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崔武《律师吟》.doc_第1页
读崔武《律师吟》.doc_第2页
读崔武《律师吟》.doc_第3页
读崔武《律师吟》.doc_第4页
读崔武《律师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颜景农:情来神会荡心灵粗读崔武律师吟后题外落笔“设文之体有常”。我却从题外落笔,违了“常”。然而,受我老怀感觉的驱遣,不得不尔也。早在三个多月之前,崔律师便约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写“序”,给我拒绝了的。理由是,我手上忙着打本书,没有空;二来呢,记得“人之患在好为人序”的铭言,不敢写,所以回他:“我手上忙着事,没有空;也不够格写序”。手机短信往返几次,最后他表示,将来舍“造访”。我却未予回答。或许我太无情了吧,这三个月他并没有来“造访”,信也不来,诗也不到了,罢了,也就没有事。然而,却真似有鬼使神差,七月八日这天上午,我把完成的书稿交出,当天下午我的手机上便收到崔律师发来的新作两首,还真不错。我犹豫了:联系已中断三月,该怎么办?君子之交宜乎“淡”,却也不宜“绝”啊,所以又联系起来。到此才知他的诗集还没有印,“序”尚阙如,等着我写呢!这使我心不能安了。终于表示“不嫌鄙陋,愿为効劳”。单看这些“题外的话”,实在无聊!但之所以特特有如上的一节文字,用在表示,允诺写这篇文章,乃谊不容辞,推托不掉,带着些被动的意味,拿来铺垫的。这是怎么说?因为,我看了崔律师的全稿,让我太动心了!集中作品共278首,虽说归并为八编,“法治编”居其首,律师本行,当该如此。但其实诗的题材何止八个方面!加上一倍也不止的。可是,以诗达其孝亲之情的作品,却远超其它每项题材的数量,竟有四十!占其总数的14.39%!充溢在抑扬抗坠声韵美之中的人子之情,诸如爱亲之情、尊亲之情、娱亲之情、别亲之情、愁亲之情、念亲之情,真挚而且深沉,让我这老人看了心为之动!泪为之催!我这朽老,枉活了八十七个春秋,如此充溢着亲情的诗集,我从没有见过;如此承继着美德的人子,我也从没有见过。怎让我不怦然心动呢?因此,这篇拙文不能再说因难以推辞、允诺而写了;乃出于我愚衷老怀、慨当义务而写了。被动成了主动,归因系在洋溢于诗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叹我周围的现实之中,承继传统美德者,鲜矣了!但,本文仍不称为“序”,另立题目;不过自度既老且愚,“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然,既窃有以得其用心,有所“不逮”者,将获作者与读者们谅之的吧。亲情厚而神自来先从集中的亲情谈起。绝句:别母亲“临行千嘱咐,汽笛响深秋。一别何时见?海安云正愁。”作者先从教,而后毅然从法。为了事业外出,正如长凌飞翮,乘春有期。可是,才与母亲别,就想着“何时见”了;又以“海安云愁”来喻自己的不忍离的愁思。这看似容易理解,但应细味。“云”这自然的气象,也生“愁”之情吗?这一设问,就知道作者的思维接上了浩旻的高天!不用我详述吧,殆所谓“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者是;岂仅神思之远,尤不忍离情之深焉。七绝:赠兄妹:“东奔西走似昏鸦,遥望海安不见家。唯有天天传信息,哥们为我问声妈。”“东奔西走”,确够辛苦的,可总遥望家乡,天天传信,昆季之情已达。还须候候老母,因有“哥们为我问声妈”。这是多么纯真而又朴实的亲切语言!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崔诗的“哥们为我问声妈”,正是“平字见奇”的上上佳句!而如今一般的所谓诗人者写不出,不屑写,甚至还鄙视为平白!他们只会重复别人成语,恕我说得不客气,那是假诗,盖为做作,非由衷出者也。五律:假日随伺母侧有记 :“呼呼闻电扇,暑气不能侵。麻雀全无语,手机总静音。温言多告诫,老泪满衣襟。母子常相对,谁知大爱深?”颈联突显了伺母之侧、聆教闻诫,恭谨从命情状,皆属深感于心,流于字句的好诗。作诗有“言情难于写景”之说,清袁枚随园诗话便谓:“景从外来,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回头看其颔联两句里,“无语”“静音”都是静态描写,对颈联有着以静衬动的艺术效果。可是却非作者刻意而为,明属伺母之侧的实况,是实况!若问,在那乡间环境,确确是一个麻雀都不叫,“全无语”的实况?依笔者看来,既不排除真的“无语”,也有可能并非如此。即是说,诗人伺母归伺母,麻雀有语或无语,人、雀两不相干。那么诗中写的麻雀“无语”,怎解?“麻雀全无语”,我确认是真的实况,而且须强调地说一句,确是真的!请读者试想,作为人子的作者,趁假日之隙,在倾心、恭谨地聆听母亲告诫的情状之下,惟恐漏听一句,其心会有旁鹜吗?即使庭外麻雀喞喞相语,也会感如全无语的!这若说艺术的匠心独运,并无不可;而其实是作者尊母、敬母之情的真实反映,着笔于篇什,则神自来焉。诗从心出,言情何难之有?前面说了静态的描写,有着以静衬动的艺术效果,自可不否认;但若单纯从诗艺角度来看呢,便离了玩味诗意之本。“本”,诗人之胸襟也。前面笔者特地说到,这篇文章原先不想写,之后觉得有义务应写,实因感于崔诗里面的德之美。以上三例,无一不是朴实的语言,以表其亲情的纯厚。依笔者看,这才是极美的德。