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pdf_第1页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pdf_第2页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pdf_第3页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pdf_第4页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卷第 2期 2 0 0 1年 6月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GEOMECHANI CS V 7 No 2 J 衄 2 O 0 文章 号 1 0 0 6 6 61 6 2 0 0 1 0 2 4 1 6 7 4 D 甘肃 西峰 晚第 三纪 红粘 土 的化学 组成 及化 学风 化特 征 陈 砀 陈 骏 刘连 文 南 京 大学 地 球科 学 系表 生 地球 化学 研 究 所 内 生金 属成 矿 机 6 I 研 究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9 3 摘要 通过对 甘肃西蜂 红粘土样 品的地 球 化学研 究 发 现其碳 酸盐含量 较高 而 A l F e等 元素含 量 相对 较低 为消 除碳 酸盐 的影 响 样 品经酸溶 处 理后 其化 学 组成十分 均一 反 映物质来 源 的一致性 稀 土元素 肚及微 量元 素分 布形 武揭 示出红 粘土 与第 四纪黄 土 一古土壤 风成成 因的相似 性 研 究表 明 红粘 土 的化学风 化尚处 于脱 c a N a为主 的早期 阶段 C I A值 和 酸不溶 物 中的 N a K比及 R b t S r比参数 一致 地指 示 了红 粘土 化学风化程度 高于 第四纪 的黄 土和古 土壤 反 映 出晚第三纪 肚来 黄 土高原 的气候 由相 对温 暖湿润 向第 四纪逐 渐 变千盎冷 演化 的 总趋势 美 犍词 红粘 土 化学组成 化学风 化 中 圈 分 类 号 P 5 9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0引 言 我 国北方 黄土高原 黄土 一古 土壤序列 之下 普 遍发育 了一套 晚第 三纪的 红色粉砂 质粘土 沉积 称 为 红粘土 由于含有三趾 马化石 而备受世人 瞩 目 长期 以来 人们对 于红 粘土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地层 与成因方 面 关 于红粘 土 的成 因 主要 有 残 积说 水成说 和 风成说 近年来 一些 研究 者通 过对西 峰 灵 台 佳 县 西安等几 个典型 红粘土 剖 面详细 的磁化率 粒度 磁性地层 及土壤发 生学等方 面的研究 指 出红粘 土与 其上 覆 的第 四 纪黄土 一 样 是 风 成 堆 积 的 产 物 从 而 将 黄 土 高 原 风 成 堆 积 的 底 界 年 龄 向 前 推 至 7 2 Ma B P 红粘 土风成成 因的确立对 于探讨 晚 新生 代 以来 古气候 的演化 东 亚古 季风 的 开始与 演变 以及 青藏 高原 的隆 升 亚 洲 内陆 干旱 化 和北半 球 冰 量 的变化 等 问题 无 疑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但 是 上述研究 主要侧 重于红粘 土的宏 观特 征 磁性 地层 岩 石学等 与 物理 指标 磁 化 率 粒 度等 对微 观意义上 的化学组 成缺 乏探讨 而化 学元 素 的分 布 赋 存 演化 等特 收 稿 日期 基金 项 目 怍者 蕾介 2 0 01 0 3 2 2 胃 束重 点基 础研 究燕 晨规 捌项 目 G1 9 9 9 0 4 M0 0 国束 杰 出青年 基 金 绾 号 4 9 7 2 5 抑 陈 晒 1 9 一 女 博 士 生 环境 地璋 化学 专业 维普资讯 1 6 8 地质力学学报 2 1 征对 于揭示表 生系统物 质 的来源 及其演化 规律具有 鲜明 的指示意义 为此 本文选 取甘肃西 峰地 区 对该 区红粘土 