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1.doc_第1页
声乐训练1.doc_第2页
声乐训练1.doc_第3页
声乐训练1.doc_第4页
声乐训练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乐的学习和训练 一初学者, 我的音乐, 文章, 老师本帖最后由 lazyguy 于 2011-3-4 17:15 编辑 学习声乐的人除去找老师上课之外,都想找点资料看看。因为,在老师那里上课,主要是练发声、练唱歌,老师在发声和唱歌之后所做的讲评和提出的要求,用的一些术语名词,对于初学者来说,当时似乎是听懂了,但实际上,并不怎么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课后想找点资料看看、学习学习,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的学习和训练:学习声乐的人在学习之初,最好对声乐学习的特点有个初步的了解: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习声乐,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声乐,都学习什么内容,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学习中的困难是什么,都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学习中为了避免出现偏差和提高效率,学习者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唱上,要多听、多学、多读、多想。因为声乐的学习不只是声音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训练。歌唱者在学习中要发展自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在学习中就要思想集中、态度认真、意志坚定,我摘抄的这些论述里都有明确的观点。值得认真阅读。 1-1、 歌唱技巧的获得,要经历一个掌握的过程,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歌唱习惯,当这一习惯一旦形成,不论是好是坏,要想加以改变,通常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挫折、形成弯路,在这一过程中能多占有一些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地奠定自己的声乐文化背景,那是有利于顺利走向目标的。正因为习惯不好改,所以,有的声乐老师不愿意收“成手”当学生。他们宁愿收一个条件好、但没有学习过的学生,也不愿意为一个人改毛病花费时间,因为那往往是一件费力很多,而不容易见到成效的事情。当然,如果他真的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会告诉他:要想改毛病不但要有决心、还必须要有耐心。想学声乐的人,开始学就要找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以避免走弯路。同时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学习中一定要多动脑子思考。务必打好基础。如果发现自己在歌唱方法上有问题,一定要跟老师共同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克服的方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2、在某种意义上说,声音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它和许多技能训练相似,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有一个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人们由于主客观条件并不完全一样,经历这过程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有快有慢,但省略或取消这过程却是不可能的,否则就难以达到合乎规格的要求,这乃是一条规律。 1-3、学习声乐要顺应学习的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既要勇于进取,又要循序渐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真进行改善纠正,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1-、由于声音训练是学习和劳动的过程,接受训练的人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譬如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意志坚定、充满信心等等。这些虽然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具有的精神,而对于学习声乐则尤其重要。一旦精神状态有所衰退或动摇,就必然造成技艺上停滞与后退。声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它只有起点站和加油站,没有中途站和终点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忠告:不论学习什么专业,要想学习好,不但要有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有良好的学习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光有学习的愿望,没有多少兴趣、更没有这种学习精神,也谈不上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不知道学习的艰苦,所以,一旦遇到点困难,就怀疑自己能不能学会,能不能学好。用这种心态学习声乐,肯定是学不好的。上一条讲声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下一条讲大歌唱家们还要找老师上课,还要不断修整。学声乐没有一种“精神”能行吗? 1-5、学习声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学完了。做为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艺术一样,是学无止境的。就其方法来讲,当你歌唱嗓音好的时候,你知道这么唱好,能把握的住。嗓音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也知道怎么唱不好,而且在不好的时候你能不用外力的帮助,自己能把良好的嗓音找回来,这大概就学的差不多了。 1-6、大歌唱家卡鲁索(Caruso)演出后,他总要找多年以前给他弹伴奏的普契托(Pucito)先生,帮他休整一个时期。普契托跟他辩论,说你这里唱重了,那里又怎样不对。吉里(Gigli)经常找老师上课。帕瓦罗蒂(Pavarotti)、多明戈(Domingo)都是这样,不断的探求,不断地修整,不断地进步。昙花一现的歌唱家很多,为什么?请大家思考。我认为一个是功底不硬,一个是骄傲。 1-7、阿-达利沃说:“歌唱者的初学阶段往往是带有决定性的。醉心于短期速成的人是很愚蠢的”(歌者和歌曲),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始练声的时候并不总是那么趣味盎然的。有的练习初看起来似乎太简单、太单调,但正是这些东西乃是奠定声音基础所不可少的。