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的使用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去白细胞的使用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去白细胞的使用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去白细胞血袋在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我公司生产的去白细胞血袋经过7年市场使用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完善,受到用户的好评。市场使用中也出现了许多疑难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汇总与大家共同分享,以便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第一部分:型号选择和过滤时机包括:1、产品的种类和特点2、采血后过滤时机1、产品的种类和特点:产品分为:即采即滤型隔夜过滤型隔夜过滤型适用于采血后8小时后过滤分离,其主要优点是过滤速度快,过滤顺畅,血站容易安排人员;缺点是采血冷藏处理时间要求较长,只能制取普通血浆。隔夜过滤型滤器不宜用于当日过滤。即采即滤型适用于采血48小时内过滤分离。其主要优点是适合于当日过滤,能够制取新鲜冰冻血浆。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过滤时要顺畅地排气。对冷链设备要求比较高。血站不易安排时间。具体采用哪一种型号需根据血站的具体情况(血站要求、冷链设备)来确定,选择合适的型号能够减少血袋故障机会。2.采血后过滤时机: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经过冷藏处理的血液的白细胞活性低容易被捕捉到,过滤后白细胞去除效果好,反之效果会差一些。白细胞在4时活性最低,最易过滤。根据血站的业务,考虑血站的采血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的要求、站上人员安排等因素,正确选择过滤时机,可减少白细胞去除效果差、白膜层增多、溶血等故障。第二部分:滤器操作规程包括:安装要求摇匀8至10次,并将整套耗材挂起后过滤。 过滤当日过滤半小时/400mL,次日过滤8至15分钟/400mL。 排气将转移袋中洁净气体排入采血袋中。 取样取旁通或取样管中的均匀血液,要求均匀和迅速。 分离分浆按血站规程操作 第三部分:几个不规范操作现象包括1、滤前晃匀问题 2、排气不畅问题 3、滤器滤出端糊住堵塞 4、排气压力过大造成溶血 5、用血浆预先浸润滤头造成堵塞 6、血液和抗凝剂在保存过程中温度过低 7、采血过程造成血液凝块 8、取样不准,白细胞残留量超标1、滤前晃匀两种误区:倒转晃匀晃得不好没晃匀抖动晃匀血液放置过程中血细胞会发生沉淀,其中的红细胞会发生聚集。聚集后的红细胞容易在滤器进入端造成堵塞。这种堵塞一般表现为血液根本通不过滤器或通过很少,不同于由于血液粘稠造成的堵塞。血液粘稠造成的堵塞一般表现为在通过大部分血液后渐渐变慢,直到堵塞。个别操作人员晃得程度很轻,表面上是晃开了,实际上聚集的红细胞仍没晃开,仍能造成堵塞,这种情况应予注意。2、排气不畅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在挂起前即让血液流下,致使整套系统排气不畅。在操作人员身高不够、易折塞不易折断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一般要求是先将耗材挂起,再进行过滤,压差可使滤器内的洁净气体很顺畅地排入血液转移袋中。如果不待挂起整套滤器就开始过滤,滤器会发生排气不畅,造成堵塞。其表现为滤器滤出端出现花盘,过滤速度极慢,甚至堵塞。应强调将整套滤器挂起来后再过滤。在滤器挂起不能自然垂直时也容易发生因排气不畅而堵塞的现象。3、滤器滤出端糊住堵塞 这种现象形成的一般原因是:忘记关闭旁通夹子,血液未过滤就从旁通流下,此时需将未过滤的血液从血液转移袋中倒回来,血液将滤器出液面糊住。正确方法是,在倒回血液时,将滤器出液管用止血钳夹住,防止血液将滤器糊住。倒回血液后继续过滤即可。4、排气压力太大,造成溶血 形成原因一是操作者施力太大;二是操作者蹲着排气,压差太大。解决办法是提醒操作者轻轻用力挤压血袋,并在排气时站立操作。5、用血浆预先浸润滤头造成堵塞 目前去白细胞滤器的技术已经成熟,不需要用血浆预先浸润滤器。部分血站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用血浆浸润滤器安全可靠,结果会造成堵塞。堵塞可进一步引发溶血。6、血液和抗凝剂在保存过程中温度过低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血液保存过程中血袋与冰箱壁贴合,致使血细胞发生破裂。冬季抗凝剂温度过低也容易造成溶血。7、采血过程造成血液凝块 采血过程中钢针没固定好,血袋晃动不匀而使抗凝剂存在死角,都能够使采集的血液产生血凝块。血凝块本身不会造成溶血,但会因挤压而造成溶血。8、取样不准,白细胞残留量超标 按操作规程进行取样才能准确测出白细胞的残留量。第四部分:血液质量问题包括:1、白膜层2、溶血3、堵塞1、白膜层白膜层是血液经过离心以后,出现在红细胞和血浆层之间的乳白色的血细胞层。 离心后血液分五层:1.最上层为血浆;2.白色乳糜层主要为血小板;3.灰红色层为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4.细胞上层为很厚一层紫黑色红细胞,是氧合血红蛋白被白细胞代谢还原所致;5.最下层为大量带氧红细胞层。 一般用大容量计数板进行最终判定。血浆层白色乳糜层:血小板层灰红色层: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紫黑色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离心后血液分层图2.溶血能造成溶血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血液自身原因、抗凝剂、血液的保存、血液在加工过程中所受挤压、出现血凝块、离心力、滤器的化学性能指标。A、血液自身原因:血液在不离心分离的情况下亦能出现溶血现象,但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极低,一般不起过千分之零点五。B、 抗凝剂原因:抗凝剂一般不会造成溶血(如200mL袋子采100mL血液)。如果因抗凝剂造成溶血,其溶血比率非常高,可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以上。方法是将未过滤的全血竖起放置,经过12小时(一般是放置于冰箱中,第二天早晨观察。如果未经过滤就出现溶血则证明是抗凝剂造成溶血)。C、 血液保存不当造成溶血。血液在贴冰箱壁放置时,会因血细胞遭到低温破坏而溶血。一般表现为个别溶血。解决方法是咨询血站人员或实地考察。(如用采血袋成堆放置于冰箱内,采血后天热不及时放置于冰箱内等。)D、 血液加工过程中受挤压。挤压因素包括排气时用力太大、排气时忘记打开流量调节器、及上述蹲着排气。解决方法是服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极细心地操作,经过一至两个血站采血批的操作来排除。如果在极细心地操作之后没有出现溶血,则可排除操作原因造成溶血。E、 出现血凝块。血凝块是采血过程操作不当造成的。血凝块不会造成溶血。但由血凝块造成的血流不畅及随之而来的认为挤压极易造成溶血。解决方法是倾斜血袋,避开血凝块,使过滤尽量顺畅。这种现象极少出现,而且也很容易发现。血凝块不同于血液凝聚物。F、 离心力造成溶血实践证明,离心转速可达每分钟四千转以上,一般不会造成溶血。但是当离心转速不稳或盛装血袋的离心桶结构不合理时,也容易出现溶血。其表现为只出现在个别的离心机上。在滤白出现溶血时,而又难以分析其原因时,可将降低转速作为排除因素来考虑。G、 滤器的化学性能指标超标造成溶血。滤器的化学性能指标超标造成溶血时其表现为溶血比率较大,而且是整批产品出问题。这种现象极少发生。当在别的因素已经排除,而又没有找到真正原因时,可带回样品进行易氧化物等指标的检测。判断溶血的简单方法:血站对溶血的接受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