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doc_第1页
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doc_第2页
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doc_第3页
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doc_第4页
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菲和利巴伟林是什么药?达菲为美国罗氏制药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其能用名称为其通用名称为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phosphate)。1999年,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其上市。达菲的生产原料是草莽酸,而草莽酸则是从我们常用的香料八角中所提取。目前,国际上生产达菲的原料草莽酸,90来自中国内地。据了解,莽草酸制剂在以往主要用于肿瘤、消炎等方面,市场需求不大。从事莽草酸提炼的企业也屈指可数,主要集中在西安,公司规模一般不大,而且,莽草酸几乎在每家公司的产品结构中都算副产品,不处于主导地位。尽管最近流行的H1N1甲型流感(猪流感),感染早期用达菲(Oseltamivir)有明显疗效,我国政府已经批准进口达菲类药品。但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称称,截至2008年底,日本已经发生54例服用达菲药物者死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去年11月曾警告说,达菲可能会在患者,特别是儿童中引起精神错乱和幻觉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造成死亡。该局提议对美国境内的达菲的说明书进行修改,并建议医生和父母们仔细阅读说明书,对服药后的患者也要进行密切观察。所以,使用达菲还须慎重。若需用药,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听从医生的嘱咐。什么是达菲类药物?根据所有的资料显示,“达菲”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流感的药物之一。很多人对达菲类药物还有一些的不了解。今天编者就和大家共同了解一下什么是达菲类药物。 什么是达菲类药物?达菲为美国罗氏制药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其通用名称为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phosphate)。1999年,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其上市。达菲的生产原料是草莽酸,而草莽酸则是从我们常用的香料八角中所提取。目前,国际上生产达菲的原料草莽酸,90来自中国内地。 什么是达菲类药物?甲流出现以后,上药集团所属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推出抗甲流药物“奥尔菲”,中国版“达菲”正式问世。“奥尔菲”和“达菲”均为商品名,主要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是强效的选择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甲流治疗和预防的储备用药。 什么是达菲类药物?国家还规定,除了上药集团所生产的“奥尔菲”外,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可威主要成份为磷酸奥司他韦,与H1N1主要治疗药物达菲成份相同,也是被我国所认可的抗甲流的药物。 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达菲类药物的解答,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可以说“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物。但最好是在感染的早期或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使用。 转载自利巴韦林,英文名Ribavirin的音译。俗称病毒唑,又名三唑核苷;威乐星;三氮唑核苷;三氮唑核甙;三唑核甙;酰胺三嗪核甙。用于防治流感、副流感、甲、乙、丙型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角膜炎、疱疹性口腔炎、小儿腺病毒肺炎,可能还有抗肿瘤作用。对早期感染病人,疗效尤其明显。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药品有哪些?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环状软骨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性就是指以上器官的感染。往往是病毒引起,后期可能混合细菌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至于治疗的药品。要根据症状。感冒可能侧重的器官不同,有的人鼻塞厉害,有的是咳嗽,有的咽痛,有的发热。一般分对症治疗的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目前对于病毒,方法明显没有抗细菌选择范围大。很多抗病毒药物并不确切。现在流行的达菲比较明确,但是太贵了,还有一些比如病毒唑,金刚烷胺。可能在起病初期有点效果。可以用一些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补充一下,很多人喜欢吃点抗生素-所谓的抗生素,指抗细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故而抗生素的治疗没有依据。如果并发有细菌感染的症状,才开始使用。怎样看婴儿血常规到医院看病,有的病需要做血常规检查,这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进一步了解病情的必要手段,是判断疾病的一个武器。家长很想知道化验单上写些什么,以及异常改变代表什么意思,家长往往是“瞎子摸象”,不明白上面写的说明了什么。儿科门诊病人太多,受时间所限,确实也不能完全讲清楚,因此家长粗略了解一些血常规单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血常规检查是从手指末端扎 一针,只需一滴血(成人则是抽静脉血检查),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 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 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如何看懂宝宝血常规化验单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白细胞计数(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9个/L)(1)新生儿 为15到20(2)6个月到2岁为11到12(3)4到14岁 为8(4)成人 为4.0到10.0白细胞分类计数(DC, differential count)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类别的百分比。(1)中性粒细胞(N)偏高:你的宝宝可能是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偏低:宝宝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2)淋巴细胞(L)增多: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减少: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在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3)嗜酸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宝宝可能过敏了,或者有寄生虫感染,或者是某种皮肤病、恶性肿瘤,甚至白血病。(4)嗜碱性粒细胞(B)碱性粒细胞过多:宝宝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5)单核细胞(M)单核细胞增多:可能你的宝宝正处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或者是患有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单纯的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白细胞计数(WBC)初步结论001011细菌感冒(可能需要用抗生素)100病毒感冒(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101病毒+细菌感冒C-反应蛋白(CRP)现在很多医院的血常规都会包含C-反应蛋白这一项,这表示机体的炎症反应的一种蛋白,在细菌病毒等感染情况下,机体产生炎症反应,此项值会高于正常值(0-10mg/L),决定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诊断指标之一.