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_第1页
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_第2页
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_第3页
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_第4页
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2013黑龙江省考深度班-行测答案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页共 71页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 第一章 基本思想 第一节 数的整除思想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B 解析 能被 55 整除的数必然能同时被 5 和 11 整除 判断一个数能否 被 5 整除 看末一位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 11 整除 看 奇数位数字和 与 偶数位数字和 之差能否被 11 整除 代入选项 可知选 B 例 2 解析 2 和 9 互质 最小公倍数是 18 能被 2 和 9 同时整除就能保证能被 18 整除 3 和 6 不互质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6 一个数能同时被 3 和 6 整除 只能保证它能被 6 整 除 例 3 答案 B 解析 观察可以知道 每项都是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 那么每一项 都能被 3 整除 所以结果肯定能被 3 整除 4 个选项中能被 3 整除的只有 B 例 4 答案 B 解析 由红球 黑球 3 2 可知总球数是 5 的倍数 同时又由于取 出 3 个黑球后 红球数量变为黑球的 2 倍 所以总球数减去 3 可以被 3 整除 结合选项 可 知 B 正确 例 5 答案 C 解析 由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数所占的比例可知全校学生数可被 12 整除 结合整除特性判定方法 排除 A B D 得到 C选项正确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 因为这 10 个员工的工号是连续的自然数 并且每个员工 的工号能够被其排名整除 所以第 10 名的工号最后一位一定是 0 第 9 名的工号最后一位 一定是 9 第 3 名的工号最后一位一定是 3 即第三名的工号加 6 等于第九名的工号 且相 加过程无进位 那么根据数的整除特性知 第三名的工号所有数字之和加 6 应该能被 9 整 除 代入只有 B 符合 方法二 第 10 名的工号最后一位一定是 0 则 1 9 名的工号最后一位恰好就是 1 9 则 1 9 名工号前三位能被 9 整除 则第 3 名的工号各位数字之和一定是 9n 3 选项中只有 B 符合 2 答案 B 解析 设这三个数分别为 X 1 X X 1 则 3 个数的和为 3X 又因为 X 是 9 的倍数 所以可知 3X 一定是 9 的倍数 选项中排除 A C D 他们都不能被 9 整除 3 答案 A 解析 由 其中甲厂的人数比乙厂多 12 5 可知总人数应该是 17 的倍 数 8 17 排除 B 和 C 不妨设甲乙两厂共有 S 人 由 甲乙两个工厂的平均技术人员比 例为 45 可知甲乙两厂非技术人员为 S 20 11 由甲厂非技术人员人数比乙厂多 6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2页共 71页 人 可知甲乙两厂非技术人员减去 6 之后必须能被 2 整除 也即 S 20 11 必须能被 2 整 除 所以 20 S 必为偶数 因此选 A 4 答案 B 解析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必能被 5 整除 所以只要考虑这五个数之和 能被 2 3 4 6 整除即可 能被 6 整除必定能被 2 和 3 整除 所以只要考虑能被 4 和 6 整 除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 所以五个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 5 倍且能被 12 整除 所以中 间数是 12 的倍数 最小的一组为 10 11 12 13 14 5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 最终女性人数是总人数的 2 5 则最后总的职工数应是 5 的倍数 原有职工 48 人 结合选项 只有加入 2 名女性职工才能满足题意 6 答案 C 解析 n 0 时 n 2 1 0 能被 7 整除 当 n 3 时 n 2 1 7 能被 7 整除 当 n 6 时 n 2 1 63 能被 7 整除 由此归纳得出 当 n 能被 3 整除时 n 2 1 能被 7 整除 100 以内 能被 3 整除的自然数有 0 3 6 9 99 共 34 个 7 答案 D 解析 首先将宝石数减 1 即 13 1 12 然后按照比例分给 3 个女儿 大 女儿 6 二女儿 4 三女儿 3 这时加和正好为 13 这类题有时先加 1 再操作 有时先减 1 再操作 可以构成整除 方法均如此 第二节 代入排除思想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B 解析 代入排除 根据 分子和分母的和是 50 可知 只有 B 项正 确 故选 B 常规解法 设分数的分子为 x 则分母为 50 x 可列方程 950 9 x x 5 3 解得 x 21 故选 B 例 2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以用代入法 本题问这个自然数最大是多少 所以我们 应该从最大的选项开始代入 D 选项 72 与 3 的和是 75 是 5 的倍数 与 3 的差是 69 不 是 8 的倍数 D 选项错误 C 选项 67 与 3 的和是 70 是 5 的倍数 与 3 的差是 