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美术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pdf_第1页
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美术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pdf_第2页
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美术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pdf_第3页
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美术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pdf_第4页
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美术小学学段真题答案解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3年年合肥市招聘教师考试真题合肥市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第一批次第一批次 小学美术 节选 小学美术 节选 一 一 填空题 填空题 每空每空 1 1 分 共分 共 3434 分 分 1 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的碧玉龙是 的杰出作品 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 龙形象 2 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3 清 四僧 中 和 与安徽诸画派存在密切关系 4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由丹麦建筑师 设计的 5 荆浩 笔记法 中提出六要是 6 用笔时中国画的技法 笔不是指毛笔 而是指 7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种兼具了 和浮雕等因素的艺术形式 8 清初 四王 派分为两种 即 为一种 为 以种 9 埃及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雕刻杰作是 和 10 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 该 油画又名 1830年7月27日 二 选择题 二 选择题 每题每题 1 1 分 共分 共 1010 分分 1 宋末以画墨兰著称 画兰而不画土的画家是 A 杨补之 B 赵孟坚 C 郑思肖 D 马麟 2 最早的墓室壁画见于 A 西汉早期 B 西汉中期 C 西汉晚期 D 秦代 3 爱美是人的天性 的说法出自 A 席勒 B 尼采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望秋水 神飞扬 临春风 思浩荡 是 中提出的理论观点 A 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 B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C 宗炳 画山水序 D 王微 序画 5 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的画家是 A 李唐 B 刘松年 C 马远 D 夏圭 6 凯旋门是 式的重要建筑 A 罗马式 B 哥特式 C 拜占庭式 D 基督教式 7 的荷兰 绘画已经成为一种相当热门的商品 静物画最受普通市民欢迎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7世纪 三三 连线题连线题 每小题每小题1 1分 共分 共7 7分 分 写生珍禽图 朱耷 凤鹰雄鸡图 黄荃 禽兔图 李迪 槐竹锦鸡图 崔白 杂花图卷 王渊 兰竹图 徐渭 鹧鸪图 郑燮 四 名词解释 每小题四 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9 9 分 分 1 适合纹样 2 威尼斯画派 3 汉莫拉比法典浮雕 五 简答题 每小题五 简答题 每小题4 4分 共分 共1212分 分 1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共同艺术特征是什么 3 元代画风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 作品分析六 作品分析 每小题每小题6 6分 共分 共1212分分 1 分析张萱 捣练图 2 分析 兰亭序 七七 论述题 论述题 共共8 8分 分 如何对儿童的绘画进行评价 八 用速写线描的形式画一幅 人物与环境 的范画 共八 用速写线描的形式画一幅 人物与环境 的范画 共8 8分 分 20132013年合肥美术专业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批次 年合肥美术专业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批次 小学小学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红山文化 2 鱼纹 3 石涛 弘仁 解析 四僧 是指原济 石涛 朱耷 八大山人 髡残 石溪 渐江 弘仁 4 约恩 乌松 5 气 韵 思 景 笔 墨 6 勾 皴 点 染 解析 技法 勾 皴 点 染 运笔或用笔方向 中锋 侧锋 逆锋和拖笔四种 7 绘画 雕刻 8 王时敏 王原祁 王鉴 王翚 hui 9 村长像 书吏凯伊 10 自由引导人民 二 选择题二 选择题 1 C 解析 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 号称 四君子画 其后成为传统画中的 独特门类 其中 郑思肖 1241 1318 南宋 字所南 一作字忆翁 号所南 自称三外 野人 又号一是居士 所南翁画兰则以画 露根兰 即画兰不画土 出名 他元朝初年隐 居吴下 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 2 A 解析 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 兴起于西汉早期 流行于东汉 墓主多为高官显 贵或地方豪强 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 具有重 要意义 3 D 解析 识记类题 4 D 解析 A 顾恺之的 画云台山记 是准备画 云台山图 之前写的一篇构思构图扎记 并不是画 好 云台山图 之后写的 记 B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 C 画山水序 篇幅不长 但在我国绘画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中先结合古代圣贤 爱山水的 仁智之乐 和山水是 道 的体现 总言山水之美 继而表明自己创作山水幽的 缘由 接着又阐明山水画之能成立及其意义 论证了用透视法以 存形 的原理 及更进一 层的 栖形感类 理入影迹 最后以 