的元 素 特 征进 行 了初 步研 究 并 与第 四纪风 成 黄 土和 古 土壤 进 行对 比 以期 为探讨 红粘土 的物质来 源和化学 风化 程度 提供证据 1 采 样 与分 析 样品采 自甘肃西 峰巴家 咀剖面 1 0 7 2 7 E 3 5 5 3 N 西 峰市 以西 1 6 k a n 其 上覆 盖第 四 纪 黄土 一古 土壤序列 下 伏 晚第三纪河流 相 细砂岩 与 红粘 土之 间有 1 5 m的过 渡层 剖 面 总厚 6 6 m 未见层理 呈 红黄 一浅红 色 团粒结 构 土体表 面铁锰 胶膜 发 育 中 下 部则发 育有 4 5层 厚约 0 5 m 1 m的钙结 核层 对 全剖 面依不 同深度采 集 9个红粘 土样 品进行常量元 素 和稀 土元素 分析 为捧除碳 酸盐 影响 取其 中 5个样 品用 l m o l L的醋 酸溶 液 酸溶 提 取酸 不 溶物 A I 做常 量 元 素及 微 量 元素分析 稀土元 素分析 在 南京 大学 内生成 矿作 用 国家重 点 实 验室 进行 仪 器 为 1 1 0 0 2 0 0 0型 电感 耦台 等离子直读 光谱仪 I C P A E S 常量元 素和微量 元素测试 在南京 大学现代 分 析 中心 X射线荧 光光谱仪 V F 3 2 0 上完成 所 有测试结 果经标 样控制 和对照实 验 得 出相 对标 准偏差 为 对稀 土元 素小 于 1 0 对微量 元素 和 P Mn 小 于 5 对其余 常量 元素小 于 2 2结果 与讨 论 2 1红粘土 的元素地球 化学特 征 裹 1西峰 缸 粘 土 中常 元 素 的音 T a b l e 1 C o n t e n t s c w 1 o f m e l e m e n t si nt h e r e dda y s a m B fl a re X i f e n g 维普资讯 第 2期 陈 喵等 甘肃 西峰 晚第 三纪 红 粘土 的化学 组 成 及化 学 风化 特 征 1 6 9 裹 2西 红 粘土 醴不 溶翱 中 常 元 蠢 与蠢 元 蠢 x1 0 J的含 爰 与黄 土和 古 土壤 醴 不 溶袖 的对 比 T a b l e 2 c 0 n c e n h a 6 帅s o f mB i 口 f a n d e e km e I I i n t h e a c i d i n ml a b l e p l l 曲 o f t h e X i f e a g r e d e I 印 o 伽 n p a w i t h l a n d p 日 l B 0 全铁 以 F 计 表 1列 出了红 粘 土的常量元紊分 析结果 从表 中可 以看 出 常量元素 在不 周 的虹牯 土样 维普资讯 1 7 0 地质力学学报 品中的含量 比较 相 近 其 中 含 量 在 4 8 1 1 一5 4 4 2 之 间 L 含 量 为 1 1 1 5 l 2 7 5 C a O含量 为 8 2 9 1 2 8 9 Mg o含 量 为 2 5 2 一3 1 6 s i A l K N a和 F e 等元 素 的含量 波动往往与 c a的含量 变化相反 在 C a O含量 比较 高的 WC 1 4 7和 WC 1 6 2等 样 品 中 s i A l 等元 素 的含 量 较低 烧失 量 L O I 与 C a O呈 同步 变化 的趋 势 在 WC 1 4 7样 品 中 烧失 量高达 1 6 2 8 与第 四纪黄土 和古 土壤 样品相 比较 红粘土 相对含有 较 高 的 C a O M 和烧 失量 而其它元 素 的含量 相对较低 红粘土 中较 高 的 C a O含 量 和 较大 的烧 失量 表 明红粘 土 可 能含 较 多 的碳酸 盐 物 质 一 般碳 酸盐矿 物在沉积后 易发生 风化淋失 及再 淀 积作用 含量 变化 比较 大 从而影 响其它元 素 的含量变 化 为 消除碳 酸 盐的影 响 从 中选择 了 5个 样 品 采 用醋 酸 酸溶方 法 去 除碳 酸盐 再来 分析不含碳 酸 盐的组分 即酸不 溶 物 中元 素 的含量 表 2 表 2清楚 地 显 示 去 除碳 酸 盐后 酸不溶 物样 品 中的 C a O含 量都低 于 1 远远 低 于其在红粘 土全 岩样 品中的含 量 表 明红 粘土 中的 c a主要 以碳 酸盐 矿物 的形式存 在 红粘 土的淋 溶率 主要 反映碳 酸盐 的含 量 平 均 为 2 2 