64 是 8 的倍数 C 选项正确 且 C 选项比A B 大 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 C 例 3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 代入法求解 方法二 设这个数为 P P 除以 13 余 8 则 P 5 是 13 的倍数 P 除以 17 余 12 则 P 5 是 17 的倍数 综上 P 5 就是 13 17 的公倍数 13 17 的最小公倍数为 221 那么小于 300 的数中 P 就是 216 例 4 答案 A 解析 方法一 设 1 分 2 分 5 分硬币各有 x y z 枚 则 x y z 100 2y x 13 此方程组为三元一次方程组 但是只有两个等式 为不定方程 所以可结合选项 代入排除 由 2y x 13 结合数的奇偶性可判断 x 为奇数 所以排除 B 和 D 在 A 或 C 中选 择一个进行代入 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A 方法二 根据题干 2 分硬币的价值比 1 分硬币的价值多 13 分 的信息 将选项代入 只有 A 正确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3页共 71页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B 解析 此题用排除法 由 各位数字之和是 16 可排除选项 C 由 百 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 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 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 495 可排除选 项 A D 故此题选 B 2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39 21 10 1 2 则书定价的十位数应该比个位 数大 2 书和杂志的总价为 39 元 因此书的价格只能为 31 元 杂志为 39 31 8 元 书比杂 志贵 31 8 23 元 方法二 根据题意 可知售货员的说法必然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 书 杂志 39 而问 题是 书 杂志 根据数的奇偶性可知两个数的和为奇数 它们的差也必然是奇数 选项 A D 排除 从选项 B 开始代入 可以得到书 杂志 21 时 书为 30 元 此时从常情考虑 数字 30 看成 03 不符合常理 可以排除 只剩选项 C 即为正确答案 3 答案 D 解析 代入法 571 157 414 符合题意 4 答案 A 解析 每张纸前后页码数之和是奇数 由撕掉四张纸的页码数之和是偶 数且剩下页码数总和是奇数 即 8037 可知 书总的张数是奇数 张数 页数 2 排除 B D 若为 C 则撕掉的页码数之和是 138 138 1 2 8037 1554 138 8 矛盾 所以排除 C 选A 5 答案 C 解析 代入排除 从小数到大数代入 只有 C 项满足题意 即 23 3 7 2 其中的两份为 7 2 14 封 14 3 4 2 故选 C 常规解法 设 其中两份平均三等分 后的每份为 n 封 则总的信件有 3n 2 2 3 2 9n 2 5 封 信件数目为整数 所以 n 最小取 2 求得总的信件数为 14 封 选项中 没有 n 取 4 求得总信件数为 23 封 选 C 6 答案 D 解析 代入排除法 由于是将物资分发给村民 所以是尽可能的多发 所以剩下的应该是除以村民数所得的余数 210 能整除 7 首先排除 A 代入 B C D 选项 只有 D 满足 7 答案 A 解析 答对题的得分是偶数 而答错一题扣 1 分 总分为奇数 未答题 不得分 则答错的题目应为奇数个 排除 B D 分情况讨论 假如答错 3 道题 则答对 23 3 2 13 道题 未答的题是 4 道 符合条件 选择A 假如答错 5 道题 则答对 23 5 2 14 道题 未答的题是 1 道 与题干未答的题的 数目是偶数矛盾 排除 C 第三节 特值比例思想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1 溶质 盐 2 设溶质 盐 的量为 12 3 A 解析 1 此题中共有 3 个量 溶质 盐 溶剂 水 和溶液 盐水 根据题意 显然溶质是不变量 2 取代表溶质的量的数 4 与 6 的最小公倍数 设溶质的量为 12 3 设溶质的量为 12 则 浓度6 4 3 溶质12121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4页共 71页 溶液200300 400 由上面的表格分析知 答案显然选 A 例 2 答案 60 解析 特值法 不妨设去年每升原油的利润为 100 去年原油的销 量为 100 可得 利润销量 去年100100 今年80200 所以 今年销售原油的总利润比去年增加了 1001 100100 20080 apple 60 例 3 答案 7 12 小时 解析 由题意 甲 t 乙 t 3 4 所以 甲 v 乙 v 4 3 可设 AB 两 地距离为 12 则相遇时间为 34 12 7 12 小时 例 4 答案 1 大班 中班 小班 2 6 9 2 大班 40 件 中班 120 件 小班 180 件 解析 大班 中班 1 3 中班 小班 2 3 大班 中班 小班 2 6 9 所以总件 数可以分成 17 份 其中大班占 2 份 中班占 6 份 小班占 9 份 所以大班有 40 件玩具 中 班有 120 件玩具 小班有 180 件玩具 例 5 答案 105 个 解析 由题意知 奖品总数变化的前后 不变的量是鼠标的数量 最初 鼠标 奖品总数 35 100 后来 鼠标 奖品总数 25 100 1 4 35 140 所以 不妨把鼠标看作 35 份 这时 奖品的总数量前后相差 40 份 相差的数量是 120 个 所以 40 份 120 个 可知 1 份 3 个 所以 可以得到鼠标的数量为 35 3 105 个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B 解析 设浓度为 15 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为 15 加水后 浓度变为 