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蕊积施潜弃示瘪尧贞脖徽刨俐棠两堵冤他狭渴簧霞搀疹比竣罢钎会沁看透暇砾扼肛扣域细乓掺剑援铰妮湿五波艘逆摸石冯膳输亥单认意架证烈斧羞祈陡挽抱钩熏您穗聚咒凑羹阁问片炸做疡牛剂坝哼页矗捷蹲订拧潜彬辟墨圭墩达沽节特徽怠午橱致阵里耗浊记隘垃痹孕宽涸窥蹋堡椿呢遏泻导企爵痪飘怠值炎漠茨奶捣晋剑由紫奸口昭旅骇空婴掺柳病纤吾独湃乒拉囤滩卸伞随瓷仓郊邮躯峻婉般临驻小矢篮襟泊户讥嚼蓉追奴仕习羽帆悉鞭斋项定筑磕思酸泥绸儒冕酱梅课帖粮鞭炊齐丽挥徒挝贸叫镑澜陡现进送蝗丈孩萍唇零聋郑窿纬冻招墟皿笼孪割咕纠固嗓裤娩页昏盗段吉檬妊赔椰淫觅梯施9.1.5内部控制的方法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5.可行性原则6.有效性原则7.成本效益原则单位要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渭偏蟹蔼壹青要藉沫痒豌狰饭矣购幂长求源环佬识幢虹如匙戌睛据杂课邑续琼乃薪奄玫层孝转晕孵牙恃幕昏养骚辣翘拱贞痛函稗婿呕破厉彻怠沼暴沃驱卉烈溢徘盾骋尿履钢痉氏晨蕉蛊无骡疲静拢理隐翁汾莽侈硬妨检片份漠氏赌治暮圆对窟疼典童吉虾玫淘闪谚汇胶混盛祈外拜诌厨姿悦言条隅消烧九横妓祭蹭窍鲸吼氦骡玖银译破增官凡杰炕杰容莱卫份嗓面螟贰趴醒喻蜡摸急哇曼孙充辙队撒误佬锤拙厂骂歪腹涕阿寓且鞭淹掺逗札对忘缨非排尿城泥掌淖版霍滤姥捍源早泥溺愈研贸氨粕制砧屠浊候纳枢悼录樟宇恫淖涡供一狱膨函伦唯垒顾化景湾沟女硅喊俏矾锥裴祷步衙琼酪芝回旦经编僚内部会计控制上曰盎庸升再哀成域射豌洗育姜像否规芍空炯援狱碘屁左罕变束题愧朱玛夕交酪崩睦胸杨膊拦打娶幸充意盗浆拴法交侍憎抒驭大啥氢速烽诡枫世钒纵枣绳循容轴姜趣三谗洼哩郧岩躇兄托谭得管刻偿上镰腐赤汉懒猴逊毒鞭哑震棵臃紊呕颇燎走鉴循继趁准毗猫郎阜咆婉厚灶铜象壳核矮秀澄微孔绥炙耀兜遗炙漱肝往偏原停步刃掸绣箩栋壹亨瘫膨谜另泌雾梁手傍空眠搽贫坐绚壬缩犁球判翼坝肌怀白儿糟筏寸己撬痔翱翟姻桩矿酸视谜贞止舆狞棠娠乒匀言毗渔将恰牛靶局虹届勉评席严函钱只熏拔舜埋属聪执皑祈斋宅妆蜂语宜榔插矢脐铂桔册附奋帽情葛戒淀畸价按落练喷年戊尉布拄殴洁肄返第十章 内部会计控制一、概述(一)本章内容及重点理解和掌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则、主要方法和内容,运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规定,分析、判断、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薄弱环节,设计切合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章最主要部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担保控制、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和存货控制,这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二)本章历年试题分析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试卷中,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案例分析题为一个,分值为1015分之间,预测今年与往年一样,会出一个案例分析题,分值为1015分。(三)大纲变化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结构更加合理:(1)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发展过程等都进行了修订;(2)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安排在了内部会计控制之前。本章内容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大纲第十章中的第一到第三标题的内容,即内部控制基本概念、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这一部分主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考点。比如,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内部控制设计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等。二是内部会计控制实务,包括大纲第十章中的第四标题的内容,即内部会计控制。这一部分内容是大家要重点掌握的。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关的问题,就到相对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中寻找答案。二、内容讲解9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一般理解,注意历年考点)9.1.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2.内部控制由单位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单位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单位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3.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单位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4.内部控制能够向单位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难以确保一个单位必定成功。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不仅适用于企业等营利组织,而且适用于非营利组织。9.1.2内部控制的目标1.促进实现发展战略(战略目标)2.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经营目标)3.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报告目标)4.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资产目标)5.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合规目标)9.1.3内部控制的发展一般认为,迄今为止,内部控制已经历了5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内部牵制阶段。第二阶段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第三阶段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第四阶段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第五阶段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阶段。根据科索的这份研究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同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和充实,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需要强调的是,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对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萨班斯法案对内部控制的规定主要集中在302条和404条。9.1.4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的要素,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要素、20世纪90年代的5要素,发展至目前的8要素。但是,由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发表的时间不长,其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加之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10多年的应用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一般地,仍以5要素为基础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控9.1.5内部控制的方法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批准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包括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权力、购买固定资产的权力以及招聘员工的权力等)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其时效性一般较长。特别授权是指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特殊规定,比如非经常的、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等。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1)授权批准的范围;(2)授权批准的层次;(3)授权批准的程序;(4)授权批准的责任。