练声不在于练习的次数多少,使用多少时间,重要的是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去练习。在开始前应对每一件事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练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专心注意到每一个唱出的音,声音力求自然、清晰、准确。学声乐的人想速成,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学声乐的规律;或者是想通过学习声乐达到什么别的目的;教声乐的人如果对你讲能速成,可能他真想收你做学生。学声乐到底能不能速成,学过声乐的人最清楚。我可以告诉你:学声乐不能速成、也没有捷径可走。学声乐必须打持久战。学声乐的人,必须用“铁杵磨出绣花针”的精神,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滴练,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1-8、上课练声与下课练声,要严格要求。如果你在上课时,用正确的方法练声、唱歌,下课后又用另一种发声方法的声音与朋友们交谈,那么你的声乐课,等于白学了。因为用不正确的发声法讲话时的肌肉动作,与正确方法使用的肌肉完全不同。如果在课外,全天都用上声乐课的正确方法去讲话或做练习,那就等于全天都在学习,进步一定很大。反之,课后使用的是错误发声法,则等于走两步退两步,仍然原地前进不了。这也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平时也用上课时发声的方法讲话,开始可能觉得不习惯、很别扭,有的人还怕别人说自己拿腔拿调的,有许多顾虑。实际上,为了学习,还是按照这个忠告去做,才对。 -9、喻宜萱教授说: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体内的生理器官,它不是乐器厂出产的成品,不经过训练,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优良的乐器。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具备适应演唱各种风格、内容、形式的曲目和能力。声乐基本功的扎实是靠下功夫磨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熬到头就会出来,音乐是技艺性较强的艺术,声乐演唱离开技巧、方法谈不上任何表现。 1-10、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声乐艺术中,声音(天生一副好嗓子)似乎是最主要的,其实不尽然。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意大利著名歌剧演员兼教师,贝尔纳尔地教授曾说,他的歌唱嗓音是“人造的”。他原来没有一副好嗓子,是经过老师的正确指导,通过他本人刻苦顽强的锻炼,掌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而获得的。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二记忆力, 歌唱家, 艺术家, 音乐, 培根1-11、歌唱方法是一种技艺,它要由歌唱者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获得,所以说“师傅引进门,成就在个人”。再好的声音,教师也不能在一夜之间把学生变成为歌唱家,如果有什么窍门的话,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是下决心;二要艰苦努力;三要少走弯路。培根说的好:“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曾键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1-12、谈到歌唱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时,兰培尔蒂说:一个学生不仅需要有嗓音,还要有充满热情的艺术家的灵魂、很好的音乐才能、健全的理智和记忆力如果学生具有好听而且有力的嗓音,然而他不想按照艺术的规律去训练它,不想透彻地掌握呼吸方法,那他永远也不能使得自然所慷慨赠予他的宝贵条件辉煌地显露出来,他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趣味的歌唱家,而只是一个叫叫喊喊的人。有必要重复说明这一点: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因此,除嗓音外,他还得具有天生的热情和崇高的心灵,这些条件只能得自天赋,教师无法传授。一个歌唱者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和良好的修养,无论在生理或精神上他永远也不可能和他力图刻画的理想人物合为一体。作为一个歌唱者或者演员,他都无法使人感动。(编者的话)学唱歌要不要有较高的文化,前几年我听有人说:不需要,有些喜欢唱歌的学生也认为,我所以要学声乐,是因为我文化课学的不好,或者不愿意学习文化课。也有人认为:学唱歌的人文化课没必要学的那么多,也没有必要学的那么好,唱歌就是凭嗓子。嗓子好就行。这种认识的危害性就在于:误导了人们的努力方向。有的人,嗓子确实很好,就是因为文化课学得不太好,才没能到高等学府去学习、深造,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看过这些专家的论述你还那么认为吗? 1-13、兰培尔蒂说:大家知道,最出名的歌唱家总是最勤勉的,他们已经习惯于学习,把它当作一种愉快的消磨时间的办法,而对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却正好相反,练习像是残酷的折磨。蒙太戈的名言说:“你越是学的多,就越会感到需要学。”兰培尔补充说:“你越是学的少,就越感觉不到学习的重要。”(编者的话)前边讲了,如果学生对学习声乐没有兴趣,又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们课后的练习就不会积极,甚至有的学生下课之后根本不去练习,因此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残酷的折磨”的抱怨。学习期间就这样,将来能有大的发展吗? 1-14、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学习声乐最合适的智力特点是:对音乐真诚热爱,能准确掌握旋律及和声并牢牢记住它们,奔放的情感加上活跃而细致的观察力。至于说到生理条件的话,首先是放强有力而音域广的嗓音;其次是和上述嗓音特点相称的体质。最辉煌的才能在应用时,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合理的工作来加以发展和指导。不重视研究艺术效果和细腻表现的歌唱家是个不完美的天才,是墨守成规的奴隶。匆匆忙忙学一些音乐知识是不够的;艺术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他们是逐渐形成的;必须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通过专门的练习和细心关怀的培养来发展他们的才能。专业歌唱家的形成在于学习视唱练耳、钢琴、声乐及和声,和声对歌唱家说来,是必要的辅助。近些年,许多家长都明白了对孩子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一些热心的音乐工作者,也积极开办学习班,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如果这些学习班是为了普及音乐知识,开展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话,那真是办了件好事。