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doc_第1页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doc_第2页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doc_第3页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doc_第4页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学校:2009年度南京市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已开始,具体要求见南京市教科所关于开展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和县研训中心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的通知(见附件),请通知相关教师将送交材料于4月21日放学前交中心校蒋秀珍教师处。高淳县古柏中心小学二九年四月十六日附件一:高淳县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获奖名单(古柏)附件二:县研训中心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的通知附件三:关于开展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评选登记表附件一:高淳县2009年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获奖名单序号学段名称姓名学科分类类别获奖等第1小学突出重点,落实语言沈明军语文案例12小学巧用课件,有效教学赵珊珊语文案例13小学让差错更显可贵杨启启数学案例14小学让微笑走进课堂许息兴综合案例15小学勋章应该授予谁?周玲香语文案例26小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案例反思施月香数学案例27小学一份惊喜,一份收获施玉琴数学案例28小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吕翠琴数学案例29小学一锅“夹生饭”启示李晓华数学案例210小学春风化雨润心田陶质华英语案例211小学真情鼓励荀叶梅英语案例212小学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思考杭梅芳数学案例313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刘慧丽信息案例314小学用心呵护迟开的花朵陈祥美综合案例315小学轻轻抬 慢慢移梅秋云语文叙事116小学与孩子的心灵交流夏翠竹综合叙事317小学花儿凋零谁之过魏琳琳综合叙事318幼教小红花,我该怎样来爱你史丽华幼教案例2附件二:高淳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通 知 )2009 79号 关于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的通知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不断提高我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根据南京市教科所关于开展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现决定组织参加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请各校根据市通知要求认真组织送评工作,具体事项如下:1送评对象:参加“高淳县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活动”获二等奖及以上的获奖案例或叙事征文(并请认真修改),部分三等奖获得者欲参加市级评选活动,必须根据“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修改,由学校进行指导、审核,做好把关工作。(见附件一高淳县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获奖名单)2送评要求:详见关于开展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2报送材料:根据市通知要求,送评案例的纸质文本一份、评审费50元、参加南京市2009年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统计样表电子文档(EXCEL)一份,由各校(园)统一组织,不接受个人的直接报送。3报送时间:请各校(园)于2009年4月21-22日送交县研训中心教科处,逾期不予办理。 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2009年4月15日附件三:关于开展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2009-03-16 16:44:00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处:各区县教科室(所)、各直属学校(单位): 为深化教育改革,总结教改经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09年4月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举行“教育案例优秀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现将活动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教育案例写作指导 为提高广大参评教师的教育案例写作能力,市教科所定于2009年3月19日下午1:30在南京市第四中学报告厅举办“案例和教育叙事写作讲座”。希望各校派1名教科室主任(或教导主任)参加培训,然后对各校教师进行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撰写的辅导。 南京市教科所还将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上开辟“案例写作示例”,窗口,上传典型案例,让广大教师学有示范。二、优秀案例征文评选1案例征收: 2009年案例和教育叙事文章的征收统一委托各区(县)教科室(所)负责征收。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参评案例,可直接送交南京市教科所信息研究中心。征收时间为:2009年4月13日4月17日。2案例报送程序:(1)网上登记:各参评人在提交纸质文本前应先登录“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并点击“论文提交”栏目。进入“论文申报录入”界面后,将每篇案例的题目、学科、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区县、作者姓名等有关信息逐一输入,在确保输入信息准确无误后,再把案例的电子文本粘贴在“论文内容”方框内,最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将自动生成论文编号。(2)网上核查:论文申报者在获得论文编号后,需重新返回“南京教科所网站”首页,先在右下方“论文获奖名单”栏目内,点击“more”;页面打开后,再点开“论文查询”;新界面出现后,可将自己获得的编号最后五位数输入“编号”框内,点击“分析”;此时如果界面出现您的信息,则表明您已经输入成功,如果没有信息,则需重新输入,直到出现您的个人信息为止。(3)打印案例纸质文本:各案例申报人应将撰写的案例打印成纸质文本(参评案例一式一份,要求用A4纸小4号宋体字打印),本次评审仍采取匿名评审的方式,在案例正文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学校名称等信息,如出现以上个人信息,将取消参评资格。(4)填 表:申报人须将案例和教育叙事评选登记表(从网上下载,也可以复印),然后依次填写案例类别、编号、题目等各项信息,并将其附在案例纸质文本首页。(4)报送案例:各参评人应在4月13日4月17日内将准备好的案例和教育叙事报送至各区县教科室。各区县教科室和直属学校于4月20日24日将征收的案例报送市教科所信息研究中心。3.案例分类及内容 为了便于案例的登记、归档、查阅和评审工作,参评案例分为以下28类: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英语、思品教学、德育、心理、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技术教学、现代教育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科研、教育管理、卫生保健、特殊教育、学习力研究、小班化、其它。本次教育案例征文的内容主要是:(1)关于学科教学的实践及探索;(2)关于教育科学研究(3)关于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及探索;(4)关于教育管理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实践及探索。 每篇案例篇幅一般控制在20004000字为宜。4案例评审有关规定(1)每篇案例只限一名作者,第二作者将不予认可;(2)每名作者只能有一篇案例获奖;(3)案例作者若在网上申报过程中未按程序操作而产生错误,概由其本人负责。5. 案例评审的程序 案例评选由“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南京市教育学会”和南京市教育局人事处联合举行。由“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和“南京市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选。为杜绝抄袭现象,秘书处还将组织专家对获奖案例进行网上检索。6. 评选结果处理(1)获奖比例:为了促进教育案例的研究与撰写,第一年教育案例评选比例较之优秀论文评比有所提高。一等奖控制在总数的5%以内,二等奖控制在总数的20%以内,三等奖为总数的40%以内,总获奖率在65以内。(2)公布结果:评审工作结束后,评选结果将在5月25日前上网公布、公示,获奖证书由南京市教科所统一印制填写,并于6月20日前发放。获奖证书等同于“南京市优秀教育论文证书”,由各区(县)或直属学校统一到市教科所领取并发放给获奖者。获奖者未领到获奖证书,可从发证之日起一年内向市教科所信息中心查询,逾期将不予补发。 7.评审费用 各参评人须在各区县教科室缴纳案例评审费50元。直属学校在市教科所缴费。8.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 洵 电话:84515504 地址:南京市白下路314号, 邮编:210001 请各区县教科室、直属单位(学校)接通知后,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做好有关工作,并将本通知及有关附件复印转发至有关学校和单位。 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 南 京 市 教 育 学 会 二00九年三月十六日 南京市2009年度优秀教育案例评选登记表论 文 名 称论文编码(最后五位数) 类 别(用中文填写28类中的任何一类)初 评 意 见网上检索: 无抄袭现象 有抄袭现象检索者签名初评结果评委签名复 评 意 见获奖等第评委签名注:论文申报者需先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论文提交”栏目进行个人信息登录,获得论文编号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