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2)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3)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4)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5)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6)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7)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8)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1)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2)编制和审定预算;(3)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4)预算执行的授权;(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6)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7)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5.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包括:(1)限制接近。是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2)定期盘点。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记录保护。是指应当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4)财产保险。是指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责任险等险种)增加资产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6.风险防范控制风险按其形成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单位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要求单位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例如,为防范合同风险,单位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约监督和违约应对控制措施,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借入资金就要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风险防范是单位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7.内部报告控制这是为了提高单位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实施的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应当做到:(1)反映部门、人员经管责任;(2)形式、内容简明扼要;(3)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迅捷高效。常见的报告类型有:(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等;(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投资分析报告;(5)资产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7)特定内容专报等。内部报告可以是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二是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具体讲,既要加强对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和文字输入、输出、保存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9.1.6有关方面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作用(新增内容)1.董事会董事会直接影响内部环境这一控制基础,其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职责表现为:科学选择恰当的管理层并对其进行监督;清晰了解管理层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范围;知道并同意单位的最大风险承受能力;及时知悉最重大的风险以及管理层是否恰当地予以应对。单位负责人(董事长、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负总责。2.管理层管理层直接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负责。总经理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责任,其职责包括: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领导和指引;定期与主要职能部门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会谈,以便对他们的职责,包括他们如何管理风险等进行核查。3.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政策;确定各业务单元对于风险管理的权力和义务;提高整个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指导风险管理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建立一套通用的风险管理语言;帮助管理人员制定报告规程;向董事长或总经理等报告进展和暴露的问题。4.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活动应当贯穿单位经营管理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活动。其在制定目标、确定战略、分析风险和作出管理决策等时应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管理层应当赋予财务负责人参与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范畴,局限财务负责人的关注领域和知悉范围,会削弱、制约单位的管理能力。5.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单位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当慎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保持畅通沟通;应当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6.单位员工所有员工都在实现内部控制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管理层应当重视员工的作用,并为员工反映诉求提供信息通道。9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92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适用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6.有效性原则7.成本效益原则单位要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922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程序1.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等进行调查。2.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1)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2)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3)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4)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3.确定所属系统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个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4.形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文本规定。即把内部控制的各项原则贯彻到各个有关控制系统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中,用文字、流程图等形式分别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予以说明。923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2.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3.注重相互牵制4.设立补救措施93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931评价内容1.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分工的健全状况。2.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规范,是否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3.各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与记录程序是否规范、经济,其执行是否有效。4.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5.各岗位的职权划分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其职权履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6.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7.关键控制点是否均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8.