明 显高 于 第 四纪 古 土壤 平 均 为 5 也 略高 于 黄 土样 品 平 均 为 l 3 这与其 全岩 中 C a O含量较 高相 一致 表 明红粘 土 比第 四纪 黄土 和 古土 壤含 有 更 多 的碳 酸 盐 物 质 去除碳 酸盐 后 常量 和微量元 素在不 同深度 的红 粘土 中的含量 比较 接 近 这表 明其来源 物质 比较 一致 与第 四纪的黄土 和古 土壤相 比较 红粘 土 的酸不 溶物 中的 A l F e和 K等元 素 的含 量相对较 高 而 s i c a和 等元 素的含量相对 较低 2 2红 粘 土 来 源 的地 球 化 学 证 据 大量 的研究证 据表 明 第 四纪 黄土起 源 于亚洲 内陆抄 漠 粉尘 经风 力搬 运 而后 沉积 到黄 土高原 作 为下伏 于黄土 的晚 第三纪 红粘 土 与黄土是 否有 相 同的成 因模式 红 粘土与 黄土是否有 相同或相 近的原 岩 近来研究 者从磁化 率 粒度 等物理性 质方 面 初步 确定 了红 粘土与黄 土 的风成成 因 的一致 性 本文则从 元素地球 化学 方面来进 一步 阐述 红粘土 与黄 土 的 成 因关 系 裹 3 西 红粘 土 稀土 元 素特 征 参数 值 殛 与黄 土 和 古土 壤 的对 比 Ta bl e 3 Pa r a me t e r s o f r a r e e a r t h e e mc nt o f r e d da y f r o m Xff en gI I 1 1 wi t h l o es s a n d p 1 e o o l s t 稀土 元素常作 为沉 积物 的物源示踪 剂 通过 比较不 同沉积物 中稀 土元素 的含量 与 配分模 式 可以对 它们 的来 源提供 比较 可信 的证据 表 3中 红 粘 土 的稀 土元 素 总量 E R E E 轻重 稀土 的 比值 L R E E H R EE d E u d C e E t d S m S n dN d等特 征 参 数值 与 黄 土 和 古 土 壤 十分 接近 说 明它们 可能 有相 似的物质来源 红粘土 的稀 土配分 模式呈 现 轻稀 土 富集 重稀土 亏损 的负斜 率形式 图 1 与第 四纪 黄土 和古 土壤 的稀 配分 模式 非 常相 似 进 一 维普资讯 第 2期 陈 晒等 甘 肃 西 峰晚 第三 纪红 牯 土的 化 学组 成及 化 学 风化 特征 1 71 步揭示 出红粘 土与第 四纪 黄土 一古 土壤 在成 因上的 相似 性 1 00 隧5 0 梨 箭 嗥 壮 1 0 b c e P r Nd S m E u G d T b Dy Ho E r T m Y b L u 图 1 西峰红粘 土和 弟 四纪黄土 一古土壤 稀土元 素配分 模 式 F i g 1 Cho n d r i t e no r ma l i z e d REE d i s t r i b ut i o n p a Re m f o r r e d c L 且 yf r o m x i f e l 1 g a n d Q u a t e rna r yl o e s s a n d p a l e o s o l s 一 些微量元 素如 s c c 0 z r 和 N b等 在母 岩 风化 搬运 沉 积 和后期 成 壤变 化 中 几乎等 量地 转 移到 沉积 物 中而不 发 生迁 移 或流 失 因 而可 用来 示 踪 沉积 物 的物 源 图 2给出 了红粘 土 去 除碳 酸盐后 的酸 不 溶物 中微 量元 素参 比于上部 陆壳 U C C 的蛛网 图 和第 四纪黄土 和古 土壤 的对 比表 明 红粘 土 中微 量元 素 的分布特征 与黄土 和古土 壤 十分相似 且变化 范围十分狭窄 反映 了红粘土 与黄土 一古土壤成 因上 的一致性 稳定 元 素对 比值 如 Z d T i T d A l 和 N b Z r 等 也是 判断 不 同沉 积 物其 来 源是 否 一 致 的极 好指 标 由 图 3可 以看出 红 粘土样 品中 Z r T i T i t M 和 N b Z r比值 的变 化 范 围很 窄 与第 四纪 的黄 土 和古土壤 的 比值非 常接近 进 一步证 明红 粘土 与黄土 一古 土壤具 有相 同的物质来 源 2 3红 粘土化学风 化程度 及其古气候 指标 化学 风化是表生 环境 中主要的地 质作用之一 为 了排除碳酸 盐影 响 