12 则有 x 100 15 12 解得 x 25 再加水 25 后 浓度变为 2525100 15 10 2 答案 A 解析 甲 乙 丙 3 2 总销售额为 5 的倍数 甲 乙 丙 5 1 总销售额为 6 的倍数 设总销售额为 30 份 甲占 30 3 2 3 18 份 丙占 30 5 1 5 份 乙占 30 18 5 7 份 乙销售额为 56 万 每份是 56 7 8 万 所以甲销售额为 8 18 144 万 3 答案 C 解析 第一种情况中相遇时乙走了 2400 米 则甲走 4800 米 根据时间 相同 速度比等于路程之比 甲 乙的速度比为 4800 2400 2 1 所以第一种情况中甲乙 的速度和可看作 3 份 第二种情况中 乙的速度提高到原来的 3 倍后 两人速度比为 2 3 则甲乙的速度和可看作 5 份 结合两种情况 甲乙两人路程和一定 则甲乙的速度和与时间 成反比 即第一种情况时间 第二种情况时间 5 3 结合题意 2 份时间 10 分钟 所以 第一种情况用时为 25 分钟 则甲的速度为 4800 25 192 米 分 4 答案 D 解析 设环形赛道上坡和下坡的长度都为 1 A 车的速度为 1 则 B 车 上坡的速度为 1 0 2 1 0 8 下坡的速度为 1 0 2 1 1 2 由题意可求 A 车和 B 车运 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A 车为 2 1 2 B 车为 2 1 1 8 0 1 12 25 则相同路程中 A 车与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5页共 71页 B 车的时间之比为 2 12 25 24 25 故速度之比为 25 24 所以当 A 车跑到 25 圈时 两车 再次齐头并进 此时 A 车恰好比 B车多走一圈 答案选 D 5 答案 B 解析 题中所问为长方体 但没有给出具体数据 可考虑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 设正方体的边长为 1 则其体积为 1 如图所示 此四棱锥的高为 2 1 体积 3 1 Sh 3 1 2 1 2 1 6 1 所以二者体积比为 1 6 6 答案 D 解析 方法一 设每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量为 1 则全部工作量为 180 12 工作 4 个月后还剩下工作量 180 12 4 要想提前 2 个月 则剩下的工作量需 12 4 2 6 个月完成 每个月要完成 180 12 4 6 240 个单位的工作量 即需 240 名工人 所以要 增加 240 180 60 名工人 方法二 工作 4 个月 还剩下 8 个月 而要提前 2 个月 即 6 个月完成 则后来每个月 的工作效率应为原来的 6 8 相应地工人数也应为原来的 6 8 所以一共需要 180 6 8 240 名工 人 所以要增加 240 180 60 名工人 第四节 极值思想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1 70 2 71 3 100 4 82 解析 1 两人总分数一定 若要乙的分数最高 则甲的分数就应最低 已知题干中 说明甲的分数高于乙的分数 且两人的分数均为整数 所以甲的分数最低也应比乙的分数多 一分 即设乙的分数为 x 则甲的分数就应为 x 1 x x 1 141 解得 x 70 2 两人总分数一定 若要甲的分数最低 则乙的分数就应最高 已知题干中说明甲 的分数高于乙的分数 且两人的分数均为整数 所以乙的分数最高也应比甲的分数少一分 即设甲的分数为 x 则乙的分数就为 x 1 x x 1 141 解得 x 71 3 由题意知 有一人不及格 此人必然是乙 要想甲分最高 则乙的分数尽量低 因为是百分制考试 所以 甲最高分为 100 分 4 由题意知 有一人不及格 此人必然是乙 要想甲分最低 则乙的分数尽量高 因为乙不及格 所以乙的最高分为 59 已知甲 乙 141 可得甲 82 分 例 2 答案 1 25 2 23 3 26 4 20 5 33 6 19 解析 极值思想的应用 1 设最大年龄最小为 x 则有 x x 1 x 2 24 3 解得 x 25 2 设最小年龄最大为 x 则有 x x 1 x 2 24 3 解得 x 23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6页共 71页 3 设年龄第二大的人年龄最大为 x 则有 x x 1 19 24 3 解得 x 26 4 设年龄第二大的人年龄最小为 x 则 3 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不低于 19 岁 年龄最大 的不超过 35 岁 所以 年龄第二大的年龄最小值比最小的年龄大 1 岁 即 20 岁 5 设最大年龄最大为 x 则有 x 20 19 24 3 解得 x 33 6 设最小年龄最小为 x 则有 x 19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D 解析 为使排名第三的同学得分最少 就应使其他同学得分最多 即令 前两名同学分别得 100 分和 99 分 又最后一名得 86 分 则排名第三 第四 第五的三名同 学的分数和为 95 6 100 99 86 285 分 要使排名第三的同学分数尽量小 那么第四 五名 的同学和第三名的同学的分数差距应该尽可能小 即均相差 1 分 285 3 95 分 当第三 四 五名同学分别得 96 95 94 分时满足条件 应选择 D 2 答案 C 解析 还剩下 52 17 16 11 8 张票 甲如果要确保当选 考虑最差情况 则剩下的票丙一票不拿 那么只有甲 乙分配剩下的票 因此甲至少要拿 8 2 4 张才能保 证当选 3 答案 B 解析 要使最重的箱子重量尽可能大 则其余箱子重量尽可能小 最极 端情况为其余九个箱子都相等 因此设排在后九位的箱子的重量均为 x 可知排在第一位的 箱子的重量为 1 5x 3 2x 2 5x 可列方程 9x 2 5x 100 解之得 x 23 200 则最重的箱子的 重量为 2 5 23 200 23 500 4 答案 B 解析 4 支队伍的总分为 4 5 3 2 1 44 分 其中 A 最少拿 5 3 1 16 分 即剩余三个队伍最多拿 44 16 28 分 要使总分最少的队伍拿最多的分 则三个队伍的 分数要尽量接近 正好 8 9 11 满足条件 经验证 8 9 11 