大概是英国哲人培根说的吧,“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会令人肃然起敬的”。比喻于诗,亦是同理。崔律师这方面动人的诗词很多,所作统计的比例,前面已述。若继续深下去说呢,占多点我时间倒还无关,怕我这老怀之心,感不能抑!读者从诗集的目录翻开能见。后来,作者接了母亲来宁,有娱亲诗;母亲生病,有伺汤药的诗,乃至不幸过世,有痛亲、念亲的诗!都不少。如元日携母登翠屏山雪后偕母登紫金山;七月二十二日妈妈手术有记母病PET-CT报告读后昨夜医院老母赐教有记告别回乡等等,便均省却例述。想读者阅后,会有过我之深刻感受,并可恕我的吧!恻隐之心植其根吟集里有八编,很丰富,该提提其本行的“律师之诗”。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孔老夫子教导他儿子孔鲤的话:“不学诗,无以言。”二千几百年来,成为一直被传颂的诗学名言。我们这位崔律师就其辩讼的专业,拿来轻轻换了一个字,成为“不学诗,无以辩”!我十分赞赏。料定是有“诗”以来,谁也不曾和“辩”连起过的;也料定有“法”(法律)以来,谁也不曾和“诗”连起过的,而且无论古和今!这虽不免有点着眼于实用,却也属创造。律师兼诗人,或曰“诗人律师”,恕我识寡,曾未之见,应仰视之吧。他有自序详述,我无须赘;来欣赏其一些法治的作品。五律:下乡办案:“钟响三声罢,男儿奋起时。出门宜趁早,援手恐来迟。僻地怜新鬼,穷乡充大师。宝刀谁识我,虎穴又谋皮。”看这八句诗,可知作者下乡办的是,为怜新鬼而与虎谋皮的案。通首表现出奋勇之气,一位维护正义、敢于刑辩的凛然律师形像,历历如在眼前了。此诗殆为四、四分截。上四“奋起” “恐迟”,着意在勇,而植根于“怜”;因“怜”而生奋起之勇的。下四“充师”“谋皮”,乃是“勇”的外化,依然心由“怜”出。本来,与虎谋皮是难以办到的事,然而,“宝刀”出示,还怕谋不了吗!诗,有所谓“诗眼”之说,却无一个标准的定义。此处可回避概念,确认为此“诗眼”在一个“怜”字,是诗人恻隐之心的强化表露。若只注意外在的“奋”和“谋”,或其表现艺术,则不免忽略了这首诗的内在之“魂”。下乡办的什么案?已成了“新鬼”的人是哪一个?有多大的冤屈,值得崔律师“怜”他,竟要用宝刀奋勇地“虎穴谋皮”?还唯恐去迟了?为什么人、时、地、事皆不明白交代?真有这事吗?可以断定,读者中少不了会有人疑问;而且还少不了以为我颜某将上四、下四地写得似乎头头是道,必先了解其情的。笔者既因怦然动于心,慨然写了这篇文,确有责任一说。第一,我不曾问过老崔,此诗只从翻开其诗稿的首页看到,信手拈来作例的,具体案情一概不知。第二,请读者释疑,无须核实“确认”,我老愚断定老崔所写属“实” 。这就得谈点“诗”了。对诗,笔者虽说有点研究,但慎言为是,拿有定评的大家之论来谈。王国维人间词话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就是说,写之于诗诗自然是文学里面的,乃摆脱了现实中表象的、非本质的自然之物及其限制,揭示的是生活本质,创造的是真正的美。其虚构之境,求于自然,亦源于理想的。类似“下乡办案”,手援受害者、奋起维权身,作者经历积累不少,具有了充分的创作资源。因此,对此诗可以看作所写皆“实”,同时亦表达理想。二者融为一体,不用分别。律师之“吟”,原非案例材料,诗人胸襟是也!这个胸襟,就是前述的“恻隐之心”。虽是写实家,亦是理想家;虽是律师,亦是诗人;殆无愧焉。境内外媒体对崔武誉辞很多,评其为:“有独立思想的人权律师”。律法之道,我素不谙,只就着“诗”以略而言之。翻翻律师吟,此类作品不少,且多可见出我认为是“恻隐之心”的。如五律盐城出差:“海滨朔风起,盐城又逗留。文书盈几案,民瘼积心头。辩护披肝胆,出差称旅游。有家归不得,弘法可消愁。”为除民瘼,而披肝胆,因能弘法,乡愁可消。平易抒志,对仗精切自然,岂非恻隐之心植其根!如五绝山中晨练:长歌满山谷,豪气贯云霄。多少不平事,临风试宝刀!长歌吐气,声贯云霄,皆源于不平之事胸积,而欲宝刀一试;实欲切切于进行刑辩,不枉受委托,以尽维护人权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歌豪气,乃是在晨练中而出,足见其平日里念念不忘于斯也!试想一想,山谷里歌声为何“满”?必高昂响亮,且不是歌它一声两声便止,是长歌!加上谷中的回响,这歌声自然地就“满”了。次句转换了角度,由地下写到了天上,且是长歌豪气直冲而上的动态,“贯”字惊人!恕我免絮了。把两句连起来想一想,可入其境的吧。但我笔拙不会形容,可直感觉到诗圣杜甫赠李白的两句诗,响于耳畔了:“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亲爱的读者们,也有点此种感受么?愚以为,这五言四句,可当得一篇千字文读。后两句乃接着强烈的豪气而出,岂非正是诗人胸内久积的恻隐之心植其根而使然?!收笔于题我国传统的道德,核心在一个“仁”字。其内涵颇广。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又有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谁见过连自家的亲都不爱,会有爱人之心吗?只有了“亲亲为大”的思想,才有爱人的基础,博爱的胸怀。“恻隐之心,人之端也”,自亦属“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