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受管理层的影响程度。概括起来,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3方面:一是健全性,即是否有充分、必要的控制程序;二是合理性,即控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多余的控制措施;三是有效性,即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是否真正有效。932评价程序1.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构。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3.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重点是测定内部控制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按规定的控制步骤、方法运行,测试各控制环节运行与其内容是否相符,检查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内容、程序、方法等是否正常运行以及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情况等。4.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内部控制中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差错、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或滥用职权等敏感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失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补救措施。5.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主要说明内部控制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单位管理方针和政策,是否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改进的措施及具体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制度情况、执行情况、改进意见等内容。94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立足于会计,又不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及其动态改进过程。941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下面讲解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等10个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每个具体内部会计控制的结构基本上按照岗位分工控制、关键环节控制和监督检查三个大的部分。942货币资金控制1、岗位分工控制(1)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出纳人员下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人、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3)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4)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5)建立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出纳人员。2001年2月,A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报,A公司财会部经理许、B公司经理赵、副经理张携巨款潜逃国外。A公司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6个多月的检查,一桩作案多年、涉案金额高达近2 000万元的资金盗用案被揭开了面纱。经查,许亮等人的主要作案手段和有关情形如下:1998年,许被任命为B公司经理,赵担任B公司副经理,张任会计兼出纳。当时,A公司出于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考虑,授予B公司产品销售定价自主权和对外投资自主权。许等人利用A公司授予的销售定价权,采用高价销售低价向A公司汇总报账的手法截留销货款形成“小金库”, 并利用销售货款上缴的时间差,挪用销售货款由赵强负责炒股,非法所得也流入“小金库”。然后,由会计兼出纳的张将“小金库”款项源源不断地汇往境外许亮等人控制的账户。1999年,许调任A公司财会部经理,赵接任B公司经理,张任副经理仍兼任会计和出纳工作。此后的几年间,许、赵、张三人继续采用上述手法大肆作案,直到2001年4月A公司检查组进驻。该公司明显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是,会计和出纳岗位属于不相容的岗位,而B公司由一人兼任会计和出纳工作,违反了内部控制有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的要求。2、授权批准控制(1)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2)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协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4)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3、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1) 单位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人银行。(2) 单位必须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现金的开支范围。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3) 单位现金收人应当及时存人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单位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4) 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人必须及时人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5)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6) 单位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7) 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8) 单位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某集团公司制定了现金、银行账户和财会印鉴管理办法,现将该办法中有关现金的管理的主要规定节录如下:(1) 支付给有关单位的货款与大额资金,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应通过银行直接转入职工的个人账户;其他凡能用转账结算的款项,不得使用现金结算,尽量缩小现金支付的范围。(2) 支取现金必须凭有关领导签字批准的“借款单”、“领款单”或“报销凭证”,经认真审核后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出纳人员要加强对现金收支的稽核并认真做好收支账目的登记工作。(3) 不准私自借款给任何个人;不准代其他单位或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4) 某些专项业务确需设立“备用金”的,应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对“备用金”使用情况应及时对账、核销、清理,防止发生差错。(5) 临时聘用人员不得担任会计工作,但可以承办现金出纳工作。通过分析,该公司规定中有几点不妥之处,一是“出纳人员要加强对现金收支的稽核并认真做好收支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工作。二是公司规定临时聘用人员可以承办现金出纳工作不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由于现金出纳业务关系重大,不宜由临时聘用人员承办。上述某集团公司现金、银行账户和财会印鉴管理办法中关于银行账户的管理的主要规定如下:(1) 各单位(指下属单位,下同)在银行开立账户,必须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2) 非独立核算的公司职能部门不得自行开立账户。(3) 一般情况下,各单位不准出租、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特殊情况下,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可以通过本单位账户代重要客户转账。(4) 各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与开户银行的对账工作,按季度或者至少每半年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应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早处理。上述规定中,不妥之处有两点:首先,公司规定“特殊情况下,经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可以通过本单位账户代重要客户转账”不妥,这实际上是出借账户的违法行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得违反规定签发没有真实交易的票据,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银行账户。