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因此选 择 B 5 答案 B 解析 已知总人数 要求满足所属的单位数最多 则每个单位的人数从 允许范围的最小值开始取值且尽量接近 考虑到任意两个单位的人数和不少于 20 人 那么 每个单位的平均人数不小于 10 而 10 11 12 24 10 24 15 2 255 则取 9 11 12 13 24 时刚好满足题意 所以所属的单位数最多有 15 个 6 答案 B 解析 要让奖励的单位数尽可能多 则每个单位获得的电脑数尽可能少 考虑最差情况 各单位奖励的电脑数量分别是 1 2 3 则它们的总和要不大于 25 即25 2 1 nn 最大为 6 7 答案 C 解析 要保证无论怎样选择座位都会与人相邻且同时就坐人数最少 要 每隔 2 个座位就有一人就坐 因此每 3 个座位是一个循环 65 3 21 2 因此至少有 21 1 22 人就坐才能满足题意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7页共 71页 第二章 重要题型 第一节 计算问题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A 解析 原式 11 10 11 1 1 11 1 10 1 3 1 2 1 2 1 1 例 2 答案 B 解析 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 1 3 5 7 9 49 1 49 25 2 25 25 625 故选 B 例 3 答案 C 解析 等比数列求和 所求是首项为 1 公比为 2 1 的等比数列的前 12 项和 故原式 2 1 1 2 1 11 12 apple apple 12 2 1 12 11 2 1 2 2048 2047 1 例 4 答案 B 解析 原式 100 2 99 2 99 2 98 2 2 2 1 2 100 2 1 2 9999 考点点拨 平方差公式 a 2 b 2 a b a b 例 5 答案 C 解析 2009 年生活用水为 5000 3 1 15000 吨 1 5 万吨 其占总水量 的 5 3 因此 2009 年的总用水量为 1 5 5 3 2 5 万吨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C 解析 原式 1 2 1 4 1 2 1 8 1 2 1 1024 1 2 9 1 4 1 8 1 1024 9 2 1 2 1 1024 4 1 1024 计算过程中 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答案 C 解析 原式 0 125 0 625 0 25 19 15 86 19 4 13 19 15 86 19 4 13 100 3 答案 B 解析 原式 2 3 2 1 3 4 3 2 4 5 4 3 99 100 99 98 100 101 100 9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8页共 71页 2 3 3 4 4 5 99 100 100 101 2 1 3 2 4 3 99 98 100 99 2 101 100 1 200 101 选择 B 4 答案 D 解析 甲 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相对行走 放下标志物的方法也是一样 的 因此 两人所放的标志物总数应该是一样的 我们只需要考察其中一个人的即可 甲每走 10 米放下一定数量的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数量构成首项为 1 公差为 2 的等差 数列 甲 乙速度相同 因此甲所走的路程为 1350 2 675 米 等差数列项数为 675 10 1 68 项 表示不大于括号中数字的最大整数 则甲所 放的标志物总数为68 2 1 1 6821 4624 个 两人放的标志物总数为 4624 2 9248 个 5 答案 C 解析 7546 77 98 那么知道第 39 个 中间的那个 自然数为 98 所 以第 45 个自然数就为 98 45 39 1 104 6 答案 C 解析 乙车间一月份产量为 106 98 8 台 甲车间一月份产量为 98 8 90 台 且乙车间的产量是首项为 8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设 n 月份乙车间产量第一次超过甲 车间产量 列不等式组得 8 1 2n 90 8 2 2n 90 解得 n 5 7 答案 B 解析 原式 2 1 3 2 2 3 3 22 3 1 2 选择B 8 答案 B 解析 2 n 的个位数按 2 4 8 6 循环变化 3 n 的个位数按 3 9 7 1 循环变化 4 n的个位数按 4 6 循环变化 2007 4 501 3 2008 4 502 2009 2 1004 1 因此原式的个位数字等于 2 3 3 0 41的个位数 8 1 4 13 即2007 2 2008 3 2009 4的个位 数为 3 考点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自然数 n 次方尾数的变化规律 是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 9 答案 B 解析 15 00 至次日 8 00 经过 17 小时 收停车费 5 5 25 元 过零点时 加收 5 元 共计 30 元 次日 8 00 至第三日 4 00 经过 20 小时 收停车费 5 5 25 元 过零 点加收 5 元 共计 30 元 截至第三日凌晨 4 00 应收费 60 元 故小王取车时间在第三日 4 00 至 8 00 间取车 交 65 元 停车时间为 37 41 小时 10 答案 A 解析 前 2 公里收费 6 元 2 6 公里收费 4 1 7 6 8 元 6 31 公里收费 25 2 50 元 总计 6 6 8 50 62 8 元 四舍五入收 63 元 第二节 行程问题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3 4 解析 根据行程问题基本公式 路程 速度 时间 当路程一定时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由题干可知 甲用时 60 20 80 分钟 乙用时 60 分钟 速度比是甲 