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doc_第1页
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doc_第2页
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doc_第3页
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doc_第4页
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穿孔误诊、用药不当、延误抢救时间赔偿案例一、诉讼双方原告张,男,生于1936年8月26日,退休教师。原告杨,女,生于1938年1月16日,农民。原告刘,女,生于1964年3月6日,农民。原告张,女,生于1988年10月21日,学生。法定代理人刘(系张母亲),基本情况同原告刘。原告张,男,生于1996年1月18日。法定代理人刘(系张母亲),基本情况同原告刘。被告景,男,生于1958年12月30日,乡村医生。二、一审情况1.一审诉辩主张(1)原告张、杨、刘、张、张诉称,1998年8月21日下午4时左右,张因腹疼由家人送到被告景的卫生所求诊。被告经简单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急腹症,按阑尾炎用镇痛药物医治。约20分钟后,被告见病疼痛未减轻,又用“冬眠灵”等镇定药物治疗。夜里10时许,张之病痛被镇疼、镇定药物所掩盖,疼感减轻,张兄弟张问被告治疗该病是否有把握,如不行就转院。被告称病百分之八十是阑尾炎,用两副中药往下行行就好了,并开了一剂“大黄牡丹皮汤”,由张亲属给熬后服下。夜里12时,张有大便感,但数次均未排出大便。被告又给张服用“蓖麻油”、“一把抓”、“开塞露”等泄药。张仍未排出大便。次日早晨2时许,被告认识到诊治有误,让转院治疗,但由于夜里河水深,转院已不可能。直到7时,家属找来一辆货车才把张送往县医院求治。此时,张已经中毒性休克,生命垂危。经县医院诊治,张为胃穿孔,且由于延误了治疗,胃漏出液已达2000ML溢满污染腹腔,故只能作局部清理和缝合修补手术。由于被误诊及错误用药,造成张并发肾功能衰竭和脑梗塞至脑疝,于1998年9月1日死亡。请求被告赔偿医疗费11231元、死亡赔偿金54670元、丧葬费1500元、护理费220元、交通费2784元、死者生前扶养人生活费37386元、精神损失费50000元。本案在审理中,五原告变更诉讼请求为,赔偿医疗费11269.50元、死亡赔偿金33780.20元、丧葬费3000元、护理费660元、交通费2784元、死者生前扶养人生活费40536元、精神损失费50000元。(2)被告景辩称,原告所诉事实有误,请求赔偿无据。1998年8月21日下午6点多,被告接诊张,观察20分钟后,张病情未见减轻,就催其转院治疗,但因病人所雇车辆手续不全,不能转院。这时才对其观察治疗,后发现其腹疼加剧、体温略高,用抗菌素消炎药治疗处理,为缓解病人疼痛、使其配合治疗,用少量镇疼药物。至当夜10点多钟,对病人进一步检查,通过症状分析,认为阑尾炎可能性较大,就对他们说:“天不早了,要转院就快走。”张讲:“既然是阑尾炎去鲁山又费钱,不如在这治疗”。我随即给开了消炎的中药,张服下一个小时后有大便感,但未排便,又服用了蓖麻油40ML、一把抓2支,又用开塞露让其排便均未奏效。至夜里2点钟,张病情反复,又经检查胃穿孔症状明显,即劝其立即转院,但因病人没车没人转院不成。被告先后拨打了“120”电话和同仁医院电话,但均因中途河里水深而不能到达。其间又用庆大等消炎药为其输液、维持治疗。至次日晨7时,病人家属找来一辆货车才转院。在被告观察治疗期间所用药物治疗手段对病人随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没有丝毫影响,尽管使用了少量的镇疼药物,但病人转院治疗仍能表现出胃穿孔症状,县医院根据体征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顺利,可见被告对病人的治疗并未影响正确诊断,也没有拖延诊断治疗时间和加重病人痛苦。病人是手术后病情变化,出现肾功能衰竭和脑梗塞,后形成脑疝危及生命,与被告初诊治疗观察中所用药物无因果关系,被告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医疗事故承担民事责任,病人死亡不属医疗事故,被告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一审事实和证据鲁山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死者张,男,39岁,汉族,鲁山县仓头乡李窑村寺上学校教师,住鲁山县仓头乡李窑村。系原告张、杨长子,原告刘丈夫,原告张、张父亲。1998年8月21日下午4时许,张因腹疼加剧,于6时左右到被告景的卫生所诊治,经被告景询问检查认为是消化道急腹症,阑尾炎可能性大。让观察治疗,并给肌肉注安痛定1支、硝酸甘油片1mg舌下含化。20分钟后,张疼病未见减轻,被告景又给其肌注罗通定60mg、冬眠灵50mg、硫酸阿托品1mg加维生素B1针100mg足三里穴位注射。并给输含糖盐水内加(1)庆大霉素24万单位;(2)654-2针20mg;(3)地塞米松20mg;(4)甲硝唑250ML;(5)诺氟沙星250ML。至晚10点多,张腹疼减轻,被告景检查后初步诊断为阑尾炎,即又给开“大黄牡丹皮汤”中药一付,煎后在晚上11点左右由张服下。晚上12点左右,张有大便感觉,但未排出大便。被告景又给张取蓖麻油40ML、一把抓2支服下,并又用开塞露,均未能使张大便排出。次日凌晨2时许,张腹疼加重;被告景再次检查后发现原先诊断有误,建议转到鲁山治疗,并电话联系救护车辆,先后拨打了县医院、同仁医院急救电话,由于路途河水较大救护车辆不能到达。至8月22日上午7时许,张家属找一辆货车将其送往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在被告景卫生所花去医疗费48元。1998年8月22日上午约9时,张在鲁山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胃穿孔。9时多即行胃穿孔修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胃漏出液约2000ML,胃前壁有一55cm之胼胝,其间有约0.4cm之穿孔,进行局部清理、缝合修补历时45分钟顺利结束。后张病情变化,出现肾功能衰竭和脑梗塞。在鲁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6天,花去医疗费6658.50元。张于1998年8月27日下午5时转往平顶山一五二医院治疗,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梗塞急性期、败血症。后经治疗终因肾衰加重及最后出现脑疝,于1998年9月1日上午7时50分死亡。在平顶山一五二医院住院治疗5天,花去医疗费4563元。