畅神 言山水画的功能 价值 表明其所具有的精 神解脱意义 D 望秋水 神飞扬 临春风 思浩荡 这是距今约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朝宋王微在 叙画 中的文学描述 它是指山水画给人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5 A 解析 南宋山水画的开创者是李唐 李唐在北宋末年所作的 万壑松风图 已有新风格的萌芽 画家不取全景式构图 只取中景与近景 迎面就是山峰和松林 林间有泉水奔流 使人如游 深山 6 峡谷 觉得湿冷的空气迎面扑来 6 A 7 D 解析 画作作为商品出现在17C 的荷兰 并应运而生了 荷兰小画派 三 连线题三 连线题 写生珍禽图 黄荃 凤鹰雄鸡图 朱耷 禽兔图 崔白 槐竹锦鸡图 王渊 杂花图卷 徐渭 兰竹图 郑燮 鹧鸪图 李迪 四 名词解释四 名词解释 1 参考答案 适合纹样是具有一定外形限制的纹样 图案素材经过加工变化 组织在一定的轮廓线以 内 适合纹样具有眼睛与实行的艺术特点 要求纹样纹样的变化既能体现物象的特点 又要 穿插自然 形成独特的装饰美 2 参考答案 威尼斯画派是 16 世纪以为你是画家乔尔乔内 提香为代表的绘画派别 他们吸收了文艺 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 大胆地在色彩上创新 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 同时人物背景的风 景比例也变的更大 乔尔乔内代表作品有 沉睡的维纳斯 暴风雨 等 提香的著名作品 有大型壁画 圣母升天 欧罗巴被劫 达纳厄 等 在整个绘画史上 威尼斯画派对其 后的巴洛克艺术时候的画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3 参考答案 汉莫拉比法典 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期的雕塑作品 汉莫拉比是巴比伦王国盛期 的国王 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著名的 汉莫拉比法典 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 上部为 浮雕 下部为楔形文字 对刑事 民事 贸易 婚姻 继承 审判等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 浮雕刻画的是太阳神沙马什向汉莫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 太阳神身材高大 正襟危坐 正在 向汉莫拉比授予权杖和法环 汉莫拉比肃然而立 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莫拉比的谦恭形成了有 力的对比 整场场面虫棉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表现了 君权神授 的观点 这种把国家 典律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形式 后来成为古代功碑的一种范例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1 参考答案 新课标明确指出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 径 它对于贯彻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张的教育方针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无处不在 因此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提高学生审美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 美 的知识传授和教育 在课堂中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坚持不懈的进行 美 的知识的认识 促进学生产生美的 理念和思想 逐渐形成美的标准 通过对造型元素 形式美法则等的认识理解 学生明白什 么是美 怎样才是美 通过造型 设计课程 学生理解美的表现和应用 形成一定的审美情 趣 通过欣赏 综合教学等环节 学生更深的理解美 评价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在课堂中 引导学生自主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 示范等帮助学生观察 感知 表现美 3 多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基说过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 界上的一切的 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比较美术作品 发现 感受美的 存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画活动 通 过自评 互评 教师点评等活动 在比较中认识美 判断美 提高学生是审美能力 4 通过鉴赏名家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 鉴赏是学生审美经验形成的首要途径 通过大量的鉴赏 学生能够对美 丑有自己的认 知 名家画作在某种程度上美的典范 通过多次的鉴赏 提高对美的认知 在鉴赏的过程中 作品中的内涵 会因为学生不同的实际经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 进而产生的联想也不同 在 鉴赏中产生共鸣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5 适时的组织画展 6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美来源于生活 所以要多鼓励学生在大自然中生活中 发现美 认识美 理解美 总之 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2 参考答案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当时陶器中的一小部分 彩陶在陶器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少 但是分布 范围却很广 其中以黄河中 上游出土最多 其共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彩陶制作工艺很精细 是经过选料 成型 烧制等工序完成的 制陶所选用的原料 并不是随便就地取材的普通黄土 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可塑性比较好的红土 沉积土和其它 粘土 2 彩陶上的各种花纹 都是在陶胚制成以后 烧制以前绘制在陶胚上的 经过烧制之 后 花纹与陶器相应和 显得更加美观 3 彩陶的纹饰上 有很多种 其纹饰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 其中包括图案纹 动植物 纹以及人面鱼纹等 