在研 究 沉积物所 受 的化学 风化程度 时 常用 C I A值 和酸 不溶 物 中的 N a I K比和 R h t S r比等 指 标进 行 判 别 其 中 C I A值表 示为 C I A A o A q C a O o N O 1 0 0 式 中均为氧化物 摩尔 比 其 中 C a O 表示在 硅酸盐 矿物 中 的含 量 不 包括碳 酸盐 和磷 酸 盐 中 的 C a O含 量 从表 2中可以看 出 红 粘 土的 C I A值在 6 8 7 2之 间 略高 于第 四纪冰 川粘 土 6 O 6 5 而远低 于残积 粘土 8 5 1 o o 与平均 页岩 的值相 近 7 o 7 5 j 表 明 红粘 土总体风 化程度相 对较弱 只与 页岩相 当 然 而 与第 四纪黄 土 和古 土 壤 相 比 红 粘 土 的 C I A值则 略高 反 映 了红牯 土 比黄土和古 土壤遭 受过 相对较强 的化学风 化 N a K比是衡 量样 品中斜长石 风化程度 的指标 同样 可用 于表 征 沉积物 的化 学 风化程 度 由于斜长石 的风化速 率远 大于钾 长 石 因此 风化 剖 面 中 N a K比与 其风 化程 度 呈 反 比 j 从 图 4中可 以看出 红 粘土 N a K比的变 化与 c A参数 的变化 特 征相 反 且 低 于 黄土和 古 土 壤 的 N a I K比值 同样指 示 了红粘 土遭 受过较强 的化 学风化 R s r比是另 一个 较 常用的拯示 维普资讯 1 7 2 地表 南 峰学报 2 l l O A 未 WC30 WC6 5 s r K Rb Ba Th Nb Cc P Zr S m T i Y Yb 图2西蜂 红粘 土和 洛川 黄土 一古土壤 中微量 元素 的分 布特 征 n g 2 U C C n o r m a l i z e d p a t t e r n o f t it a c e e l e m e n t sf o rt h e硎c l a y f r o m Xi f e n g a n d l o e s s p a l e o s o l s s a mp l e s f r o m I o c h u a n B j 00 0 0 0 3 0 0 6 00 9 0 0 4 0 0 5 00 6 0 0 7 0 0 3 0 0 4 0 0 5 n0 6 0 0 7 Nb Zr Ti l AI Z r Ti 图 3 西蜂红粘 土和洛川 黄土 一古土壤u l Z r t T i T i t A 1 和 N h 比值 范 围 F i g 3 Ra n g e s of Zr Ti Ti M a n d Nb Zr r a t i o sf o rt he r e d c l a yf r o m Xffe n g a n d l o e s s p a l e o s o l s p k f r o m Lu o c h ua n 化 学风化程 度 的指标 由于 R b主要赋存 在较稳定 的含 K矿物 中 如钾 长 石和伊剥石 而 s r 主要赋存 在易风化 的含 c a的矿物 中 如斜 长石 因此 随着 含 c 且矿 物的风 化和 s r 的 迁 出 必然造成 风化剖面 中 R b S r比的 升高 图 4中 R b S r 比变 化形 式 与 C I A值 的 变化 特征 十分吻合 同样反 映 了红粘 土的化学 风化程度 强于第 四纪 黄土 和古 土壤 此外 尽 管西 峰红粘 土和洛川 黄土 一古 土壤 的形 成 时代 与地理 位 置都 不 相 同 但 二 者 N dK和 R b S r 参 数 关 于 C I A值 的投 影点 均落 在一条趋 势线附 近 里极显 著的相关 关系 相关 系数 分别 为 一0 9 l 和 0 7 9 也进一步验证了红粘土和黄土 一古土壤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 将红 粘土酸不溶 物分析结 果投在 A C N K三角图 中 图 5 可 以看 出红 粘 土 的物 质组 成 与陆源 页岩 的平 均化学组 成 十分 接近 而与 上 部陆壳 明显 不 同 尽 管红粘 土 化学 风 化 程度高 于第 四纪 的黄土和 古土壤 由其 在 A C N K三 角图 中的投影 点位 置 可 以看 出红 粘 土经 历的化学 风化仍 处 于脱 c 且 为 