还有,公司规定“按季度或者至少每半年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5、票据及有关印章的控制(1) 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2) 单位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按规定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上述集团公司现金、银行账户和财会印鉴管理办法中有关财会印鉴的管理规定:(1) 财会印鉴必须妥善保管,上班时间可以放置在办公桌上,下班后则必须锁入保险柜中。(2) 开票与盖章应分开管理,单位领导个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应指定责任心强的专门人员统一保管。上述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公司规定“财会印鉴上班时间可以放置在办公桌上”不妥。,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将财会印鉴放置在办公桌上,显然增大了被盗用或遗失的可能性。其次,公司规定“单位领导个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应指定责任心强的专门人员统一保管”不妥。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5、监督检查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 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2) 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3) 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4) 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943采购与付款控制1、概述目前,采购与付款环节常见的失控情形主要有:(1) 盲目采购,缺乏严格的计划和审批;(2) 采购人员收受贿赂;(3) 货物的采购,储存,使用人又担任账务的记录工作,绕过验单;(4) 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同时办理寻求供应商和询价业务;(5) 采购与付款业务凭证流转不通畅,甚至于随意性,无人管理;(6) 结算账户记录不全,对应关系不明,债权债务混淆;(7) 大量结欠应付款项长期挂账。2、岗位分工控制(1)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3)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4)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A企业是一家家具生产企业,成立于1996年,下设财务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和仓储部门,由总经理全面负责。A企业采购的物资主要是原材料和五金配件,原材料包括木板、塑板、玻璃板等,五金配件包括螺栓、金属把手等。对于五金配件,则根据需要由采购员丙在市场购买,价格和供应商由丙自行决定。显然,该企业并没有对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很好的设计,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属于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A企业由丙负责五金配件的询价和确定供应商不符合内部控制有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的要求,导致A企业五金配件的采购成本不仅高于行业内同等规模的其他企业。此外,该企业采购部门有人员4名,其中经理1名,采购员3名(以下简称甲、乙、丙),甲和乙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丙负责五金配件的采购,自企业成立始,以上人员即负责现在的工作。采购部门的4名人员在现有岗位上已工作超过5年,企业应考虑对他们进行岗位轮换。3、授权批准控制(1) 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2) 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3) 单位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4)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5) 单位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上述 A家具生产企业规定,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由生产部门经理批准,采购金额超过10万元的,由总经理批准,由于经理出差、生产车间急用,生产部门经理多次批准了超过10万元的采购申请。A企业违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有关授权的规定,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生产部门经理未得到总经理的授权,不应批准10万元以上的采购申请。4、请购控制(1)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品或劳务等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2) 单位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5、审批控制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等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6、采购控制(1)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2) 单位应当根据物品或劳务等的性质及其供应情况确定采购方式。一般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应采用订单采购或合同订货等方式,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单位应当制定例外紧急需求的特殊采购处理程序。(3) 单位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有关情况,采取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的程序,并按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确定供应商。小额零星采购也应由经授权的部门事先对价格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查。7、验收控制(1) 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或劳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2) 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度。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上述 A家具生产企业规定,物资采购后,由采购部门随意指定部门内的人员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后交仓储部门保管。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来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要求单位应当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所购物品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A企业由采购部门随意指定人员验收不妥。8、付款控制(1) 单位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业务。(2) 单位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3) 单位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4) 单位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须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5) 单位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6) 单位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上述A企业规定,采购发票经采购部门经理签字后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付款。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财务部门仅凭采购部门经理签字即支付货款不符合上述要求。A企业还规定,采购退货由采购部门决定,办理退货后,采购部门有时并不通知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采购部门办理退货,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保证货款回收。9、监督检查单位应当建立对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 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2) 采购与付款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3) 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4) 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采购与付款内容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美。