这些花纹都是用不同颜色汇成的 多数用黑 红 白色 此外 如紫 灰等色极为少见 在各种纹饰上 以图案纹的种类最多 有三角纹 锯齿纹 波形纹 方格纹等 这些纹饰 并不是单独使用 而是经常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组很美丽 大方的纹饰 在动物纹饰上 主要是蛙纹 鱼纹和鸟纹 这种纹饰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 4 彩陶的器形上 有很多种 主要的器形是容器 如罐 碗 盆 瓶等 各种纹饰绘 在陶器的外部和口沿上 也有的绘在陶器的内壁上 作为内彩 总之 彩陶的造型优美 质朴 花纹线条流畅 富有写实性 是几千年前 我国劳动人民 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 3 参考答案 宋代流行的是以董源巨然为首的写实主义风格 南宋的马远 夏圭等人走的也是写实的路线 比如以范宽的郭熙的等等 北宋张择端的还有韩熙载夜 宴图也是非常写实的 自元四家以及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开始 文人画开始流行 自元代至清末文 人画由此变成了主流 文人画也称为士大夫之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 画外流露着文人 思想的绘画 它不与中国画三门 山水 花鸟 人物并列 也不在技法上与工 写有所区分 他是中国 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 花鸟也好 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 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 不在画里 考究艺术上功夫 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此之 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 知 画之为物 是性灵者也 思想者也 活动者也 非器械者也 非单纯者也 说明了文人画所 具有的文学性 哲学性 抒情性 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 雅 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 独树 一帜 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 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 作品追求笔墨情趣 水墨画极为盛行 3 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 丰富了点 线的表现力 4 画上流行题写诗文 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六 作品分析六 作品分析 1 参考答案 捣练图 工笔重彩 亦系宋徽宗摹本 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捣练图 描绘了 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 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 表现的是妇女捣 练缝衣的场面 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 从事同一活动的人 由于身份 年龄 分工 的不同 动作 表情各个不一 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人物形象逼真 刻画维肖 流 畅 设色艳而不俗 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 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 时代风格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 细节刻划生动 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 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 其线条工细遒劲 设色富丽 其 丰肥体 的人物造型 表现出唐 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分为三级人物 第一组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 第二组两个人 一个坐在地毯上理线 另一个坐着缝纫 第三组是几个妇女把练抻直 用熨斗烫平 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巧 妙 三组人或坐或立 有高有低 错落有致 各组人物之间彼此呼应 联系紧密又自然和谐 捣练一组中 一人回身挽袖与理线一组相应 后两组人物之间又穿插一蹲着扇火转首的女孩 使三组人物气脉相连 作者善于捕捉劳动中的微小细节 进行深入刻画 生动地传达了生活 的情趣 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坐在火盆旁的女孩一边挥扇 一边回头欲语的 情态 反映出她对扇火这种单调 重复动作的厌倦 渴求新的刺激分散注意力的心理 揭示 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 熨平一组中 画一个稚气的小女孩 在练下穿梭来去 活跃了劳动 过程中的板滞气氛 使整个画面收到张弛有度 富于节奏变化的艺术效果 执绢的妇女身躯 稍向后仰 似在微微着力 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 端丽的仪容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 从容的心情 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 以及畏热而回首 的煽火女童 都生动引人 画家表 现妇女捣练活动 不只是描绘捣练 络线 织修 熨烫等的活动过程 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 塑造 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 节 使得所反映的内容 更具有生活气息 张萱是注重写实的画家 所画女性脸型圆润饱满 体态丰腴健壮 气质雍容高贵 显示了 大唐盛世中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捣练图 的人物造型虽然写实 但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纯客 观再现 它的人物造型是略带夸张的 然而又是非常含蓄的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 造型手段 捣练图 线形超逸 形象写实 细密灵动 功力深厚 作者把吴道子 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 