主的早期阶段 还未达 到去 K的 中级 阶段 u l 呕棼 维普资讯 第 2期 陈 晒 等 甘肃 西 峰 晚第 三纪 红 粘 土 的化 学组 成及 化 学 风化 特 征 1 7 3 O 8 O 6 o 0 2 0 6 2 6 5 6 8 7 1 7 4 CI A 6 2 6 5 6 8 7 1 7 4 CI A 图 4西峰红粘 土与洛川 黄土 一古土壤 化 学风化参数 N a K R b S r与 C I A关 系 图 Fi g 4 Di a gr a ms o fNa K a nd Rb S r V S CI A v a l ue sf o rt he r e d c l a y f r o m X i f e n g and l o e s s p al e o s o l s a I i l e 6如 m L a o c h u a n 图 5 西蜂 红粘土和 洛川黄 土 一古土壤 化 学风 化趋 势 图 F i g 5 W e a t h e r i n g t r e nd o ft h e r e d c l a y f r o m Xi f e n g an d l o e s s p ale o s o l s a mp l e s f rom Lu o c hu a n 其 中 o 3 C N c 且 0 N O K K2 0 1 西 峰红 牯土 2 洛川 黄 土 3 藉川 古 土壤 4 上 部 陆壳 平均 值 圳 5 陆 辣页 岩 沉积物 的化学风化程度 受多 种因素控 制 在地 形 母 岩等 条件 相似 的情况 下 气候 特 4 是 降雨量 是 控制化学 风化程度 的主要 因素 在 温暖潮湿 的气候条件 下 化 学风化程度 较 强 而在 干冷 的气候 条件 下 化学风 化往往较 弱 红粘 土 的化 学风 化程度 高于第 四纪的黄 土 和古 土壤 表 明在黄土 高原 晚第三 纪时 的气 候条 件要 比黄土堆 积时期相对 潮湿 同时也反 映出 晚第三 纪 以来气候 由相对温 暖湿 润 向第 四纪遥 i i 变 干变冷 的总 体趋势 n s 盘 维普资讯 1 7 4 地质力学学报 3 结论 通过对 甘肃西 峰红粘土 的地球化学 和化学 风化研究 可 以得 出以下初 步认识 1 红粘 土的化学组成 以 富含碳 酸盐为特 征 通 过酸溶 消除碳酸盐 对其它元 素含量 的影 响 发现 其化 学成 分十分均一 反 映物 质来 源的一致性 2 红粘土 稀土元素 的配分模 式与黄土 一古土壤 十分相 似 意 味着它们 在成 因上 的相似 性 微 量元素 的分 布特 征 以及元 素对 比值 的变化 范 围进一 步说明红粘 土与 黄土 一古 土壤具有 相 同的物质来 源 3 红 粘土 的化学风化处 于脱 c a N a为 主 的早期 阶段 C I A值和 酸不溶 物 中 的 N a K比 及 R b t S r比参数一致 地指示 了红粘 土化学风 化程 度高 于第 四纪 的黄 土和古 土壤 表 明在黄 土 高原 晚第三纪 时的气候 条件 要 比黄土堆积时期 相对潮 湿 同时也反映 出晚第三 纪 以来气 候 由 相对温 暖湿润 向第 四纪逐渐 变干 变冷 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 T e i h a r d d e C h a r d i n P Y 0 口 g C C d蚰 m曲h 啪t h e L a t e c th e r t h e m c 吐 P a h o n t o t S in i c a S e r C 1 9 3 1 9 1 1 6 6 邱 占样 黄 为龙 郭志 慧中 国 的三趾 马化石 中国 古生 物志 新 丙种 第 号 刚北 京 科 学 出版 社 1 9 8 7 曹家 欣 严镧 娥 王 欢 山束庙 岛群 岛 的红色 风 化壳 与棕 红 土厦其 古气 候 意 义 J 中 国科 学 B辑 1 9 9 4 2 4 2 2 1 6 2 2 4 张云 翔 薛 样煦甘肃武 都 龙 家 淘 三趾 马动 物 群 的 埋藏 特 征 厦 该 医 红层 的戚 因 科 学 通报 1 9 9 5 4 0 5 4 47 4 4 9 赵景 波 西安 山蓖保 德 第三 纪晚 期红 土 的研 究 沉积 学报 1 9 g 3 1 1 3 1 2 0 E聊 M E W a n g Y Ru t t e rH w