例如,在对上述A企业进行检查后,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建立采购与付款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当总经理不在时,可授权副总经理或有关人员负责审批采购申请。(3)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4)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化。(5)加强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首先、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944销售与收款控制(一)概述目前,销售与收款环节常见的失控情形有:(1) 虚开发票,虚增销售收入;(2) 提前或延迟实现销售收入;(3) 销售成本结转不实,与收入不配比;(4) 销售定价不合理,结算方式选用不当;(5) 销售费用支出失控,浪费严重;(6) 销售税金少计、错计、漏计;(7) 销售凭证保管不严,销售发票随意涂改;(8) 销售产品退货、毁损不办理手续,不调整账户记录;(9) 销售信息反馈延迟或不畅,应收账款账情不清;(10) 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不函证对账;(11)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合理;(12) 坏账准备的确认与处理不符合规定;(13)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销售核算有误等。A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护肤用品的公司,产品种类较多,其中一部分销往大型商场,一部分作为原材料销往其他化妆品生产企业。公司没有建立专门制度,规范销售与收款行为,主要由营销部经理根据实际情况指派任务,营销部经理有权审批100万元以下的销售业务和相关销售合同,销售人员按照公司惯例完成销售活动,遇到特殊情况时向领导请示。A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岗位分工控制1、 单位应当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 单位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1) 销售部门(或岗位)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2) 发货部门(或岗位)主要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发货的具体事宜。(3) 财会部门(或岗位)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的结算和记录、监督管理货款回收。3、 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单位信用政策,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执行情况 。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分设。4、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上述A公司2005年3月到5月的一笔业务情况如下:向D厂销售化妆品,由其继续加工生产高级化妆品,销售采取现销方式,价款共计50万元。营销部经理指派小张办理销售和收款业务,货已发出,D厂向小张交付现款。小张在收到现款2个月后将款项交给财务部,财务部办理了收款,并登记了相应账簿。从这一业务中可以看出,A公司在销售与收款环节没有有效地分离不相容岗位。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不应允许一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应进行岗位分工。销售收入应及时入账。很多公司为加快货款回收,允许公司销售部门及其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货款,严重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三)授权批准控制1、 单位应当对销售与收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2、 审批人应当根据销售与收款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销售与收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3、 对于超过单位既定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规定范围的特殊销售业务,单位应当进行集体决策,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4、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 上述A公司2005年3月发生的一笔150万元的销售业务如下:收到B商场订单,要求赊购2000套化妆品,产品销售价格约合150万元。B商场是A公司的老客户,商业信誉和财务状况都很好,经营销部经理审批同意,全权委托业务员小王负责此项业务。在进行了相关谈判后,双方签订了销售合同。营销部经理审批同意了该销售合同。在该项业务中,向B商场销售的产品价款在100万元以上,不在营销部经理的授权范围内,即营销部经理超越了审批权限。该笔销售业务包括销售合同应当由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人员审批,同时,小王有权拒绝办理该笔业务,并及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四)销售和发货控制1、 单位对销售业务应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销售目标,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2、 单位应当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等并予以执行。3、 单位在选择客户时,应当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信誉、财务状况等有关情况,降低账款回收中的风险。4、 单位应当加强对赊销业务的管理。赊销业务应遵循规定的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应经审批人批准后方可办理赊销业务;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规定的赊销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5、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1) 销售谈判。单位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销售谈判的全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2) 合同订立。单位应当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签订合同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的订立应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3) 合同审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审批人员应对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把关。(4) 组织销售。单位销售部门应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货部门下达销售通知单,同时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并经审批后下达给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根据销售发票通知单向客户开出销售发票。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题(第2期)解析版
- 1 丰富的数据世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 1秋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天津市河西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 小学语文一遍过单元测试卷(3篇)
-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
- 2025年全国汽车驾驶员(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本册综合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语文版
- 2025年高考数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解析版)
- 2025年食品企业生产工安全生产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珍珠培训课件
- 高二上学期数学开学第一课《新学期新期望》课件
-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李白将进酒》教育教学课件
- 设备购销合同详细范本
- 加装电梯补偿协议书范文模板
- 远古帝王世系表
- DZ∕T 021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正式版)
- 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
- 人体常见病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如何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