在此期间,为给张治疗花去交通费565.40元,原告请求赔偿的交通费2784元中,有2100元不属正规票据,且不符合实际情况;有118.60元没有票据,均不予认定。以上实际花费,除在鲁山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费原告刘支付1000元外,其余均为原告张支付。被告景在1998年8月27日,向鲁山县医疗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其医治张的病情所造成的事故作出鉴定,鲁山县医疗技术鉴定委员会于1998年10月6日作出鉴定意见,认为:“景因业务技术水平较低,在急腹症的诊断处理方面,知识欠缺,把张的胃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在用药方面,在诊断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应用镇痛、镇静药及中药泻药均系错误,对病人的及时治疗延误了一定的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负有一定的责任。属医疗严重差错。”本案在审理中,经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医技术处对张患病诊治后死亡与初诊医师景的治疗有否因果关系进行鉴定,于1999年3月19日作出鉴定,其结论为:“景对张的疾病在初期治疗阶段的误诊误治,是加重病情诸多因素之一,应负部分责任,与患者死亡不能形成直接因果关系”。另查明,原告张与原告杨共有三子二女,其中除死者张外,均已成年,能够独立生活。原告杨无固定收入,平时生活需子女补助。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1) (1) 原告陈述;(2) (2) 告答辩;(3)被告的检查确诊及医治情况;(4)鲁山县人民医院的检查诊断材料;(5)平顶山市一五二医院的检查诊断材料;(6)鲁山县医疗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7)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处的鉴定;(8)原告提供的医疗费、交通费、丧葬费等有关票据。3.一审判案理由鲁山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景因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在对死者张的诊治过程中,将胃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治疗,盲目使用镇疼、镇静药物及口服中药泻药等均属不当,对及时抢救治疗延误了一定的时间,存在严重的过失行为。虽然被告景的初期诊治失当与张的死亡不能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其是加重病情诸多因素之一,对张的最后死亡有一定的影响,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鲁山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和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处分别作出的鉴定意见和结论,真实、客观,本院予以合理采纳。被告景称,不是医疗事故,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之理由,因被告的过失行为确实给张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精神痛苦,如不予赔偿,与我国民法的公平原则相悖。对此,本院不予采纳。五原告请求被告进行赔偿合情、合理、合法,应予支持;但其要求被告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应按五原告的具体情况、实际花费及被告过失责任的大小,由被告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参照我国、河南省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规定,予以适当合理的计算赔偿。4.一审定案结论鲁山县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被告景赔偿原告张、刘因张治疗的医疗费2292.30元、陪护费44元、交通费133.08元;赔偿张、刘因张死亡的丧葬费600元;赔偿原告张、杨、刘、张、张因张死亡的补偿费6756.04元,精神损失费3000元;赔偿原告杨生活补助费1351.21元,张生活补助费2702.42元、张生活补助费5236元。以上共计22115.05元,在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执行完毕。(二)驳回原告张、杨、刘、张、张的其他诉讼请求。诉讼费4660元,由原告张、杨、刘、张、张负担2000元,被告景负担2660元。三、二审情况1.二审诉辩主张上诉人景因医疗赔偿纠纷一案,不服鲁山县人民法院(1999)鲁民初字第1948号民事判决,提起上诉。上诉理由为:张在我诊治时,对该病人的病情没有超出观察时间,不属误诊、误治。张从我所转鲁山县人民医院、平顶山市一五二医院诊治造成死亡与我无因果关系,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请求改判。原审原告同意原审判决。2.审事实和证据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和证据。3.审判案理由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张因腹疼痛,被其家人送往景个体卫生所诊治,因该所在不具备医疗设备条件下,景初诊认为张患有消化道急腹症,阑尾炎可能性大,并对患者张使用了镇痛、镇静药及口服中药汤剂。张在景的诊所诊治14余小时,但仍未见病情减轻。为此,景及患者家属才积极配合联系将张送往鲁山县人民医院,经诊断张患有“胃穿孔”,证实了景对张造成了误诊、误治,对挽救病人延误了时间,应当承担部分责任。鲁山县人民医院对张的胃穿孔修补手术时,对腹腔内漏出的液物进行了局部清理,缝合修补后,因患者病情突然变化,“出现肾功能衰竭后脑梗塞”。该院建议将张转往平顶山市一五二医院,经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梗塞急性期、败血症”。在治疗中因肾衰加重和脑疝,导致张死亡。虽然张的死亡不能与景误诊、误治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其是加重病情的诸多因素之一,对张的最后死亡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处理正确,故上诉理由不能成立。4.