a 1 P r e l h n i n a r y 岫 y o ft h e r e d da yma d e r l y i n g th eI o 嘲9 q u 咖 e a t B i Ch i n B J J Ge p h y s l e a lRe s e c h L e 1 9 9 1 1 8 1 4 0 9 1 41 2 朱 日祥 潘 永信 丁仲札红粘 土 的磁 学性 质研 究 J 第 四纪研 究 1 9 9 6 3 2 3 2 2 3 8 孙 束怀 刘束 生 陈 明扬 等 中 国黄 土 高原 红粘 土序 列 的磁 性 地层 与气 候 变化 J 中国 科学 D辑 1 9 9 7 2 7 3 2 6 5 2 7 0 孙 束 怀 陈 明扬 S h a w J 荨晚新 生 代 黄土 高原 风尘 堆积 序列 的磁 性地 层 年代 与古 气候 记 录 J 中国科 学f D 辑 1 9 9 8 2 8 f 7 9一B 4 s 1 D S ha w J An Z M e 叫 j y 皿 d p l 1日 l i c i np 呲 帅 o f a c o n t i n u o u s 7 2ga L a t e C e no z o ic e di n s e d 附 加 啪 t h e C h in e s e L o e s s P l a t e a u c e 叩 R e s e a r c hI e a e s s 1 9 9 8 2 5 1 8 5一船 鹿化 煜 安芷 生黄 土 高 原红 牯 土 与 黄 土 古 土 壤 粒 度特 征 对 比 红 牯 土风 成 戚 因 的新 证 据 沉 积 学 报 1 9 9 9 1 7 2 2 2 6 2 3 2 丁仲札 孙 继堆 朱 日祥 等黄 土 高原 红牯 土 成 因厦 上 新 世 北 方 干 旱 化 问 题 第 四纪 研 究 1 9 9 7 2 1 4 7一 5 6 丁仲札 孙继堆 扬石 峙 等是 台黄 土 一红牯 土序列 的磁性 地 层厦 粒度 记 录 J 第 四纪研 究 1 9 9 8 1 黼 一9 2 刘末 生 郑绵 平 郭 正堂 亚 洲季 风系 统的 起源 和发 展及 其与 两扳 冰 堇和 区域 构造 运 动的 时 代耦 合性 第 四 纪研究 1 9 9 8 3 1 9 4 2 1 1 安芷生 王苏 民 曼镑浩 等中国黄 土高原的凡 积证据 晚新生代北半球 太球期开始厦 青藏 毫暑 c 的 睦升驱动 J 中国科学 1 9 9 8 2 8 6 4 8 l 一 4 9 O 算正童 彭囊贞 都青撮 等 ti ll 纪中国西北干旱让的发晨丑其与摅诛董 成囊让和青曩高原蠹升的关系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m 维普资讯 第 2期 胨晒 等 甘 肃西 峰 晚第 三 纪红 粘 土 的化 学 组成 及 化学 风 化 特征 1 75 J 第 四纪研 究 1 9 9 9 6 5 5 6 5 6 7 Di n g Z Ru ue N W S u n J e t a1 R g e me m a 咖 B p h e r i c e j u k i 帆 m a b o u t 2 6 b h o 憎 m Ch i n a e v i d e g s i z eI e w d s 0 f l o e s s p 呻l a n d r e d da y唧e I c 曙 J 盯n S e l e m e R i 船 t 2 O 0 O t 1 9 5 4 7 5 5 8 一 阵驶 安 芷 生 刘连 文 等 最近 2 5 b h 黄 土高 原 凡 生 化学 组 成 变 化 与 亚 洲 内陆 化 学 风 化 J 中国 科 学 D 辑 2 0 0 1 3 1 f 2 1 3 6 1 4 5 羽 东生 等 黄 土与 环境 M 北 京 辩 学 出版 社 1 9 8 5 An Z Kald aG Po r kr S C d a1 Ma g n e ti c 帅 竹 e v i d e n e v m呱 v a r i a ti o n o D t h e 嘲p hb e 蚰 c 目 h 柚C h i n a d u r i n gth el a s t 1 3 00 0 0 e a n J I I II 1 日 J y R e c e h 1 9 9 1 3 6 2 9 3 6 王中 