乙 60 80 3 4 例 2 答案 1 相等 2 两者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间距 3 两者速度差 乘以时间等于间距 解析 1 由路程 速度 时间 当匀速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 间距必然相等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9页共 71页 2 迎面而来的车和人是一个相遇问题 两者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间距 3 背面而来的车和人是一个追及问题 两者速度差乘以追及时间等于间距 例 3 答案 1 都是 6 小时 2 30 千米 相等 3 84 千米 72 千米 解析 1 同时出发的相遇 在相遇的时刻 两人所用时间必然相等 所以6 54 54 t 故两人用了 6 小时相遇 所用时间都是 6 小时 2 CB 为 30 千米 即甲乙第一次相遇时乙走过的路程 3 甲再一次回到 C 点是从 B 到的 C 故甲走过的路程实际上是一个全程加上 CB 即 54 30 84 千米 甲乙再一次相遇的时候 两人走过的路程和为 3 倍的全程 每个人 所走过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走过的路程的 3 倍 则甲走过的路程是 24 3 72 千米 甲 第一次相遇时走过的路程为 4 6 24 千米 例 4 答案 C 解析 设水速为 x 千米 小时 船的静水速度是 y 千米 小时 则有下 面两个方程 2 36 xy 3 36 xy 解得 x 3 y 15 例 5 答案 C 解析 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 5 5 从二者第一次垂直到再次重合 分针比时针多走 270 相隔的时间为 270 5 5 49 分钟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D 解析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用时 400 4321 100100100100 vvvv 4321 1111 4 vvvv 2 答案 C 解析 甲 乙相遇时 两人和丙之间的距离为 60 40 15 60 25 公里 乙 丙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到甲 乙相遇时 乙比丙多行 25 公里 因此从出发到甲 乙相 遇的时间为 25 50 40 2 5 小时 所以 A B 两地相距 60 50 2 5 275 公里 3 答案 B 解析 运用特殊值法 设前半程路程为 1 速度为 1 时间为 1 1 1 则 后半程路程为 1 速度为 1 1 10 10 9 时间为 1 10 9 9 10 全程总时间为 1 9 10 时 间的前半段为 1 18 1 所行路程为 1 18 1 10 9 1 20 1 全程为 1 1 2 则时间的后半段所行 路程为 1 20 1 所求为 1 20 1 1 20 1 21 19 选择 B 项 4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叙述可知 220 米占全程的比例是 70 1 3 2 30 11 所以 两地相距 220 30 11 600 米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0页共 71页 5 答案 C 解析 相同时间内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设队伍长度为 1 传令兵速度为V1 队伍速度为V2 有 V 1 VV 1 VV 1 22121 得到 V1 V2 V1 V2 2V1V2 令V2 1 有V2 1 2V1 1 0 解得V1 1 2 时间一定时 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队伍走的 路程是队伍长度 则传令兵走的路程是队伍长度的 1 2倍 6 答案 B 解析 汽车 AB 的追及距离为 80 公里 当 A 车加油停车时两者的速度差 为 120 公里每小时 当 A 车行驶时两者速度差为 120 100 20 公里每小时 A 车加油的 10 分钟 B车追上 120 60 10 20 公里 剩下 80 20 60 公里 B 车追上 A 用时为 60 20 3 小时 故汽车 B 至少要 3 小时 10 分钟可以追上汽车A 7 答案 D 解析 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3 5 说明同样的路程 自行车用时是汽车 的 5 3 倍 骑车 6 公里比开汽车多用 10 分钟 则开车 6 公里用时 10 5 3 1 15 分钟 那么 开车 10 分钟走了 6 10 15 4 公里 小王比预计迟到 20 分钟 若汽车多行驶 6 公里则迟到 10 分钟 说明骑车的路程为 6 2 12 公里 因此总路程为 12 4 16 公里 选 D 8 答案 C 解析 每 12 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上 相当于追及问题 追及的距离 正好是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 每 4 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来 这相当于相遇问题 相遇距离 也是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 设相邻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1 则有 车速 人速 1 12 车速 人速 1 4 所以车速 1 12 1 4 2 1 6 即发车间隔为 6 分钟 9 答案 D 解析 运用特殊值法 设甲船顺流速度为 6 逆流速度为 4 则水速为 1 静水船速为 5 A B 码头之间的距离为 24 乙船的静水速度为 2 5 其逆流速度为 1 5 乙 船从 B 码头到 A 码头需要 24 1 5 16 天 10 答案 A 解析 设飞机最多飞出 x 小时就需往回飞 1500 x 1200 6 x 解得 x 8 3 11 答案 C 