审定案结论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诉讼费4660元由上诉人景承担。四、评解(一)在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医疗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即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就患者疾患等进行诊察治疗等医疗活动而形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关系。医疗关系一般基于合同而产生,即患者到医疗单位就诊,医疗单位接纳患者,并同意为其治疗的行为相当于承诺。对此,学术界有的认为这种合同性质属于委托合同的性质。医疗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人身损害,应当以违约责任追究;有的认为,应当以侵权责任论处;还有的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并用。在医疗赔偿中,医务人员因疏忽和懈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根据患者所受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两者均为医疗过失。在实务中,凡构成医疗过失的均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二)在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当事人一方要求赔偿而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病员及其亲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医疗事故结论没有意见,仅要求医疗单位就医疗事故赔偿纠纷损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但是,对于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达到使患者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程度的医疗差错,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对此,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认识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不应受理。理由是:从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分析,这里还有一个医疗事故鉴定前置程序和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规定,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对医疗事故或事件的确认和处理有争议时,只有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方可确认:对于医疗事故,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对于非医疗事故,当事人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受理。理由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限制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已不能有效解决医患双方的纠纷。医疗差错是基于医务人员失职或过失,虽未达到使患者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的程度,但已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是民事侵权行为,属民法调整范围。况且医疗事故鉴定也非终局,尚待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认定后方可确定其医疗纠纷的性质。因此,当事人要求医疗单位赔偿经济损失而提起的民事侵权赔偿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受案条件及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本案处理中,采纳了第二种意见。(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可根据事故等级、情节和病员的情况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对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务责任行为人应当补偿受害人,而对医疗差错尚无规定。因此,就本案被告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构成医疗事故使用补偿,而对医疗差错要求赔偿显然违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原则,故请求赔偿无法律依据,被告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理由是: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就其构成要件与民法中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要件是相一致的。有患者的损害事实,有医务人员过失行为的违法性,且行为的违法性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对医疗事故采用补偿办法,医疗差错不予赔偿,显然与民法通则的有关侵权赔偿规定相悖。故应根据民法通则中的过错责任原则,结合危害后果,分清是非责任,确定民事责任。本案中,被告景因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在对张的诊治过程中,有误诊、误治的过失,其行为存在严重过错,是加重张病情的因素之一,对其死亡有一定的影响,被告也应对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四)医疗事故赔偿可依据的法规目前有两个,一是民法通则,一是1987年国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