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doc_第1页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doc_第2页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doc_第3页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实习总结: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上的遗留了。现今的景德镇陶瓷无法恢复中国陶瓷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成就。 陶瓷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方式集中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文化神韵,渗透着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风采和魅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我国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延绵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凝聚成了丰厚悠久的陶瓷文化底蕴。通过美仑美奂的陶瓷艺术、精湛卓越的制瓷工艺,景德镇名声大噪,因“天下窑器所聚”而成为全国陶瓷中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逐渐确立了“瓷都”的历史地位。景德镇的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为中国和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景德镇自古以陶瓷工艺著称,陶瓷文化是本地的特色。陶瓷文化既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陶瓷作品,又包括古代制瓷作坊和古窑遗存、陶瓷民俗、陶瓷艺术以及反映古代制瓷风貌的历史街区,还包括为保护和反映古瓷文化而在现实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形象。纵观景德镇几千年制瓷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景德镇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景德镇的地域文化、陶瓷历史文化、陶瓷材质文化、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器物文化、陶瓷装饰文化、陶瓷作坊文化、陶瓷习俗文化、陶瓷交易文化、陶瓷包装文化、陶瓷官窑文化、陶瓷民窑文化、陶瓷建筑文化、陶瓷文献等等。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土壤。景德镇陶瓷文化反映了陶瓷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审美趣味等。它一方面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形成了独有的特征。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全市拥有30 多处陶瓷文化遗址,汉唐以来即以盛产陶瓷而著称,珍贵的古迹窑址、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形成了其他产瓷区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资源。独具特色的瓷文、瓷艺、瓷画、瓷乐、瓷文化墙、瓷灯瓷柱、瓷歌瓷舞、瓷会瓷展装扮着瓷都大舞台。这些都将是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天然、肥沃的文化土壤。以上种种无不说明景德镇的辉煌,但是现如今却是辉煌后的悲哀。景德镇陶瓷已逐渐走向没落。当今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在以往陶瓷是中国的专利,陶瓷是历史上的君王们外交的赏赐品是各国宫廷的御用品,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承认中国的陶瓷的源头,但是现如今各国的陶瓷技术已全面超前于落后的中国,中国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剩下以往的历史所流传下来的精品。现在世界公认的陶瓷精品的欧洲瓷,第二大阶梯是日本瓷,而垫底的才是中国陶瓷。这是为什么,在中国陶瓷虽然是国之特色,但是没有真正的研发和创新。景德镇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用陶瓷创造财富,而没有真正的去研究和复原它。在景德镇很多人并不注重陶瓷的生产,而将大部分精力注重于陶瓷表面的画作,但是如此的话那这还叫陶瓷吗?那只不过算是一幅画而已,只不过他的载体不再是书卷而是陶瓷。陶瓷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但那赞扬的并不是上面的画作,而是瞻仰它的本身也就是陶瓷啊。在景德镇没有画画的陶瓷叫做白胎。在古代白胎都是陶瓷工人们辛辛苦苦的手工作品,白胎本身都能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看待,但是现如今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白胎往往都是机器压制的或者是用模具制作的,试问在这种情况的的陶瓷何来的“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感觉。而纯手工的白胎制作却很少存在。因为其成本太高。现在的景德镇陶瓷越来越注重画而不注重陶瓷本身。但是陶瓷陶瓷,其本身如果没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境界,就算其画再美又怎么能算作是陶瓷呢。而且现如今陶瓷越来越多的作为一个创造财富的收益过程。在景德镇随处可见陶瓷店,但是其商品的真假就难说了。很多景德镇的店面所出售的陶瓷都不是景德镇做的,很多都是佛山做的再运到景德镇包装。而且景德镇的高岭土资源越来越少。现如今景德镇的高岭土资源都限制开采,陶瓷的原材料受到限制。而且在景德镇很多的陶瓷都不是手绘的,都是以贴花的形式制作。画都是直接印上去的。试问,陶瓷都是机器压的,画画也是机器代劳的。