的铁线描加以含蓄化 变为细劲的游丝铁线描 线形畅达 疏密自然而质地具显 衣下形体准确充实 行笔起落有序 线出于体 妙造自然 不露痕迹 准确地体现了世俗生 活中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 比如缝练的女子 衣纹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每一条线 都是灵动的 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再如最后的一位扯练妇女 作者用极其严谨 准确而概 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 动态勾画得优美 含蓄而安详 健美而不失典雅 自信而矜持 线描虽是细劲精致的 然而体现出的却是雄健 大度和庄严 捣练图 中人物五官也是高度概括和符号化的 那细长高昂的眉毛既交代了妇女的地位 和身份 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那高度程式化的脸 鼻造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主 观认识 这种高明的 意向造型 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宫廷劳动妇女生命活力的深刻 理解 线从生命中流出 形是高于生活原形的符号化再创造 每一局部无不倾注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 捣练图 的人物造型既不是孤立的 也不是偶然的 它有深厚的历 史渊源 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影响十分深远 服饰在工笔重彩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 工笔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画服饰 盛唐时代 胡 气弥漫 外域 文化的涌入使唐朝文化异彩纷呈 然而唐文化在大量摄取异族外来文化的同时却未失却中华 文化的特质 相反 而是对它进行能动地选择 改造 消化和吸收 使唐文化更加生机勃勃 气象万千 唐代经济的高度发达促进了同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流 高度发展的丝织工艺也能 够满足时人的现实需要 开放有度的思想观念又使唐代的精神追求清新健康 充满活力 捣练图 中妇女的装束虽和周昉的 簪花仕女图 略有区别 但从束胸长裙 长袖上衣 不同纹饰的披风饰带和高高的发髻可以看出 这些华贵的宫廷妇女极具现实意义的 强烈的 大胆的和坦率的时尚追求 捣练图 不是一般的描绘 它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 是 艺术 之捣练 包含了精神 层面的 形而上 的人文追求 它像一面镜子 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已经折射出那个时代的 文化心理 思想状态 透过作品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在辉煌盛世面前的忧患意识和对封建制度 礼教伦常的深刻批判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张萱 捣练图 正是这样一件构思几近完美 技法高度成熟的希世珍品 它是工笔重彩绘 画的典范 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 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 它就像 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 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 它又像一颗恒星 至今仍散发 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 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捣练图 可称不朽的盛世经典 我们今天来解读这件经典作品 对于弘扬我们的重彩绘画传统 重振 伟大的现实主义雄风 意义深远 2 参考答案 兰亭序 是现场挥就的 一气呵成 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和连贯性 全篇彰显了王羲之洒 脱不羁的气质 文章字字珠玑 每一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个性 举例来说 兰亭序 整篇有21 个之字却无一雷同 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手法 总的说来 其艺术特点包括 笔道精致 一 丝不苟 藏露正侧 诸法俱备等 这些特点与王羲之平时在书法上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 七 论述题七 论述题 1 参考答案 对于儿童的评价要有一个大的原则 尊重孩子的个性及生理 心理特点 注重不同儿童之 间的个性差异 鼓励儿童对事物看法的独特性 让儿童画呈现独具一格的美 教师的评价方法力求多种多样 如 语言评价包括 口头语言评价 体态语言评价 书面 语言评价等 口头语言评价与过程评价 创造力评价 想象力评价等能力评价结合 肢体语 言评价包括 表情 手势传达等 书面语言 批语 评价包括有评语 批注 象征性的奖励 如在作业中拓上五角星 小红花 笑脸等 教师的评价手段千差万别 不要强求统一和规 范 评价点 第一 兴趣是否很高 愿意画 几乎每一位儿童对画画都有着强烈的兴趣 他们总是忘我 地创作着 用画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 或主观或夸张 极富有新颖性独创性 他们的画虽 然稚拙 却也妙趣横生 但儿童运腕用指的能力差 加上知识面窄 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 看问题比较片面 思维方法非常幼稚 所画物体不成比例 多为象征性的 粗枝大叶的略衅 作画 他们画的人常常是大大的头小小的身体 有的干脆就用一条直线代表一只手臂或一条 腿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他们画的不准不像是自然的 这也更能显示出儿童所特有的兴趣 风格 教师要保护好儿童的这种绘画兴趣和特点 与儿童一起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 尊重他 们 以表扬为主 局部矫正为辅 不能以成人的好坏标准刻板地评价儿童的作品 更不能横 加指责和随意改动他们的作品 而应用 童心 去想儿童所想 看儿童所看 感儿童所感 绝不 能以线条整齐不整齐 造型象不象 是不是和老师的范例一样来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而应 更多地看到作品的内容及情趣 第二 运笔是否大胆流畅 不缩手 大胆流畅的运笔 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