解析 这段时间内分针比时针多走了 220 度 因为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 走 5 5 度 所以共用了 220 5 5 40 分钟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1页共 71页 第三节 概率问题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D 解析 从 4 个小球取 2 个小球的种类数为6C2 4 取得小球一红一蓝 的种类数是 1 2 1 2C C 4 故所求概率为 6 4 3 2 例 2 答案 1 6 1 2 4 3 解析 1 两个骰子抛出相同数字的结果有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共 6 种 两个骰子抛出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有 1 6 1 6C C 36 种 根据古 典型概率公式 所求概率为 6 1 36 6 2 由于两个骰子抛出的数字至少有一个大于 3 的情况较多 故考虑对立事件 两个 骰子抛出的数字都小于等于 3 即 2 个抛出的数字都只从 1 2 3 中选择 结果有 1 1 1 2 1 3 2 1 2 2 2 3 3 1 3 2 3 3 共 9 种 则对立事件概率为 4 1 36 9 那么所求概率为 4 3 4 1 1 例 3 答案 C 解析 抛 100 次硬币 大概有 50 次左右是正面 但是如果很凑巧前 90 次都是正面 那么剩下 10 次出现反面的次数的数学期望值仍然是 5 不受前面影响 本 题同理 例 4 答案 3 1 解析 点落在 40 到 60 之间的概率很容易想到线段长度的比来确定 所求的概率为 3 1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D 解析 任选一只鞋后 剩下的 5 只鞋有 3 只能与之凑成一双 因此随机 抽取一双鞋的概率是 5 3 2 答案 D 解析 要求第二次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那么第一次取到的球可以是 白色也可以是黑色 分类讨论 第一次取到白球 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 10 4 9 3 15 2 第一次取到黑球 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 10 6 9 4 15 4 故所求概率为 15 2 15 4 5 2 故选 D 3 答案 D 解析 甲在面试时的位置只可能排第 2 3 4 位 所以排第三的概率是 3 1 4 答 案 D 解 析 此 题可用 对立面 转化法 4 个路 口全是 红灯的 概率 为 0 1 0 2 0 25 0 4 0 002 因此 4 个路口至少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为 1 0 002 0 99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2页共 71页 5 答案 D 解析 如图所示 分别代表甲 乙两人到达的时刻 则阴影部分 表示两人能见面 它占大正方形面积的比例即为两人见面的概率 显然两边的小三角形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 4 1 所以两人见面的概率为 1 4 1 75 第四节 几何问题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圆的面积 正六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例 2 答案 都相等 解析 如下面左图 直线 1 A 2 A与 BC 平行 则三角形 1 ABC 与三角形 2 ABC 高相等 并共用一个底边 BC 故面积相等 同高等底的情况如上面右图 D 是 BC 的中点 所以三角形 ABD 与三角形 ACD 的底 BD CD 相等 高是同一条高 故面积也相等 例 3 答案 1 1 1 解析 在长方形 ABCD 中 AD 与 BC 平行 又 F 是边 BC 的 中点 则FC AD CN AN 1 2 同理AE CD AM MC 1 2 故 AM MN NC 1 1 1 即 M N 为 AC 的三等分点 例 4 答案 A 解析 如下图 根据题干图形可得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半径为 4 的 4 1 圆的面积 内部空白部分 1 的面积 由此只要求得空白部分 1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在长 方形内 空白部分 1 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半径为 2 的 4 1 圆的面积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空白部分 1 的面积为 86 4 4 1 214 3 24 2 2 cm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7 786 4 4 1 414 3 2 2 cm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3页共 71页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 正三角形的边长为正六边形边长的 2 倍 正三角形可以 划分为 4 个边长为其一半的全等的小正三角形 正六边形可以划分为边长与其相等的 6 个全 等的小正三角形 所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正三角形的 1 5 倍 2 答案 C 解析 相邻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 2 1 所以第六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2 80 5 2 200 平方厘米 3 答案 B 解析 割补法 阴影部分可拼成一个对角线长为 16 的正方形 如图 阴 