但是,有的老师,没有把学习班的性质定在“业余”这个框架内,他们把自己教学的立足点定在培养“人才”上,想通过“考级”一步步地把学生推上艺术家的宝座。本来是业余性质的学习班,非要把它办成“专业”的音乐学校。他们不管学生的条件如何,一律按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要求安排教学,它们辛勤地教学,热心地辅导,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威望。主观上确实想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要知道,学校的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业余的音乐教育以什么为核心呢?据说有的老师一律要求学生必须考级,他们在教学中只学习考级曲目,今年考一级,明年考三级,后年考五级,有的家长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快。他们望子成龙、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盖高楼得打牢地基。就是传授技艺也不能这样跳跃式的学习呀! 还有的家长,由于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能发展才能,所以,让孩子学什么,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往往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家的孩子学什么。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学好几种专业,笔者认为:孩子在学校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课外孩子学什么,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艺术门类也未尝不可。但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如果孩子真喜欢学音乐,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音乐,要观察孩子对音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听音乐的时候是什么表情?音乐的记忆力如何?他真的着迷吗?他唱歌的时候,音准不准?总之,如果孩子不是有特殊的表现,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定方向,学是学,是否专业学音乐。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一定要细心观察之后再做决定。至于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学音乐,下面这条,说的很明白。可以对照一下. 1-15、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认为:只有这几个缺点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怀疑:(1)、文化修养太低;(2)、听觉不好、音唱不准(教了几个月之后方才可以认为这个缺点是无可救药的原注)(3)、嗓音颤抖,全部音域或部分音域的嗓音是嘶哑的。(4)、体质虚弱、发声器官不健全的人也不适宜学唱;脆弱的体质使得艺术家不能精力充沛地演唱,而精力是热情的首要特征。 1-16、我们决不能忽视音乐学院在培养人才中不足的一面,总的说来就是文化修养方面的欠缺。世界发展到20世纪末后阶段,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各种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拿音乐艺术来说,它与历史、语文、教育与心理等学科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啊!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往往认为自己是学音乐的。主修声乐的只要唱好歌就行了,学弹琴的认为学外文对自己有什么用呢?总之,年轻人在音乐学院环境呆惯了,认为音乐就是自己的天地,就是一切对其他文化学科则抱一种与我无关的态度。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只会影响自己的专一业。认识不到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过去有的人认为:搞艺术的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人。有些搞艺术的人,尤其是过去搞戏曲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没有机会学习文化,圈外的人认为他们没文化,可以理解,但这不是搞艺术可以没有文化的理由。实际上,在艺术上有成就的老艺术家,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是他们都有自学的历史,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但在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能说他们没文化吗?现在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文化,如果不好好学习,错过了学习文化的大好时光、将来在艺术上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17、所有的歌唱家必须服从以下原理或规律才能得到发展:一切功能只有使用它时,它才会加强,反之,凡是我们不使用的东西,我们终将失去它。这一条也是练习的规律,它对于发展意识、神经和肌肉;对于培养美学鉴赏能力;对于情感的控制和升华、对于养成自我放任和自我抑制的习惯;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对于智力训练;对于培养对待生活的勇气;对于身体活动的灵活性、配合一致以及控制能力;最后,对于语言技能,嗓音技能的训练以及使用声乐手段或器乐手段来丰富多彩地表现和交流乐思,并给人以深刻印象,都同样适用。歌唱嗓音的发展和其他操作技能的发展一样,是通过功能的加强,主要是通过明智地、建设性地应用有规律的练习而获得的。当然,这样的练习需要指导、指示和有益的实践,这是教师的职责。练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内容、方法等,我已经另外编写了一个材料:声乐学习中的练习。这里不再多说。 1-18、嗓音功能和歌唱能力确实是上天赐予的,但歌唱艺术家却不是生就的,他们是造就的。对于他们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包括健康、智力、教育、音乐常识、声乐技巧、曲目、咬字和语音研究、掌握键盘、受过良好训练的听觉、视谱能力、表演训练和舞台实践,要成为一个专业歌唱家,这些是不可少的,甚至还需要更多些。(编者的话)这虽然是对艺术家的要求,但对一般想从事声乐工作的人来说,从这些论述中,也应该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19、声乐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建立歌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作品并表达出作品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基本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建立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这部分大致归于生理上、物理现象的范畴。