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继续巩固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读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继续巩固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举例说明的方法。难点:1.继续巩固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三、学生自学1.走近作者:竺可桢,中国当代著名的 家和 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2学习字词,读读记记同步上的生字,给多音字注音。连翘( ) 翘( )起 衰( )草连天 鬓毛衰( ) 落( )叶 丢三落( )四 落( )枕 观( )测 玄妙观( )差( )异 差( )遣 差( )错 参( )差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 3): 第二部分(4 5): 第三部分(6 10): 第四部分(11 12): 四、小组互学1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2第二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3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六、当堂训练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2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第四段以后的内容。2.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3.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三、学生自学归纳第四段以后的段意,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四、小组互学1.第四、五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第六到十自然段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十一、十二段中,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4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六、当堂训练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 _ _(4)文中运用了_ _、_ _、_ _等说明方法。17.奇妙的克隆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点。2、找出并说出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3、能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4、通过了解克隆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及争议,掌握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点。2、找出并说出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3、能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难点:1、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点。2、找出并说出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3、能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三、学生自学1. 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繁衍( ) 囊胚期( )( ) 蟾蜍( ) 蝌蚪( ) 鄞县( ) 性腺( ) 胰蛋白酶( ) 分泌( ) 濒临( ) 孵化( )2.本文是一篇介绍“克隆”的科技说明文,全文按 顺序安排结构。3.仿照例句,结合文章内容,给“克隆”下定义。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四、小组互学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大题。2.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为什么? 六、当堂训练1.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2.说说下面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4)有关克隆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2、小组合作,探究两篇短文说明了哪些内容;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点。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默读课文,找出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2、小组合作探究两篇短文说明了哪些内容;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难点: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点。三、学生自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遗骸( ) 劫难( ) 褶皱( ) 追溯(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解释词语 追溯: 。 劫难: 。4阿西莫夫是 国作家和 家。两篇短文均选自 。四、小组互学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答案?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B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C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在南极被发现?D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E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3.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 六、当堂训练读课文第一段至第六段,然后做题。1第一段中“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是哪两个领域? 2第三、四段得出的论断分别是什么? 3第四段中为什么举“青蛙”和“蟾蜍”这两个例子?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2、小组合作,探究两篇短文说明了哪些内容;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点。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默读课文,找出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2、小组合作探究两篇短文说明了哪些内容;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难点: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点。三、学生自学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四、小组互学1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文章是怎样引出这两种科学假说的? 2“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科学家们是怎样验证的?在文章中勾画出所列举的证据。 3.“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句中的“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4.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问题:句中加点的词“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六、当堂训练1.“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 ”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问题: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编者:马云娥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环保意识。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难点: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学生自学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栖息 ( ) 归咎 ( ) 劫掠 ( ) 酝酿( ) 五彩bn ln ( ) fn l( ) 无动于zhng ( ) 2解释词语。归咎: 啸聚山林: 物竞天择 : 无动于衷 : 3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4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 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 的重视。 5.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 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二部分(第 至 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 。第三部分(第 至 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 和 。第四部分(第 至 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 。第五部分(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四、小组互学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小事”?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勾划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4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六、当堂训练。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1.第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段中加点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 4.说出第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 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编者:马云娥 一、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幻觉及形成的原因,以此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3、能用本文学到的一些科学道理探究类似的问题。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幻觉及形成的原因,以此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难点: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幻觉及形成的原因,以此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三、学生自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幻觉( ) 绮丽( ) 殷红( ) 衰减( )暗弧( ) 尘埃(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7): 四、小组互学1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请在归纳大意的基础上,继续阅读47自然段,然后填写下表: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红、殷红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光线折射的原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2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赏析: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种情感,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B、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赏析: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说明了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C、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赏析:“可惜”更能表现出作者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D、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赏析:“同样”一词,强调了日出的景象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