影部分面积是 16 16 2 128 考点点拨 此题要求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利用割补法 将其转化为规则 几何图形的面积 这样能够大大节省解题的步骤 4 答案 D 解析 几何问题 可以用画图法解决 如下图 由图可知 MC 2 1 AC NC 2 1 BC 所以 MN MC NC 2 1 AC 2 1 BC 2 1 AC BC 2 1 AB 答案选 D 5 答案 A 解析 原表面积为 6 切割后表面积之和增加了 2 个截面的面积 因此 表面积之和的大小取决于截面面积的大小 如图 沿面 ABC D 切开时 截面面积最大为2 则表面积之和最大为 6 2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4页共 71页 6 答案 B 解析 如图所示 建筑物内最远两点为两个相对的顶点AB 由 A 到B 至少经过两个平面 有如下 3 种方式 每种方式对角线长度为管道最短距离 依次为 22 84 80 22 75 74 22 39 90 中间的情况最短 建筑物的实际边 长为模型的 10 倍 所以管道最短距离为 10 74米 由 8 2 74 9 2 可知 8 74 9 管道最短距离在 80 90 米之间 7 答案 C 解析 3 颗卫星组成的平面与地球相切时距离最短且可覆盖全球表面 如图所示 等边三角形顶点到其内接圆圆心距离为 2R 而地表到圆心的距离为 R 故卫星 距离地球最短距离为 R 8 答案 C 解析 已做成的箱子的长 宽和高分别是 60 40 22 其表面积为 60 40 60 22 40 22 2 9200 平方厘米 设计箱子的长 宽和高分别是 60 2 58 40 2 38 22 3 25 其表面积为 58 38 58 25 38 25 2 9208 平方厘米 所以两者差为 8 平方厘 米 9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为小球移动的路径 A C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C B 小 球做圆周运动 则总移动距离为 AC 弧 BC 三角形 AOC 构成等边三角形 AC 1 弧 BC 的长度是 1 6 圆周长度 为 3 所以共移动了 1 3 选 A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5页共 71页 10 答案 D 解析 在解析几何中 到两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椭圆 且 A B 为椭圆的焦点 可知如果A B P 在一条直线上 满足条件的点 P 有 2 个 椭圆与 两焦点所在直线的交点有 2 个 均在 A B 两地外侧 汽车距 A 的距离为 60 40 2 10 千米 或者 60 40 2 50 千米 排除 A B 项 如果 A B P 不在一条直线上 满足条 件的点 P 有无数个 第五节 利润问题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解析 50 为利润率 根据 1 利润率 成本 定价 则按 50 的利润定价 定 价相当于成本的 1 50 根据售价 定价 折扣 则打八折 售价相当于定价的 80 即相 当于成本的 1 50 80 120 20 为利润率 根据 1 利润率 成本 定价 则按 20 的利润定价 定价相当于成 本的 1 20 根据售价 定价 折扣 则打八折 售价相当于定价的 80 即相当于成本的 1 20 80 96 将上面两种情况对比 可知打折后第一种情况是盈利的 第二种情况是亏本的 例 2 答案 25 解析 根据利润率 售价 成本 成本 100 则利润率是 25 例 3 答案 七折 解析 根据售价 定价 折扣 则按定价打了七折 例 4 答案 A 解析 设原售价为 x 则 x 1 10 a b 解得 x 10 1 ba 例 5 答案 C 解析 1 25 成本 0 9 120 成本 成本 960 例 6 答案 B 解析 售价 0 8 进价 80 售价 0 85 进价 100 解得 售价 400 进价 240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1 答案 B 解析 设原来销售 1 台彩电 则现在销售 2 台 获得利润 60 1 0 5 90 元 每台获得利润 90 2 45 元 所以每台降价 60 45 15 元 2 答案 B 解析 对于便签纸而言 B 超市单价高于 A 超市 但由于买三送一 每 4 本便签纸为一组 其总价低于 A 超市 100 本便签纸可以分成 25 组 共花费 1 3 25 75 元 对于胶棒 A 超市单价高于 B 超市 由于买二送一 每 3 支胶棒为一组 其总价低于 B 超市 100 支胶棒可以分成 33 组并多 1 支 故考虑 33 组胶棒在 A 超市购买 多余的 1 支在 B 超市购买 共花费 2 2 33 1 5 133 5 元 两样东西一共花费 75 133 5 208 5 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6页共 71页 3 答案 D 解析 折扣前的价格为 540 1 10 1 20 750 元 4 答案 C 解析 设在 5 月份销售该品牌的 VCD 机预计可获利的利率为 x 依题意 得 625 1 20 1 8 500 1 x 解之得 x 0 08 8 5 答案 D 解析 第一套房子的成本约为 80 1 20 66 67 万元 第二套房子 的成本约为 80 1 30 61 54 万元 总成本约为 66 67 61 54 128 21 万元 获利 160 128 21 31 8 万元 6 答案 C 解析 按期望获利定价 则每套定价为 200 1 50 300 元 利润 100 元 总期望利润为 100 100 10000 元 实际利润为 10000 1 18 8200 元 则后 40 套平均每套的利润为 8200 60 100 40 55 元 那么后 40 套每套定价为 255 元 相当于 打了 255 300 10 8 5 折 选 C 7 答案 B 解析 设总成本为 总销售量为 1 则最终销售额为 3 2 1 10 3 1 1 10 80 3 08 3 盈利为成本的1 1 3 08 3 8 3 2 7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7页共 71页 