试问这种量产的陶瓷怎么能在国际上得到以往的声誉呢。景德镇陶瓷文化正在逐渐被财富,机器所侵占。只有很少一部分陶瓷的研究者仍然留在这片历史气息浓厚的地方研究陶瓷,试图去复原景德镇御用瓷曾经的辉煌。但是景德镇陶瓷的原始工艺已基本失传,就算是流传下来的也是清代工艺,再往前就没有任何的信息了。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和通过传统瓷器的对比来寻找失传的工艺。景德镇陶瓷的复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关注,往往不注重陶瓷的人却能在陶瓷上获取巨大的利益,但是研究者们却只能辛苦的使用少量的资金去研究区实验。这无疑使景德镇陶瓷更加的走下神坛。这无疑是景德镇陶瓷的悲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悲哀。古中国陶瓷的失传无疑使中国陶瓷不得不退下世界陶瓷带头大哥的地位。瓷都景德镇虽然仍然拥有瓷都的称号但已经在世界上失去其地位。许多来到景德镇朝圣的国外陶瓷艺术家在看到景德镇现在陶瓷市场的所充斥的低端陶瓷产品都充满了失落的表情。在国外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在世界陶瓷地位崇高,是作为许多世界陶瓷制作者朝圣的圣地。但是现如今的景德镇却充满了令人失望的低端产品。瓷都景德镇的产品已从世界顶端陶瓷跌为了世界三流作品。这无疑是巨大的悲哀。中国陶瓷的辉煌只能从古代所遗留下来的作品才能看见。作为古代皇家御用陶瓷生产基地。作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人。作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带头大哥。乃至作为世界陶瓷的源头。景德镇的现状到底对不对的起其享誉世界的瓷都美誉。当然其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仍然不容置疑,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着不仅仅是作为瓷都的景德镇陶瓷的退步,也是中国陶瓷特色的退步。在世界上的退步。景德镇虽然是作为御用瓷都,但是在古中国仍然不止景德镇一个陶瓷生产基地。但是现如今或都已失传。景德镇陶瓷的现状也是中国陶瓷产业的现状。世界承认中国是陶瓷发展源头的地位。但是在现如今它们并不承认中国现代陶瓷是世界一流产品。而且景德镇仍然以世界陶瓷先锋自比,并没有去吸取国外陶瓷艺术作品的经验。影响陶瓷业发展的隐形障碍景德镇在600多年的御窑生产历史中,形成千里挑一、一瓷万价!的精品意识。但由于其多为皇宫用瓷,照单生产即可,根本不需考虑成本和效益。在解放后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陶瓷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也几乎不用考虑市场和销售,这种贡品文化和计划经济的烙印给加快推进陶瓷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思想束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扬官窑!生产中的精品意识,又要抛弃被动生产、不寻市场、不求规模、不讲竞争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惯性,树立敢于争先、勤于创业、荣于有为的新理念,不断把产品做优、把项目做活、把市场做大。摒弃瓷老大的思想,正确评价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冲破封闭狭隘的思维定式。融入全球意识,以广博的胸怀和时代的远见,去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陶瓷文化。 景德镇中国名都。世界名都。它却在走向没落。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悲哀。 如果我们连祖辈所流传下来的技术和文化都保不住。如果任由时间和财富去冲刷历史所留下的印记,那么它们便会逐渐的消逝于洪流中。而现在的景德镇陶瓷便是这样的过程。90年代中国仍然在景德镇有3到4个陶瓷瓷厂,体制机制转换滞后199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赖以骄傲的十大瓷厂进行改制,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划小核算单位,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原职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岗,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工作。这时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这些小作坊本来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经济划生产习惯,却让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市场的主要产品,而且,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而此时,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一路高奏凯歌。 国有企业作品也都是纯手工的制作,但是20年过去。景德镇的陶瓷已走向机器化的量产,试问这样的量产作品和古代皇室赏赐的艺术瑰宝,它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写到此处,却感觉一种悲凉弥漫心间。而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却只能为此留下一点点的痕迹。却没有挽回的机会。中国陶瓷现状着实令人悲哀。这便是学生在走访景德镇和了解景德镇现如今陶瓷文化情况后的调查报告。我认为景德镇陶瓷正在走下神坛,而它的复苏无疑需要巨大的时间和关注。景德镇,一个极其富有历史色彩的名字,它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获得中国古代帝皇赐名,它以其在陶瓷上的独特历史地位获得世界陶瓷圣地的惊人成就。一个富有传奇的地名,一块拥有历史的土地。我们不应该让其逐渐沉沦在灰尘中,虽然景德镇现如今犹如蒙上一块厚厚的灰尘。但是我相信我们终究能看见那灰尘下的陶瓷韵味。这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