演唱方面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艺术修养、文化修养、音乐感与情感的表达能力、审美观、创美能力等等,这部分大致属于精神上、心理上的范畴。 1-20、不是一天就能学好的,有时碰对了,你以为找到了位置,再唱又没有了。可能过一个月又找到了,这种反复过几年慢慢会好的。这要强调对声音的记忆力,这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大脑懂了,可以帮助锻炼你的肌肉。教声乐的人和学声乐的人,都要知道这个道理,反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希望反复的次数少一些,所以,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脑子来学是非常必要的。据我观察,在声乐的学习中肯动脑子的人,别的课程都学的很好。音乐学的好的人,脑子都好使。声乐的学习与训练 三1-21、你得牢记一个真理:“最伟大的教师是你自己”。无论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指点你,但归根结底,要找到正确的歌唱感觉及方法,是靠你自己的努力,我不能伸手到你喉咙中去指点你,还是你自己去体会。 1-22、贝基先生说:“我们要想获得一点成绩就要受点罪,唱歌本身就是一件苦事,要做出牺牲”。的确,我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唱歌确实是一件受苦受累的事,特别是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练唱、练声。不但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需要歌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怕吃苦怕受累的歌者是永远成不了歌唱家的。学习声乐的人对学习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必须有思想准备,有人就因为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尤其是他们不知道学习唱歌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当他们在学习中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动摇、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就不想继续学习了,就想打退堂鼓。我想对这样的学生说:要想唱好歌儿,就得练,就得吃点苦、受点罪。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劳而获的事情永远也不存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非常深刻。艺术家也好、歌星也好,他们在台上的辉煌,都是台下练出来的。台下不吃苦的人,在台上也风光不起来。 1-23、正确声音概念的建立,一般有三个渠道。第一、在理论上通过学习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第二、在听觉上通过聆听大量的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使自己在听觉上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第三、在感觉上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歌声通过实践练习和演唱,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1-24、那么,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都包括那些内容呢?纵观贝基先生讲学的全过程,我将其归纳为三点:即第一、横膈膜的有力支持;第二、喉咙必须完全打开;第三、充分的面罩共鸣。以上三个基本要素贯穿于贝基先生讲学的始终,而且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三点。他说:一定要同时注意面罩共鸣、打开得很好的喉咙以及横膈膜肌肉的力量,只注意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是不完善的,必须三者配合同时作到。我在自己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三个基本要素之所以都同等重要,就在于:横膈膜的支持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面罩共鸣是灵魂。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堂课都要练习发声,为什么练习发声?练习发声解决什么问题?老师课堂上所做的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往往学生是不太清楚的,如果学生对歌唱发声的基本要素有个完整的认识,能像这里讲的那样明确,知道学习声乐就要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上下工夫。学起来肯定就不一样了。 1-25、美国波亚波地音乐学院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对40位歌唱者声音的一千个以上的录音进行了音响分析,其结果是:良好的声音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1、声音的波动均匀稳定;2、声音的紧张度低;3、具有柔韧性的弹性感;4、在500赫芝左右的低泛音状态良好,在2900赫芝左右高泛音状态良好。 1-26、一个好的民族声乐演员,需要在六个方面加以训练和提高,这六个方面是:1、在正确的歌唱方法基础上具有混合声的色彩;2、清晰准确的吐字;3、浓郁的民族风格;4、良好的形体训练和表演;5、善于表达音乐作品的感情深度;6、比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音乐 修养。 1-27、在传统有关声乐的文章中,记载具体练声方法的很少,据笔者所见,以清代扬掌生所撰京生剧录一书中所记为最早:“伶人早起大声习六声,先为合口呼三字,曰:咿(音伊)、哑(音亚)、呜。后为开口呼三字,曰嘻、哈、呵。软红竹词所谓鸡、鸭、鹅是也。”这段不足五十字的记述告诉我们:1、很久很久以前,在演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练习歌唱基本功的方式喊嗓;2、演员养成了有规律地在清晨喊嗓的习惯;3、喊嗓练习包括呼喊六个字音,三个合口呼和三个开口呼。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讲的是功夫要天天练,曲儿要天天唱,才能学会、才能熟练,现在有些学声乐的学生,早晨很少起来练声。这是为什么呢?是不知道练声的好处吗? -28、由于旧的练声方法不够系统,有些地方不科学,所以能揣摩到的就学成了,但也有把嗓子喊破的大有人在,以至一辈子不能再唱歌了。极端成功和极端失败的大概各占十分之一。学习进度也不同,有些人学了一两个月抓住感觉进步很快,有些人学了两三年不见成效,这样的唱法有它的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