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明细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能通过文章精巧、绵密的构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章的“景语”里,品读出作家笔下“景”的独特之美,进而品读出作家的独特心境,品读出作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情与理,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作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散文并不陌生,能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 通过早读的自读与齐读课文后,学生大多反映喜欢郁达夫细腻的文字,喜欢他笔下的秋的独特的韵味。但同时,由于对于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的陌生,他们普遍反映不大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生大多喜欢散文,同时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正在形成之中。所以,课堂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既让学生鉴赏课文,又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并对作者与背景予以详细介绍,可让学生逐步学会品味课文并逐步走入作者内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品味文章简洁清丽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由景入情,品味文章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热爱、眷恋故都的美好情感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三、文章细读,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 四、布置课后作业:鉴赏佳句并仿写 (导入)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名句举不胜举。(和学生一起举例并指出秋的不同特点) 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一种怎样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名篇故都的秋。 提问引导并点拨: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特点?(文眼) 2.为了展现这些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概括) 3.除了直接描写,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示故都秋的独特韵味?(对比衬托) 1.感知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感情(眷恋、向往、赞美) 2.承上解题: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 3.研习五幅画面,品味语言,把握以情驭景、以景驭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引导讨论)几幅画面,生动精彩,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诵读你喜欢的文句。 (找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然后问他喜欢的原因,从而引领学生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有重要的表现手法时,点拨一下。多找同学读,通过品评来把握。) 4.联系背景及作者深入剖析作者的内心。 1.秋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2.(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壮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爽朗、明媚)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萧瑟) 学生于文中进行勾画、概括,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文中勾画、分析讨论并回答) 学生课后在作业本上完成 导入新课 在逐步引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郁达夫笔下的秋色、秋味,明晰文章结构。理解对比衬托手法。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走入作者内心,领悟“清、静、悲凉”的秋景背后作者的心境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并强化仿句能力 板书设计 总起:思秋(12) 分写:绘秋(311):1、秋日清晨2、秋槐落蕊 3、秋蝉残声4、秋雨淅沥5、秋日佳果 议秋(12) 总结:恋秋(1314)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学生的诵读,从音准、语调、停顿、轻重读及情感等角度评价。 评价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及表达能力,从问题回答中及时反馈。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虽然教学还相对较为传统,但是通过巧妙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探究作者情感的意识;再进行恰到好处的资料提供,又与学生进行了互补协作。学生对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了较深的品味。 在对语言的品味上,学生还只能停留在感性的感觉上,不能深入地品味剖析并恰当地表达,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u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u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u教学方法: 1、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2、组织讨论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u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情景交融的flash朗读课件,制作powerpoint课件。 u教学课时:1课时。 u教学步骤: 一、导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融入了郁达夫深厚感情的故都的秋。(板书题目) 我们主要通过1、美美地听;2、美美地读;3、美美地品;4、美美地练四个环节来品味故都的秋的美。 二、美美地听: 听读配乐朗诵,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描写了哪几幅秋景图? (播放情景交融的flash朗读课件) 明确:1、课文分四个部分:思秋、绘秋、议秋、恋秋。 2、“绘秋”部分有五幅图画:清晨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桥头秋雨、 庭院秋果。(依次出示幻灯片) 三、美美地读、美美地品: 1、全班齐读思秋、恋秋两部分。 2、学生找出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归纳品味语言方法: A、找出关键词语。B、比较不同句式。C、体会深层含义。D、诵读精彩片段。 四、美美地练: 1、思考讨论: (1)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 (2)为什么北国之秋给作者以悲凉之感?(提示:结合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 (3)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1)清,静,悲凉。 (2)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3)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福建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简化程序招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西安明珠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鸡西市融媒体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中山市公安局招聘辅警24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河南新乡市牧野区世青学校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东湛江法院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招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河北省地理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岗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公开招聘编外辅助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于近几年数据的欧派家居盈利能力案例分析(数据图表论文)19000字】
- 产品物料编码管理制度
- 2025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无痛分娩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培训课件
- 帮忙找工作协议书
- 转让账户协议书
- 锯床操作规程
- 服刑人员出监适应性教育
-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 一故事一音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