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5)验血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看懂宝宝血常规化验单 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让您下次再面对它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小宝宝最常见的病可能就算是感冒了,一旦不及时治疗,就会发起烧来,这时候带宝宝到医院去,大夫就会让先验一下血。为什么要验血呢?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就会产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主要看哪些指标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但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对于它们,我们不必去深究。看血常规的化验单,我们需要重点看三个方面: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我们知道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我们只要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就可以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医生是根据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血小板计数(PLT)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宝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各年龄段宝宝血液细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中文名称英文缩写第1日第27日第2周3个月6个月12岁45岁红细胞(1012/L)RBC5.76.45.25.74.23.94.24.34.4血红蛋白测定(g/L)HGB180195163180150111123118134白细胞(109/L)WBC201512-12118中性粒细胞N%0.650.400.350.30.310.360.58淋巴细胞L%0.200.400.550.630.60.560.34血小板(109/L)PLT150-250150-250150-250250250-300250-300250-300宝宝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摘要:医生在看化验单的时候比较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这几项的计数,这又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在看化验单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白细胞的总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哪些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则是病毒性的感染。感冒发烧是小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当宝宝感冒发烧时,大夫往往会先让孩子去验血,再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因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开始专注宝宝的化验单。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化验的基本知识。北京军区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义表示,当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时,医生一般就会让宝宝化验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通过血液常规化验可以了解到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各项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宝宝的营养情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者凝血功能问题等。很多家长感觉医生在看化验单的时候比较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这几项的计数,这又是为什么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佳楠表示,白细胞根据其来源、形态、功能等不同,至少可以分为3个系统,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由于这几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当发生不同类型的感染时,所引起的各类型白细胞数量变化也不同。简单来说,在看化验单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白细胞的总数来判断身体是否发生感染,然后再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哪些药物治疗。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则是病毒性的感染。李佳楠表示,正常小儿白细胞初生时可达(1520)l09/L,以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5109/L。婴儿期维持在10l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为(410)l09/L。白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白细胞减低则多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疟疾、粟粒性肺结核等。除了白细胞数量之外,各种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也是判断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准。临床上最重要的是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以中性粒细胞为例,一般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低的意义和白细胞总数大致相同,即中性粒细胞增多表明是细菌性感染、减低表明是病毒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抵抗力很差的新生儿发生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不增多,而中性粒细胞仍然显著增高,表示感染较为严重。对于其他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变化可能代表的疾病类型可以参照下表:白细胞类型 变化 可能代表的疾病嗜酸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嗜碱性粒细胞 过多 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单核细胞 过多 可能正处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或者是患有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 过多 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淋巴细胞过少 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急性感染症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 热点问答采血前应让孩子安静保暖Q:医生必须依据化验结果才能确诊孩子的疾病吗?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徵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徵。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