第第二二部分部分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 第一章 常考概念 第一节 增长 二 经典例题二 经典例题 例 1 答案 1134 86 1102 70 亿元 1134 86 1102 70 1102 70 例 2 答案 324 04 1 25 8 亿元 例 3 答案 5 14 5 141 7 1264 亿美元 例 4 答案 C 解析 2009 年比 2008 年粮食增产量为 5 7 1314 50 1 5 7 万吨 糖蔗的为 4 31 4 3 11 1116 万 吨 蔬 菜 的 为 6 51 6 5 17 2567 万 吨 水 果 的 为 0 81 0 8 89 1061 万吨 观察四个式子的数据发现 蔬菜总产量远大于粮食 且增长 率相近 故蔬菜的增长量大于粮食 糖蔗增长量 4 31 4 3 11 1116 101 5 2200 100 万吨 因此蔬菜大于糖蔗 再比较蔬菜 和水果 分子中 2567 17 5 6 1061 89 8 0 分母中 1 5 6 1 8 0 故蔬菜的增长量大 于水果 所以选择 C B 解析 2010 年水果产量 1061 89 1 8 0 1061 1061 8 0 1145 9 万吨 2010 年糖蔗产量 1116 11 1 3 4 1116 1 3 0 4 1116 33 5 4 5 1154 万吨 2010 年水果产量和糖蔗产量十分接近 而水果产量同比增长率明显大于糖蔗产量的增长率 故 2011 年水果产量肯定超过糖蔗产量 所以选择 B 例 5 答案 2003 2001 6 973 10 1 6 97 3 10 2003 2001 亿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8页共 71页 第二节 比重 二 经典例题二 经典例题 例 1 答案 79 30262 234 62 234 例 2 解析 由表格可知 上海港 2008 年 7 月货运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合计吞吐量的比重 与 2005 年同期占比的差值为 45903950 36516 24245 计算结果大于 0 表示上升 小于 0 表示下降 最终结果用百分点表示 例 3 答案 对 解析 A 市 2011 年一般贸易进口额的增长率为 7 5 小于进口总额的增长率 14 9 所以 2011 年 一般贸易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与 2010 年相比有所下降 错 解析 A 市 2011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率为 56 大于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24 8 所以 2011 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 2010 年相比有所上升 第三节 倍数 二 经典例题二 经典例题 例 1 答案 10 2 1 倍 10330 53323 1 9 1 13 6 19 1 1 13 6 倍 例 2 答案 错 解析 2010 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比 1978 年翻一番相当于 2010 年我国粮食产 量是 1978 年的 2 倍 而根据材料可知 2010 年我国粮食产量是 1978 年的 1 793 倍 没有达 到 2 倍 对 解析 1978 年 GDP 翻两番为 1482 2 2 5928 亿美元 小于 2010 年我国 GDP 的水平 58791 亿美元 所以实现了比 1978 年翻两番 错 解析 2010 年我国棉花产量实现了比 1978 年翻两番 相当于 2010 年我国棉花 产量是 1978 年棉花产量的 4 倍 而实际上根据材料可知 2010 年我国棉花产量是 1978 年棉 花产量的 2 8 倍 错 解析 2010 年我国油料产量实现了比 1978 年翻三番相当于 2010 年我国油料产 量是 1978 年油料产量的 3 2倍 而实际上根据材料可知 2010 年我国油料产量是 1978 年油料 产量的 6 2 倍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9页共 71页 第四节 平均数 二 经典例题二 经典例题 例 1 答案 110 2 3 1 10000 481 27 人 例 2 答案 解析 2009 年该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628 2 6 6 621 6 万公顷 621 6 15 万亩 总产量为 2975 9 1 2 3 万吨 2975 9 1 2 3 1000 万公斤 所求为 15 6 621 1000 3 21 9 2975 公斤 亩 正确 解析 2010 年粮食总产量增长 2 3 播种面积增长 1 1 设 2009 年粮食总 产量为 播种面积为 2010 年亩产量 1 11 3 21 y x 2009 年亩产量 y x 正确 1 2 3 1 1 1 1 第二章 常用方法 第一节 首数法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B 解析 8765 0 14 的首数为 6 所以选择 B 例 2 答案 C 解析 5476 1 25 的首两位数字为 43 所以选择 C 例 3 答案 A 解析 5678 4321 1 36 9999 1 36 735 第三位数字是 5 所以 选择 A 项 三 经典例题三 经典例题 例 1 答案 D 解析 2010 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占全国 D 经费的比重为 6 7062 3 5844 82 所以选择 D 例 2 答案 B 解析 2007 年全年我国水资源总量 4 71 27127 27127 1 074 252 亿 立方米 所以选择 B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20页共 71页 第二节 特征数字法 二 能力训练二 能力训练 例 1 答案 D 解析 8760 1 25 8 08760 5 4 8760 4 1 1 8760 7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