化整合。发达地区在培植大企业、大产业方面表现出了远见卓识。一旦看准了有潜力、有实力的 “ 航母 ” 企业,选准了优势项目,就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不遗余力做优做强,从而以 “ 龙头 ” 辐射带动全行业的持续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化增强后劲也是发达地区调优结构的重头戏。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支柱产业占各地工业总产值比重越来越大,昆 山IT 产业已形成规模,电脑产量 2000 万台。 2005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0 亿元,进出口总额 332.2 亿美元,昆山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与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样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高度的合作,能形成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加速产业集群效应的放大,共同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和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 2005 年全市 GDP 总值 4026.5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达到 2045亿元;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27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300 元。在苏州投资的世界 500 强企业达 107 家,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 14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 700 亿美元。对内开放步伐加快,引进外地注册资本 205 亿元,创出了著名的 “ 张家港精神 ” 、 “ 昆山之路 ” 、 “ 园区经验 ” 等品牌效应。 2005 年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市, 5 个县级市全部进入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 之列,其中昆山市名列全国第一位。亲商安商 环境就是生产力当上海、昆山负责人将在新区投资的世界 500 强中的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名单 告诉我们时;当我们对苏州平均每年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感到惊讶时;当我们了解到等城市的新批外资企业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时,我们反复询问考察中所接触到的投资者: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对这些地方情有独钟?他们给出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环境。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的日益发达,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有关政策对大多数地方来说也大同小异,在这种情况下,要赢得机遇和发展,要吸引人流、资金流和物流,关键就要靠环境。投资者愿意到一个人文环境和谐、法制环境优越、生活环境美好的地方创业发展实在理所当然。在长 江三角洲,没有哪个城市的党政领导不谈及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也没有哪个地方不是因为环境才形成了八面来风、千帆竞发的喜人局面。昆山市的一句话给记者的印象尤其深刻:我们是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在爱护和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当我们置身于上海、苏州、杭州等这些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时,那里的高楼大厦、小桥流水、天堂秀色、如茵绿地、勃勃生机带给人们的是赏心悦目的感受,难怪杭州人会骄傲地这样说:住在杭州,吃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当然在杭州。然而,城市自然和生活环境的优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当 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他们创业的真心支持和周到服务 ,让他们备感踏实和亲切。在经济发达地区,评头品足、坐而论道的空谈家没有市场,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人不会得到重用,索、拿、卡、要的恶习难以行通,官本位、农本位的传统思想早已成为过去。处处是团结干事的氛围,处处是改革创新的足音,处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强劲浪潮,政府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已成为自觉的责任和行动。当地负责同志说,政府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说到底只有两个字:服务。在软环境建设上,各地也是高招迭出,致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一是严格控制土地价格。他们认 为在工业化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地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