刚 于学元 赵振 华 等 稀 土元 素地 球化 学 M 北京 科 学 出版社 1 9 8 9 8 8 9 3 文 启 忠 等 中国黄 土地 璋化 学 M 北京 科 学 出版社 1 9 8 9 T a l o r S R Me L e S M T h e i n e n l a l c n J8 I I t s c o mp o s iti o n a n d e ml u t i 佃 M 1删i 蚰 T e x ts kn d 0 l l B l a e l l 9 8 5 N e s b k t H W Y o t a G M E a r l y P r o t e t o t o l c cli m a t e s a n d山 m o t i i ofe md h J e l e me n t c h e mi s l r o f l u t i t e a J J 一 l 1 98 2 2 9 9 71 5 71 7 Ne s h i t H W Ms r k o v l c s G P l i 忧R C h e mi e al p r o c e s s e s of e e l i n g a n d alY dme 凹 山 in g nL 耻 e 8 L b e 出 J G e o al e t c 0 0 c c B A c t s 1 9 8 0 4 4 1 6 5 9 1 6 6 6 D a s c h E J s 呦 岫 i s a o l m i n e s a h e r th g p r o fi l e s 唧 s e d i m c n m皿d s d 嗍 衄 y k 日川 G e o c h i m c 蚰 m A c ts 1 9 69 3 3 1 5 21 1 5 5 2 Ch 肌 J A n Z l 王 e J Ya fi a l foa o f Rb l S r r a t i i n the l 啷 目 一 p al o l 8 瑚 鲫of c e n t r a l Ch i n a d u r i a g l a s t l 3 0 0 O O y a r 皿 d the i r i h I p a l e o e l i ma t o l e g J Q u a t e r n m R e mc h 1 9 9 9 5 1 2 1 5 2 1 9 c h 曲 J u n w蚰g C h 凹 Ya n g e t G e o c h e mi c a l c h B m z B I i 帆 of I b皿d i nt h e C h in e s el o 嘲 8 l p b y皿di t s i m i f o r p 日 k n c l l ma t e J A c t s c 0 S i n ic a 2 0 O O 4 2 2 7 9 2 8 8 CHE CAL Co oS I TI oN AND CHARACTERI zATI oN oF CHE CAL W r EATHERI NG oF LATE TERTI ARY RED CLAY I N X皿NG GANSU PRoVI NCE C HE N Ya n g C HEN J u n L I U L i a n w e l l I N m t t t矿 础 D甲州mm 矿E a r th S d e n s S a a e研 A R e s e a r c h N a t j t f 奸 咖21 0 0 9 3 Ab s t r ac t Ge o c he mi c a l s t ud i e s h a v e b e e n co n d u c t e d o n t h e r e d c l a y s a mp l e s f r o m Xi f e n g Ga n m Pr o v i n c e Ch i n a Re s u l t s B I w t h a t the s e s a mpl e s a e n ric h e d in c a r b o na t e a n d d e pl e t e d i n i dl e r de me l Rs s u c h a 8 Si A1 a nd Fe T o e l i mi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